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5篇)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
之一
作者:樊萍萍
教學目標 :
1、感受開國大典時,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生字詞。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每個星期一,我們都要在學校的廣場上舉行升旗儀式,此時,我們的心情是多么激動啊!你們知道時誰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嗎?
2、對呀!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建立了偉大的新中國。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舉行了開國大典。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誕生了。
3、解題[板書課題,齊讀]
典?大典?分別是什么意思?(創建國家的重大典禮。)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完成練習,[課件出示]
時間:
地點:
參加成員:
參加人數:
大典內容:
2、交流
時間:1949年10月1日
地點:北京
參加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工人、農民、商人、市民、各校師生、各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外國來賓
參加人數:30萬人
大典內容:會場、大典、閱兵、游行
過渡:就讓我們來到會場,看看會場的布置吧!
三、學習第一段
1、讀讀第二、三自然段,當解說員,介紹一下會場。[生自由準備→看課件準備→指名學生說→齊讀]
2、讀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有什么感受?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生自由準備→交流分析→小節板書][形成如下板書:成員多、來得早、人數多、熱情高、秩序好]
四、總結延伸
天安門廣場上人如此之多,氣氛如此熱烈,我們一起期待大典的到來吧!
板書設計 :
7 開國大典
會場 成員多、來得早、人數多、熱情高、秩序好
大典
閱兵
游行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感受開國大典時,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
2、學習生字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每個星期一,我們都要在學校的廣場上舉行升旗儀式,此時,我們的心情是多么激動啊!你們知道時誰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嗎?
2、對呀!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建立了偉大的新中國。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舉行了開國大典。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誕生了。
3、解題:
板書課題,齊讀。
典?大典?分別是什么意思?(創建國家的重大典禮。)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完成練習,課件出示:
時間:_________________
地點:_________________
參加成員:_______________
參加人數:_______________
大典內容:_______________
2、交流:
時間:1949年10月1日。
地點:北京。
參加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工人、農民、商人、市民、各校師生、各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外國來賓。
參加人數:30萬人。
大典內容:會場、大典、閱兵、游行。
過渡:
就讓我們來到會場,看看會場的布置吧!
三、學習第一段
1、讀讀第二、三自然段,當解說員,介紹一下會場:
生自由準備→看課件準備→指名學生說→齊讀。
2、讀第四自然段,思考:
你有什么感受?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
生自由準備→交流分析→小節板書。
形成如下板書:
成員多、來得早、人數多、熱情高、秩序好。
四、總結延伸
天an門廣場上人如此之多,氣氛如此熱烈,我們一起期待大典的到來吧!
【板書設計】
26、開國大典
會場
大典
閱兵
游行
成員多、來得早、人數多、熱情高、秩序好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1. 引導學生自主讀文,學習生字詞,讀通課文。
2. 了解課文大意,能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
3. 初步感受典禮的隆重、盛大和群眾興奮、激動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 揭題,審題
1.(出示課題:開國大典)讀一讀,你從課題中知道了什么?把你所了解的告訴大家;若不明白,把你的疑問提出來。
2.指名說。
二、 自學讀文
1. 初讀課文,你覺得該完成哪些要求?(指名說)
2. 出示要求:
自學要求:1)劃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2)把課文一句一句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劃出文中解釋課題的一句話。(用“”)
3. 學生自學,并拿起筆來圈圈劃劃。
三、 檢查
1. 通過自學,你完成這些學習任務了嗎?對照自學要求,一項一項討論。(指名說)
1) 挑幾個容易寫錯的詞寫一寫。再默寫下列詞:
誕生 協商 瞻仰 檢閱 率領 排山倒海 吹拂
(互相檢查、批改;糾正錯別字: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它?)
2) 提出較難讀的句、段;(指名讀)
同桌比讀,并用☆△表示你的評價。
2. 你還讀懂了什么呢?
1) 文中解釋課題的是哪句話?
2) 還讀懂了什么?(指名繼續說)
①從參加的人及人數,看出什么?讀一讀(隆重、盛大)
②會場的布置覺得怎樣?讀一讀(莊重、肅穆)
③群眾老遠趕來,那么早趕來,說明什么?讀一讀(熱情高漲、激動、興奮)
3. 還有嗎?(板書:會場大典閱兵游行)
1) 看板書,對照課文,老師為什么這樣寫?
(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
2) 按以上順序分段。
(板書:1——4 5——10 11——13 14——15)
分段時,文中有些句子已經幫我們起到了提示作用,你找到了嗎?(指名說)
3) 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大意。(自由說,指名說)
四、 總結
1.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從文中了解了什么呢?(指名說)
2. 啟示下堂課內容:這樣隆重、盛大的開國大典,你想不想參加?好,下堂課,讓我們也跟隨群眾的隊伍,走進會場,去感受那一份隆重、熱烈的氣氛。
五、 作業:作業本第1、2題。
板書
會場1——4
典禮5——10
開國大典 閱兵11——13
游行14——15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4
課文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通過課文的學習去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的偉大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一、我能寫出下列漢語拼音的漢字朋友
diǎn lǐ huì jí dàn shēng diàn niǔ
yíng fēng zhāo zhǎn xú xú shàng shēng pái shān dǎo hǎi
二、我能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 )的掌聲 ( )地前進 掣著( )
( )的城樓 ( )地鼓掌 提著( )
( )的聲音 ( )地揮手 舞著( )
( )地宣告 ( )地高呼 探著( )
三、我能選詞填空
走向 直奔
1、早晨,我們背著書包( )學校。
2、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 )會場。
朝著 投向
1、王老師坐在主席臺上,( )觀眾點頭微笑。
2、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 )主席臺。
仰望 看望 瞻仰
1、我們( )天空,尋找著那顆運行的衛星。
2、我們到毛主席紀念堂( )毛主席遺容。
3、我到醫院( )生病的老師。
四、我能理解句子意思
1、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
“直奔”的意思是________,反映了人民群眾的_____感情。
2、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
“投向”可以換成________,但“投向”更能反映人們______
毛主席的心情。
3、毛主席在城樓上主席臺前邊,向前探著身子,不斷地向群眾揮手。
“探著”的意思是_______,表達了毛主席對人民群眾______。
4、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
“紅流”是比喻_______,形象地說明了________。“流”是
_________的意思。
五、瞧瞧我的閱讀天地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
毛澤東同志從青年時期就熱愛學習。他頑強刻苦的學習精神遠遠超過一般人。
毛澤東同志酷愛學習,他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學習。在湖南一師學習的時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對著窗前熹微的晨光,高聲朗讀英文或古典文學。等天大亮了,同學們都來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節課,他每天都抓緊課余時間把必須完成的作業做好,然后就到閱覽室去看書或看報。晚上,學校規定的兩個小時自習時間,他總是閱讀從圖書館借來的哲學、歷史、社會科學等方面的書籍,邊讀邊做筆記,從不浪費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聽學術講座,有時還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師家里去請教學業。從不白白度過。
毛澤東同志不但抓緊時間讀書,而且讀得特別認真。凡是他自己的書,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點,有時還在書頁的空白處寫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萬字的書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寫了一萬二千多字的批語和提綱。許多地方都用黑紅顏色的毛筆加上圈點、單線、雙線、三角、*子等各種符號,標明書的重要之處,可見他讀書的態度是多么認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澤東就是這樣孜孜不倦地學習,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終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句:
不但……而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將第四自然段分為兩層。
4、把具體介紹毛主席認真讀書的句子用“──”畫出。
5、概括毛主席認真讀書的方法是( )和( )。
6、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分析
《開國大典》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以“走近毛澤東,感受他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為人文主題,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場面描寫和人物描寫的一些基本方法”為語言訓練目標,安排了《長征》《開國大典》《青山處處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這四篇課文。其中,《開國大典》記敘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全文共15個自然段,場面描寫是課文的一大特點:群眾進場、舉行典禮、閱兵式、群眾隊伍游行等眾多場面都描繪得有聲有色,令人激動萬分,突出了開國大典的喜慶、莊嚴、隆重、熱烈氣氛。記敘詳實、條理清楚、用詞準確是課文的另一大特點。
由于課文離學生的生活實際遠,學生對新中國誕生前后的歷史背景知識了解甚少,因此通過課文的學習去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為教學的難點。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本課采用“把握特點,突出重點,以讀為主,扎實訓練”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抓住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激動、自豪的場面,體會中國人民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
4.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自主預習課文,收集“開國大典”的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重點學習典禮的主體部分,初步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們熱愛新中國、熱愛領袖的思想感情。
(一)釋題導入,引出“大典”。
1.揭示課題,板書:開國大典,指導書寫“典”字。
2.解釋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大典”。
1.瀏覽課文,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記敘開國大典的,記敘了哪些場面?
2.學生交流歸納。
(三)重點研讀,感受“大典”。
1.默讀課文5──10自然段,看看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師結合學生交流情況引導深入研讀:你是從哪些語句感受到的?
4.根據學生感悟靈活切入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感悟,感情誦讀。
語段一:
下午三點整,會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的掌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出現在主席臺上,跟群眾見面了。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
[引導學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齊”等詞語體會群眾的熱情及對毛主席的熱愛之情。]
語段二: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
(1)“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點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導學生抓住“一齊歡呼”、“一起歡躍”等詞語體會人民的激動之情,體會反復手法的表達效果。
(3)指導感情朗讀,背誦。
語段三:
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桿的電鈕,新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三十萬人一齊脫帽,一齊抬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1)引導學生抓住“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頭瞻仰”體會人民群眾的心情。
(2)感受人們肅然起敬的原因,體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3)寫話,交流,體會情感,抒發心聲。
(4)感情朗讀。
(四)課堂總結,銘記“大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重點學習群眾進場,閱兵式和群眾游行三個部分,進一步了解場面描寫的方法。
2.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體會人們熱愛新中國、熱愛領袖的思想感情。
3.整體了解作者記敘開國大典的方法,初步學會場面描寫的方法。
(一)復習導入
1.師生共同回顧上節課的學習收獲,教師小結。
2.交代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重點研讀
1.學生默讀典禮之前“會場布置、群眾進場”,典禮之后“閱兵式”、“群眾游行”的段落,進一步感受開國大典的盛況。
2.交流學習體會:
板塊一:會場布置、群眾進場。
(1)指名分節讀課文1──4自然段,讀出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2)引出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大典”?體會參加人數多、會場布置隆重、群眾熱情高漲。
(3)隨機學習重點句。
句子一:工人隊伍中,有從老遠的長辛店、豐臺、通縣來的鐵路工人,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郊區的農民是五更天摸著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趕來的。
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門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
(典禮下午三點開始,但是早上六點鐘就有群眾隊伍入場了,這說明了什么?)
(4)感受熱情,指導朗讀。
板塊二:閱兵式。
(1)學生交流學習感受。
(2)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句子三:兩個半鐘頭的檢閱,廣場上不斷地歡呼,不斷地鼓掌,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達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
①抓重點詞談感受,想象畫面。
②播放視頻:1949年閱兵盛況,感受場面。
③感情朗讀,再現萬眾歡騰的場面。
板塊三:群眾游行。
(1)學生交流學習感受。
(2)
(3)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4)
句子四:天安門廣場上的燈籠火把全都點起來,一萬支禮花陸續射入天空。天上五顏六色的火花結成彩,地上千千萬萬的燈火一片紅。
①反復朗讀這幾句話,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句式整齊的寫作特點。
②想象畫面,體會人民的幸福心情。
③感情朗讀,感受情感。
(三)課堂小結,回顧全文。
(四)遷移運用,學寫場面。
五、板書設計
開國大典
群眾進場
舉行典禮 新中國在今天成立了
閱兵式中 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群眾游行
作者簡介:
張農,女,34歲,研究生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在武漢市育才小學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曾被授予全國課題先進個人、武漢市優秀青年教師、江岸區“有影響高水平”人才、“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執教《被袋里裝的是什么》、《中國結》等課獲得省、市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編寫鄂教版教材教參、讀本。撰寫的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案例獲全國、省、市級獎,十余篇案例、教學設計在教學期刊上發表或收錄于專業參考書籍。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6
授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一冊課文
課時目標:
1.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領悟本課按照事情發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記敘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體會中國人民對新中國的成立感到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
教具準備:碟片、掛圖、圖片。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品讀悟情,交流探討,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每個星期一,我們都要在學校舉行升旗儀式,當望著鮮艷的國旗冉冉升起,我們的心情多么激動啊!你們知道是誰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升起了我們偉大祖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嗎?(出示掛圖)
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全國人民推翻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建立了偉大的新中國(板書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觀賞在北京舉行的開國大典盛況(放錄像)
二、品讀語句,構建形象畫面
欣賞著這樣盛大的開國大典,再回憶看過的電影,你的心情怎樣?
1、自主讀書,讀中悟情
打開課本,速讀課文,從中選擇出你體會最深,認為最能表達人民激動、自豪的一個場面,練習朗讀,讀出感情。
2、合作品讀,點撥深化
(1)學生自由匯報,整體交流朗讀,師生適當評價。
(2)教師相機點撥,進一步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想象,抓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三、創設情景,強化愛國之情(放錄像)
1、展示學生自編自辦的“慶國慶”手抄小報。
2、播放中國成立五十周年慶典錄像。
四、設問促思,升華情感
這節課,我們一起重溫了開國大典那莊嚴盛大的歷史時刻,不禁心潮起伏,那么你想說些什么?
五、作業設計,拓展延伸(任選)
1、我會讀(有感情地品讀課文)
2、我會寫(生字新詞)
3、我會積累(摘抄背誦優美句段)
4、我會運用(運用本文的表達方法,試著以“節日的夜晚”為題寫一個片段,寫出夜晚焰火的形態變化,燈光的設置,人群的反應等或寫寫生活中的“-------慶典”,寫出參加人員,會場設置,臺上表演人員的表現及臺下來賓的表現等)。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7
一、看拼音寫詞語。
yún yá nuǎn qiān lǐ xuě
( ) ( )
tiě suǒ hán dà dù qiáo
( ) ( )
二、辨字組詞。
征( ) 閑( ) 透( )
證( ) 閉( ) 秀( )
迤( ) 磅( ) 索( )
施( ) 鎊( ) 鎖( )
三、找反義詞。
難( ) 遠( ) 細( ) 閑( )
大( ) 暖( ) 喜( ) 橫( )
四、給下列加下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盡:a.完 b.全部用出 c.全;所以的
1.盡開顏( )
2.用盡力氣( )
3.盡力( )
開:a.打通;開辟 b.舒展 c.舉行 d.發動或操縱
4.開動腦筋( )
5.開運動會( )
6.開路先鋒( )
7.盡開顏( )
等:a.等同 b.等級 c.等待;等候
8.等車( )
9.只等閑( )
10.一等獎( )
五、寫出下面詩句的意思。
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依次如下:
一、云崖暖 千里雪 鐵索寒 大渡橋
二、長征 閑置 透明 逶迤 磅礴索道
證明 關閉 清秀 施展 英鎊 鐵鎖
三、易 近 粗 忙 小 冷 厭 豎
四、1.c 2.a 3.b 4.d 5.c 6.a 7.b 8.c 9.a 10.b
五、1.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里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 2.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8
《開國大典》是小學語文第九冊26課,是新增的課文。這篇課文是特寫,具有新聞性,時效性。它描寫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按開國大典上莊嚴、隆重和熱烈的情景,著重寫了“會場、大典、閱兵、游行”四個場面,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歡樂心情,反映了人民群眾熱愛共產黨,熱愛毛主席,熱愛解放軍的思想感情,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分16自然段,按事情發展順序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至4自然段),寫開國大典開始前會場的情景。分兩層介紹,先講大典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再講會場的廣闊,布置的莊嚴和群眾隊伍興奮入場的盛況。第二段(第5至11自然段),寫開國大典的盛況。是課文重點段,分三層。第一層寫毛主席出現在主席臺上,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第二層寫升國旗、鳴禮炮。第三層寫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全國人民熱烈擁護人民政府、毛主席的情景。第三段(第12至14自然段),寫閱兵盛況。既寫了人民軍隊的英姿,更寫了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熱愛,慶賀解放的歡喜和激動。第四段(第15、16自然段),寫群眾游行情景。
本文突出了場面的描寫:會場布置、龐大的群眾隊伍、典禮開始、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星紅旗升起、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閱兵式、燃放禮花、群眾隊伍游行等眾多場面描繪得有聲有色,令人激動萬分,突出了開國大典的喜慶、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記敘詳實,條理清楚,用詞準確是本篇課文的另一特點。學生根據本文的過渡句、過渡詞理清本文層次,理解文章內容,領會文中用詞之確切,并體會排比句的妙處,理解三個雙關句的深刻含義,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課文安排在九冊第八組,本組的閱讀重點訓練項目是“會讀‘消息’,了解‘消息’的一般特點”,習作重點訓練項目是“會寫板報稿”,即通過本單元讀寫的訓練,學生能獨立閱讀消息并會寫簡單的新聞體裁的文章。這也是《小語大綱》中所確定的閱讀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讀懂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書報,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根據五年級學生實際及本文特點,要求學生根據本文內容改寫一則簡短的消息。這一環節又是訓練學生從會讀消息到會寫消息的一個過渡環節。
【教學目標】
1、理解和運用“迎風招展”、“瞻仰”、“排山倒海”等詞語。
2、比較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體會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體會文中用詞之確切。
3、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毛主席,熱愛新中國,熱愛解放軍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6至8自然段:
開國大典距今五十年,對小學生來說,當時的情景是陌生的,而語言文字畢竟是抽象的。故讓生感知當時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體會人民激動,興奮的心情與對黨、新中國、毛主席、解放軍的熱愛之情,是本教時教學的重難點。可用提供情境、理清脈絡、抓關鍵詞反復品讀等方法加以突破。
【教學環節】
一、品讀第一段
1、初讀:
快速瀏覽這一段,完成以下填空練習:
開國大典于___年___月___日在首都___舉行,參加典禮的成員有___,有___,有___,估計總數___。會場在___。主席臺設在___。以此讓生整體感知全段內容,掌握開國大典的時間、地點和參加典禮的成員與人數,了解會場、主席臺的情況。
2、細讀:
讀有關會場的布置和前來參加典禮的群眾隊伍云集“丁”字形廣場情景的句段,用筆畫出“丁”字形廣場,并要求按書上講的方位標上相應位置的名稱,以此訓練學生將外在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內在認知水平;爾后,讓生根據所畫的簡圖,有次序地用自己的語言介紹會場的布置情況,訓練學生將內在的認知轉化為自己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且教給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3、比較品讀:
⑴ “他們清早到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走向)會場。”這句話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
⑵ “到了正午,天an門廣場上,人很多,黑壓壓一片。紅旗也很多。”“到了正午,天an門廣場上,隊伍已經擠得滿滿的,成了一個人海,紅旗翻動,像海上的波浪。”兩句有什么不同?朗讀體會比喻句的作用。
⑶ 用“迎風招展”說一句話。
二、理清層次,品讀第二段
1、快速默讀這一段,用“——”劃出典禮所進行的各項程序。
2、配放各程序的單片幻燈,指生分讀各程序,其他邊聽邊看邊思考:在各項儀程進行中,會場情況怎樣?反映了人們怎樣的心情?并用“~~~~”在文中劃出描寫人們表現的語句。
3、抓住反復出現的詞語,品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⑴ 在所劃的描寫人們表現的語句中,“歡呼”一詞反復出現幾次?并以“每次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出現的?表達了人們怎樣的心情?”的問題為導,品讀:
①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全場30萬人一齊歡呼起來。
② 30萬人熱愛領袖的心情融成一陣熱烈的歡呼。
⑵ 比較第8自然段與“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有什么不同?并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文中的排比句作用。
⑶ 在剛才所劃的句子中,除了“歡呼”外,還有哪些詞語反復運用了?出示句子,進行品讀,并體會作者為什么反復用這些詞語。
① 30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
30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起抬頭瞻仰鮮紅的國旗。
30萬人一齊歡呼起來。
② 理解“瞻仰”,并用此說句話。
③ 比較體會幾處寫掌聲的不同寫法:
爆發出一陣陣排山倒海的掌聲。
響起了一陣陣轟雷似的掌聲。
同時響起了一陣陣掌聲。
④ 理解“排山倒海”,并用此說句話:
文道結合點是突破重難點的最佳切入點。本段通過開國大典熱烈、莊嚴的大典盛況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對黨、新中國、毛主席的熱愛之情。這種感情通過文中反復出現的“歡呼”“掌聲”、“一齊”等詞語不斷得到體現、加強。抓住這些詞進行理解分析,有助于引導生更容易地把握文章的內涵,突破重難點,同時也教給了生抓重點詞體會作者情感的閱讀方法。
4、采用齊讀、指讀、邊讀邊鼓掌等形式,有感情朗讀第二段,整體感知本段意思,深化對文字的理解。
三、把握脈絡,自讀第三段
1、快速默讀這一段,思考填空:
閱兵式的檢閱司令員、閱兵總指揮分別是___和___。受檢閱的部隊開頭是___兩個排,接著___、___、___。當___部隊經過時,人民空軍的飛機也一隊隊排成___,飛過天空。
2、細讀:
這段課文中所描寫的閱兵式壯觀場面和人民群眾看到檢閱部隊的激動場面寫出了什么?讓生利用上段的學習方法,抓此段中再次出現的“歡呼”、“掌聲”等詞語,自讀理解人民群眾對解放軍無限熱愛的情感,并加上帶有自我見解的評注,品味本段中的好詞及蘊含的情感。這也是訓練學生自學能力的環節,讓他們在學中用,用中學的實踐過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不斷完善與發展。
3、討論、交流自學情況。有感情朗讀有關語句。
四、作業
完成相關的課后作業練習;背誦6至8自然段。
【教學設計】
1、以練習為導,讓生自學、自我感知每個段落的內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感知每一段落時,總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題或思考題讓生邊讀邊想,自己去學習獲得知識,把握一段的大意,從而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2、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理解課文時,讓生邊讀邊想邊劃,寫自我見解;通過比較句子,運用詞語,體會并掌握文中用詞之精妙;快速讀、細讀、品讀等環節的安排,則訓練了學生略讀、精讀、有感情讀的能力。
3、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貫徹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原則:
現代教學法是以解決教學任務為目的的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授法,也包括學生的學習法。啟發式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是引起學生智力的積極性”“凡是能夠引起學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動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為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選用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學能力、自學習慣的教學方法,且避免單一。如理解文章內容選用填空、練習、默讀劃句復述等教學方法;體會文章用詞之確切,則采用了比較品讀遣詞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導生領會人民當時的心情與情感,并有意識地安排了“讓生自讀課文,理解加評注”這一教學環節,讓生在積極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學會知識,掌握閱讀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學手段,使生處于和課文內容協調的氛圍中,有求知的欲望和興趣,從而學得愉快,學有所獲:
在初讀全文前,先給生提供了有關“開國大典”的電視錄像,讓生具體感知當時情景;具體體會大典莊嚴、隆重的氣氛及人民的情感時,又再次出現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燈,目的都是為引導學生入境,縮短主體感知與文字的距離,使其學得有趣味。
5、教學環節設計以人感知事物的規律為依據,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如教第二段時,默讀整體感知大典進行情況;爾后,抓重點詞句領會人民的情感并品讀優美詞句;最后再有感情朗讀全段,加深對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給了學生閱讀的最基本方法,并有效地結合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9
之二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學目標 :
學習課文中的10個生字和10個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各部分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1、播放《開國大典》的電影片斷。
2、啟發談話:這段電影中哪些鏡頭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師簡介當時的背景資料(也可以讓學生暢談):1949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是我們國家的生日。在中國共產黨,在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領導下,我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的壓迫,全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人,過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這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一天,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開國大典。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來了解當時的盛況。
二、初讀課文,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給帶點的字注音)
城樓檐下匯集擎著紅旗毛澤東電鈕瞻仰。
檢查時注意讓學生說出字的讀音、部首,再查幾畫、字義和組詞,這個字哪處易寫錯。以上諸項可做為本年級學習各課之前的預習作業 ,借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訂正讀音。
聶榮臻樂聲直奔
3、說說以下各詞的意思:
開國大典:開,創建;典:典禮。創建國家的重大典禮。
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如,開學典禮,開業典禮。
城防部隊:守衛城市的軍隊。
觀禮臺:被邀請參觀典禮的看臺。
擎:舉。
五更天:大約早晨四五點鐘。
就位:到自己應到的位置上。
迎風招展:本課指的是紅旗迎著風翻動。
匯集:會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開。把高山推開,把大海翻過來。形容力量強、聲勢大。
肅立:恭敬,莊嚴地站著。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讀課文。
5、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課題,指導學生自學討論。
1、齊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2、默讀課文,布置思考題: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開國大典的盛況的?
(2)討論課文講了幾部分內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劃下來。
3、交流自學情況。
(1)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的。
(2)課文先講大會開始前會場上的情況;然后講典禮的主體部分——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國旗、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著講閱兵式的盛況;最后講群眾游行。
板書:會前、典禮、閱兵式、群眾游行
4、追問:課文的第二部分寫了幾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國成立;升旗;宣讀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讀課文。
五、朗讀匯報。
六、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2、領悟本課按照事情發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寫出課文梗概。
教學過程 :
一、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讀這段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2)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這些感受?
(成員多,到會群眾范圍廣:“四面八方、匯集……”;來的早:早上六點多就入場;人數多:成了人山人海;熱情高:直奔,五更天,摸著黑;秩序好: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
(3)從重點詞語句子中體會人們的思想感情
他們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導朗讀
語調適宜莊重而平直。
(5)練習朗讀
2、學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1)默讀課文,說說開國大典分為幾個過程?哪些過程最能體現出開國大典的盛況?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小結并板書
宣布典禮開始 ─→ 奏國歌 ─→ 宣布新中國成立 ─→ 升國旗 ─→ 宣讀政府公告 ─→ 閱兵式 ─→ 群眾游行
(4)分析閱兵式的情況。
問:為什么閱兵式最能表現開國大典的盛況?
(接受檢閱的部隊有海軍、步兵、炮兵、戰車師、騎兵、空軍……兵種多。軍隊的素質高,這樣的描寫有“戰車整整齊齊的前進;戰士們聽這胸膛站在戰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雄偉威嚴。“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因為人民解放軍的隊伍威武雄壯,它是人民的武裝,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強大安全保障。群眾看到自己的武裝那樣強大,戰士那樣為伍,用歡呼來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用喊聲和掌聲表達這對人民軍隊的熱愛之情。“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示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是中國人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而表達的歡樂和激動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達高興和激動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啞了,手掌拍麻了,說明了人民的心情歡快、機動到了極點。)
(5)聯系上下文說一說句子的含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A.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為什么不用“朝著”或“看著”)
B.場中挺立著一根電動旗桿。(將“挺立”與“立著”進行比較)
C.“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莊嚴”和“雄偉”形容這聲音不是一般的聲音,它是非常莊嚴、嚴肅、雄壯、偉大的。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這聲音“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說明這一宣告已經傳遍了中華大地。“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指全國各地。“長城”“大江”代表中國,再用“內外”“南北”這樣的詞語相對,既表達了全國各地的意思,又使語言非常生動、整齊、有力。“全國人民一齊歡躍起來。”毛主席的宣布,震動了全中國,使全中國人民感到無比歡欣,無比激動,無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聯系下文,課文對天安門廣場慶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的寫照和縮影。
(6)播放課件(錄像資料《開國大典》中閱兵式、宣讀政府公告、升國旗的片斷)
(7)練習朗讀
3、學習課文第四部分內容。
(1)指名讀書,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晚上九點半游行隊伍才完全走出會場,典禮時間持續得長。)
(“兩股‘紅流’”指的是人民群眾的隊伍,舉著燈籠、火把游行。游行隊伍一片火紅,所以用‘紅流’代表游行隊伍。)
(“光明充滿了這個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講光亮外,還象征著人民解放了,擺脫了黑暗社會的統治,前途一片光明。)
(2)“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說成“兩支游行隊伍分頭向東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現不出游行隊伍聲勢之大,場面之壯觀。)
(3)找出群眾激動、喜悅、興奮的句子讀一讀
二、朗讀課文。
三、說說課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時間、地點、典禮過程簡單說
四、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出課文梗概。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課堂實錄】
一、順學而導,巧示課題
師:老師在黑板上寫個特殊的日子。
板書:1949年10月1日。
指名讀──全班齊讀。
師:特殊在哪呢?
生:它是新中國成立的日子。
師:老師在黑板上再寫個特殊的地點。
板書:北京。
生:這是我們的首都。
(師評:說得對。北京是首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心臟啊!)
師:最后老師要寫的是“開國大典”。請大家注意“典”字。
指名生讀課題。
師:同學們,試著來說一句話,這句話中要有這3個內容。
師指板書: 1949年10月1日 北京 開國大典
生: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
(指名2人。)
師:再說一句話,在剛才的基礎上,在“開國大典”前加上一個詞。
生1: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
(師點撥:大典就包括盛大的意思。)
生2: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
生3:1949年10月1日,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
師:帶著一份隆重,一份莊嚴,再讀課題,誰來?
指名──齊讀(學生讀得很有氣勢。)
二、感知整體,梳理學路
師:開國大典場面大,參加的人員多,要寫好不容易。現在請同學們翻到26課,快速默讀課文。
思考:開國大典寫了幾個激動人心的場面?
生默讀課文,指名交流,師梳理板書。
師板書:
典禮
閱兵式
群眾游行
三、讀中感受,提升能力
師:輕聲讀讀3個場面之前的內容,大典之前哪些內容必須要寫?
生自由讀課文,指名交流。
生1:地點和出席的人員應該要寫。
生2:還有會場的布置。
師:通過讀,了解了有哪些人參加了開國大典 參加開國大典的有領導,有……
(師生合作讀。)
師:誰能讀出人們參加開國大典時的心情。
指名生讀。(師指導朗讀:要讀好關鍵詞“直奔”“趕”等。)
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描寫工人的句子,女生讀描寫農民的句子。──男女生交換。
師:是啊!人們的心情是那樣激動,久久不能平靜啊!讀好它。
齊讀:到了正午,人們……
師:現在讓我們去了解會場。
師生合作讀的同時,師簡筆畫會場的示意圖。
(邊合作,邊指導學生讀好關鍵詞“高高聳立”等……)
師:看著圖片,讀讀課文,把會場的布置記在腦海中。
(生自讀。)
師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著示意圖介紹開國大典會場的布置。
師:人們有的焦急期盼,有的激動萬分,下午3時,典禮終于開始了。典禮是從第幾節到第幾節。
生:5~10節。
師:高聲朗讀這部分內容,肯定會有一節映入你的眼簾,抓住這一小節,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讀一讀,老師叫停才停。
生自由讀這部分內容。
指名交流。
生1:交流第6小節。
師:你為什么選這一節?
生1:因為毛澤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動的!
師評:“宣布成立”是讓你最有感受的。誰再來讀這一節!
指名讀2~3人。
師:接著毛澤東宣布──……成立了!
(指導朗讀:聲音應該是高亢,洪亮的。)
師:讓我們親眼來見證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媒體播放:開國大典的錄像2遍。)
男女生讀。
師: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在場的30萬人和全中國人民的心歡呼起來!誰來讀第7節(指名1生讀)
師生合作讀第7節,同時畫中國版圖,幫助學生了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間”等詞。
女生讀第1句,男生讀第2句 師讀毛主席的宣告,男女生背第7節。
師:激動嗎?有話要說嗎?
生(情緒激昂):毛主席萬歲!
師:一起來!(生齊說)
觀看“閱兵式”和“群眾游行”錄像。
師:這兩部分的內容放到下節課去學。
四、巧設語境,總結升華
師:如果你是一位新聞記者來報導開國大典的過程,寫一篇200字左右的新聞稿,哪些內容不能不寫?
生1:時間地點。
生2:參加人員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動的。
生3:會場的布置。
師點撥:要抓住重點,簡潔些。
師:時間關系,我們在課堂上來不及寫,就來交流交流你的新聞稿題目吧!
(生略做思考后交流。)
生1:新中國成立了!
生2: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
生3:啊,中國!
生4: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來了!
生5:激動人心的一天!
師:此時,老師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個題目來表達:開天辟地的一天啊!
【評析】
聽完盧雷老師激qing四溢的《開國大典》,我禁不住嘖嘖贊嘆:這才是一堂真正的語文課,一堂讓人回味無窮的課。盧雷老師抑揚頓挫的語言,恰當得體的肢體動作,扎實的語文教學基本功,自然而極富感染力的教態,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整堂課中他始終洋溢著激qing,傳遞給學生濃濃的愛國情感,使他們自然而然地沉浸到課文描繪的場景中。特別是通過齊聲朗讀文中充滿激qing的句子,使愛國主義情感得到了更深層次的激發,在教會了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更激發了學生濃厚的愛國主義熱情,將兩綱中的民族精神教育自然而然地滲透于教學過程中,使整節課師生心潮澎湃,學習熱情高漲。縱觀整堂課,亮點無數,只能擷取其中一、二作簡單點評。
一、教學目標集中明確,三個緯度相互滲透,自然交融,重視情感渲染
盧老師既尊重學生的已知,又想方設法引領學生作深層次的體驗,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一切都依托于文本語言文字中,動態達到教學目標。
二、教學設計遵循語文學科特點和規律
1、加強朗讀訓練,豐富學生體驗:
盧老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加強朗讀訓練,以讀為本,豐富學生體驗,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無論是輕聲讀,高聲讀,還是男女聲讀,引讀,盧老師都有目的的為幫助學生體驗文本而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加以體會。并且盧老師以自己充滿感染力的引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完全把學生的感情引入高潮,使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了和諧的統一。
如:“工人農民趕來,直奔會場”的“直奔”,文字很平實,但感情很濃烈,盧雷老師抓住關鍵詞語,有意識地指導點評,層層遞進,讓學生體會普通平凡的語言所表達的內涵,表達的人的情感,讀出感受,讀出內涵,讀出激qing。又如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盧老師調動一切手段,重現當時真實場景,激發學生內在情感,讀出驕傲自豪感情。
2、合理運用教學手段,解決重難點:
整堂課,教學過程圍繞語言文字有序展開,多媒體制作簡單,但是課堂的時效性較強。如“會場的布置”是一段比較枯燥的文字,而且學生很難記住,但盧老師運用傳統的板書,畫場景圖,使學生很快記住了怎樣的丁字街,怎樣的五座白石橋,北邊是什么,南邊是什么,旗桿在哪里,尤其運用簡單有力的動作,幫助學生記住八面旗幟怎么迎風招展,讓學生看起來一目了然。他把這段說明文字教活了,字印在學生腦子里了,讀起來順序清楚,說起來條理清晰。又如在講著聲音傳遍了大江南北,傳到了黑河……這時,盧老師畫了一幅中國的地圖的簡筆畫,當學生念到某個地方,他就在地圖上畫個標記,既讓學生體會到排比句的渲染力,又使學生熟讀成誦,積累了語言材料,激發了學生的思想感情。還如當毛主席在天an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盧老師運用簡單而有效的聲響媒體,引導學生反復讀,反復體會,以讀生情。
短短的四十分鐘課,令我對盧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佩服不已,同時也帶給我許多啟示。我想,要當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要上好每一堂課,而要上好每一堂課,就要不斷學習,刻苦鉆研,挖掘文本中的語言因素,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同時,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還少不了扎實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師德。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成為一個好老師。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1
之六
作者:小廖
一、教學目標 :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語;了解開國大典的盛況,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理解重點詞句,提高閱讀能力;學習作者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二、教學難點 :
理解課文中的一些重點句子。
三、教學時間: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
第一教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 新課
國家創建時舉行的盛大典禮,標準著一個國家的誕生。
(二)理解字詞:
1、區別行近字:
澤( ) 設( ) 渠( ) 瞻( )
譯( ) 投( ) 距( ) 檐( )
2、理解下列詞語:
迎風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三)初讀課文,思考課文的敘述順序
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的:開國大典之前——大典進行中——大典結束這樣的順序來安排材料的。“大典進行中”是全文的重點。這一部分又按大典進行的程序寫了五個內容:1、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2、五星紅旗徐徐升起。3、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4、典禮之后舉行閱兵式。5、再寫天安門的群眾游行隊伍。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仔細分析課文第一段。
1、時 間:1949年10月1日。
地 點: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
參加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工人、農民、市民、學校師生、機關工作人員、城防部隊,共30萬人。
2、天安門的布置。畫出天安門的示意圖。
3、人們田還沒有亮就來到天安門廣場等待開國大典的開始。
4、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按要求找出詞語:
○1、寫天安門人多的詞語:四面八方、人的海洋、紅旗翻動。
○2、寫人民來得早的詞語:早上六點鐘、五更天、摸黑。
○3、寫人民心情急切的詞:擎、提、直奔、趕。
(五)、出讀課文第二部分,了解這一部分寫了那些方面的內容。
○1、典禮。○2、閱兵式。○3、群眾游行。
(六)、學習課文第5-7自然段。
1、典禮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下文三點整)
2、大會第一項是什么內容?(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指導反復朗讀第七自然段,要讀出驕傲的語氣。
第二教時
(一)復習第一節課的內容。
(二)讀課文第8-9自然段。說說典禮第二項是什么內容?(升國旗)
使學生知道,五星紅旗的升起,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是開國大典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民當時的激動心情。
(三)讀課文第10自然段。說說典禮第三項是什么內容?(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重點詞語:雷鳴般的掌聲、一陣熱烈的歡呼聲。
(四)讀課文第11-12自然段,回答:
1、中國人民解放軍檢閱司令是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
2、閱兵總指揮是誰?聶榮臻將軍
3、參加檢閱的部隊有那些?
海軍兩個排、一個步兵師、一個戰車師、一個騎兵師、空軍的飛機。
4、讀課文中表現人民看到飛機時的高興心情的句子。
(五)自學群眾隊伍游行這一部分。體會當時人民的高興心情。
(六)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人民戰爭取得了勝利,新中國成立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將會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說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
(七)、列出段落提綱:(代板書設計 )
(五)找出你認為最為感到的句子。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這莊嚴的聲音……使全國人民的心一起歡躍起來”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學目標 :
學習課文中的10個生字和10個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各部分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1、播放《開國大典》的電影片斷。
2、啟發談話:這段電影中哪些鏡頭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師簡介當時的背景資料(也可以讓學生暢談):1949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是我們國家的生日。在中國共產黨,在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領導下,我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的壓迫,全中國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人,過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這一天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一天,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開國大典。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來了解當時的盛況。
二、初讀課文,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給帶點的字注音)
城樓檐下匯集擎著紅旗毛澤東電鈕瞻仰。
檢查時注意讓學生說出字的讀音、部首,再查幾畫、字義和組詞,這個字哪處易寫錯。以上諸項可做為本年級學習各課之前的預習作業 ,借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訂正讀音。
聶榮臻樂聲直奔
3、說說以下各詞的意思:
開國大典:開,創建;典:典禮。創建國家的重大典禮。
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如,開學典禮,開業典禮。
城防部隊:守衛城市的軍隊。
觀禮臺:被邀請參觀典禮的看臺。
擎:舉。
五更天:大約早晨四五點鐘。
就位:到自己應到的位置上。
迎風招展:本課指的是紅旗迎著風翻動。
匯集:會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開。把高山推開,把大海翻過來。形容力量強、聲勢大。
肅立:恭敬,莊嚴地站著。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讀課文。
5、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課題,指導學生自學討論。
1、齊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2、默讀課文,布置思考題:
投影出示思考題: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開國大典的盛況的?
(2)討論課文講了幾部分內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劃下來。
3、交流自學情況。
(1)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的。
(2)課文先講大會開始前會場上的情況;然后講典禮的主體部分——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國旗、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著講閱兵式的盛況;最后講群眾游行。
板書:會前、典禮、閱兵式、群眾游行
4、追問:課文的第二部分寫了幾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國成立;升旗;宣讀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讀課文。
五、朗讀匯報。
六、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2、領悟本課按照事情發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的表達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寫出課文梗概。
教學過程 :
一、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讀這段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2)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這些感受?
(成員多,到會群眾范圍廣:“四面八方、匯集……”;來的早:早上六點多就入場;人數多:成了人山人海;熱情高:直奔,五更天,摸著黑;秩序好: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
(3)從重點詞語句子中體會人們的思想感情
他們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導朗讀
語調適宜莊重而平直。
(5)練習朗讀
2、學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1)默讀課文,說說開國大典分為幾個過程?哪些過程最能體現出開國大典的盛況?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小結并板書
宣布典禮開始 ─→ 奏國歌 ─→ 宣布新中國成立 ─→ 升國旗 ─→ 宣讀政府公告 ─→ 閱兵式 ─→ 群眾游行
(4)分析閱兵式的情況。
問:為什么閱兵式最能表現開國大典的盛況?
(接受檢閱的部隊有海軍、步兵、炮兵、戰車師、騎兵、空軍……兵種多。軍隊的素質高,這樣的描寫有“戰車整整齊齊的前進;戰士們聽這胸膛站在戰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雄偉威嚴。“歡呼聲蓋過了飛機的隆隆聲”,因為人民解放軍的隊伍威武雄壯,它是人民的武裝,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強大安全保障。群眾看到自己的武裝那樣強大,戰士那樣為伍,用歡呼來表達自己激動的心情,用喊聲和掌聲表達這對人民軍隊的熱愛之情。“群眾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啞了,把手掌都拍麻了,還覺得不能夠表示自己心里的歡喜和激動。”是中國人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而表達的歡樂和激動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達高興和激動的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啞了,手掌拍麻了,說明了人民的心情歡快、機動到了極點。)
(5)聯系上下文說一說句子的含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A.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為什么不用“朝著”或“看著”)
B.場中挺立著一根電動旗桿。(將“挺立”與“立著”進行比較)
C.“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莊嚴”和“雄偉”形容這聲音不是一般的聲音,它是非常莊嚴、嚴肅、雄壯、偉大的。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這聲音“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說明這一宣告已經傳遍了中華大地。“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指全國各地。“長城”“大江”代表中國,再用“內外”“南北”這樣的詞語相對,既表達了全國各地的意思,又使語言非常生動、整齊、有力。“全國人民一齊歡躍起來。”毛主席的宣布,震動了全中國,使全中國人民感到無比歡欣,無比激動,無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聯系下文,課文對天安門廣場慶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的寫照和縮影。
(6)播放課件(錄像資料《開國大典》中閱兵式、宣讀政府公告、升國旗的片斷)
(7)練習朗讀
3、學習課文第四部分內容。
(1)指名讀書,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晚上九點半游行隊伍才完全走出會場,典禮時間持續得長。)
(“兩股‘紅流’”指的是人民群眾的隊伍,舉著燈籠、火把游行。游行隊伍一片火紅,所以用‘紅流’代表游行隊伍。)
(“光明充滿了這個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講光亮外,還象征著人民解放了,擺脫了黑暗社會的統治,前途一片光明。)
(2)“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說成“兩支游行隊伍分頭向東城、西城走去”好不好?(不好。表現不出游行隊伍聲勢之大,場面之壯觀。)
(3)找出群眾激動、喜悅、興奮的句子讀一讀
二、朗讀課文。
三、說說課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時間、地點、典禮過程簡單說
四、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出課文梗概。
附:板書設計 ◆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3
《開國大典》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感受開國大典中,人民群眾熱愛黨、熱愛領袖、熱愛新中國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學會3個生字,理解20個詞語,學習排比句。學有余力的學生可認識雙關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6~8自然段。
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開國大典盛況,正確領會課文中心思想。
難點:含義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掌握3個生字,理解部分新詞。
2、掌握課文大意,按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3、學習第一段,感受會場上喜慶的氣氛。
教學過程 :
一、解題
1、出示課題,讀題。
2、理解題意。開國:建立新的國家;典:典禮,鄭重舉行的儀式;大典:隆重的典禮。
3、根據課題提出疑問。
二、自學
要求:1、讀通課文,學會字詞。
2、劃出課文中解釋課題的一句話。
3、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劃出場面間的連接句。
4、解決疑難,發現疑難。
三、交流
1、試說課題意思。
2、分段。(根據會場、典禮、閱兵、游行四個動人場面可以分為四段)
3、交流疑難,解決部分問題。隨機學習生字新詞。
四、閱讀(第一段)
1、指名分節讀課文。
2、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大典”?
3、選擇一句,讀出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
4、隨機學習重點句。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完成作業 本第1、2題。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4
【設計思想】
通過課堂的學習,目的讓學生掌握知識與能力,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利用多媒體教學選取與課文有關的資料輔助互動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過程中以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為主,讓學生提出問題,發動學生合作解決問題,教學環節設計的目標是引導學生開發思維,積極探究問題,實現教學目標。二到三課時。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分組的形式設計,本組的課文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真摯而強烈的感情,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設身處地去讀,抓住重點的語句、段落多讀多想。《開國大典》這篇課文就是要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祖國誕生時的感情,引導學生熱愛祖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學會10個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寫出課文的梗概。
⑵ 領會課文準確用詞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與難點】
1、重點:
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2、難點:
領會課文準確用詞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課前準備】
1、學生:
課前預習課文,查閱有關資料,試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2、教師:
查閱有關的資料,聯系學生生活選取材料配合課文的訓練。
【教學設計】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
導入新課,利用《開國大典》vcd,截選會前、典禮的主體部分、閱兵的盛況和群眾游行的片段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問題導入:
提問學生每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門廣場發生了什么事?
2、教師明確導入: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an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那一天,天an門廣場聚滿了近三十萬人,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它標志著占世界人口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我們今天就試一試隨著時間輪回到那天的盛典場面。
二、明確學習目標
如果那天你在現場,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個場面,請說說你的感受。
(播放20分鐘的vcd片段。)
三、口語交流(15~20分鐘)
學生分組交流感受,然后推選代表發表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鼓勵。目標讓學生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無比自豪、激動的感情。(板書)
四、作業
1、帶著你看vcd的感受朗讀課文,把生字詞劃出來查字典或發揮小組力量合作解決掌握并抄在積累本上,下一節課朗讀給同學聽。
2、課后當一回新聞記者,報道這一盛事,寫一則報道稿,要求聯系平常看電視新聞報道時的新聞內容特點,只報道事情的梗概(200字左右)。
3、默讀課文,把你感受深的句子劃出來,并把你的感受寫下來,上課時說出來交流。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通過做“小記者”的練習讓學生了解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準確用詞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回顧vcd的感受引導學生注意課文的文字一樣表達出當時的場面。
一、引導朗讀
1、聽課文錄音,要求注意朗讀的語調。
2、朗讀交流,把積累本上已經掌握的生字詞在小組內朗讀交流,然后推選代表匯報小組匯報的情況。
二、小記者報道新聞(鼓勵學生上講臺報道)──學生評價最好小記者
出示評價方案:
按照事情發展順序,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記敘開國大典的經過。
三、小結
教師小結小記者報道中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用的好的詞語、句子,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這樣的句子說說它的作用。
(教師作好引導,讓學生集體評價。)
教師小結歸納:
1、“直奔”會場比“走向”更能反映人們參加開國大典的急迫、興奮心情。
2、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比“朝著”、“看著”主席臺更能反映人們熱切盼望見到新中國的締造者毛主席的心情。
3、“場中挺立著一根電動旗桿”中的“挺立”如果換成“立著”,就難以表達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自豪感情。
4、“兩股‘紅流’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換成“兩股游行隊伍分頭向東城、西城的街道走去”就表現不出游行隊伍聲勢之大,場面之壯觀。
(這樣的句子還有不少,同學們以后要注意詞語的運用,因為運用不同的詞語會有不同的表現效果。)
四、小組自由朗讀
選取最喜歡的片段小組內朗讀交流,要求讀出課文的感情基調和讀好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句子。
五、小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同學們感受了新中國的誕生,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就是因為有那一天,我們以后除了升旗儀式時要認真外,還要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好。
六、課外延伸
課后到圖書館或互聯網上閱讀一些描寫近百年來中國人民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奴役的書籍、文章。
《開國大典》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過程】
【基礎知識積累】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并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方法與能力】(1)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抄寫課文第七自然段;(3)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情感與思想】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拓展與延伸】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開國大典》。
【重、難點突破】結合背景知識,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新課
直接板書課題:開國大典
理解題目的意思。
提示:抓住“開國”與“大典”兩個詞加以理解。“開國”是大典的前提,“大典”是開國的體現。
緊緊抓住“大典”一詞學習課文:“大”體現出隆重,和人們的無比喜悅;“典”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二課文學習
1“開國大典”是按什么順序進行的?寫了哪些內容?
提示:這實際是在弄清文章的寫作順序。本篇課文是按照“開國大典”即“典”的順序寫作的。并通過第二個問題,了解文章的內容。
2這次“開國大典”是如何之“大”?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提示:開國大典的“大”是與人們的心情緊密相連的,這兩上問題的關鍵是在讓學生體會當時人們為新中國的成立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注意一定要抓住文章含義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這樣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人們自豪與激動的原因。
3你們知道為什么哪些之“大”嗎?
提示:可讓學生聯系《最后一分鐘》來理解。
板書設計:
開國大典
時間:1949年10月1日 地點:北京天安門廣場 成員:各行各業界 人數:30萬
典禮前:廣場成了人的海洋
典禮:宣布典禮開始——奏《國歌》——宣布建國——宣讀公告 自豪、愛國
閱兵式:天上——一隊隊飛機飛過;地上:海軍排、步兵師、炮兵師、騎兵師
群眾游行:天上花成彩,地上燈火紅;高呼 歡呼
游行結束:“光明充滿了整個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