《只有一個地球》綜合資料
最后,聯系實際,提升情感,使每一個學生明白: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比如,可以設計小練筆:你想對地球、對人類或對自己說些什么?以此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只有一個地球”的認識,并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3.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教學時,可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來理解,首先聯系課文說說地球的“可愛” 表現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里,為什么要強調“同時”。體會地球的“可愛”,可從“遙望地球”所見到的景象,以地球為人類提供生存空間及無私奉獻自然資源等方面思考;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從“不加節制”地開采礦物資源,“隨意毀壞”“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而使可再生資源遭受破壞等方面去思考;強調“同時”,就是強調地球的兩重性:它既有可愛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們,如果“不加節制”“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 “破碎”,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懂得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4.本課在表達方面注意用詞的準確,行文的嚴謹。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認真地加以體會,課后第二題的編排就體現了這一意圖。教學時,可以這兩個句子為范例,先讓學生把加點的詞語去掉,與原句作比較,體會這些詞語在表達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可讓學生從課文中再找一找類似的句子,用同樣的方法去分析比較;最后,引導學生在朗讀課文中體會這些句子的表達效果,以增強學生的語感。除此,本文還大量采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可結合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這些方法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學習并運用到平時的習作中。
5.朗讀科學小品文,除了同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感情以外,還要注意體現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但是,即使這些設想能實現,也是遙遠的事情。再說,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一句,“但是”要強調,以引起人們對后面內容的重視, “即使”可強調,使人們感到,這種設想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又有多少人”稍加強調,使人們認識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是極少的人。
6.為更好地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教學中要重視通過聯系實際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在體會資源的有限時,教師可有針對性地補充有關自然資源的具體數據和資料,也可引導學生根據平時的積累,補充有關事實;在感悟生態災難對人類的威脅時,可引導學生聯系具體的事例來理解;在理解移民基地的設想時,可引導學生聯系月球、火星的有關資料,懂得這種設想要實現是遙遠而不可能的事情;教育學生要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時,可從平時生活中存在的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小事說起,引發思考,并轉化為行動。
7.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晶瑩”兩個字都是后鼻音;“資”和“賜”都是平舌音;“濫”的韻母是“an”,注意與“ai、ang”的區別;“藹”和“竭”有一部分相同,可強化不同部分,以區別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