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2
通過第一段的學習,歸納演說詞的語言特點。
小結:這一段說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離不開與別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過渡: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讀第一個事例,隨后播出一段交響樂錄音,學生置身交響樂的美妙旋律之中。樂止,介紹交響樂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樂器演奏而成,他們是怎樣合作的呢?
思考:“團體目標”的“高度統一”和“協作精神”分別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與“和諧”)
從這個事例中,同學們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讀讀,想想,議議:
這個實驗的目的、要求、經過和結果分別是怎樣的?
聯系課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國專家是怎么說的?
“我在許多地方做過這個實驗.從未成功。”這句話說明了么?
從這個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讀讀,想想:
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結:文章通過兩個具體的事例,說明只有具有協作精神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問:為了說明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舉了兩個事例。只舉前一個例子夠不夠?為什么?(不夠。因為只舉前一個例子只說明合作需要有協作精神,而后一個例子是說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只有舉兩個例子,才能把問題說得很全面)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讀,談談你對既要“競爭”,又要“合作”的體會。
三、總結全文
四、指導學生練習演講
習作4
設計理念:
觀察是我們獲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教案中重視寫作前的作文活動設計,這樣讓學生學習觀察、攝取和感悟,使作文教學達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美好境界,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心應是“有趣”,如何寫出當時的有趣,是一個難點,激起學生的興趣,并且使學生學會觀察。
作前準備:
觀察小螞蟻的生活習性,以及用樟腦丸做一些小實驗。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的習慣,增強持續觀察的意識;
2、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敘實驗的經過,并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推理、表達,在語言表達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激發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具體地寫下來。
教學難點: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敘實驗的經過,并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入題,引導探究樂趣。
我們在科學課上,已經做了許多實驗,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吧,你們做過哪些實驗,還記得嗎?
誰愿意說給其他同學聽。
二、組織活動,攝取習作素材。
1、我們現在到外面去做一個小實驗,愿意嗎?
2、組織學生到門口選好的樹下找一只小螞蟻,用樟腦丸在螞蟻的前面劃一道線,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