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設計
⑤ 學生猜測、交流。
過渡:剛才同學們豐富的想象,好像讓我們回到了800多年前的那個深夜,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我們先來聽一下怎樣有感情的朗誦這首詩。(出示課件,詩朗誦。)
2、讀熟詩歌。
① 學生自由朗讀。
② 檢查朗讀情況(注意字音的正確、朗讀的節奏等)。
③ 教師激勵:會讀詩的人不僅要讀得準確,還要讓人聽著感覺舒服,你再讀讀。
④ 再次聽讀檢查。
過渡:學習古詩,除了熟讀成誦以外,我們還要理解古詩。而理解古詩就要先弄懂關鍵的字詞意思,只有掌握了關鍵詞語的意思,我們才能準確地理解詩句的意思,把握全詩的主旨(出示全詩)。
三、深入理解,感悟領會。
1、師:你對這些關鍵的字詞理解嗎?(出示小黑板。)
2、學生思考,或者小聲討論。
3、全班交流,略談感悟:
① “學問”,指讀書學習,有做學問的意思;
② “遺”,留;“無遺力”,用出全部力量,一點也不保留;
③ “始”,才;
④ “終”,到底、畢竟的意思;
⑤ “絕”,表示程度,極、最的意思;“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
⑥ “躬”,親自;“躬行”,親自實踐。
注意點:圍繞學生的回答,教師要追問: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的?
師:陸游的這首詩,現在你大概讀懂了些什么?
4、深入理解詩句(各句學情預設)
① 第一句:古人學問無遺力。
a、 指名學生讀、背。
b、 師:由“無遺力”,你直接想到了哪個成語?(不遺余力)
c、 師點撥:其實古人學習是十分刻苦的,歷史上記載古人學習勤奮的故事有許多,請大家想想,有哪些是描寫古人學習勤奮的成語。
(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借光、聞雞起舞、十載寒窗、通宵達旦、夜以繼日……)
d、 綜合學生的發言,激勵他們簡單講一講這些成語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切實體會古人讀書做學問真是不遺余力、孜孜不倦。 (板書:孜孜不倦)
② 第二句,少壯工夫老始成。
a、指名學生讀、背。
b、師點撥:從“少壯”到“老”,我們可以看出:學習的時間過程是極其漫長的,也就是說,學習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成就,否則只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了。 (板書:持之以恒)
c、師:做學問,從“少壯”努力,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這要花多少工夫啊!。老師想到還有一個詞:功夫。我們經常會混淆,今天我們來做個練習,看能不能給弄清楚了。
d、多媒體顯示:我選擇,我快樂
工夫 功夫
1.他三天( )就學會了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