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了什么》(精選13篇)
《他發明了什么》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說明文。文章寫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政府為了捍衛主權,急需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制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從而顯示出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
學情分析
學校電教設備齊全。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電腦等。班里所有學生的家中都有微機,90%的學生在家都能上網。學生已初步具備利用網絡查閱資料、提問題、探究閱讀、合作學習的能力。在課前,學生已通過網絡等手段查閱了有關資料。對本課的內容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較合適。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好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從發明家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發明家?他們都發明了哪些事物?(學生結合搜集的有關資料介紹發明家的各項發明。)
2.過渡: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自己知道的發明家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對比的方法,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標出來。(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讀文后質疑。(預計出現的問題:什么是標準化?標準化有什么特點?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3.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重點檢查:機械 捍衛 縫紉等詞。
三、細讀解疑,理解品悟
帶著學生提出的以上問題理解課文。
18世紀以前,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家彼得保爾•毛瑟發明了一種槍,人們稱之為毛瑟槍,它是當時普遍使用的一種槍械,惠特尼的發明就和它有關。可是“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么呢?
重點突破:從文章的重點句入手,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成批生產同一種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標準化?標準化有什么特點?
1.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2.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做法有什么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1)畫句子,讀句子,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從制造、生產、修理等三個方面進行比較、區別。
(3)指名讀句子,體會分號的用法、作用和好處。(學生自己總結)誰能運用分號說一句話?(學生練習運用分號)
(4)經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回答。)
3.這種方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請聯系生活談談。
4.教師小結“標準化”的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5.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假如你是2XX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進行解說,介紹自己的做法?(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假設自己是總統和參觀的人又會問些什么。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復述課文的興致,又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6.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發明有什么不同?你認為導致他與眾不同的成功發明是哪些因素?(學生自己總結:認真觀察、鉆研、不怕挫折等等)對你有什么啟發?
四、總結全文
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呀!它啟發我們,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作業
拓展閱讀:自由朗讀《“看”的學問》。
《他發明了什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引導學生獨立識字寫字。 2、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3、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幫助作用,初步掌握分好地用法。激發學生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 (出示發明家的名字或者圖片)你們知道這些發明家對人類社會作了哪些重要的貢獻? 明示目標 (教師隨機出示投影)這些發明家的發明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名字被載入史冊,但是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卻看不見,摸不著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初始通讀 1、課前我們預習了好幾遍課文了,讓我看看誰預習得最認真,效果最好。 1)指名分段讀文,正音糾錯。(師生評議) 2)交流預習時積累的好詞佳句、精彩語段,并簡述積累的理由。 3)交流學習課后生字時找到的形近字,同音字。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劃出來。 3.學生讀文后質疑。(預計出現的問題:什么是標準化?標準化有什么特點?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品味精讀 1、本文中的他是指誰?(惠特尼)他發明了什么東西?(不是一件東西,而是一種方法)不是東西,那看不見、摸不著,還算是發明嗎?(生自由說) 2、齊讀課文最后一段,劃出句中關聯詞(不只……還……)師:從這個關聯詞,你讀懂了什么?(發明,可以是物品,也可以發明無形的“方法”。)正是這樣,作者才感嘆惠特尼的發明很——(生:奇妙)再讀最后一段,強化認識: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3、除了這段話,文章哪些部分也都在贊揚這個發明的奇妙?(第10-11段) 4、師:除了贊揚發明的奇妙之處,文章還寫了什么?請你列出本文的提綱。(帶著問題,自由默讀課文,編寫提綱) 5、匯報提綱,練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實踐悟讀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下節課讓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篇課文。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父母聽。 第二課時激趣導入 18世紀以前,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家彼得保爾毛瑟發明了一種毛瑟槍,它是當時普遍用的一種槍械,惠特尼的發明就和它有關。可是“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么呢?學生回答。明示目標 (教師邊介紹便出示文字: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 標準化究竟是什么東西呢?讓我們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這個事物誕生的過程。初始通讀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看看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2、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做法有什么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畫句子,讀句子,小組討論。品味精讀全班交流,出示學生劃出的句子和比較的表格:原來制作方法標準化做法制造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裝零件制造簡便生產零件尺寸不同、單枝生產批量生產、組裝簡便修理按原零件大小打制修理簡便、隨意換相同零件 每一枝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零件制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損壞了,從那種零件中的一堆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1)指名讀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嗎?介紹標準化做法的三個好處的句子之間運用了怎樣的標點符號?(分號)這三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并列關系,可以用分號隔開,這樣有什么好處呢?誰能運用分號說一句話? (2)通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教師出示句子“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2、標準化的做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那些好處呢?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標準化的意義。實踐悟讀 教師小結標準化的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進行演說,介紹自己的做法? 2、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發明有什么不同?對你有什么啟發?
《他發明了什么》 篇3
設計意圖
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教學中,可以將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從而深刻感受到標準化重要意義,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引導學生獨立識字寫字。
2、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3、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幫助作用,初步掌握分好地用法。
4、激發學生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幫助作用。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理解“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生產的做法和意義”。
2、學習使用分號,加深對分號的理解。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布置學生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
二、激趣導課
1、通過課前的預習查閱資料,你們知道哪些發明家對人類社會作了怎樣重要的貢獻?(學生結合搜集的資料介紹發明家的各項發明)
2、這些發明家的發明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名字被載入史冊,但是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卻看不見,摸不著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
三、初讀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劃出來。(學生自讀課文,劃出明白的地方)
2、學生讀課文后質疑
3、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四、細讀理解課文
1、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惠特尼)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這話還得從二百年前說起。18世紀以前,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家彼得保爾毛瑟發明了一種毛瑟槍,它是當時普遍用的一種槍械,惠特尼的發明就和它有關。可是“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么呢?(學生回答。)
教師邊介紹便出示文字: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
標準化究竟是什么東西呢?讓我們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這個事物誕生的過程。
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看看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3、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做法有什么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1)畫句子,讀句子,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出示學生劃出的句子和比較的表格:
原來制作方法標準化做法
制造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裝零件制造簡便
生產零件尺寸不同、單枝生產批量生產、組裝簡便
修理按原零件大小打制修理簡便、隨意換相同零件
每一枝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零件制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損壞了,從那種零件中的一堆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3)指名讀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嗎?介紹標準化做法的三個好處的句子之
間運用了怎樣的標點符號?(分號)這三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并列關系,可以用分號隔開,這樣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自己總結)誰能運用分號說一句話?(學生練習運用分號)
4、通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學生可自己總結,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教師出示句子“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5、標準化的做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那些好處呢?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標準化的意義。(學生談生活中的經驗做法)
6、教師小結標準化的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7、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進行演說,介紹自己的做法?(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8、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發明有什么不同?對你有什么啟發?
五、總結全文:
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呀!它啟發我們,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交流
1、說說標準化做法的好處。
2、惠特尼為什么能發明標準化?你認為有哪些因素?(學生自己總結:認真觀察、鉆研、不怕挫折等等)
3、交流課前預習的資料:介紹其他發明家發明的小故事,圍繞故事談談自己的感悟。
二、拓展閱讀:《“看”的學問》
1、自由朗讀課文
2、出示閱讀提示:
(1)你認為看有什么學問?
(2)小組討論:文中介紹了哪些觀察方法?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好的觀察方法?
3、學生自讀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4、你認為丁丁在和別人談話時有哪些優點?
5、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字形,找出容易出錯的字重點學習。
2、學生獨立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他了什么
《他發明了什么》 篇4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通過閱讀課文,理解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3、 引領學生認識、掌握分號的用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讀課文,理解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難點:引領學生認識分號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引 (4分)
1、 和大家一起學習我很高興,,向你們打聽幾個人,認識就說認識,不認識就說不認識,實事求是,好嗎?
(師問:謝霆鋒、張惠妹、王茗、惠特尼)
2、不認識很正常,世界上那么多的人,都認識就不正常了。有緣對面不相識他就是王茗。(指著自己)惠特尼這個人不太好認識,一會兒我們就認識了,他是老師心目中崇拜的人物,想見見他嗎?伸出手,我們來認識他。(板書課題:他發明了什么)齊讀課題。
二、 讀 (16分)
1、 這篇課文很有意思,我相信經過認真的練習,你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
(生自由練習朗讀。)
2、 有問題的同學請舉手。
(生自由發問,師生共同解決。)
3、 老師想傾聽你們美妙的讀書聲,愿意展示一下嗎?
(指導讀書。)
三、 悟 (10分)
1、 短短的十幾分鐘,你們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有的同學還讀得聲情并茂,真是好樣的!接下來,如果你們能夠潛心地默讀課文,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學生仔細默讀課文,圈畫寫批注,師參與其中。)
2、 請同學們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讓大家共同分享你的“收獲”!
(師隨機補充、評價。獎勵“禮物”。)
四、 品 (6分)
1、 通過幾遍讀書,大家了解到惠特尼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的發明與瓦特、貝爾、萊特兄弟有什么不同呢?對你有什么啟發?
2、 引導學生交流,隨機板書:
一種方法-------標準化
加快了生產速度
附:
(1) 他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力。
(2) 發明創造不只是表現在有行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3、幻燈出示:
讀一讀句子,思考:分號有什么作用?
這樣做有三個好處:零件制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損壞了,從那堆零件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引導學生了解:分號對我們掌握要點很有幫助。比如本句,用兩個分號表明有三條好處。)
五、拓 (3分)
大家知道老師為什么崇拜惠特尼了吧。你崇拜哪位發明家?他的發明對我們人類的進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生自由交流。)
六 結 (1分)
同學們,努力學習吧!不久的將來,在我們當中就會出現一位偉大的發明家,會給我們人類進步做出貢獻!
七、 作業設計:
閱讀科學家的童年的故事。
板書設計:
他發明了什么
一種方法-------標準化
加快了生產速度
《他發明了什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1、師:你們知道哪些發明家的發明為人類社會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生:愛迪生發明了電燈,瓦特發明了蒸汽機
生: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生:貝爾發明了電話
2、過渡:這些發明家發明的都是有形的事物,但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他發明了什么》。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停下來多讀幾遍,把不理解的詞和同桌交流一下。
2、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 重點檢查:機械 捍衛
3、 師: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生: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惠特尼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法。
4、惠特尼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標準化的做法的?他的方法又好在哪,讓我們來看課文。
三、細讀文本,理解品悟1、師:惠特尼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標準化的做法的?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關語段體會。
生:第4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這段,你覺得當時是一種什么情況?
生:數量大、時間緊迫、需要大量鐵匠。
師:把你的體會送到文本中讀一讀。
2、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傳統的制作方法有什么不同?讓我們借助表格進行比較。
(1)獨立讀文,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
(2)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完成表格。
(3)小組匯報
傳統制作方法 標準化方法的好處
制造 一件件打制 零件制造簡便、批量生產
組裝 自己安裝 組裝簡便、隨便抽取
修理 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修理簡便、隨意更換零件
(4)學習提煉要點填寫表格。
(5)學習“金鑰匙”,體會分號的用法、作用和好處。
師:你們是怎么這么快就找到了標準化生產的三個好處的?
生:介紹標準化做法的三個好處的句子之間運用了分號。
師:讓我們來讀讀金鑰匙,看看可以學習到什么知識?
師總結:分號可以幫助我們很快的提煉要點或掌握事物的特點。
3、進一步體會“標準化”方法的好處
(1)指名讀
(2)教師范讀
師:(進行朗讀指導)分號的停頓,能夠突出標準化優點的詞語要重讀。
(3)學生練讀
(4)教師引讀,學生跟讀
4、練說訓練:假如你是惠特尼,你打算怎樣把你的方法介紹給總統和來參觀的人?
生:我想從三個方面介紹我的標準化方法。
生:我想來對比一下我的標準化方法和傳統方法有什么不同。
五、總結
標準化的方法在在工業生產中的到了廣泛的應用,在現代社會的生產中也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師:(觀看視頻)這是藥廠灌瓶車間的標準化生產流水線。還有飲料、洗衣機生產線。有了標準化生產方法,連汽車這樣大的機械產品,都可以實現批量生產。
師:標準化方法有什么作用,又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方便,讓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他發明了什么》 篇6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制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簡單介紹了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全文共12個自然段。可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列舉瓦特發明蒸汽機,愛迪生發明電燈泡,貝爾發明電話,萊特兄弟發明飛機……話鋒一轉,提出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巧設開篇,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讀者一定很想了解這個人是誰,發明了什么“東西”,為什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 “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制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話還得從二百年前說起”是過渡句,作者從兩方面指出了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所面臨的棘手問題。一是18世紀以前,毛瑟槍算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每支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二是政府需要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是個不小的數字。時間緊迫,找不到那么多的鐵匠。這樣緊急的關頭,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說他可以制造出來,遭到了許多人的懷疑。情急之下,他請大家到工廠參觀,展示他的辦法――制造標準件。這樣的做法有三個好處,一是制造簡便;二是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三是修理簡便。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簡單介紹了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做法――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和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要點提示〗
1.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的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深入研究課文。思考標準化的具體做法。
3.可以將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對比,深刻感受到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意義。
4.引導學生認識到分號對幫助我們掌握要點很有幫助。比如說惠特尼制造標準件的好處,用兩個分號表明有三條好處。
〖教學建議〗
1.課前可布置學生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教學時,通過介紹,匯報相關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教學時,緊緊圍繞“他發明了什么”這一問題深入讀書,有的放矢,明確閱讀的目的。
3.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可以通過填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將惠特尼做法的三種好處選擇重點詞語填寫下來。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結合語言文字比較一下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總結惠特尼做法的三種好處。
4.課文的第三部分簡單介紹了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做法――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和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學生理解起來也許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多搜集相關資料將標準化做法深入淺出的講解給學生。
5.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創設情境,假設自己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們進行演說。假設自己是總統和參觀的人又會問些什么。這樣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復述課文的興致,又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習生字5個〗
注意“械”字的讀音。字形“械”的第二筆為撇不要丟掉。
思考交流
瓦特發明了電燈泡,貝爾發明了電話,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他們發明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對你有什么啟發?應讓學生理解到: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還可讓學生任意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習小提示〗
教師可以在講完學習小提示后給學生幾句帶分號的句子,以便學生加深對分號的理解。
《他發明了什么》 篇7
《他發明了什么》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性文章,教學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在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教學中,我將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從而深刻感受到標準化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后的資料和自己在刻下查找的資料,自己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這節課基本上以學生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自學、交流,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課文的內容不難,學生容易理解,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毛瑟槍制作的艱難,為后面理解課文打好基礎,使學習水到渠成。
把課堂歸還學生
因為有感于五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由于過于理性而漸趨沉默。我試著把課堂交給我的學生。
一開始,我在課堂上把課文《他發明了什么》進行拍賣:“誰想來講一講這篇課文?”很多學生狐疑地望著我,不知道老師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沉默,頃刻張凌晗第一個舉起了手,林子涵第二個舉起了手,“好!第一個抓住機會的是張凌晗。你來講《他發明了什么》,林子涵你來講《寓言兩則》。”望著他們兩個有些激動又自豪的小臉,我心里也心潮澎湃。
經過一番精心的準備,下午第二節課的鈴聲打響了,“張老師”站到了講臺上,有幾分稚嫩有幾分緊張有幾分自豪有幾分激動,開始了她的課前談話:“同學們,首先說點題外話,(有點玄)我非常感謝那些幫助我的同學。為了幫助我講這節課,很多同學都給了我幫助,(激動得有點語無倫次了)有的同學預祝我成功,有的同學主動借給我資料。我非常感謝大家……”可愛的“老師”竟然無語凝噎,摘下眼鏡擦了擦眼睛,教室里就響起了掌聲。
課堂進行得很順利,坐在學生的座位上,突然間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假如能再做一次學生多好!我認真地聽著“老師”的講解,“同學”的發言,偶爾也會參與課堂發言。感覺學生的朗讀似乎也流利了很多,學生的回答也精彩了很多,學生的紀律也安靜了很多,偶爾還會禁不住回頭看一眼我這個“同學”……
不知不覺中,一陣清脆悅耳的下課鈴聲打響了,大家都有點意猶未盡。課間休息中,很多學生都圍住我,要求報名講下一篇課文。最幸福的是張凌晗,她張開雙臂,仿佛要擁抱這美好的世界,“噢——”她微笑著像個天使:“我又一次感覺世界上的一切是那么美好!”
告訴大家,我也有同感!
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教學
昨天結束了“方法”這個主題單元的開篇課文《他發明了什么》一課的教學。這篇故事性的說明文很有意思,它讓學生知道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注意到教參上的要點提示中有這么一條:可以將標準化做法與鐵匠師傅一件件自己打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對比,來感受標準化的意義。教參上還有一個示范表格。在對比中學習的確實個好方法,我當時也沒多想就決定選擇這種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前面的學習孩子們積極性高,教學推進順利,但當我把對比的表格一出示,活躍的課堂變得沉寂下來,孩子們對于幾個分欄并不十分清晰,對要點的歸納也比較困難。幸好此時救命的下課鈴響了,我回到辦公室,急速思考更改后的教學設計。短短的10分鐘后當我重新站在講臺上時,我將對比表格刪去,指著教室里的電風扇說:“這風扇的一個螺絲釘壞了,不轉了,女同學們都是標準化發明之前的技術工人,你們會怎樣做?男同學運用標準化方法又會怎樣做?”課堂立刻活躍起來,很多做法甚至非常有創意。
現在回想起這節課,我想,運用對比的方式學習一定要文章的線條比較清晰,尤其是學生對文章的內容要非常熟悉,否則,教學顯得很硬,容易將文章肢解,學生接納的信息反而不清晰。
《他發明了什么》 篇8
《他發明了什么》一文講述一位叫惠特尼的美國人,在18世紀發明了一種方法,叫“標準化”。
“1797年,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要與外國作戰,政府需要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按那時的制造工藝,“4萬支槍”可是個不小的數字。時間緊迫,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鐵匠呢?
有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說他可以制造出來。許多人都說惠特尼是個不知深淺的騙子,沒有人相信他有這個能力。情急之下,惠特尼決定向人們展示他的辦法。
惠特尼請大家到他的工廠參觀,杰斐遜總統也去了。
……
聽了惠特尼的介紹,杰斐遜總統非常高興,當即命下屬與惠特尼簽訂了生產合同。……”
這是一篇歷史小故事,惠特尼請總統參觀自己的工廠確有其事。但是我翻看了兩篇有關文獻,匪夷所思地發現,這短短的小故事,卻充滿了史實錯誤:
1,1797年時的美國總統不是托馬斯·杰斐遜,而是約翰·亞當斯。文中提到的惠特尼向總統展示產品的時間是1801年1月。那時候,杰斐遜也不是總統。雖然他已經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但是要到3月4日才能正式宣示就職。他是以president elected(候任總統)的身份和約翰·亞當斯總統一起去看惠特尼的展示的。(《兵器史:由兵器科技促成的西方歷史》)
2,惠特尼出生于1865年,當他向總統展示自己的標準化工藝時,已經36歲,他一共活了59歲。說他是“青年”,不知道合適否?
3,文中說杰斐遜當即下令簽訂生產合同也是不確切的。惠特尼早在1798年就與美國陸軍部簽訂了生產1萬支步槍的合同。但是在收到了一筆高達5000美元的巨額預付款之后的10個月里,他基本上毫無進展。之所以向總統進行演示,是因為合同馬上要到期了,而他根本無法按期交貨,他想通過演示來說服總統,他有好的想法,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結果他成功了,不僅得到了更多的時間,還得到了更多的錢。
4,惠特尼的標準化并沒有提高效率、加快進度。直到合同規定期限的8年之后,即1809年,他才把一萬支槍造好。那時候,所謂維護主權的戰爭,(其實只是威脅,并沒有真正開戰)早已過去了。(維基百科)
惠特尼在美國歷史上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他以“軋棉花機”的發明者而著稱,這種機器被認為是工業革命時期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在美國南方種植園中廣泛使用,維基百科稱這項發明“鞏固了美國南方的奴隸制”。而他自己則在后半生時間里不遺余力地推銷“零件互換工藝”。但是由他的工廠生產的槍支,質量很差,造假奇高,可以互換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還要靠手工制造,以至于美國軍方決定再也不和他簽訂合同了。他的歷史意義在于,啟發了當時的政治家和其他工業家,在機械生產和技術革命中逐步實踐和完善了“標準化”。
這篇文章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就主題先行,人為地改編歷史,并且遍布錯訛之處,不是一篇好文章。
《他發明了什么》 篇9
1、本單元主題:方法
2、學習的課文:《他發明了什么》《寓言二則》
二. 學習目標:
《他發明了什么》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養成日積月累的好習慣。
2.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3. 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幫助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過程和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捕捉相關信息。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 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幫助作用。
《寓言二則》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 能讀準文言文。
2. 能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 能背誦兩則寓言,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繪聲繪色地講述這兩個寓言故事。
4. 能明白寓言的寓意。
過程和方法: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表達。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1. 能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2. 能背誦兩則寓言,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繪聲繪色地講述這兩個寓言故事。
3. 能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跟老師一起學]
《他發明了什么》
1. 生字
注意“械”字的讀音,字形第二筆為撇不要丟掉。
2. 這些發明家的發明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名字被載入史冊,但是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卻看不見,摸不著,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
3. 初讀課文,爭取將字音讀準確,語句讀通順,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劃出來。
4. 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人的發明有什么不同?
5. 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惠特尼)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這話還得從二百年前說起。18世紀以前,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家彼得保爾毛瑟發明了一種毛瑟槍,它是當時普遍用的一種槍械。惠特尼的發明就和它有關。可是“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么呢?(學生回答。)
6. 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
標準化究竟是什么東西呢?讓我們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這個事物誕生的過程。
7. 讀課文,看看惠特尼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做法有什么不同?
看表:
原來制作方法 標準化做法
制造 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裝 零件制造簡便
生產 零件尺寸不同、單枝生產 批量生產、組裝簡便
修理 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修理簡便、隨意換相同零件
8. 出示:每一枝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出示:零件制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損壞了,從那種零件中的一堆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9. 大家注意到了嗎?介紹標準化做法的三個好處的句子之間運用了怎樣的標點符號?(分號)這三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并列關系,可以用分號隔開,這樣有什么好處呢?誰能運用分號說一句話?(練習運用分號)
10. 通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
“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11. 標準化的做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呢?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標準化的意義。
12. 標準化的意義:
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13. 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人的發明有什么不同?對你有什么啟發?
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呀!它啟發我們,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寓言二則》
一、《刻舟求劍》
1. 讀通課文,注意字音,斷句。
楚人/有/涉江者,
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 借助譯文,理解文言大意及重點詞語。
涉:渡江
遽:立刻、急忙
契:雕刻
是:指示代詞,這兒
止:停止
惑:迷惑、糊涂
3. 理解課文:
1)什么是寓言?
(“寓”寄物,“言”講道理,寓言是一種具有深厚群眾基礎和悠久歷史的文學樣式,它通常是通過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風趣的動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擬人等修辭手法寄寓一種思想、哲理或經驗教訓,優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給人美的享受的同時發揮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長人們的智慧和才干。)
2)你讀過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1)龜兔賽跑:烏龜跟兔子賽跑,結果兔子失敗。
(2)守株待兔:種田人放棄勞作,想不勞而獲。
3)求劍的楚人為什么求不到劍?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4)這個寓言有什么現實意義呢?
答:當今社會是一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們在改革進程中,一定會碰到許多新的問題,但我們面對現實,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變通,只有這樣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將改革不斷的推向深入,我們的事業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二、《鄭人買履》
1. 圈劃重點的文言詞(履、度、坐、之、操、反、及、遂、寧、無、其、以)
2. 借助譯文,理解文言大意及重點詞語
(1)操:持、取的意義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寧信度、無自信也
3. 理解課文:
1)《鄭人買履》中那個買鞋者為什么沒有買到鞋?
《鄭人買履》中的買履者是一個十分死板,固執而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動詞,勾畫了買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腳的愚態,當別人問他“何不試之以足”時,他“寧信度,無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罷,遂不得履”一句諷刺了死板教條者徒勞無益的結局。
2)寓意:諷刺那些做事不注意從實際出發,教條主義的人。(處理實際問題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注意一切從實際出發
3)現實意義:我們在處理實際問題時,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現成的東西,而要注意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免出現不應該的失誤。
4)用自己的語言繪聲繪色地講述《鄭人買履》。
拓展資料
1. 韓非和《韓非子》
韓非(約前280——前233),出身韓國貴族,《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他“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著有《孤憤》、《內外儲說》、《說林》、《說難》。
《韓非子》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論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全書屬于論辯文占絕大部分,文風犀利,有很強的說服力。
2. 呂不韋和《呂氏春秋》
呂不韋:戰國末年政治家,原為大商人,在趙國首都,遇見做人質的秦公子異人(后改名子楚),認為奇貨可居,入秦為之游說,使之歸國繼位(即莊襄王)
《呂氏春秋》也稱《呂覽》,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呂不韋使其門客各著所聞,集論成書,全書二十六卷,內分十二記、八覽、六論,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一、把句子中的錯別字畫上橫線并改在后面的括號里
(1)第一天早上,我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心里導常興奮,彷佛要去干一件非長偉大的事情。林子里凈急了。我在一顆樹下站好,裝眾地駕起小提琴,拉響了第一只曲子。( )
(2)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真珠鳥。放在一個檢易的竹條遍成的蘢子里,籠內還有一券干草,那是小鳥舒適又濕暖的巢。( )
二、按照下面的要求,寫出兩句你積累的詩句。
1、帶有江河的:
詩句: , 。
詩句: , 。
2、帶有數字的:
詩句: , 。
詩句: , 。
三、積累這些短語:
艱巨的任務 偉大的工程 畸形的孩子
美好的祝愿 熟練的技巧 奔馳的駿馬
嫵媚的山石 秀麗的山石 險峻的山勢
嶙峋的怪石 陡峭的山峰 著名的山峰
秀美的山石、山峰、石柱 幽深的峽谷
幽深的樹林 狹窄的江面 混濁的江水
杰出的工程師 惡劣的條件 合適的線路
慈祥的眼睛 無法割舍的愛好 深深的潭水
漫長的冬季 春日融融的日子 和諧的樂章
難以置信的表情 有聲望的教授
詩一般的語言 瞬間即逝的飛鳥 響亮的嗓門 驚天動地的事業
千姿百態的石塊 震耳欲聾的響聲 雄偉壯觀的三峽
著名的曲子 幽靜的小路 斷斷續續的琴聲 微弱的燭光
清秀的臉 恬靜的臉 深切的感情 秀麗的景色 迷人的景色
清鮮的空氣 明朗的天空 柔美的線條
奇麗的小詩 舒適的家 溫暖的家 茂盛的花草 生機勃勃的花草
旺盛的花草 清脆的聲音
響亮的聲音 悅耳的聲音 嬌嫩的鳴叫
長長的絨毛 細嫩的絨毛 美好的境界
崇高的境界 神秘的境界 洶涌的海浪(花)
澎湃的海浪(花) 晶瑩的浪花 咆哮的海浪
嫩綠的柳枝 翠綠的柳枝 柔軟的柳枝
酸澀的感情 細膩的感情 深厚的感情
巨大的影響 深遠的影響 廣泛的影響
屈辱的歲月 光輝的歲月 難忘的歲月
漫長的冬季 漫長的道路 漫長的旅途
生命的力量 無窮的力量 強大的力量
輕蔑地說 羞怯地低著頭 親切地招呼
躡手躡腳地離開 全力以赴地演奏
深深地祝愿 熟練地操作 曲曲折折地前進
深情地注視 冉冉地升起 稚嫩地鳴叫
輕松地鳴叫聲 嘶力竭地鳴叫 忐忑不安地想
惴惴不安地想 仔細地想 認真地想
【試題答案】
一、把句子中的錯別字畫上橫線并改在后面的括號里。
(1)第一天早上,我躡手躡腳地走出家門,心里導常興奮,彷佛要去干一件非長偉大的事情。林子里凈急了。我在一顆樹下站好,裝眾地駕起小提琴,拉響了第一只曲子。
(異 仿 常 靜極 棵 莊重 架 支)
(2)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真珠鳥。放在一個檢易的竹條遍成的蘢子里,籠內還有一券干草,那是小鳥舒適又濕暖的巢。(珍 簡 編 籠 卷)
二、按照下面的要求,寫出兩句你積累的詩句。
1、帶有江河的:
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帶有數字的:
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詩句: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他發明了什么》 篇10
知識廣角
一、請仔細讀讀拼音,把相應的漢字寫出來。
jī xiè hàn wèi ēn huì sǔn shī féng rèn jī
( ) ( ) ( ) ( ) ( )
二、 比一比,組詞語。
械( )捍( )惠( )損( )紉( )
誡( )旱( )慧( )勛( )刃( )
趣味課堂
三、想一想,填上合適的詞語,相信你能行!
( )的歷史 ( )的構思 ( )的特色
( )的工藝品 ( )的天馬 ( )的中國
四、為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
1、瓦特發明蒸汽機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 貝爾發明了電話 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但是有一個人發明的 東西 卻是看不見 摸不著的
2、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啊 它啟發我們 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 還表現在科學的 方法 上
五、請你說理
有人說惠特尼做的這件事不叫發明,你的看法怎樣?請你結合課文談一談。
拓展訓練
思維碰碰車
五、照樣子,寫句子。
1、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
你知道……嗎?
2、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只有……才……:
六、結合課文的最后一段話,試著說說你對惠特尼發明的理解。
自由空間
六、連一連,找一找。
瓦特 電話
愛迪生 飛機
貝爾 蒸汽機
萊特兄弟 電燈
你還知道哪些人類的發明?請你找一找,寫下來。
像文中寫的惠特尼這樣的“發明”你知道嗎?請你找找相關的故事,然后講給同學們聽!
《他發明了什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語,有意識地積累好詞佳句和精彩語段。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意義。
3.引導學生認識分號的對于理解文章要點的作用。
4.激發學生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中的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成果
師:課前我們預習了好幾遍課文了,讓我看看誰預習得最認真,效果最好。
1.指名分段讀文,正音糾錯。(師生評議)
2.交流預習時積累的好詞佳句、精彩語段,并簡述積累的理由。
3.交流學習課后生字時找到的形近字,同音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創設情境,激發讀文興趣
(板書:發明)師:你知道古往今來,人類有哪些發明?(生自由說)
(補充板書:他發明了什么)齊讀課題
師:本文中的他是指誰?(惠特尼)
他發明了什么東西?(不是一件東西,而是一種方法)
不是東西,那看不見、摸不著,還算是發明嗎?(生自由說)
2.齊讀課文最后一段,劃出句中關聯詞
(不只……還……)
師:從這個關聯詞,你讀懂了什么?(發明,可以是物品,也可以發明無形的“方法”。)
正是這樣,作者才感嘆惠特尼的發明很——(生:奇妙)
再讀最后一段,強化認識: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3.除了這段話,文章哪些部分也都在贊揚這個發明的奇妙?(第10-11段)
4.師:除了贊揚發明的奇妙之處,文章還寫了什么?請你列出本文的提綱。(帶著問題,自由默讀課文,編寫提綱)
5.匯報提綱,練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下節課讓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篇課文。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父母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概括)這節課讓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課文
(一)略讀第一部分
1.齊讀第一段
師:什么東西如此神奇,被發明了出來卻又看不見摸不著?話還得從二百年前說起。
2.第二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的過渡)
(二)細讀第二部分
1.師引讀第3段:18世紀以前……裝置。
師:文中哪些句子描寫了它制造工藝復雜?(指名生匯報)
勾畫出來,讀一讀,體會它的復雜。(指名讀—齊讀—賽讀)
2.自讀4、5自然段
師:除了毛瑟槍制造工藝復雜外,接受任務前的惠特尼還面臨了哪些困難?(生匯報,師歸納板書:數量大、時間緊、需要許多鐵匠、人們不信任)
3.小組活動,扮演惠特尼向學生介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師:面對這樣多的困難,他是怎樣做的呢?哪些段落描寫了惠特尼的做法? (生匯報:6-8段)
自讀6-8段,讀后分小組活動:和同學們分角色表演當時的情景。
小組活動,師巡視指導,后指一小組匯報表演,再簡短評述:聰明的惠特尼,想出這樣巧妙的方法,這樣的方法有什么好處?
4.指名生匯報讀第8自然段,師歸納板書:三簡便:制造、組裝、維修。
5.再讀第8段,觀察分號,體會分號的使用對掌握要點的幫助。
6.師:惠特尼展示了這種方法以后結果如何?(齊讀第9段)
小結:
當你不被理解和信任時,不要緊,堅持自己的,只要拿出行動來證明——自己能行!
(三)學習第三部分
1.師引讀第10段:“你知道……也沒發明。”那他到底發明了什么?(他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 師板書:標準化)
2.師:標準化究竟是什么呢?(指名匯報:10、11自然段)生齊讀10自然段后半部分及11自然段,加強對標準化的了解。
3.實物舉例,深入淺出,使學生真正理解標準化的含義
師出示五瓶相同品牌和規格的礦泉水:用同一規格批量化生產瓶子和蓋子,(擰開瓶蓋,互相交換)它們之間可以任意搭配,不用擔心弄丟了蓋子就找不到可以相配的了。
小結:這就是惠特尼的標準化帶來的深遠的影響和無窮的便利。
三.拓展延伸
師: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運用標準化方法給人們帶來便利的?(生自由說)
如:筆芯、燈泡、碗筷……
總結:
所以說,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啊!它啟發我們——(生: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板書設計
他發明了什么
數量大 制造
時間緊 標準化 —— 三簡便 組裝
需要許多鐵匠 維修
人們不信任
《他發明了什么》 篇12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師大版教材第8單元“方法”中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說明文。課文講述了二百年前美國獨立戰爭不久,為了捍衛主權,急需定制十萬支步槍,一名名叫惠特尼的青年發明了一種“標準化”的生產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從而顯示出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
學情分析:
通常人們的認為發明創造應該是有形的物品,學生也不例外。本文會讓學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也會有扭轉認識困難的問題。但五年級學生也已具備一定的探究閱讀、合作交流、課外搜集資料的能力,可提升對文章的感悟。
教學目標:
1、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激勵學生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1、懂得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實物。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實物導課
1、出示“電燈泡、電話、飛機模型”等實物,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一些發明家及其發明的物品;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生字教學
1、學生自由讀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聯系生字,說出文章相關內容;例如:出示“捍”,引導學生說出事情的起因: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要與外國作戰,政府需要定制4萬多支步槍。
3、多種方式認讀生字詞。
三、對比教學,感悟文章
1、生再讀文,了解定制4萬支步槍任務的困難。(任務重時間緊)
2、對比教學。
a、如果按照原來的做法,應該怎樣完成?存在哪些問題?
b、惠特你用的是什么方法?這種方法好嗎?好在哪里?
3、朗讀感悟。
四、創設意境,感悟中心
1、 如果你是到現場參觀的杰克遜總統,你會對惠特尼說些什么?
2、 出示文章的中心句子,練讀。
五、作業
你還知道有誰發明過類似的東西嗎?課后搜集。
第二課時
一、生字詞聽寫
二、回顧課文,繼續學文
1、“標準化”生產方式僅僅解決了美國政府的燃眉之急嗎?他還起到了什么作用?
2、學習標準化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的意義。
3、指名復述標準化所帶來的的便利,出示相關語句,學習分號的作用。
4、是說一句話,用上分號。
三、回報上節課作業,集體交流
四、作業
板書設計:
他發明了什么
惠特尼萊特兄弟 貝爾……
科學的方法 有形的物品
《他發明了什么》 篇13
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貝爾發明了電話,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但是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話還得從二百年前說起。
18世紀以前,毛瑟槍算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每一支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1797年,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要與外國作戰,政府需要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按那時的制造工藝,“4萬支槍”可是個不小的數字。時間緊迫,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鐵匠呢?
有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說他可以制造出來。許多人都說惠特尼是個不知深淺的騙子,沒有人相信他有這個能力。情急之下,惠特尼決定向人們展示他的辦法。
惠特尼請大家到他的工石參觀,杰斐遜總統也去了。
廠房里擺了幾堆零件。惠特尼請總統和隨從們按順序從每堆零件里取出一個零件。接著他指導大家,把取出的零件組裝起來。一時間,廠房里展開了組裝毛瑟槍的競賽。不一會兒,所有人都組裝好了一支毛瑟槍。
原來,惠特尼事先讓工人分別制造了毛瑟槍的每一種零件,每種零件形狀大小都相同。這樣做有三個好處:零件制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壞了,從那堆零件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別外打制。
聽了惠特尼的介紹,杰斐遜總統非常高興,當即命令下屬與惠特尼簽訂了生產合同。
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來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在后來的二百年里,現代大工業生產都實行了標準化。有些工廠,也變成只生產標準化零件的單位了。現在,比如說你到五金店買了一個四號螺栓,這個規格的螺栓不但可以用在你的自行車上,還可以用在你家的縫紉機上,甚至可以用在攪拌機、洗衣機上,并且在全世界通用。
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啊!它啟發我們,發明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