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導學案
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總結提升你想更多地了解鄧小平爺爺的豐功偉績嗎?你想對已故的鄧小平爺爺說什么嗎?課后查閱資料,搜集相關資料。動筆寫寫自己的感想。學生課后查閱資料,搜集相關資料。動筆寫寫自己的感想。
飛龍小學 六 年級 語文 學科導學案
主 備 人廖禮勇
使 用 人
教學內容7.中華星
教學目標1.識寫本課生字,理解“敏銳”、“慣例”、“迄今為止”、“情不自禁”、“豐碑”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張鈺哲發現“中華星”的過程。3.學習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受到愛科學、愛祖國的教育和熏陶。
教學重點了解“中華星”的發現過程,體會張鈺哲先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強烈的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了解“中華星”的發現過程,體會張鈺哲先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強烈的愛國熱情。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教學教具課件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個性化設計
情景導入邊放課件邊講故事:1928年的一個夜晚,一個名叫張鈺哲的中國天文學家在芝加哥大學葉凱夫天文臺觀測室,像往常一樣站在天文望遠鏡前凝神觀察。突然,他那敏銳的目光緊緊盯在一個光點上:啊!一顆從來沒有被發現過的新星在閃動!他驚喜萬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來,美國行星中心站把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編為1125號。從此,這顆閃動的小行星,被載入了世界的天文史冊。也就是從那時起,在小行星的發現者中,第一次有了中國人的名字。這顆小行星就是用我們偉大的祖國命名的“中華星”。板書課題:中華星。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合作探究1、看到“中華星”三個字,你想到了什么?談談自己的想法。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自己學習的學習情況。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精講點撥1.齊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順。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件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三件事:(1)張鈺哲發現小行星,為祖國爭得榮譽,沒有按照慣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用“中華星”命名。(2)幾十年來,張鈺哲領導的行星觀測室又陸續發現了更多的小行星,為祖國的天文事業作出顯著成績,但沒有一顆行星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3)哈佛大學天文臺為了表示對張鈺哲的敬意,將新近發現的2051號小行星命名為“張星”。3.小結:“中華星”是第一顆由中國人發現的小行星。身處異國他鄉的張鈺哲滿懷對祖國的深情,給這顆小行星取了個響亮的名字“中華”。張先生在此后幾十年的科學研究中成果豐碩,但他卻心系祖國榮譽。在他領導的行星觀測室發現并命名的眾多行星中,唯獨沒有以他個人命名的星,其高尚品格實在令人敬佩。4.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帶著對科學家敬佩的感情。)學生在老師的講解中,認真聽講,積極回答老師回答的問題。并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供大家討論。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當堂達標找出課文中描寫張鈺哲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的詞語或句子,并把它抄寫下來。學生做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總結提升老師小結本節課的內容。學生齊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