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
師:其實許多名言警句也曾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下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書簽,把你們學了這篇課文后的心得體會寫在上面,可以是一兩句簡短的話,也以可摘錄有關的名言警句,待會兒我們交流.
師:誰來說說
生:
生:
師:這樣,我們把我們精心制作的書簽送給后面聽課的老師當作紀念,好嗎
(學生把書簽送給聽課的老師)
師:好,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共同度過了美妙的40分鐘,一起走進了《最大的麥穗》這座精神的殿堂,我們徜徉其間,我們流連忘返,不知不覺中,我發現我們雙語六(2)班的同學們變了,變得更加聰慧,更加自信,老師相信你們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雙語的明天也會因為你們而變得更加精彩!下課.
《最大的麥穗》教后記
一,教材分析
我上的課文是蘇教版11冊24課《最大的麥穗》.這篇課文生字只有兩個,而且都是以前學過的,一個是"壟",一個是"嘲",所以不需要在生字上下太大的功夫.這篇課文的語句通俗易懂,因此只需要同學們進行反復的朗讀,讀中感悟,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得信息,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鑒賞文本.
二,設計理念
1,教師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3,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三,教學效果
1,教師角色的轉變
一個學生喜歡一門學科往往從喜歡教這門學科的老師開始的.今天,我與學生第一次接觸,特殊的師生關系,特殊的語文課堂給學生平添了一絲新奇,但同時多少也有了一點隔閡.為了及時讓學生了解我,進入到教學的情境,參與到我的課堂教學中來,我先通過自我介紹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我,再鼓勵學生作自我介紹,這樣一來二去,和諧的師生關系便不知不覺地建立了起來,為我下面能夠順利地展開教學開了個好頭.此時的我,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神圣的布道士,已經由權威的神壇上走了下來,變為學生的知心朋友;我們彼此之間的交流,也不再是口耳相授,我說你聽,而是一種心靈的對話,這樣的對話是平等的,是民主的.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師是可親的,老師也是可愛的;老師既是學習中的導師,也是心靈的朋友.
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當作一個有思想的人來看,處處尊重學生,處處為學生樹立自信.有人說,自信是人成功的奠基石.課堂上,我不管學生回答得怎樣,即使是不到位的答案,也我會真誠地去引導他們,讓他們不會因為回答錯誤而感到自卑,相反感受到的是我濃濃的更多的關愛.如在朗讀的過程中,我采用多種方法去指導,激勵學生.如指導學生讀"……"時,我……(請舉例)再如,與學生交流"……"的感受時,我……(請舉例)
2,重視學法的指導
在教育上,我們常常會聽到"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
說法.教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要比教給學生死的知識有意義得多,我們不能一味"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無非是給師生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展示的平臺.教師正是要通過這個例子,教給學生"漁"的方法.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我……(請舉例:你們平時是怎樣把課文讀熟的 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有的句子一下子讀不通順又怎么辦呢 )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我……(請舉例: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解決這些詞呢 )當學生靜心讀文,沉思默想的時候,我……(請舉例:不過在這一次讀的過程當中,老師提一個小小的要求,同學們可以把遇到不會的問題動筆畫一畫)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是一生有用的東西.作為一名老師,不正是要教給學生這樣的知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