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閱讀欣賞
……
師:詩人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生:詩人的生活會很貧困。
生:詩人會很傷心。
生:詩人可能會和人民一樣出去逃難。
……
師:是呀,在連續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中,詩人飽經流離和凌辱之苦,所以當他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勝利消息時,他的心情會怎樣?
生:詩人會很高興。
生:詩人會很愉快。
生:詩人會很興奮。
……
師:大家的發言圍繞一個字,“喜”。(板書:喜)
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并想一下哪些詩句表達了詩人的喜悅?
(生讀詩思考。)
師:誰愿意說?
生:我從“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知道了詩人非常高興,因為他聽到收薊北的消息時,眼淚把衣裳都沾濕了。
師:你能再讀讀這一句嗎?
生: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師:你感受到了詩人的喜悅。
生:我從“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知道了詩人非常高興,因為他聽在大聲唱歌,開懷暢飲。
師:是呀,大聲唱歌,開懷暢飲,慶祝勝利,那是一幅怎樣的場景?
生:那是一幅喜慶、熱鬧的場景,不光是詩人,人們都在慶祝勝利。
師:此時此刻只有一個心思忙著什么?
生:想要趕快回到家鄉去。
師:對,“青春作伴好還鄉“。誰愿意讀這句?
生: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師:我們一起讀,好嗎?
(生齊讀這一句。)
生:我從“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知道了詩人非常高興,因為他家里人臉上的憂愁都沒有了。
師:你能想象當家人聽到失地被收復的消息時的情景嗎?
生:家里人臉上的憂愁一掃而光,非常高興,激動的東西都來不及慢慢收拾,胡亂的收拾書籍還有其他東西。
師:是呀,愁消哀散,狂喜不已。“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師:誰還愿意讀這一句?
生: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
生:我從“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知道了詩人的心情非常急,他想快點回家去。
師:真是歸心似箭,身在巴峽,心已回到了家鄉洛陽,“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師:誰愿意讀這一句?
生: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師:我們一起體會了詩人的喜悅之情,讓我們再來讀全詩,再次感受詩人的喜悅,好嗎?
(指名讀,齊讀。)
師:我也感受到了你們的喜悅。是呀,戰亂初定,家人團聚,國家即將迎來和平,詩人狂喜流淚,當戰火連綿時,詩人的心情又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讀《春望》。這首詩寫于《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前,當時,安祿山的叛軍攻陷了洛陽,杜甫聽說唐玄宗逃往西蜀,素宗在靈武即位,便把家人安置在四川,只身北上投奔靈武,不幸被叛軍截獲,送往長安,他身陷賊中半年之久。春天來了,看著昔日繁華,如今滿目凄涼的京城,他不由觸景傷懷,寫下了《春望》。
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首詩,想一想,在這暮春時節,詩人望到了什么?
(生讀詩思考。)
師:誰愿意說?
生:詩人望到了城春草木深。
生:詩人看到了城里的草木很茂盛。
師:為什么草木深?人呢?
生:人們都上戰場打仗了。
生:很多人都在戰爭中死去了。
……
師:這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生:非常荒涼。
生:荒無人煙。
生:滿目荒涼。
師:山河依舊,國已破碎,昔日繁華的長安城,如今滿城草木叢生,人煙荒蕪,看到這些,詩人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