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1
同學們,通過這段話你們能想象出畫面的樣子嗎?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在河岸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數千頭野牛徜徉漫步,這時一只老野牛越過波濤,鉆進河心小島的草叢里……
這一段話雖然很短,但是給我們很形象的描述了野牛的動作、形態、還有神態,可以讓畫面在頭腦中清晰的顯示出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所在,我們寫文章,描寫一種東西也應該這樣掌握好用詞和煉句。
五、完成課后習題二。
六、課后作業。
1.熟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背誦下來。
2.練習并且默寫課后“寫一寫、用一用”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上一節內容。
1.點名學生逐段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2.聽寫課后的詞語。
二、精讀課文,理解作者描寫的方法和藝術。
1.通過對比來展示景物的不同特點。
首先給同學解釋對比的意義跟作用。對比,就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映襯的一種修辭手法。運用對比,可以使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現得更加鮮明突出,使事物的本質特點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徹;可以使同一事物兩個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襯,對比鮮明,彼此補充,相得益彰,從而給讀者或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讓學生們在文中尋找那里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并討論,通過對比作者著重突出了哪些內容?
提示:學生討論以后,老師可以給與提示。
(1)第二自然段開頭:“東岸的風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贊嘆的對比。”
通過把第一和第二、三自然段的對比突出了西岸的特點是:植被構成比較單一,“草原一望無際;綠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際同藍天連成一片。”而東岸卻是植物豐富,姹紫嫣紅,動物眾多,神態各異。
(2)第四自然段開頭:“如果說河對岸的草原上萬籟無聲,河這邊卻是一片騷動和聒噪”
通過把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對比,又從聽覺上道出了東西兩岸的不同之處:西岸萬籟無聲;東岸“卻是一片騷動和聒噪”
2.用不同的詞語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態。
不管是動物、植物還是其他景物,如何通過描寫突出它們的這種不同與眾的神態呢!這就要我們抓住事物的最鮮明的特點,通過描寫,生動傳神的向讀者展示出這些特點。
(1)仔細讀第二自然段回答問題。
①這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植物)?
提示:“各種樹木、野葡萄、喇叭花、苦蘋果……”
②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點?用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作答。
提示:“高聳入云、為目力所不及、交錯、攀緣、伸延、延伸、搭起、挺拔而起、聳立、俯瞰……”
引導學生通過這些詞語的不同想象出這些景色的特點來。
(2)仔細讀第三自然段回答問題。
①這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動物)?
提示:“熊、鹿群、黑松鼠、弗吉尼亞鴿、綠鸚鵡、綠啄木鳥、紅雀、蜂鳥……”
②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點?用課文中的詞語或句子作答。
提示:“醉態酩酊、蹣跚、沐浴、嬉戲、麻雀般大小、躑躅、飛來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