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第十一冊<體育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贊美體育精神的散文。全篇由九段文字組成構成,每段均有“啊,體育”開篇,使全文結構清晰、工整,讀來宛如贊美詩。
教學設想:
學習本文,要從作者對體育精神的贊頌著眼學習奧林匹克精神。在語言和創造風格方面可以與《手拉手》作比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體育精神。
“我的視角”欄目冬冬對“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說法有了新的認識,可召開一次辯論會。各自闡發自己的觀點,從而加深對文章的認識。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
學情分析:本篇詩歌內容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且語言缺乏兒童化,詩歌含義比較深遠,學生閱讀起來比較有難度。同時閱讀積極性不高,理解詩歌內容也比較困難。本篇課文的寫作背景比較特殊,詩人是站在歷史和哲學的高度抒寫了奧林匹克運動崇高的形象,始終不渝地渴望復興,并且高揚奧林匹克思想;希望不受國家、地區、民族和宗教限制,奧運會賽場上永遠都能真正展現團結、友誼、公正、進步、和平的情景。這也正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所希望和追求的。需要學生課前找相關奧運會精神的資料作為學習前的鋪墊,有利于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的:
1、抓住首句以及關鍵句把握體育在詩中的具體含義,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讓學生體會文章主旨,理解體育所蘊含的偉大精神;理清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段與段之間的內在關系。
3、.引導學生體會體育的真正內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
4、通過學生的感悟和體驗、激發學生熱愛體育的愿望以及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
教學重點:
把握關鍵句體會體育的具體含義。讓學生在準確理解奧林匹克精神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熱愛體育的愿望以及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段落之間的內在關系。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網上查找關于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資料 查找喜歡的運動員的資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展示豐富的體育圖片讓學生在感悟與體驗中增強自己以及作者情感的認識,激發學生交流的熱情。并且輔助以誦讀和寫作訓練。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圖片展示:顧拜旦)與學生猜圖片人物。與學生交流資料:提示學生他是與現代奧運會的發起人,他癡迷于體育希望以體育救國,在他的倡導下于 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辦了現代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為此他曾奔走呼告30個春秋,奉獻家產,殫精竭慮,早生華發,他讓奧林匹克風吹遍了全世界。被譽為 “現代奧運之父”。就連他死后也愿與體育同在,與奧運同在,按他的遺囑把他的心安葬在了奧林匹克的發祥地——奧林匹斯山下。現在你們能叫出他的名字了嗎? ——皮埃爾.德.顧拜旦!讓我們一起走進顧拜旦用他的心與熱情所鑄就的體育的贊歌《體育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檢查易讀錯的字板書并正音:
歡娛 塑造 勻稱 協調 詭計 矯正 畸形 桂冠
警惕 較量 墮落 卑鄙 逾越 灰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