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六年級上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說課稿(精選3篇)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地球家庭”為主題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敘述了中國男孩雷棣在得知父親雷潤民為維護世界和平捐軀的消息后,發(fā)憤學習、自強不息,決心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yè)——為世界和平作貢獻。
課文重點記敘了雷棣發(fā)憤讀書學習及決心靠自己的努力實現愿望這兩件事,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責任”“成長” 等主題也蘊含其中,通過深入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勇于承擔責任、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本文是這個單元的開篇課文,學好本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本單元主題—— “地球家庭”,讓學生明白: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熱愛和平、維護和平是我們共同的愿望。同時,為學習下一個教學單元“戰(zhàn)爭”作好鋪墊。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中心小學六?二班,語文學習的綜合素養(yǎng)較高:學生朗讀能力強,也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分析能力。不過他們社會閱歷淺,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少。加之,由于長期生活在和平、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他們很難將小家的不幸、國家的災難、地球的和平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因此,我決定在教學中盡可能利用多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生動、可感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能更具體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思想觀念。
三、學習目標
根據本課的內容,結合單元教學要求與學生學情的分析,我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
目標確定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及其發(fā)憤讀書、自強不息的動力;
3.樹立學生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思想觀念。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難點:樹立學生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思想觀念。
四、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主要運用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教學法,重在引導。考慮到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品悟法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語句較多,作者的情感學生從無體驗,他們對此難以理解。因此我設計這樣讓學生去學習:
(一)觀看視頻,進入情境。
要讓學生能體會作者情感,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催人淚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學生通過觀看畫面,聽師解說,初步形成一種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的意識,也為課文的重點語句的理解學習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質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畫、批注、體會、朗讀),并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補充大量的事實資料(圖片、數據等),讓學生從作者的字里行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一步從內心深處強烈地樹立維和觀念。
(三)升華情感,拓展練筆。
在深入感悟課文內容后,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除了從讀文中傾吐自己的感情外,還有千言萬語要傾訴,讓學生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符號等盡情抒發(fā)自己此刻的心情,讓學生的情感一瀉千里,一吐為快,從而維和的信念更為堅定,并將化為今后的行動:如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做好反侵略戰(zhàn)爭的準備,或給戰(zhàn)亂地區(qū)的兒童獻愛心等。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地球家庭”為主題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敘述了中國男孩雷棣在得知父親雷潤民為維護世界和平捐軀的消息后,發(fā)憤學習、自強不息,決心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yè)——為世界和平作貢獻。
課文重點記敘了雷棣發(fā)憤讀書學習及決心靠自己的努力實現愿望這兩件事,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責任”“成長”等主題也蘊含其中,通過深入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勇于承擔責任、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本文是這個單元的開篇課文,學好本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本單元主題——“地球家庭”,讓學生明白: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熱愛和平、維護和平是我們共同的愿望。同時,為學習下一個教學單元“戰(zhàn)爭”作好鋪墊。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航天小學六•七班,語文學習的綜合素養(yǎng)較高:學生朗讀能力強,也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分析能力。不過他們社會閱歷淺,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少。加之,由于長期生活在和平、優(yōu)裕的環(huán)境中,他們很難將小家的不幸、國家的災難、地球的和平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因此,我決定在教學中盡可能利用多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生動、可感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能更具體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思想觀念。
三、學習目標
根據本課的內容,結合單元教學要求與學生學情的分析,我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
目標確定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及其發(fā)憤讀書、自強不息的動力;
3.樹立學生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思想觀念。
學習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樹立學生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思想觀念。
四、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主要運用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教學法,重在引導。考慮到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品悟法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學習課文。
五、學習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和平的資料。
教師準備:相關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教學
1.請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有關和平的資料,交流自己的感受、體會。
2.教師在此基礎上播放課件,并配樂講解:“是啊,我們這個地球上仍有很多地方不太平,那里的人們飽受戰(zhàn)爭之苦:家園被毀、妻離子散、肢體殘缺甚至失去生命!那里的孩子每時每刻面臨著貧窮、饑餓、死亡的威脅,孩子們點起了蠟燭為世界和平祈禱,那么也讓我們懷著對世界和平的強烈企盼,走進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學生齊讀課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引導學生解題:課題是一把“鑰匙”,能開啟課文學習的大門,同學們讀課題時要善于思考,看到這個題目,你會產生哪些疑問呢?
教師將學生的疑問提煉歸納如下:(出示問題)
“企盼”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換成“盼望”?
這個企盼世界的孩子是誰?
他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多媒體課件,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喚起學生對戰(zhàn)爭的恐懼、憎惡和對世界和平的熱切企盼,為實施教學作好情緒鋪墊;并引導學生通過讀題解題,把握學習本文的重點,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帶著問題小聲快速地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讀不準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詞語,要作上記號。
2.學生讀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生字難詞并積累詞語(沉浸、回眸、凱旋、殉難、叮囑等)。對學生提出的生字難詞,教師隨機板書,學生認讀。
3.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掃清字詞障礙后,請學生快速瀏覽。經過瀏覽,同學們知道了這個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雷棣”(提醒學生讀準“棣”字的讀音)并引導學生尋找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教師在巡視過程中,應指導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做好旁批,養(yǎng)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
當學生找到介紹雷棣父親相關情況的語句時,可由“資源鏈接”對“聯合國維和部隊”、“軍事觀察員”、“中東”等學生相對陌生的概念進行補充說明;當學生提到雷棣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那封信時,教師順勢引出:這是一封怎樣的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出示信件,并請一名學生朗讀全信)
教師過渡:這封信飽含著一個中國孩子失去父親的悲痛和對世界和平的強烈企盼之情。在得知父親犧牲后,雷棣和他的媽媽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段落后,師出示文章第四自然段。)
這段文字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所以我決定將此段作為指導學生朗讀的重點。
采用師生分角色合作朗讀的形式:由學生齊讀敘述語言,教師讀媽媽的話,由一名學生讀雷棣的話,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當時人物的心理活動及思想感情:指導學生一字一頓地讀出雷棣的哽咽:“媽媽,我會記住的”;指導學生放慢語速,語氣柔婉地讀出爸爸對雷棣的殷切希望:“書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靜深情的目光望著他”。
隨后,教師提出:從爸爸平靜深情的目光中,雷棣能感受到爸爸要告訴他些什么嗎?學生可能會說:要堅強、要照顧好媽媽和自己,努力學習……
(此環(huán)節(jié)緊扣文本,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感悟、體會雷棣
承受的“喪父之痛”和堅強面對生活的精神品質。)
接著,教師繼續(xù)引導:失去父親的悲痛讓雷棣承受了他這個年齡的孩子難以承受的苦難和打擊,但是他沒有趴下,而是“好像一下子長大了”。那么在爸爸平靜深情的目光的注視下,雷棣身上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請學生默讀第5、6自然段,試著歸納概括能表現雷棣變化的事件;
然后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
接著讓學生用加小標題的方法給這幾件事加上標題,語言盡量簡潔;
最后教師出示課件修正、明確。
(此環(huán)節(jié)重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父親的離去對雷棣產生的巨大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請同學們課后思考:課文重點寫了其中的哪些事?為什么要著重寫這兩件事?準備下節(jié)課討論、交流。
(此問的設置幫助學生深入學習課文,把握人物形象,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做好準備)
(三)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進一步把握人物形象
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多么可敬可愛的孩子呀,失去父親的切膚之痛成了他發(fā)憤讀書、自強不息的不竭動力,同學們,讓我們走進那間屬于他的小書房里,去看看他吧:(師出示課文插圖)重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從雷棣回望爸爸的深情目光中,他會對爸爸說些什么呢?當學生回答到“我一定要去完成爸爸未竟的事業(yè)”的相關語句時,(師出示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請學生齊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文章的中心得以升華。
(此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片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進一步把握課文內容和人物形象。)
最后引導學生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師出示問題)
“企盼”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換成“盼望”?
“雷棣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
用討論、交流的形式,讓學生明確:“企盼”比“盼望”的詞義程度更深,更能表現主人公雷棣在經歷了巨大的“喪父之痛”后,對世界和平的渴望之情,所以不能換。雷棣之所以企盼世界和平,是因為這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
對雷棣的希望,所以雷棣要企盼和平。(師展示本課的板書設計)
然后,教師用語言過渡:要完成爸爸生前未完成的事業(yè),并非一朝一夕,年幼的雷棣只能從學習、生活中的這些普通小事中,為他的理想做著準備,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設想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雷棣會為世界和平作出怎樣的貢獻?
(此問的設置緊扣本課內容,并為第二課時學習作好鋪墊)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師過渡:同學們,要表達對世界和平強烈企盼的又何止雷棣一人呢?(教師出示課件并講解:)在今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來自地球這個大家庭的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成員齊聚在奧運五環(huán)之下,他們心中涌動著熱愛奧運、熱愛友誼、熱愛和平的巨大熱情,因為他們參加的不僅僅是一場展現奧林匹克精神的體育盛會,更是一次增進全世界人民友誼的和平聚會;一曲《我和你》唱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身處同一個世界,擁有同一個夢想:夢想團結,夢想友誼,夢想和平!歷史悠久、“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也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企盼。就讓我們和雷棣,還有全世界所有熱愛和平的人們一起為地球這個人類共同的家園祈禱祝福吧!
(此環(huán)節(jié)重在深化文章主題,樹立學生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觀念。)
附:板書設計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加倍關心媽媽
生前的理想 關心國際政治
家人的希望 發(fā)奮讀書學習
謝絕別人幫助
資源鏈接: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是根據有關聯合國決議,建立的一支跨國界的特種部隊,是聯合國為遏制沖突的擴大或防止沖突的再起而派出的和平使者。
藍盔:維和部隊士兵頭戴的天藍色鋼盔或藍色貝雷帽,上有聯合國英文縮寫“un”,臂章綴有“地球與橄欖枝”圖案。
軍事觀察員:隸屬于聯合國的停戰(zhàn)監(jiān)督組織。主要任務是監(jiān)督沖突各方對停火協議的遵守情況。由于在執(zhí)行任務時不能攜帶武器,所以會面臨一定危險。
中東:是指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qū),包括了伊拉克和科威特。而雷棣的父親就是犧牲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邊境上。
辛普森案件:1994年前美式橄欖球運動員辛普森(o.j. simpson)殺妻一案成為當時美國最為轟動的事件。此案當時的審理一波三折,最后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辛普森竟逃脫法律制裁,在用刀殺前妻及其男友兩項一級謀殺罪的指控中以無罪獲釋,僅被民事判定為對兩人的死亡負有責任。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說課稿 篇3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法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說過:“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一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讀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教學時,以課文為媒介,引領學生“以讀為主,讀出個性;讀中悟情,以情動人。”通過讀,讓學生有真切的體會;通過讀,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
【說教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師大版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地球家園”為主題的一篇精讀課文,我執(zhí)教的是第二課時。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根據本冊書單元訓練的重點及學生的具體情況,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提高利用課外資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3、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說教材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2、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維護社會和平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流程】
根據教材內容和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我是這樣設計的,教學中,主要采用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自由讀、指讀、齊讀、品讀、評讀、比讀、引讀、范讀等多種方式,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的自由讀、指讀、品讀,使學生讀中有所體會,讀中有所感悟;通過學生的評讀、比讀,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提高朗讀能力;通過教師引讀、范讀,渲染氣氛,使文中感人至深的場景得以再現。
【說教法:】
這篇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摯情感,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系起來。語言樸實,情感強烈,讀之催人淚下。但長期生活在和平環(huán)境中的孩子,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我在教學時注重:
(一)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首先是利用下載的圖片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因為學生們,信息資源渠道狹窄、閉塞,對于世界局勢可謂是知道很淺。教師把遠程教育資源經過選擇、整合、加工后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勢,從內心深處先喚起他們對戰(zhàn)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據新課標理念、教材和學生實際,對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進行適當選用:利用圖片、數字等資料為學生提供鮮活的大量系統的事實資料,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也更準確地理解“世界并不太平”,更易激發(fā)學生情感與作者達到共鳴,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和觀念。
(二)引導學生多揣摩,從作者的失父之痛中體會和平之可貴。
教學中,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教師梳理出四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特別是含義深刻的句子及信中“我”的呼吁重點理解體會、感悟交流。教學中還采用換位體驗:假如你是雷利,你會怎樣介紹爸爸?假如你是雷利,當看到爸爸的遺體躺在靈柩里時,你的心情會怎樣?……從重點語句(如“失父之痛”的句子、“世界并不太平”的語句以及“對渴望和平的情感”的句子等)的揣摩、情感體驗中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三)加強指導多讀,讓學生在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情感。
當學生真摯情感急于表達時,讀書是最好的表達方法。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尤其是重點語句,讓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特別是“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和“讓二十一世紀那已經能夠聽到的腳步聲為戰(zhàn)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等語句的朗讀,要達到本文情感的高潮。
【說學法:】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語句較多,作者的情感學生從無體驗,他們對此難以理解。因此我設計這樣讓學生去學習:
(一)觀看圖片,進入情境。
要讓學生能體會作者情感,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催人淚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學生通過觀看畫面,聽師解說,初步形成一種世界需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的意識,也為課文的重點語句的理解學習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質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畫、批注、體會、朗讀),并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補充大量的事實資料(圖片、數據等),讓學生從作者的字里行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一步從內心深處強烈地樹立維和觀念。
(三)升華情感,拓展練筆。
在深入感悟課文內容后,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除了從讀文中傾吐自己的感情外,還有千言萬語要傾訴,讓學生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中,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符號等盡情抒發(fā)自己此刻的心情,讓學生的情感一瀉千里,一吐為快,從而維和的信念更為堅定,并將化為今后的行動:如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做好反侵略戰(zhàn)爭的準備,或給戰(zhàn)亂地區(qū)的兒童獻愛心等。
【說教學程序】:
在備課時,我認真鉆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的遠程教育資源和教學資料,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書信的主要內容及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從而樹立維和觀念。
(3)技能目標:讓學生結合遠程教育資源理解重點詞句和體會情感,以及培養(yǎng)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這樣,教學目標明確了,上課也就能有的放矢,較圓滿地完成預期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程序的設計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見教學步驟),盡量使課堂每一分鐘能得到合理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取舍、使用均要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使它們的配合使用盡量能達到天衣無縫,為教學過程服務,使課堂教學因此而生輝添彩,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說板書】:
隨機抓住學生交流中出現的“閃光點”及時板書,使板書提綱挈領,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的內容、重難點,起到引領、啟發(fā)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