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精選15篇)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1
教學目標 :
1、通過網絡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
2、學會利用網絡查閱資料,上網發布信息,用網絡來幫助學習。
3、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思。
教學準備: 網絡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播放歌曲《熱愛地球媽媽》。這首歌同學們都會唱吧!我們一起跟著唱一唱。
2、揭示課題
你們唱得真好,是呀!地球是我們的媽媽,我們都是她的孩子。今天我們學習“只有一個地球”。
二、講讀課文(1-2)自然段
1、你們看到過地球嗎?每三我們都與她親密接觸,相依相伴,卻無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員叔叔在太空中為我們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們來看一看。(出示圖片)
2、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球體?
3、地球外面裹著一層“紗衣”,其實就是大氣層,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朧朧的,更加可愛。課文中也有一句描寫地球外貌的,快速讀課文,找一找。你找到了嗎?誰來讀。(出示: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4、指導朗讀。這么美的地球,你看,它晶瑩透亮,多可愛呀!誰能讀得更好(指名讀)。
5、你還了解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指名說)點擊顯示書上的知識點:
(1)表面積只有5.1億平方公里。
(2)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
(3)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6、就是這樣一個星球(齊讀知識點)卻養育了我們全人類,養育了世間的萬物,真是太偉大了。我們一起來走近地球,欣賞一下我們的地球媽媽(學生點擊進入錄像《地球媽媽》)。要求:邊看邊聽。再說說你的感受。
7、看完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指名說)v 8、的確,地球太偉大了、太可愛的,是地球孕育了生命,創造了神奇,她就是人類的母親,就是生命的搖籃。(出示: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是那樣和藹可親)
這句話該怎么讀?(練讀,指名讀)
三、講讀課文(3—4)自然段
1、地球是無私的,她向人類慷慨地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你能說說她為我們提供了哪些資源嗎?(指名說)
2、地球媽媽把所有的資源全部向她的孩子呈獻出來,有廣袤的沃土,長出金燦燦的糧食和白生生的棉花;有縱橫的山脈,生長了茂密的森林,貯藏著豐富的礦產;還有江河湖澤、大洲大洋……人類的祖先在這顆星球上勞動生活,繁衍生息,并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而地球最終得到的回報又是什么呢?
3、請同學們讀課文3、4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什么?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點擊:“小助手”,讓它來幫助你學習。
4、你想更多地了解地球資源的知識嗎?你可以點擊“小靈通”,老師已將有關資料及相關網址放在“小靈通”網頁上。你可以查閱資料,將你最想說的放在顯示屏前,然后結合課文,把你的感受告訴大家。
交流討論。
5、小結。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感到很痛心,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我們合理利用,她是可以不斷為人類作貢獻的。但由于人類的肆意破壞,已經使地球千瘡百孔,也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思格斯早說提醒我們(出示:恩格斯的格言。齊讀: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當中,對于每一次這關的勝利,自然界都會進行報復的。)
四、講讀課文(5—7)自然段
1、可是恩格斯的提醒并沒有使所有的人清醒,他們還不以為然,總認為(引讀出示:“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2、到底能不能移居呢?請同學們先看課文6、7自然段,也可以進入“小博士”了解更多的有關宇宙空間、火星和月球的知識。
3、交流討論。
4、小結。是呀!如果地球被我們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所以作者才說(引讀)“只有一個地球”。
五、講讀課文(8—9)自然段
1、引讀宇航員的話。(引讀出示)
“是啊!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2、要使我們的地球永遠年輕,永遠美麗可愛,我們就必須精心保護她,我們還有希望,點擊看錄像《新的希望》。
3、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正如片子中所說,我們還有希望,我們有能力也有責任去保護地球,所以我們要(引讀出示:“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吧!”
六、總結
1、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要對地球媽媽和她的兒女們說說,請你們用一句話說出你的最深感受,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嘆的、贊嘆的、呼喚的……打開“我的心聲”,寫下你的話,讓大家都來看一看。
集體評議。
2、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只寫了一句話,我想這一句話一定不能完全表達你的感受,你想說的一定還有很多,請同學們回去之后將它寫下來,可以在網上發表,呼吁大家一起來保護地球,也可寄到教師的郵箱中,讓老師來看一看你的心聲。
3、總結。保護地球,這個觀念已日漸深入人心,得到人們的共識。而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讓我們的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讓地球越來越美,成為一名真正的環保小衛士。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2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熱愛地球、關愛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體會“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初步樹立環境憂患意識、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保護地球,珍惜資源的好習慣,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境保護活動。
能力:了解并關注家鄉的生態環境,初步學會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的基本方法。
知識:認識到地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初步了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地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六年級學生通過低年級相同主題內容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已經能從自己的親身感受中,看到環境與生活的關系,對環境問題有一定的關注意識,抱有能在好的環境中生活的愿望。但是由于生活范圍的狹小,生活圈的閉塞,他們對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得環境問題還缺乏了解與認識,更不懂得從全球的角度看待世界性的問題。本課的教學要達到的就是讓學生從富有震撼力的事例中,感悟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形成對全球環境的憂患意識,并能實踐之于日常行動中。
從學生的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些都是可喜的,但在喜悅之余,又讓人想到了悲傷之處,那就是環境的日益惡化。城市如此,農村亦是如此。如今,在農村廣袤的土地上,也在發生著讓人憂心的變化。工廠建起來了,但是,排出的污水使河水變渾了,排出的濃煙使天空變灰了;漂亮的.房子建起來了,但是耕地被占用了。經濟發展了,但是化肥農藥的使用讓土地鹽堿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思想讓人們亂砍亂伐,過度開發,造成森林資源在減少,土地沙漠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學生們正悄然經歷著這些變化。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的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熱愛地球、關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體會“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初步了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地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樹立環境憂患意識。
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探究、思考的過程中有感悟、有啟發,教師就要從生活中入手,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學習“地球的奉獻”,從生存環境、資源、空間等方面展開,讓學生認識到地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學習“我們唯一的家園”,從比較的角度,讓學生認識到地球是唯一的家園,懂得地球對人類的生存十分重要。學習“重負的大地”,從人口、資源、環境這三大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用數據來說明,用實例打動人,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嚴重的環境問題不能再繼續下去,否則會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質量。通過搜集和調查家鄉的環境問題,讓學生了解資源污染給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和危害,讓學生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處的重要性,初步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保護好我們共同生活的空間——地球。
教學重點
培養熱愛地球、關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體會“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初步了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地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樹立環境憂患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有關其他星球基本概況(溫度、水分、氧氣)的資料;搜集關于“人口”、“環境”、“資源”現狀的相關資料;制作;了解本地的環境現狀、原因、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其他星球基本概況(溫度、水分、氧氣)的資料。分小組搜集有關“人口”、“環境”、“資源”現狀的相關資料。分小組通過看、聽、問、查等多種方法和途徑調查了解本地的環境現狀、原因、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完成話題“地球的奉獻”“我們唯一的家園”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完成話題“重負的大地”“我們家鄉的環境”的教材內容。
第2課時
活動一 地球變擠了
1.研討活動:閱讀教材中的漫畫,思考并交流:(1)漫畫中有些什么?當你第一眼看到這幅漫畫時,你有什么感受?(2)漫畫的主題是什么?漫畫中表現的問題是什么?請為漫畫取一個名字。(3)憑借你的想象,給漫畫中的“地球”和“人”各配上一句臺詞,并加以解釋。
2.[播放視頻:地球變擠了]
引導學生圍繞情境進行討論:世界總人口和中國人口現狀如何?人口增長過快造成了哪些社會問題?(板書:重負的大地 擁擠——人口增長過快)
【設計意圖:感受人口增長過快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活動二 地球變窮了
[播放視頻:貧瘠的地球]
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討論:自然資源日益減少,會給人類帶來什么后果?是什么原因使地球變“窮”了?
小結:在這唯一的地球上,資源是有限的。森林被破壞、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人類的生存將受到嚴重影響。(板書:貧瘠——資源日益匱乏)
【設計意圖:了解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的原因及其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后果,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
活動三 地球變臟了
1.[出示圖片:骯臟的地球]
引導學生圍繞情境進行討論: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談談當前環境受污染的狀況、原因及其后果。讓學生感受到空氣越來越污濁、河水越來越臭、大地越來越臟,認識到酸雨的形成、河水的污染、土地的破壞正是人類自己的“杰作”。(板書:骯臟——環境嚴重破壞)
2.[展示圖片:調查報告]
引導學生結合呈現的資料,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說說本地當前環境受污染的現狀、原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目前采取的措施和我們的建議與行動,并將好的建議提供給有關部門。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環境,培養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
活動四 地球與人類的對話
1.開展人地之間的對話活動,讓碧水藍天重返我們的生活。全班分為兩大組,分別代表人類和地球互相給對方寫信。
2.閱讀教材中活動天地板塊的小資料,了解世界環保節日。
(1)說一說設立這些節日的目的以及今年這些環境節日的主題。
(2)為其中的某個節日設計一個主題,并說明含義。
【設計意圖:了解地球母親的痛苦及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的程度;人類已認識到環境破壞的嚴重性及其后果,正在為此采取積極的措施。】
板書設計
重負的大地
擁擠——人口增長過快
貧瘠——資源日益匱乏
骯臟——環境嚴重破壞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網絡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
2、學會利用網絡查閱資料,上網發布信息,用網絡來幫助學習。
3、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思。
教學準備:
網絡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歌曲《熱愛地球媽媽》。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地球”。
二、講讀課文(1-2)自然段
1、你們看到過地球嗎?每三我們都與她親密接觸,相依相伴,卻無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員叔叔在太空中為我們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們來看一看。(出示課件)
2、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球體?
3、地球外面裹著一層“紗衣”,其實就是大氣層,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朧朧的,更加可愛。課文中也有一句描寫地球外貌的,快速讀課文,找一找。你找到了嗎?誰來讀。(出示: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4、指導朗讀。這么美的地球,你看,它晶瑩透亮,多可愛呀!誰能讀得更好(指名讀)。
5、你還了解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指名說)點擊顯示書上的知識點:
(1)表面積只有5.1億平方公里。
(2)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
(3)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6、就是這樣一個星球(齊讀知識點)卻養育了我們全人類,養育了世間的萬物,真是太偉大了。我們一起來走近地球,欣賞一下我們的地球媽媽(學生點擊進入錄像《地球媽媽》)。要求:邊看邊聽。再說說你的感受。
7、看完這段錄像,你想說些什么?(指名說)v
8、的確,地球太偉大了、太可愛的,是地球孕育了生命,創造了神奇,她就是人類的母親,就是生命的搖籃。(出示: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是那樣和藹可親)
這句話該怎么讀?(練讀,指名讀)
三、講讀課文(3—4)自然段
1、地球是無私的,她向人類慷慨地奉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你能說說她為我們提供了哪些資源嗎?(指名說)
2、地球媽媽把所有的資源全部向她的孩子呈獻出來,有廣袤的沃土,長出金燦燦的糧食和白生生的棉花;有縱橫的山脈,生長了茂密的森林,貯藏著豐富的礦產;還有江河湖澤、大洲大洋……人類的祖先在這顆星球上勞動生活,繁衍生息,并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而地球最終得到的回報又是什么呢?
3、請同學們讀課文3、4自然段,想想你讀懂了什么?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點擊:“小助手”,讓它來幫助你學習。
4、你想更多地了解地球資源的知識嗎?
5.出示地球的十大災難。
5、小結。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感到很痛心,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我們合理利用,她是可以不斷為人類作貢獻的。但由于人類的肆意破壞,已經使地球千瘡百孔,也給人類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思格斯早說提醒我們(出示:恩格斯的`格言。齊讀: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當中,對于每一次這關的勝利,自然界都會進行報復的。)
四、講讀課文(5—7)自然段
1、可是恩格斯的提醒并沒有使所有的人清醒,他們還不以為然,總認為(引讀出示:“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2、到底能不能移居呢?請同學們先看課文6、7自然段。
3、交流討論。
4、小結。是呀!如果地球被我們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所以作者才說(引讀)“只有一個地球”。(板書課題)
五、講讀課文(8—9)自然段
1、引讀宇航員的話。(引讀出示)
“是啊!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2、要使我們的地球永遠年輕,永遠美麗可愛,我們就必須精心保護她,我們還有希望,點擊看錄像《新的希望》。
3、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正如片子中所說,我們還有希望,我們有能力也有責任去保護地球,所以我們要(引讀出示:“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吧!”
六、總結
1、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要對地球媽媽和她的兒女們說說,請你們用一句話說出你的最深感受,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嘆的、贊嘆的、呼喚的……打開“我的心聲”,寫下你的話,讓大家都來看一看。
集體評議。
2、總結。保護地球,這個觀念已日漸深入人心,得到人們的共識。而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讓我們的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讓地球越來越美,成為一名真正的環保小衛士。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4
本文是一篇比較生動的科普作品,同時緊扣環保主題,深入淺出,發人深省。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對學生的預習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搜集了相關資料,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了解,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地球家園的美好,對地球母親的親切、熱愛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礎上,通過不少具有視覺震撼力的圖片,學生從中了解了我們面臨的十分嚴重的資源危機和環境污染,自然產生了保護環境的強烈愿望。
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因此,第一課時的教學,我解決生字教學、理順課文條理后,重點放在地球的可愛方面,讓學生說說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里?在體會地球的“可愛”時,結合多媒體課件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但在本課教學中還有許多需要可加以改進的地方,例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其次,在擴展閱讀方面,所選的閱讀材料達不到語感訓練的目的,設計的問題與本課時的教學內容聯系不大。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地球對于人類生顧的重要性和唯一性,說明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
課文由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首先介紹了地球在宇宙中是一顆美麗而渺小的星球,而地球上人類的生活范圍也十分有限,說明地球"美麗又渺小".接著,又從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睦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后,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不可能移居到第二個星球.最后,號召我們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二,說目標
綜合考慮教材內容,特點及編排意圖,從學生實際出發,依照"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和要求,制定了如下學習目標,確定了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球是全人類共有的家園,人類的衣食住行和經濟發展的各種需要,都要從地球上索到.
2,使學生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長過快,資源和能源緊張,環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會問題.
3,使學生知道地球只有一個,為了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發展愛護地球,以及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4,使學生知道確定"地球日"是為了宣傳和呼吁保護人類的家園——地球.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地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使學生明白應該怎樣對等地球.
三, 說教法
本課時我結合教材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并用的形式穿插于整個教學之中.主要教法有: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小學生年齡特點,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能深刻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的自信心,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3,開放式教學法.
使學生真正溶入課堂教學之中,學生在這種開放的氛圍中暢所欲言,體現個性.
四, 說學法
隨著"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等新課改精神的深入開展及素質教育的逐步完善,符合課改精神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應運而生.本節課采用這一學習方法,既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配合以讀代講,以生提問代替老師發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表現欲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五,說導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明確目標:
1,猜謎 想猜嗎 請讀謎面:"不用發動日夜轉,春夏秋冬自己變,每天能行八萬里,滿載人類千千萬."(評:一猜就準.)[學生板書:地球]
2,出示地球圖:這就是咱們腳下的地球,關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 怎么知道的
△小結: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電視,書籍,網絡等都能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大家得多和它們交朋友.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剛才講得很多,我們人類的生活,生存離不開地球.地球是我們共有家園. 同學們想不想上太空看一看我們可愛的地球呢 (出示音樂及飛船升空的片段)
1,師:宇航員在太空看見地球發出怎樣的感嘆
2,出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也太容易破碎了!
3,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讀課文,從哪兒能看出地球"可愛",從哪兒看出來地球容易"破碎"
4,學生讀課文進行學習
5,小組匯報:"愛"部分
你讀了課文了解到了什么 你給大家匯報下:
a:讀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在太空看地球是"美麗而渺小"的.(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你們看這披著水蘭色紗衣的球體是什么呢 是的,他就是地球,我們可以看到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遍布它的全身.難道它不美麗,不可愛嗎 (邊說邊看圖)
b: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因此說地球是"母親",是"搖籃".出示課文內容:"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提問學生:這句用了什么方法來形象的說明地球的可愛
生回答:用了比喻手法,,把什么比著什么
c:出示:(地球儀,學生邊說邊指出)"地球的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讓學生體會數字的作用,體會比喻句的好處.)"6300多公里""51億平方公里"大陸的面積是好多 提問
6,通過這一部分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a:我體會到了地球太美麗,太壯觀了.
b:我感覺到地球真是太小了,人類生活的范圍更是小又小,我們應該珍惜它.
7,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地球的2個特點.
是啊,我們是應該好好的愛撫地球,但是有些人卻不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境,隨意的破壞.
引入:
學生匯報"易碎"部分:
你讀了課文了解到了什么 你給大家匯報下:
a:我讀了課文知道了我們地球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
b:我知道了科學家把這些自然資源分為了2種:一種是"不可再生資源,"通常是指礦產資源,;而另一中是可再生資源,包括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等.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煤,鐵,石油,木材 , 談水,紙張,糧食,大熊貓.
(讓學生說出是可再生的,還是不可再生的.)
除了課文以外你還了解關于地球易碎的哪些情況
學生匯報:a .我查閱了資料,看到水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為大家隨意破壞,向江河里排放各種廢水廢物特別是有毒的化學品,清潔的水源就不能再生了.
面對這么多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有人提出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這樣行嗎 為什么
學生匯報:a:科學家提出了人類移居其他星球的設想,經過多方面的調查,這個設想是非常遙遠的事情.
b:人類不能移居有2個原因.第一是至少在40億公里的范圍里(至少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
第二是火星或者月球上缺少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氣等.少數人也許有可能,但"絕大多數人怎么辦呢 "
8,老師引導:這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告訴人們不能移居的呢
(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
9,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部分內容.
老師引導:這部分告訴我們不能移居別的星球,實際上是說什么
(破壞了地球,我們將別無去處.地球是我們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10,補充課題《 只有一個地球》 而地球只有一個,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11,學了這篇課文,聯系我們身邊的實際我們應該怎么保護地球 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分小組交流, 然后全班匯報.
總結
同學們都認識到地球的重要,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地球的愛,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從現在起做一個環保的小公民.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6
一、故事激趣,引出課題。
1、故事激趣。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有一位偉大的母親,裹著一件薄薄的水藍色紗衣,戴著綠綠的草帽,撐著一把淡藍色的大傘。
這位母親有三個兒子,天空,海洋,陸地。她勤勞地養育著自己的三個孩子,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兒子們深深地感激他們的母親,于是,天空將自己倒映在海洋中,母親的水衣變成了藍色的;陸地長出花草樹木,造出青山綠水,讓母親的草帽更加漂亮。母親開心極了,她賜予了陸地和海洋生命,給藍天增添了白云,和兒子們一起過著平靜的日子。
時光飛逝,一眨眼間,母親的第四個兒子——人類誕生了。母親賜予他智慧與創造力,精心呵護他,用希望將他撐起。
天空對人類說:“兄弟,我愿意讓你翱翔藍天。”
海洋對人類說:“兄弟,我愿意帶你周游世界。”
陸地對人類說:“兄弟,我愿意被你踩在腳下。”
人類非常感動,于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聰明的智慧建造了家園,幸福地生活在了這個美麗的星球上。這個星球就是人類的家園,太陽和月亮的朋友,同學們,它的它的名字就叫——地球!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地球的文章。(板書:只有一個地球)請同學們看著老師的手勢讀課題。(強調“一個”、“地球”)老師強調了哪兩個詞?為什么呢?
2、緊扣題眼,明確題材。
(“地球”是題目的中心詞,告訴了我們課文所要介紹的對象;那么“一個”就是——“題眼”。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同學們的預習,誰說說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么?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以前學過的《松鼠》也是這類題材的文章)
3、檢查預習,觸摸學情。(生字認讀,聽寫字詞。)
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了。看看大家昨晚預習的效果如何?指名認讀生詞——聽寫詞語(和藹可親、恩賜、枯竭、威脅)——同桌互改。
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了!恭喜大家,順利過關!(耶!)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現在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給出的要求,自學課文。
1、出示“讀書導航”
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1)想想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反饋交流)
(2)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目睹太空時,發出了怎樣的感嘆?
2、教師總結:美麗而渺小,可愛但易破碎,不可易居。
3、出示重點句子: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發出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聽到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
(不明白宇航員為什么要發出這樣的感嘆)(地球為什么可愛,同時又容易破碎?)
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重點練習,品讀感悟
1.讓學生感悟到地球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宇航員為什么說地球可愛?你是從課文的哪里看出來的?請拿起手中的筆,一遍讀一邊勾畫出描寫地球可愛的句子。
地球可愛在什么地方?我們一起來交流。
第一自然段。(地球上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著,就像不經人工雕琢的天然風景一般美麗,讓人陶醉。)(地球裹著薄薄的藍色的紗衣,就像一位漂亮的即將要出嫁的新娘一樣美麗!)(晶瑩一詞讓我仿佛看到在茫茫宇宙中地球那微微發著亮光的樣子。)(美麗壯觀、和藹可親一詞讓我感受到了地球的美麗。)(把地球比作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說明地球哺育我們成長,是地球給了我們生命。這樣寫生動形象,讓我感受到了地球的美麗。)
誰再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生讀)
我隨著同學們的讀書聲,仿佛來到了無邊無際的太空中,引入眼簾的是一個 的球體,上面 ,周圍 。這就是我們人類的母親——地球。
多美的地球呀!怎樣讀,才可以抒發自己體會到的情感呢?
(再請一位同學來讀)劉洮:你的表情甜美,讀出了濃濃的味道。其他同學評價。
像劉濤同學這樣來讀,讓老師為你們大家喝彩!:女生:第一句。男生:第二句。
你們的讀書聲讓我陶醉,這么美的句子,你們想不想背下來呢?試背。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邊背讀這一段邊想象地球的樣子。
背誦就是在體味語言、積累語言。剛才我們從地球樣子的美麗感受到了它的可愛。那么我們還能從哪里感受到它的可愛?
(2)學習說明方法,感悟地球的渺小。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江上漁者)這句話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我們看看地球的半徑(六千三百多千米)為什么說他小,跟茫茫宇宙作比較說明他的體積小,而他的面積也是有限的,因為他不會再長大。
地球的可愛還表現在什么地方?
(生:地球很慷慨。)
“慷慨”,板書指導寫法。知道它的意思嗎?地球慷慨地為人類提供了哪些資源呢?書上介紹的并不詳細,我們要知道的更詳細,該怎么辦呢?
(上網、查書籍、看十萬個為什么、還可以同學之間交流所找的資料。)
誰說說你從資料中知道了什么?
(地球媽媽毫無保留地對待我們,無私地為人類提供了生活所需的各種資源,哺育著地球上的60多億人。……)
師:其實,地球就是一個寶庫,它毫無保留,無私地提供著各種資源,哺育著我們人類。然而,我們人類又是怎樣對待我們的地球母親的呢?(板書:人類、箭頭、問號)
(出示錄像:濃煙,伐木,焚燒,亂倒垃圾,隨意排放污水,肆意捕獵生物)
師:看了這些,你的心情怎樣?
師:看到往日裹著水藍色紗衣、美麗、可愛的媽媽如今憔悴不堪、傷痕累累的面容,我們忍不住心痛,忍不住心酸!我們禁不住想起了宇航員發出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屏幕出示)
(教師隨機板書“易碎”)地球易碎的原因,課文寫了嗎?你找到了嗎?再讀讀這個自然段,說說你從中想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
生:大氣污染,臭氧層空洞,天上下酸雨。一些生物成了人們的盤中餐,一些動物家破人亡,面臨著滅絕。而人類也逃脫不了悲慘的命運,也將面臨著滅絕。
師:同學們,那你們怎樣看待人類的行為呢?用一個詞說說。
生:我覺得人類很殘忍,可恥,不計后果,恩將仇報,很可怕……
師:難怪宇航員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時不禁發出了如此透心的感嘆:(課件出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師: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人類自身的生存。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
師:不要等到資源枯竭時,我們現在就移居別的星球上去,你看這個想法怎么樣?
師:既然我們不能移居,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回答完,教師繼續追問“我們應該怎樣做?”)
師:“我們要保護地球”。我們應該這樣做,我們只能這樣做,我們必須這樣做。因為我們——師指課題,生讀(只有一個地球);因為人類——生讀(只有一個地球)。
此時此刻,同學們已經安奈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請把你此時最想對地球媽媽、對人類說的一句話寫在課題的上面吧。(放輕音樂)
師:來,請把寫好的讀給大家聽,讓大家聽聽你們內心的呼喚。
師:地球媽媽聽到了同學們的肺腑之言一定會很欣慰。同學們,你們真情的呼喚,深深感動了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媽媽那欣慰的眼神,那含淚的微笑!善待地球,珍愛地球,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因為我們——生讀:只有一個地球,因為人類——生讀:只有一個地球。
請同學們全體起立,向全人類發出我們的呼吁:滿含深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課件,音樂:讓世界充滿愛)
推薦:
1、綠色環保網,中國環保網;《地球家園》、《地球媽媽》、《熱愛地球媽媽》、《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自然卷》。
2、調查家鄉環境遭破壞的情況,和同學們想保護的辦法。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課文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學習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小節背誦。
3.理解詩句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4.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好好保護它,要節約地球資源,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小節背誦。
2.重點理解“我們放飛美的希望,我們栽下愛的花朵”,“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等詩句的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教學難點
1.重點理解“我們放飛美的希望,我們栽下愛的花朵,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等詩句的意思,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愛中永生的觀念并能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好好保護它,要節約地球資源,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教學準備
分小組分主題搜集有關環保圖片和資料等。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配樂朗誦詩歌:
同在一片藍天下長大,
森林小溪大草原圍著我的家;
同在一片陽光下玩耍,
熊貓大象長頸鹿我們是一家。
你在大洋洲,
我在亞細亞,
一只鳥兒傳過來你的悄悄話。
共同的天,
共同的地,
圓圓的地球就是我們的家,
我們共同擁有它。
2.這首詩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結合板書:地球——我們的家)
接下來的這首詩又把地球比喻成什么了呢?請聽第二首詩。
3.配樂朗誦第二首詩:
媽媽只有一個,
地球只有一個,
地球是我們的好媽媽,
我們該為她做些什么?
我們放飛美的希望,
我們栽下愛的花朵,
我們放飛和平的白鴿,
我們開辟友誼的長河。
4.這首詩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結合板書:地球——我們的媽媽)
5.小結導入:是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也是我們共同的媽媽。對于每一個不同膚色、不同國度的人來說,它只有一個,(板書:只有一個)讓我們大家都來好好地愛它。
6.引導學生齊讀課題:13鋇厙蛑揮幸桓
二、誦讀全詩,在讀中感悟。
1.自由誦讀。
2.開火車分小節朗讀。
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誦讀者生字是否讀準,節奏是否掌握恰當,讀后進行評價。
3.識字。
(1)結合學生朗讀相機正音。
和煦xù溫馨xīn賦予fùyǔ
(2)寫字。
你認為這些要求會寫的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你用什么辦法記住了它?
強調:“翅”字注意“支”字的變形,捺要長一些,把“羽”字托起來;左右結構的字“膀、辟”寫時注意左右的寬窄;“述”字不要少寫右上的一點。
4.朗讀表演。
5.自由暢談對詩歌的感悟。
(1)整體感受:通過朗讀,你讀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具體感悟:鼓勵學生針對同學們剛才誦讀的情況,具體到某一節來談談對節奏、對詩歌感情色彩的見解。
(對學生要求不要太高,對于學生的個人見解應鼓勵、肯定,教師的引導和小結應是畫龍點睛式的。)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渺小、礦產、恩賜、慷慨、枯竭、濫用、威脅、目睹、和藹可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學習。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
教學要求:學習生字詞,理清層次。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1、自學生字。
2、檢查效果。
3、想想以下詞語意思:濫用、恩賜、慷慨、目睹。
三、理清課文層次:
1、全班學生自由讀課文。
2、思考討論:
①課文介紹了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向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②課文可分為幾段,每段寫了什么?
3、指名回答,講解糾正。
①說明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
②說明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
③說明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后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④說明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四、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教學要求: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憶上節課內容。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
2、思考討論:
①這部分作者說明的是什么?
②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說明的?
③為什么說地球是可愛的,又是容易破碎的?
3、指名回答后,講解糾正。
4、指導朗讀。
三、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
2、思考討論:
①這段說明了什么?從哪幾方面說明的?
3、指名回答,教師講解糾正。
4指導朗讀。
四、自學第三、四段。
1、指名讀。
2、思考討論:
①為什么說地球是可愛的?
②我們應為保護地球做些什么?
3、指名回答,講解糾正。
4、指導朗讀。
五、總結全文。
1、說說你學了本文后的感受。
六、作業:
1、看拼音寫詞。
guǒ zhe kuàng wù en cì ku jié kāng kǎi
( ) ( ) ( ) ( ) ( )
2、課文從 資源、 資源、 資源、 資源、 資源五方面講了人們對地球的破壞。
板書設計
只有一個地球
可愛 美麗可親 無私慷慨
易碎 活動范圍小 資源有限
精心保護地球
保護生態環境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9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認識地球,學習地球的有關知識,教育學生要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敘述的。
3、學會本課生字、生詞,會用“渺小”、“貢獻”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學完課文,談體會,學寫讀后感。
教學重點
按一定的順序寫:即學習時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敘述的。
教學難點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增強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意識。
2、指導學生認真寫好讀后感。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樣的?你了解多少?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呢?
二、教師范讀課文
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向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學生可簡單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是可以再生的。
三、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讀課文,認讀10個生字,要讀準字音。
2、理解不明白的詞語。
四、檢查自學效果
1、讀生詞:
遨游、璀璨(這兩個詞要讀準字音。)
裹著、渺小、礦物、恩賜、慷慨、貢獻濫用、威脅目睹
以上9個詞語要求不但會讀,還要會寫。
2、指出難寫的字:
裹、濫、脅(注意讓學生練習、當堂記憶。)
3、讓學生說說自己查出生詞的意思。
五、學生再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想想每一個自然段都寫的什么內容。
3、根據自然段的內容給課文分成兩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據分段情況,說一說課文先講了什么?又講了什么?(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先記敘了地球的特點和人類對它的破壞,接著又講地球上的資源枯竭之后,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我們要保護地球。)
5、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練習朗讀課文。
3、找找有關地球的材料。
第二課時
一、通讀全文,從整體入手
1、課文共分幾段,為什么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問題。
(學生從整體認識課文后,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學課文。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注意,講到此問題時要給予解決。)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己讀1~2自然段。
思考:從課文中你了解到關于地球的什么知識。通過具體的詞句談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人類生活的大陸面積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數字表明了什么。
人類的活動范圍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認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類活動的范圍也很有限。
2、練習朗讀,體會地球并不大的含義。
3、默讀課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點?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們對地球的破壞?
(請同學們在默讀的過程中、圈畫出重點句、關鍵詞語,然后談自己的理解。說話時要按課文的先后順序。)
(2)指導學生從這幾方面考慮:
地球的特點: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礦物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等。這些自然資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課文從以下幾方面講人們對地球的破壞:
a、不加節制地開采地球上的礦產資源,資源會越來越少。
b、重點理解這兩句話,指導學生多讀多體會。投影。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就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還造成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
(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看法,使學生認識到破壞地球、破壞自然,會帶來災難。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人類將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10
《只有一個地球》是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本文通過列舉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這雖然只是科學小品文,可卻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
教學時,我先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宇宙與地球的資料,讓學生通過資料去充分了解地球。接著,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課文圍繞地球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充分質疑,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在讀中感悟,在議中交流。具體步驟如下:
一、感受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
本文列舉了“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的活動范圍很小,地球被破壞沒有其它星球可去”。這三個方面,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只有、本來、至少”等重點詞語,通過指名讀、分開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入理解教材,感受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從而感受到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
二、激發學生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情感
本文是一篇教育意義很強的課文。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自學中自悟,寫下自己讀文后的感受。然后深入教學,充分利用資料等資源,在感悟中牢牢把握住課文的情感線,使學生的心隨著課文內容的深入越收越緊,越來越沉重,最后,發自內心地呼喊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三、利用課文的`說明方法,深入理解內容
本文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引用。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更有效地突出了課文的重點內容。教學中,我通過說明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它們的作用。如,第六自然段,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四十億千米,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他們并不知道,四十億千米到底是多大。
于是,我借助以前學過的課文《太陽》,它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千米,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樣一估算,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這樣就使學生一下子明白,即使在40萬億千米以外的地方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我們也是無法到達的。
四、不足之處:
1、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到位。
3、對于這篇科學小品文語言的嚴謹、用詞的準確體會不夠到位。
對于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我今后將繼續努力去探索、完善。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11
【教學目的】1、使學生知道地球是全人類共有的家園,人類的衣食住行和經濟發展的各種需要,都要從地球上索到。
2、使學生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長過快,資源和能源緊張,環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會問題。
3、使學生知道地球只有一個,為了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發展愛護地球,以及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4、使學生知道確定“地球日”是為了宣傳和呼吁保護人類的家園──地球。
【教學重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知道地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使學生明白應該怎樣對等地球。
【教學準備】
1、放大課文一、二幅插圖。
2、“濫伐森林”投影片和“讀一讀”錄音、cai課件。
3、安排學生社會調查:
人口增長過快給我們生活的市、縣帶來哪些社會問題,人口增加對環境的影響。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明確目標
1、(板書:猜謎)想猜嗎?請讀謎面:“不用發動日夜轉,春夏秋冬自己變,每天能行八萬里,滿載人類千千萬。”(評:一猜就準。)
學生板書:
地球2、出示地球圖:這就是咱們腳下的地球,關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小結: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電視、書籍、網絡等都能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大家得多和它們交朋友。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剛才講得很多,我們人類的生活、生存離不開地球。地球是我們共有家園。
同學們想不想上太空看一看我們可愛的地球呢?(出示音樂及飛船升空的片段。)
1、師:宇航員在太空看見地球發出怎樣的感嘆?
2、出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也太容易破碎了!
3、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讀課文,從哪兒能看出地球“可愛”,從哪兒看出來地球容易“破碎”?
4、學生讀課文進行學習。
5、小組匯報:“可愛”部分。
你讀了課文了解到了什么?你給大家匯報下:
⑴讀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在太空看地球是“美麗而渺小”的。(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你們看這披著水蘭色紗衣的球體是什么呢?是的,他就是地球,我們可以看到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遍布它的全身。難道它不美麗,不可愛嗎?(邊說邊看圖)
⑵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因此說地球是“母親”,是“搖籃”。出示課文內容:“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提問學生:這句用了什么方法來形象的說明地球的可愛?
生回答:用了比喻手法,,把什么比著什么?
⑶出示:(地球儀,學生邊說邊指出)“地球的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讓學生體會數字的作用,體會比喻句的好處。)“6300多公里”“51億平方公里”大陸的面積是好多?
6、通過這一部分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⑴我體會到了地球太美麗,太壯觀了。
⑵我感覺到地球真是太小了,人類生活的范圍更是小又小,我們應該珍惜它。
7、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地球的2個特點:
是啊,我們是應該好好的愛撫地球,但是有些人卻不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境,隨意的破壞。引入:
學生匯報“易碎”部分:
你讀了課文了解到了什么?你給大家匯報下:
⑴我讀了課文知道了我們地球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
⑵我知道了科學家把這些自然資源分為了2種:一種是“不可再生資源”通常是指礦產資源;而另一中是可再生資源,包括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等。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煤,鐵,石油,木材,談水,紙張,糧食,大熊貓。
(讓學生說出是可再生的,還是不可再生的。)
除了課文以外你還了解關于地球易碎的哪些情況?
學生匯報:
①我查閱了資料,看到水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為大家隨意破壞,向江河里排放各種廢水廢物特別是有毒的化學品,清潔的水源就不能再生了。
②面對這么多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有人提出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這樣行嗎?為什么?
學生匯報:
①科學家提出了人類移居其他星球的設想,經過多方面的調查,這個設想是非常遙遠的事情。
②人類不能移居有2個原因。第一是至少在40億公里的范圍里(至少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
第二是火星或者月球上缺少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氣等。少數人也許有可能,但是人多了就不行了。因此說:“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8、老師引導:這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告訴人們不能移居的呢?
(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
9、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部分內容:
老師引導:這部分告訴我們不能移居別的星球,實際上是說什么?
(破壞了地球,我們將別無去處。地球是我們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10、補充課題《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只有一個,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11、學了這篇課文,聯系我們身邊的實際我們應該怎么保護地球?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三、分小組交流, 然后全班匯報
四、總結
同學們都認識到地球的重要,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地球的愛,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從現在起做一個環保的小公民。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12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理清文脈,了解地球的有關知識,明白保護地球的原因及做法。
2、隨文學詞,掌握“裹著、渺小”等9個詞語,了解漢語言的豐富。
3、在初步運用中感悟說明性文字,掌握規范化的語言。
教學準備:
投影片、vcd《保護生態環境》、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提示課題,明確目標:
1、[板書:猜謎]想猜嗎?謎語是我國一種經典的文字游戲,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由謎面和謎底組成,現在還有許多人用它來訓練思維。請讀謎面:“不用發動日夜轉,春夏秋冬自己變,每天能行八萬里,滿載人類千千萬。”(評:一猜就準。)[學生板書:地球]
2、投影出示地球:這就是咱們腳下的地球,關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 (提醒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怎么知道的?
小結: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電視、書籍、網絡等都能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大家得多和它們交朋友。
3、今天學的課文題目,不是“地球”,而是“只有一個地球”。[板書:只有一個],這是為什么呢?讀了課文,我們就能全面解開這個謎。
二、據意讀文,隨文學詞,解決問題:
1、明確讀文要求:
(1)根據段意朗讀相應的段落。
投影出示段意:
第一段:地球在宇宙中十分渺小,而人類的活動范圍更小。
第二段: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有限。
第三段: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第四段:號召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
(2)劃出生字詞。(詞語學習中,生詞學習最重要。)
(3)像課題一樣給每段列個小標題。
2、請學生朗讀段意。
3、每位學生根據段意找到相應的段落,用“//( )”表示。
4、請學生個別朗讀課文。(每組請學生推薦一名學生,比一比,哪組讀得最棒,棒的標準是正確、流利、有感情。)
5、師:
(1)組織學生相機學習生詞。
第一段:
△裹著:師范寫,解說,衣字中間夾個果。能換個其它詞吧? (披、包、穿)。“紗衣”指(大氣層)為什么不直接說成大氣層呢?(為了美)美美地讀。還有表現地球美的句子嗎?
找出來美美地讀一讀。教師想想一首詩:《大自然是人間的樂園》
大自然是人間的樂園,
草原、河流和山谷,
森林、小路和稻田,
好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草地上,跑來跑去的是小白兔,
樹林里,跳來跳去的是小松鼠,
快樂的小鳥忙著跳舞,
生活在大自然里的人們真幸福。
△渺小:地球的半徑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說地球“渺小”,你信嗎?a信!為什么信?書中找理由。b不信!是作者寫錯了?
小結: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龐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就顯得渺小了。如果把階梯教室看成一個大宇宙,那么,地球是什么呢? (說明:宇宙是無邊無際的。)
△扁:多音字。讀pi n,還有個讀音:biƒn,組詞。
第二段:
△礦物資源:舉例說:金、銀、銅、鐵等。它是一種有限資源,開完了就沒了。為了合理地開采,我國去年就關停了大量的小煤礦。
△ 恩賜:賜,平舌音。研究這個字:“貝”,古代用貝殼做貨幣(錢):“易”,易手,就是從你的手里到人別人手里。所以“賜”的意思是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恩賜原指古時皇帝給下屬賞賜,現泛指因可憐而施舍。所以漢字博人精深,里面蘊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漢語己成為聯合國的官方語言。
△慷慨:師范寫。大方,不吝嗇。
△貢獻:讀一讀。
△濫用:與“亂用”比較。濫用,用得太多,沒有節制地用;亂用,沒有選擇地用。如你感冒了,醫生叮囑你每頓吃兩片速效感冒膠囊,你為早點好,一天吃10片,這就叫濫用;如果你用的不是速效感冒膠囊,而是瀉利停,這就叫亂用。
△威脅:脅是月字旁。協作的協是十字旁。
第四段:
△目睹:就是看到,所以睹是目字旁。
(2)組織列小標題,板書:范圍很小、資源有限、難以移居。
(3)組織抄寫生詞。
(4)組織回答:為什么要精心保護地球呢?還有別的理由嗎?(地球美麗壯觀、人為破壞。)
三、聯系課文,憑借認識,拓展延伸:
1、世界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你能給它定個主題嗎?例如我國申辦2002年奧運會的口號是新北京,新奧運,主題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善待地球)
2、呼吁人們精心保護地球,有哪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呢? (構思一幅宣傳畫、設計一句宣傳標語(保護地球,愛我家園))
3、組織觀看vcd《保護生態環境》。
四、課外作業:
1、抄記生字詞,想一想,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它們。
2、閱讀《環境教育》、《自然》;上網瀏覽“綠色中華環境保護網”(http:、“中國環境保護網”(http: 、“綠色地球村”(http:、 “中國環保網”(http:。
板書:
范圍很小
只有一個地球 資源有限
難以移居
教后反思:
《只有一個地球》本是一篇純粹的科學小品文,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說明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只有一個地球》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理性的文本,它已成為了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鮮活范例。課堂上我力圖和學生一起,借著文本的指引和召喚,去觸摸作者的那顆滾燙而焦灼的心:地球已經不再是地球,地球是母親,是人類的母親,是可愛、可親、無私、慷慨的母親。于是,與文本的對話成了與作者的對話、與母親的對話、與環境的對話。我和學生一起慚愧著作者的慚愧、擔憂著作者的擔憂、憤慨著作者酌憤慨、吶喊著作者的吶喊。隨著對話的深入,母親變了,變得面容憔悴了,變得愁眉不展了,變得傷痕累累了。隨著溝通的拓展,后悔的心情產生了,心痛的感覺找到了,幡然醒悟的滋味嘗到了。這種教育效果是空洞的說教所無法能達到的。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工整地書寫11個生字,理解“晶瑩、恩賜、節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破碎、和藹可親”等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說出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課文中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聯系實際思考,“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句話的含義,認識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的說明方法,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讓學生從心靈深處認識“只有一個地球”,從而樹立起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讀懂課文介紹了地球哪些方面內容,學習文中說明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1.宇航員拍攝的地球圖片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然后結合自己對地球的了解,同桌間相互交流。
2.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板書:只有一個地球)齊讀課題。
3.釋題,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是一個怎樣的地球?
4.明確本課時的學習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內容?有哪些讓你感觸最深?是什么感觸?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觸?
(2)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初讀課文、讀后交流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就自己感觸深的詞語、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課文寫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內容?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與修辭手法?
3.全班交流(圍繞課文寫地球哪些方面內容,交流感受、說明方法、修辭手法),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重點內容。板書: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資源有限,生態災難無處可去,精心保護
4.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看出這篇文章是關于環保主題的,文章先講了地球的美麗與可愛,接下來又講了地球上資源有限,人類的一些行為會造成生態災難。如果地球被破壞,人類將別無去處。最后提醒人們要保護地球。
三、再讀課文,把握內容
1.根據板書的內容,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生概括內容后,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四、朗讀課文,互相評價
1.想一想,應該怎樣來讀這篇課文?
2.讀給同桌聽,然后相互評價。
3.指名一位同學讀給大家聽,師生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書寫生字詞語。
2.抓重點詞句,深入研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齊讀詩歌,導入新課
1.學生齊讀詩歌《地球累了》(節選),讀后談自己的感受。
2.教師總結,導入新課:那是一種心理的糾結,那是對人類愚昧無知的感嘆,那是一種對環境的憂慮。宇航員遨游太空,也發出感嘆。讀出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圍繞感嘆,研讀課文
1.地球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1)學生齊讀宇航員遨游太空所見的地球。
學生齊讀:“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2)聯系實際,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這一觀點。
補充資料: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的破壞,以及帶來的后果。(臭氧層對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極強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強度紫外線的99%,從而擋住了太陽紫外線對地球上人類和生物的傷害。一旦臭氧層遭到破壞,紫外線便會增強,則全球氣候會變暖,人類生命健康堪憂。)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
(“宇宙”與“扁舟”對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結合地球的一些實際數據,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這一觀點。
半徑:約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積:大約5.1億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xx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
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
可供人類居住:約0.8億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資源有限”
(1)礦物資源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地球無私地、慷慨地向我們提供礦產資源。體會地球太可愛了。
(2)聯系實際,人類不加節制地開采礦產,必將加速礦產資源的枯竭。那時人們將沒有煤、石油、天然氣、金屬礦,人類需要的工業原料就沒有了,進而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態災難”
(1)人類生活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服務的。何為“本來”?去掉“本來”,讀出地球的可愛;加上“本來”,讀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
(2)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聯系實際展開會議與想象,體會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亂砍濫伐,捕殺野生動物,廢氣排放,濫用化學品等。并由此展開聯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層層深入,得出結論
1.科學家證明什么?是何意?科學家設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說明人類要保護地球;科學家設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這是為了讓讀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們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進一步突出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2.展開想象,說說人類別無去處的結果?
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護地球切實可行的辦法。
四、書寫字詞,拓展練習
1.正確工整地抄寫課后11個生字,15個詞語。
晶瑩、遙望、恩賜、慷慨、毀壞、目睹、交錯、貢獻、節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破碎、和藹可親
2.談談對“如何去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想法。
板書內容
只有一個地球
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
資源有限,生態災難
無處可去,精心保護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工整地書寫11個生字,理解“晶瑩、恩賜、節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破碎、和藹可親”等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說出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課文中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聯系實際思考,“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句話的含義,認識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的說明方法,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讓學生從心靈深處認識“只有一個地球”,從而樹立起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讀懂課文介紹了地球哪些方面內容,學習文中說明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1.宇航員拍攝的地球圖片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然后結合自己對地球的了解,同桌間相互交流。
2.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板書:只有一個地球)齊讀課題。
3.釋題,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是一個怎樣的地球?
4.明確本課時的學習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內容?有哪些讓你感觸最深?是什么感觸?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觸?
(2)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初讀課文、讀后交流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就自己感觸深的詞語、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課文寫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內容?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與修辭手法?
3.全班交流(圍繞課文寫地球哪些方面內容,交流感受、說明方法、修辭手法),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重點內容。板書: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資源有限,生態災難無處可去,精心保護
4.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看出這篇文章是關于環保主題的,文章先講了地球的美麗與可愛,接下來又講了地球上資源有限,人類的一些行為會造成生態災難。如果地球被破壞,人類將別無去處。最后提醒人們要保護地球。
三、再讀課文,把握內容
1.根據板書的內容,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生概括內容后,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四、朗讀課文,互相評價
1.想一想,應該怎樣來讀這篇課文?
2.讀給同桌聽,然后相互評價。
3.指名一位同學讀給大家聽,師生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書寫生字詞語。
2.抓重點詞句,深入研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齊讀詩歌,導入新課
1.學生齊讀詩歌《地球累了》(節選),讀后談自己的感受。
2.教師總結,導入新課:那是一種心理的糾結,那是對人類愚昧無知的感嘆,那是一種對環境的憂慮。宇航員遨游太空,也發出感嘆。讀出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圍繞感嘆,研讀課文
1.地球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1)學生齊讀宇航員遨游太空所見的地球。
學生齊讀:“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2)聯系實際,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這一觀點。
補充資料: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的破壞,以及帶來的后果。(臭氧層對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極強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強度紫外線的99%,從而擋住了太陽紫外線對地球上人類和生物的傷害。一旦臭氧層遭到破壞,紫外線便會增強,則全球氣候會變暖,人類生命健康堪憂。)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
(“宇宙”與“扁舟”對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結合地球的一些實際數據,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這一觀點。
半徑:約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積:大約5.1億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xx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億人
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
可供人類居住:約0.8億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資源有限”
(1)礦物資源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地球無私地、慷慨地向我們提供礦產資源。體會地球太可愛了。
(2)聯系實際,人類不加節制地開采礦產,必將加速礦產資源的枯竭。那時人們將沒有煤、石油、天然氣、金屬礦,人類需要的工業原料就沒有了,進而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態災難”
(1)人類生活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服務的。何為“本來”?去掉“本來”,讀出地球的可愛;加上“本來”,讀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
(2)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聯系實際展開會議與想象,體會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亂砍濫伐,捕殺野生動物,廢氣排放,濫用化學品等。并由此展開聯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層層深入,得出結論
1.科學家證明什么?是何意?科學家設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說明人類要保護地球;科學家設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這是為了讓讀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們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進一步突出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2.展開想象,說說人類別無去處的結果?
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護地球切實可行的辦法。
四、書寫字詞,拓展練習
1.正確工整地抄寫課后11個生字,15個詞語。
晶瑩、遙望、恩賜、慷慨、毀壞、目睹、交錯、貢獻、節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破碎、和藹可親
2.談談對“如何去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的想法。
板書內容
只有一個地球
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
資源有限,生態災難
無處可去,精心保護
《只有一個地球》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
課文先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后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訴讀者: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課文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科學地介紹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識,有力地說明了“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用詞嚴謹,表達生動,是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深入文本、聯系實際,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這樣一個事實,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本文雖然只是科學小品文,可卻洋溢著作者滾燙的情感,為地球的現狀而沉痛,為地球的命運而擔憂,為地球的遭遇而憤慨,為地球的前途而吶喊。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說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宇宙與地球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內容沒有一個很深的了解是很難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會深刻。因此,我首先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宇宙與地球的有關書籍資料,讓學生通過資料去充分地感受,并在第一課時進行交流,讓學生對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有了較多的了解,對學習課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因為是第二課時的授課,所以設計的第一個環節便是回顧舊知,整體感知。一開始我首先通過“課文內容我會填”這個環節請學生回顧了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并通過歸納概括“課文寫了關于地球哪幾個方面的內容?”這一問題來對課文內容進行再一次地梳理。在品讀課文環節,則通過宇航員發出感嘆中“可愛”與“易碎”這兩個提綱挈領的關鍵詞來深入地來學習課文內容,體會語言的準確性,感悟文章的情感。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總覺得還有很多知識點落實不夠到位。現就這堂課作以下幾點教學反思:
一、能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效的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讓學生體會地球的美麗、渺小時,在學生讀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認識后,再輔以課件演示,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麗、渺小,使學生對地球媽媽的感性認識更加豐富生動,這時再次讀文,理解和朗讀就比較到位了。
二、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的補充有關圖片資料:人類怎樣破壞自然資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態災難。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又出示了一組文字資料:地球資源的現狀及給人類帶來的危害。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的意義了。進而組織學生討論,拓展延伸,人類的出路何在?你看了這些后有什么想對人類(地球媽媽、自己)說的話語嗎?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該怎樣保護地球。通過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必須精心保護地球!”終于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
三、在第二個教學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在充分質疑的基礎上,自主讀書,邊讀邊劃,聯系課文,深入思考。我根據教材特點,采用了變序教學的方法,首先抓住遨游太空的宇航員為什么會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這一問題直奔主題,再輻射全文,避免了瑣碎的、按部就班地講解課文。同時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難點。
回想起這一節課,還有一些不足和遺憾: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還不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
二、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時間不夠充足。比如對于生態災難的理解,交流的就不夠充分,這一點應該向丁老師學習,給學生充分交流的時間來展示。
三、文章中語言的嚴謹、用詞的準確體會不夠到位。如:“本來”、“至少”等詞語的運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嚴謹的特點。課后,我想與其用講解、換詞的方法,還不如先引導學生用“本來、至少”等詞造句,再來講句子的意思,也許學生的體會就比較深入。
《只有一個地球》|人教版 篇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認識地球,學習與地球的有關知識,教育學生要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敘述的。
2.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生詞,會用“渺小”、“貢獻”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按一定的順序寫:即學習時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敘述的。
教學難點: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增強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意識。
2.指導學生認真寫好讀后感。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樣的?你了解多少?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呢?
二、教師范讀課文
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向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學生可簡單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是可以再生的。
三、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讀課文,認讀10個生字,要讀準字音。
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詞語。
四、檢查自學效果
1.讀生詞:
遨游、璀璨(這兩個詞要讀準字音。)
裹著、渺小、礦物、恩賜、慷慨、貢獻、濫用、威脅、目睹
以上9個詞語要求不但會讀,還要會寫。
2.指出難寫的字:
裹、濫、脅(注意讓學生練習、當堂記憶。)
3.讓學生說說自己查出生詞的意思。
五、學生再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想想每一個自然段都寫的什么內容。
3.根據自然段的內容給課文分成兩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據分段情況,說一說課文先講了什么?又講了什么?(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先記敘了地球的特點和人類對它的破壞,接著又講地球上的資源枯竭之后,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我們要保護地球。)
5.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練習朗讀課文。
3.找找有關地球的材料。
第二課時
一、通讀全文,從整體入手
1.課文共分幾段,為什么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問題。
(學生從整體認識課文后,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學課文。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注意,講到此問題時要給予解決。)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己讀1~2自然段。
思考:從課文中你了解到關于地球的什么知識。通過具體的詞句談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人類生活的大陸面積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數字表明了什么。
人類的活動范圍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認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類活動的范圍也很有限。
2.練習朗讀,體會地球并不大的含義。
3.默讀課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點?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們對地球的破壞?
(請同學們在默讀的過程中、圈畫出重點句、關鍵詞語,然后談自己的理解。說話時要按課文的先后順序。)
(2)指導學生從這幾方面考慮:
地球的特點: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礦物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等。這些自然資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課文從以下幾方面講人們對地球的破壞:
①不加節制地開采地球上的礦產資源,資源會越來越少。
②重點理解這兩句話,指導學生多讀多體會。投影。
人類生活所需要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就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做貢獻。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還造成一系列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 (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看法,使學生認識到破壞地球、破壞自然,會帶來災難。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人類將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指導朗讀這一部分。
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地球是渺小的,它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對它的破壞,將會給人類生存帶來威脅。)
第三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說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關鍵詞語談體會。)
2.組織學生討論
3.匯報。
4.引導學生從這幾處考慮:
①科學家證明,沒有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個星球。
②去火星和月球的設想也是不可能的。
5.我們別無去處,為了生存,我們應該怎樣做?我們應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上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6.指導朗讀。
7.概括段意。
(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我們應精心保護地球。)
二、總結思考
請你談一談讀完課文想到些什么?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地球。
(說完后,教師指導,然后寫成二百字左右的讀后感。)
三、指導造句
渺小、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