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復習要點
(2)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3)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壯成長。如種樹人所愿,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
第四課 頂碗少年
《頂碗少年》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蘊含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第五課 手指
《手指》描寫了五根手指的姿態和“性格”,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回顧. 拓展一》
1、日積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師說》
(說明了人人都有不懂的地方。)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左傳》
(說明做事情應一氣呵成的道理。)
(3)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墨子》
(說明了任何事物沒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4)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傳習錄》
(說明澆樹澆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5)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文心雕龍》
(說明了多實踐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2、邯鄲學步——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了。
第二單元主題是“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五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的春節》描繪的是節日風俗。
“藏戲”被稱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各具特色的民居》側重寫了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樓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樓的鮮明特色。
《和田的維吾人》介紹了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豁達樂觀的性格特征和饒有趣味的風俗。
第六課《北京的春節》
(寫作特色:按時間順序、有詳有略)
1、熟讀第1、2、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滿族人,代表作《駱駝祥子》、《我這一輩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等。老舍的語言風格:北京韻味,通俗明白,幽默詼諧。
3、《北京的春節》是按時間順序寫的。文章再現了老北京人過春節的熱鬧與喜慶。
時間 自然段 風俗習慣 詳略安排
臘月初旬
到年底 1——6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吃糖;大掃除;購置年貨 略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