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了什么》(精選13篇)
《他發明了什么》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說明文。文章寫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政府為了捍衛主權,急需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制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從而顯示出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
學情分析
學校電教設備齊全。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電腦等。班里所有學生的家中都有微機,90%的學生在家都能上網。學生已初步具備利用網絡查閱資料、提問題、探究閱讀、合作學習的能力。在課前,學生已通過網絡等手段查閱了有關資料。對本課的內容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較合適。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好課件;學生預習課文、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從發明家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發明家?他們都發明了哪些事物?(學生結合搜集的有關資料介紹發明家的各項發明。)
2.過渡: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自己知道的發明家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對比的方法,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標出來。(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讀文后質疑。(預計出現的問題:什么是標準化?標準化有什么特點?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3.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重點檢查:機械 捍衛 縫紉等詞。
三、細讀解疑,理解品悟
帶著學生提出的以上問題理解課文。
18世紀以前,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家彼得保爾•毛瑟發明了一種槍,人們稱之為毛瑟槍,它是當時普遍使用的一種槍械,惠特尼的發明就和它有關。可是“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么呢?
重點突破:從文章的重點句入手,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成批生產同一種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標準化?標準化有什么特點?
1.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2.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做法有什么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1)畫句子,讀句子,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從制造、生產、修理等三個方面進行比較、區別。
(3)指名讀句子,體會分號的用法、作用和好處。(學生自己總結)誰能運用分號說一句話?(學生練習運用分號)
(4)經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回答。)
3.這種方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請聯系生活談談。
4.教師小結“標準化”的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5.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假如你是2XX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進行解說,介紹自己的做法?(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假設自己是總統和參觀的人又會問些什么。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復述課文的興致,又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6.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發明有什么不同?你認為導致他與眾不同的成功發明是哪些因素?(學生自己總結:認真觀察、鉆研、不怕挫折等等)對你有什么啟發?
四、總結全文
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呀!它啟發我們,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作業
拓展閱讀:自由朗讀《“看”的學問》。
《他發明了什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引導學生獨立識字寫字。 2、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3、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幫助作用,初步掌握分好地用法。激發學生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激趣導入 (出示發明家的名字或者圖片)你們知道這些發明家對人類社會作了哪些重要的貢獻? 明示目標 (教師隨機出示投影)這些發明家的發明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名字被載入史冊,但是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卻看不見,摸不著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初始通讀 1、課前我們預習了好幾遍課文了,讓我看看誰預習得最認真,效果最好。 1)指名分段讀文,正音糾錯。(師生評議) 2)交流預習時積累的好詞佳句、精彩語段,并簡述積累的理由。 3)交流學習課后生字時找到的形近字,同音字。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劃出來。 3.學生讀文后質疑。(預計出現的問題:什么是標準化?標準化有什么特點?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品味精讀 1、本文中的他是指誰?(惠特尼)他發明了什么東西?(不是一件東西,而是一種方法)不是東西,那看不見、摸不著,還算是發明嗎?(生自由說) 2、齊讀課文最后一段,劃出句中關聯詞(不只……還……)師:從這個關聯詞,你讀懂了什么?(發明,可以是物品,也可以發明無形的“方法”。)正是這樣,作者才感嘆惠特尼的發明很——(生:奇妙)再讀最后一段,強化認識: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3、除了這段話,文章哪些部分也都在贊揚這個發明的奇妙?(第10-11段) 4、師:除了贊揚發明的奇妙之處,文章還寫了什么?請你列出本文的提綱。(帶著問題,自由默讀課文,編寫提綱) 5、匯報提綱,練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實踐悟讀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下節課讓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篇課文。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父母聽。 第二課時激趣導入 18世紀以前,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家彼得保爾毛瑟發明了一種毛瑟槍,它是當時普遍用的一種槍械,惠特尼的發明就和它有關。可是“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么呢?學生回答。明示目標 (教師邊介紹便出示文字: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 標準化究竟是什么東西呢?讓我們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這個事物誕生的過程。初始通讀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看看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2、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做法有什么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畫句子,讀句子,小組討論。品味精讀全班交流,出示學生劃出的句子和比較的表格:原來制作方法標準化做法制造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裝零件制造簡便生產零件尺寸不同、單枝生產批量生產、組裝簡便修理按原零件大小打制修理簡便、隨意換相同零件 每一枝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零件制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損壞了,從那種零件中的一堆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1)指名讀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嗎?介紹標準化做法的三個好處的句子之間運用了怎樣的標點符號?(分號)這三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并列關系,可以用分號隔開,這樣有什么好處呢?誰能運用分號說一句話? (2)通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教師出示句子“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2、標準化的做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那些好處呢?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標準化的意義。實踐悟讀 教師小結標準化的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進行演說,介紹自己的做法? 2、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發明有什么不同?對你有什么啟發?
《他發明了什么》 篇3
設計意圖
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教學中,可以將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從而深刻感受到標準化重要意義,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引導學生獨立識字寫字。
2、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3、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幫助作用,初步掌握分好地用法。
4、激發學生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幫助作用。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理解“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生產的做法和意義”。
2、學習使用分號,加深對分號的理解。
第一課時
一、課前預習
布置學生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
二、激趣導課
1、通過課前的預習查閱資料,你們知道哪些發明家對人類社會作了怎樣重要的貢獻?(學生結合搜集的資料介紹發明家的各項發明)
2、這些發明家的發明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名字被載入史冊,但是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卻看不見,摸不著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
三、初讀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劃出來。(學生自讀課文,劃出明白的地方)
2、學生讀課文后質疑
3、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四、細讀理解課文
1、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惠特尼)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這話還得從二百年前說起。18世紀以前,德國著名槍械設計家彼得保爾毛瑟發明了一種毛瑟槍,它是當時普遍用的一種槍械,惠特尼的發明就和它有關。可是“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么呢?(學生回答。)
教師邊介紹便出示文字: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
標準化究竟是什么東西呢?讓我們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這個事物誕生的過程。
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看看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3、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做法有什么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1)畫句子,讀句子,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出示學生劃出的句子和比較的表格:
原來制作方法標準化做法
制造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裝零件制造簡便
生產零件尺寸不同、單枝生產批量生產、組裝簡便
修理按原零件大小打制修理簡便、隨意換相同零件
每一枝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零件制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損壞了,從那種零件中的一堆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3)指名讀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嗎?介紹標準化做法的三個好處的句子之
間運用了怎樣的標點符號?(分號)這三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并列關系,可以用分號隔開,這樣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自己總結)誰能運用分號說一句話?(學生練習運用分號)
4、通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學生可自己總結,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教師出示句子“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5、標準化的做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那些好處呢?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標準化的意義。(學生談生活中的經驗做法)
6、教師小結標準化的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7、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進行演說,介紹自己的做法?(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8、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發明有什么不同?對你有什么啟發?
五、總結全文:
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呀!它啟發我們,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交流
1、說說標準化做法的好處。
2、惠特尼為什么能發明標準化?你認為有哪些因素?(學生自己總結:認真觀察、鉆研、不怕挫折等等)
3、交流課前預習的資料:介紹其他發明家發明的小故事,圍繞故事談談自己的感悟。
二、拓展閱讀:《“看”的學問》
1、自由朗讀課文
2、出示閱讀提示:
(1)你認為看有什么學問?
(2)小組討論:文中介紹了哪些觀察方法?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好的觀察方法?
3、學生自讀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4、你認為丁丁在和別人談話時有哪些優點?
5、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字形,找出容易出錯的字重點學習。
2、學生獨立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設計:
他了什么
《他發明了什么》 篇4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制4萬多只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在當時有限的制造工藝下,與總統簽訂了生產合同的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式的經過。簡單介紹了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的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意義。
2.引導學生認識分號對于理解文章要點的作用。比如說惠特尼制造標準間的好處,用兩個分號表明有三條好處。
3.激發學生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人類的歷史上,有很多發明家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名字被載入史冊,但是有一個人的發明,卻看不見,摸不著,他是誰呢?他到底發明了什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整體感悟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中介紹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
三、研讀課文
1.18世紀以前,毛瑟槍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文中哪兒寫了制作的復雜?
(生:第三自然段)(出示課文段落)
請把機械制作的復雜讀出來。(指名讀,如學生不能讀出表示復雜的語氣教師可范讀。)
(十分復雜、自己一件件、自己安裝、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只能……)
2.還有那些困難?
(生:數量大、時間緊迫、需要大量鐵匠。)
指導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相應的語氣。
3.面對這么多的困難,惠特尼挺身而出。“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他究竟發明了什么?
(生答: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
4.標準化究竟是什么東西呢?讓我們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這個事物誕生的過程。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2~9自然段,看看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5.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做法有什么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
全班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原來制作方法:(制造)一件件打制、自己安裝——(生產)零件尺寸不同、單枝生產——(修理)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標準化做法:(制造)零件制造簡便——(生產)批量生產、組裝簡便——(修理)修理簡便、隨意換相同零件
(每一枝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零件制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壞了,從那種零件中的一堆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1)(指名讀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嗎?介紹標準化做法的三個好處的句子之間運用了怎樣的標點符號?(分號)
這三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并列關系,可以用分號隔開,這樣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自己總結)引導學生初步聯系使用分號。
(2)通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
(學生可自己總結,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
(教師出示句子“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6.標準化的做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呢?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標準化的意義。教師組織并指導學生交流。
四、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他發明了什么
↓
生產方法“標準化”
三簡便:制造、組裝、修理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文。所以要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的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在教學時,我圍繞“他發明了什么”這一問題深入讀書,有的放矢,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最后結合課文內容,創設情境,讓學生假設自己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們進行演說。假設自己是總統和參觀的人又會問些什么。這樣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復述課文的興致,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讓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理念。教師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問題是人們認識活動的啟動器和動力源,是從未知到已知的過渡形式。提出問題后,再進行整理篩選,選出最有價值的、牽一發而動全文的重點問題,帶著這一感興趣的問題品讀探究,小組討論交流,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理解內容。這樣就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探究精神。
《他發明了什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資料。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他發明了什么
1、師:發明是什么意思?(發明是創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生:答(略)
2、師:你知道哪些發明家發明了哪些事物?
生:答(略)
3、過渡:齊讀課文第一段。
1)、師: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
生:答(略)。師板書:他指惠特尼,發明了生產方法:“標準化”。
2)、再讀課文第一段,說說這個開頭有什么特點?(排列和轉折)
3)、仿寫一個排列和轉折的開頭方法。
二、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械 捍 惠 損 紉
1)、指名讀;齊讀。
2)、組詞并解釋意思。
3)、找形近字、同音字進行比較。
2、默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3、提出不懂的問題。
4、師篩選有價值的問題。(預計出現的問題:什么是標準化?標準化有什么特點?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三、細讀解疑,理解品悟
(帶著學生提出的以上問題理解課文。)
1、毛瑟槍是誰發明的?
2、師:毛瑟槍不是惠特尼發明的,可惠特尼的發明就和它有關。
3、齊讀第十自然段。“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
師:那么他究竟發明了什么呢?
生:齊讀“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成批生產同一種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4、引導討論理解:
1)、什么是標準化?(第十自然段)
2)標準化有什么特點?(第八自然段引導從制造、生產、修理等三個方面進行比較、區別。)(體會分好的用法、作用、和好處,誰能運用分號寫一個句子?)
3)、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
4)、原來制作毛瑟槍的方法和標準化做法有什么不同?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
5)、經過剛才的比較,你們知道“標準化”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做法嗎?(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也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回答。)
6)、這種方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請聯系生活談談。
5、教師小結“標準化”的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6、惠特尼的發明和其他發明有什么不同?你認為導致他與眾不同的成功發明是哪些因素?(學生自己總結:認真觀察、鉆研、不怕挫折等等)對你有什么啟發?
四、總結全文(齊讀第十二段)
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呀!它啟發我們,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五、作業
1、從課文中選出需要加強練習的詞語15個以上,每個抄寫5遍。
2、預習《寓言二則》。
《他發明了什么》 篇6
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貝爾發明了電話,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但是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話還得從二百年前說起。
18世紀以前,毛瑟槍算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每一支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
1797年,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要與外國作戰,政府需要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按那時的制造工藝,“4萬支槍”可是個不小的數字。時間緊迫,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鐵匠呢?
有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說他可以制造出來。許多人都說惠特尼是個不知深淺的騙子,沒有人相信他有這個能力。情急之下,惠特尼決定向人們展示他的辦法。
惠特尼請大家到他的工石參觀,杰斐遜總統也去了。
廠房里擺了幾堆零件。惠特尼請總統和隨從們按順序從每堆零件里取出一個零件。接著他指導大家,把取出的零件組裝起來。一時間,廠房里展開了組裝毛瑟槍的競賽。不一會兒,所有人都組裝好了一支毛瑟槍。
原來,惠特尼事先讓工人分別制造了毛瑟槍的每一種零件,每種零件形狀大小都相同。這樣做有三個好處:零件制造起來簡便,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可以從各種零件中隨便抽取,不存在兩種零件不能配合的情況;修理簡便,某個零件壞了,從那堆零件中隨便拿一個換上就行了,不用別外打制。
聽了惠特尼的介紹,杰斐遜總統非常高興,當即命令下屬與惠特尼簽訂了生產合同。
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槍不是他發明的,造槍的技術不是他發明的,他甚至連一個零件也沒發明。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來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在后來的二百年里,現代大工業生產都實行了標準化。有些工廠,也變成只生產標準化零件的單位了。現在,比如說你到五金店買了一個四號螺栓,這個規格的螺栓不但可以用在你的自行車上,還可以用在你家的縫紉機上,甚至可以用在攪拌機、洗衣機上,并且在全世界通用。
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啊!它啟發我們,發明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他發明了什么》 篇7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制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簡單介紹了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全文共12個自然段。可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列舉瓦特發明蒸汽機,愛迪生發明電燈泡,貝爾發明電話,萊特兄弟發明飛機……話鋒一轉,提出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巧設開篇,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讀者一定很想了解這個人是誰,發明了什么“東西”,為什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 “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制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話還得從二百年前說起”是過渡句,作者從兩方面指出了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所面臨的棘手問題。一是18世紀以前,毛瑟槍算一種十分復雜的機械裝置,每支毛瑟槍都是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每一個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樣。如果哪一個零件壞了,只能請鐵匠師傅再按原來零件的大小打制一個。二是政府需要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是個不小的數字。時間緊迫,找不到那么多的鐵匠。這樣緊急的關頭,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說他可以制造出來,遭到了許多人的懷疑。情急之下,他請大家到工廠參觀,展示他的辦法――制造標準件。這樣的做法有三個好處,一是制造簡便;二是可以批量生產,組裝簡便;三是修理簡便。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簡單介紹了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做法――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和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要點提示〗
1.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文。要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的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深入研究課文。思考標準化的具體做法。
3.可以將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對比,深刻感受到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意義。
4.引導學生認識到分號對幫助我們掌握要點很有幫助。比如說惠特尼制造標準件的好處,用兩個分號表明有三條好處。
〖教學建議〗
1.課前可布置學生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教學時,通過介紹,匯報相關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教學時,緊緊圍繞“他發明了什么”這一問題深入讀書,有的放矢,明確閱讀的目的。
3.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可以通過填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將惠特尼做法的三種好處選擇重點詞語填寫下來。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結合語言文字比較一下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總結惠特尼做法的三種好處。
4.課文的第三部分簡單介紹了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做法――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和意義――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學生理解起來也許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多搜集相關資料將標準化做法深入淺出的講解給學生。
5.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創設情境,假設自己是200年前的惠特尼,會怎樣對總統和參觀的人們進行演說。假設自己是總統和參觀的人又會問些什么。這樣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復述課文的興致,又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習生字5個〗
注意“械”字的讀音。字形“械”的第二筆為撇不要丟掉。
思考交流
瓦特發明了電燈泡,貝爾發明了電話,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他們發明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惠特尼發明的是一種方法――標準化:成批生產同一標準的零件,然后統一組裝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個個生產的物品,變成批量化生產了。
對你有什么啟發?應讓學生理解到: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還可讓學生任意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習小提示〗
教師可以在講完學習小提示后給學生幾句帶分號的句子,以便學生加深對分號的理解。
《他發明了什么》 篇8
知識廣角
一、請仔細讀讀拼音,把相應的漢字寫出來。
jī xiè hàn wèi ēn huì sǔn shī féng rèn jī
( ) ( ) ( ) ( ) ( )
二、 比一比,組詞語。
械( )捍( )惠( )損( )紉( )
誡( )旱( )慧( )勛( )刃( )
趣味課堂
三、想一想,填上合適的詞語,相信你能行!
( )的歷史 ( )的構思 ( )的特色
( )的工藝品 ( )的天馬 ( )的中國
四、為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
1、瓦特發明蒸汽機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 貝爾發明了電話 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但是有一個人發明的 東西 卻是看不見 摸不著的
2、惠特尼的發明多奇妙啊 它啟發我們 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 還表現在科學的 方法 上
五、請你說理
有人說惠特尼做的這件事不叫發明,你的看法怎樣?請你結合課文談一談。
拓展訓練
思維碰碰車
五、照樣子,寫句子。
1、你知道惠特尼發明了什么嗎?
你知道……嗎?
2、只有標準化的產品,才能快速大量生產,廣泛使用。
只有……才……:
六、結合課文的最后一段話,試著說說你對惠特尼發明的理解。
自由空間
六、連一連,找一找。
瓦特 電話
愛迪生 飛機
貝爾 蒸汽機
萊特兄弟 電燈
你還知道哪些人類的發明?請你找一找,寫下來。
像文中寫的惠特尼這樣的“發明”你知道嗎?請你找找相關的故事,然后講給同學們聽!
《他發明了什么》 篇9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師大版教材第8單元“方法”中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說明文。課文講述了二百年前美國獨立戰爭不久,為了捍衛主權,急需定制十萬支步槍,一名名叫惠特尼的青年發明了一種“標準化”的生產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從而顯示出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
學情分析:
通常人們的認為發明創造應該是有形的物品,學生也不例外。本文會讓學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也會有扭轉認識困難的問題。但五年級學生也已具備一定的探究閱讀、合作交流、課外搜集資料的能力,可提升對文章的感悟。
教學目標:
1、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激勵學生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1、懂得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實物。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實物導課
1、出示“電燈泡、電話、飛機模型”等實物,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一些發明家及其發明的物品;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生字教學
1、學生自由讀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聯系生字,說出文章相關內容;例如:出示“捍”,引導學生說出事情的起因: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要與外國作戰,政府需要定制4萬多支步槍。
3、多種方式認讀生字詞。
三、對比教學,感悟文章
1、生再讀文,了解定制4萬支步槍任務的困難。(任務重時間緊)
2、對比教學。
a、如果按照原來的做法,應該怎樣完成?存在哪些問題?
b、惠特你用的是什么方法?這種方法好嗎?好在哪里?
3、朗讀感悟。
四、創設意境,感悟中心
1、 如果你是到現場參觀的杰克遜總統,你會對惠特尼說些什么?
2、 出示文章的中心句子,練讀。
五、作業
你還知道有誰發明過類似的東西嗎?課后搜集。
第二課時
一、生字詞聽寫
二、回顧課文,繼續學文
1、“標準化”生產方式僅僅解決了美國政府的燃眉之急嗎?他還起到了什么作用?
2、學習標準化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的意義。
3、指名復述標準化所帶來的的便利,出示相關語句,學習分號的作用。
4、是說一句話,用上分號。
三、回報上節課作業,集體交流
四、作業
板書設計:
他發明了什么
惠特尼萊特兄弟 貝爾……
科學的方法 有形的物品
《他發明了什么》 篇10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制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簡單介紹了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 上”的深刻道理。
這是一篇說明文,通過一個簡單易懂的故事說明什么是標準化方法及影響。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抓住惠特尼的做法體會什么叫標準化方法。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對比兩種制造毛瑟槍的方法,體會標準化的先進之處。
教學流程:
一、直接引入學習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引讀4—5段,回憶惠特尼在怎樣的情況下發明了標準化方法。
三、細讀課文,體會什么叫標準化方法,惠特尼是怎么做的。
1、自讀7、8段,勾畫惠特尼的做法,體會為什么這樣做。
引導學生抓住“按順序”“指導”體會統一組裝成成品的過程; 抓住“分別制造”和“形狀大小都一樣”體會成批生產標準化零件。之后,抓住“原來”“事先”引導學生體會成批生產標準化零件的好處。
2、標準化的做法帶來了怎樣的結果?
3、誰來當當惠特尼,用自己的話有順序地說說標準化的做法。
4、合作探究對比之前制造毛瑟槍的做法,體會標準化做法的先進之處。
四、讀書體會標準化的影響。說說我們的生活中那些物品是通過標準化方法生產的。
五、比較惠特尼的發明和愛迪生等人的發明有什么不同?對此,你有什么啟發嗎?
讀課文最后一句,抓住“不只…還…”,體會科學的“方法”比有形的物品更重要。
六、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有效的方法?
教學方式與策略:
一、抓住關鍵詞語品讀。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是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學習語文,感悟語言的有效策略。在這周的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抓住“按順序”“指導”體會統一組裝成成品的過程;抓住“分別制造”和“形狀大小都一樣”體會成批生產標準化零件。之后,抓住“原來”“事先”引導學生體會成批生產標準化零件的好處。
二、合作探究,運用對比的方法體會學習。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表明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活動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它倡導的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強調的是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被灌輸的器皿,不是書本的奴隸,不是教師的 “應聲蟲”,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因此,真正的教學應該從關注學生的實情,了解學生的需要開始。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品質、知識結構、認知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目標的制定、方法的選擇、過程的安排、氛圍的創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將標準化制造毛瑟槍的方法和18世紀以前的方法作對比,體會標準化方法的先進之處。通過之前的學習鋪墊,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總結了兩種辦法的許多不同之處。
《他發明了什么》 篇11
《他發明了什么》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性文章,要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在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教學中,可以將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從而深刻感受到標準化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本課的設計層次清楚。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后的資料和自己在刻下查找的資料,自己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這節課能以學生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自學、交流,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課文的內容不難,學生容易理解,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毛瑟槍制作的艱難,為后面理解課文打好基礎,使學習水到渠成。
《他發明了什么》教學反思
上完這一節課后,肖主任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的情緒不夠飽滿,導致課堂不夠活躍!其實我自己也有同感,越往后越覺得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課堂上顯得有些冷清了,雖然自己及時做了調整,但教學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
德國的教育家第多斯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能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不是別人,恰恰就是你——教師,課堂上你的神態、你的動作、你的語言,甚至你語調的高低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雖然教師高漲的情緒、飽滿的狀態不一定能使課堂教學變得順利,但能給學生一種積極學習的暗示,思維才能主動跟上學習進程。
《他發明了什么》是北師大版第九冊教材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與外國作戰,急需定制4萬多支步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制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簡單介紹了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主要安排了四個環節:一、實物導課;這是三節課中唯一不是直接利用課件出示圖片進行導課的。雖然課件出示圖片的方法比較簡單,但直觀性遠不如實物,再說“電燈泡、電話、飛機(模型)”等物品都是司空見慣的,容易找到,這對體會有形的物品較有幫助。也許是賽課的第一節課,我有些緊張,忘記了此處的板書,雖然無傷大雅,但若加上,板書整體的對比性更明顯。二、生字教學;最近的教學中,我一直嘗試把生字教學和課文內容聯系起來,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就曾指出:語言是一個系統,它的任何部分都可以而且應該從它們共同的連帶關系加以考慮。結合語境辨析詞語體現著一種考察事物的整體性、轉換性以及自調性。這種辨析能很好地幫助我們根據上下文取舍,并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是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所以這個環節,我個人比較滿意,今后將繼續嘗試,并不斷改進。三、對比教學,感悟文章;我曾寫過一篇論文《巧用對比 突破教學重難點》,在這篇文章里,我就認為運用對比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運用對比,能把好同壞,善同惡,美同丑這樣的對立揭示出來,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和啟示。對比教學,不僅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更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掌握;對比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更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比教學,不僅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還能提高課堂效率。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的處理還顯得粗糙,特別是一些問題的設計用詞遣句還不夠精準,導致學生跳出段落,跑向后部分內容。其次,對于對“分號”的認識的滲透,教學中處理得比較簡單,學生認識可能不深入。四、創設情境,感悟中心。本環節的設置,一方面希望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想讓學生對惠特尼產生敬佩之情,并由此激發出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總結時,卻沒有預想的周全,略顯倉促。總體上來說,這節課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并做好了下一課時的鋪墊。
課已經上完了,最后套用老舍先生的一段話總結本次賽課的收獲: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教學的樂趣。(芭茅小學:張紅萍)
《他發明了什么》研究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性文章,文章寫的是二百年前美國獨立不久,政府為了捍衛主權,急需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發明了 “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當時有限的制造工藝下,與總統簽定了生產合同。從而顯示出標準化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中的意義,揭示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的道理。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為: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根據這一目標要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在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教學中,我將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從而深刻感受到標準化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本課的設計層次清楚。導課時,我從學生自己知道的發明家入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對比的方法,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復述課文,激發學生復述課文的興致,又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整個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問題是人們認識活動的啟動器和動力源,是從未知到已知的過渡形式。提出問題后,再進行整理篩選,選出最有價值的、牽一發而動全文的重點問題,帶著這一感興趣的問題品讀探究,小組討論交流,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理解內容。這樣就能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探究精神。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后的資料和自己在課下查找的資料,自己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這節課能以學生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自學、交流,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課文的內容不難,學生容易理解,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毛瑟槍制作的艱難,為后面理解課文打好基礎,使學習水到渠成。
本課教學存在著的一些不足之處。這是一篇故事性的說明文,所以應該先從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為切入點,知道在十八世紀的技術造4萬支槍可能嗎?從而引導學生讀2-9自然段,關注惠特尼的做法,比較這樣做的好處,同時指導學生的朗讀。最后應從標準化成為全世界通用的一種方法,直到現在仍然在使用引導學生體會惠特尼的發明的重大意義。經過這樣一修改,本課的教學目標體現得更加準確。
《他發明了什么》 篇12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2、認識分號對掌握要點的作用,初步掌握分號的用法。
3、提升不斷探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惠特尼發明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代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查找一些重大的發明人和相關的發明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1、師:你們知道哪些發明家的發明為人類社會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生:愛迪生發明了電燈,瓦特發明了蒸汽機
生: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生:貝爾發明了電話
2、過渡:這些發明家發明的都是有形的事物,但有一個人發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他到底發明了什么東西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他發明了什么》。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停下來多讀幾遍,把不理解的詞和同桌交流一下。
2、檢查學生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 重點檢查:機械 捍衛
3、 師: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生: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惠特尼發明了標準化的生產方法。
4、惠特尼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標準化的做法的?他的方法又好在哪,讓我們來看課文。
三、細讀文本,理解品悟1、師:惠特尼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標準化的做法的?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關語段體會。
生:第4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這段,你覺得當時是一種什么情況?
生:數量大、時間緊迫、需要大量鐵匠。
師:把你的體會送到文本中讀一讀。
2、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傳統的制作方法有什么不同?讓我們借助表格進行比較。
(1)獨立讀文,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
(2)在小組內讀一讀畫出的句子,交流這兩種做法的不同之處,完成表格。
(3)小組匯報
傳統制作方法 標準化方法的好處
制造 一件件打制 零件制造簡便、批量生產
組裝 自己安裝 組裝簡便、隨便抽取
修理 按原零件大小打制 修理簡便、隨意更換零件
(4)學習提煉要點填寫表格。
(5)學習“金鑰匙”,體會分號的用法、作用和好處。
師:你們是怎么這么快就找到了標準化生產的三個好處的?
生:介紹標準化做法的三個好處的句子之間運用了分號。
師:讓我們來讀讀金鑰匙,看看可以學習到什么知識?
師總結:分號可以幫助我們很快的提煉要點或掌握事物的特點。
3、進一步體會“標準化”方法的好處
(1)指名讀
(2)教師范讀
師:(進行朗讀指導)分號的停頓,能夠突出標準化優點的詞語要重讀。
(3)學生練讀
(4)教師引讀,學生跟讀
4、練說訓練:假如你是惠特尼,你打算怎樣把你的方法介紹給總統和來參觀的人?
生:我想從三個方面介紹我的標準化方法。
生:我想來對比一下我的標準化方法和傳統方法有什么不同。
五、總結
標準化的方法在在工業生產中的到了廣泛的應用,在現代社會的生產中也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師:(觀看視頻)這是藥廠灌瓶車間的標準化生產流水線。還有飲料、洗衣機生產線。有了標準化生產方法,連汽車這樣大的機械產品,都可以實現批量生產。
師:標準化方法有什么作用,又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方便,讓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他發明了什么》 篇13
《他發明了什么》一文講述一位叫惠特尼的美國人,在18世紀發明了一種方法,叫“標準化”。
“1797年,美國獨立不久,為了捍衛主權,要與外國作戰,政府需要定制4萬多支毛瑟槍。按那時的制造工藝,“4萬支槍”可是個不小的數字。時間緊迫,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鐵匠呢?
有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說他可以制造出來。許多人都說惠特尼是個不知深淺的騙子,沒有人相信他有這個能力。情急之下,惠特尼決定向人們展示他的辦法。
惠特尼請大家到他的工廠參觀,杰斐遜總統也去了。
……
聽了惠特尼的介紹,杰斐遜總統非常高興,當即命下屬與惠特尼簽訂了生產合同。……”
這是一篇歷史小故事,惠特尼請總統參觀自己的工廠確有其事。但是我翻看了兩篇有關文獻,匪夷所思地發現,這短短的小故事,卻充滿了史實錯誤:
1,1797年時的美國總統不是托馬斯·杰斐遜,而是約翰·亞當斯。文中提到的惠特尼向總統展示產品的時間是1801年1月。那時候,杰斐遜也不是總統。雖然他已經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但是要到3月4日才能正式宣示就職。他是以president elected(候任總統)的身份和約翰·亞當斯總統一起去看惠特尼的展示的。(《兵器史:由兵器科技促成的西方歷史》)
2,惠特尼出生于1865年,當他向總統展示自己的標準化工藝時,已經36歲,他一共活了59歲。說他是“青年”,不知道合適否?
3,文中說杰斐遜當即下令簽訂生產合同也是不確切的。惠特尼早在1798年就與美國陸軍部簽訂了生產1萬支步槍的合同。但是在收到了一筆高達5000美元的巨額預付款之后的10個月里,他基本上毫無進展。之所以向總統進行演示,是因為合同馬上要到期了,而他根本無法按期交貨,他想通過演示來說服總統,他有好的想法,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結果他成功了,不僅得到了更多的時間,還得到了更多的錢。
4,惠特尼的標準化并沒有提高效率、加快進度。直到合同規定期限的8年之后,即1809年,他才把一萬支槍造好。那時候,所謂維護主權的戰爭,(其實只是威脅,并沒有真正開戰)早已過去了。(維基百科)
惠特尼在美國歷史上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他以“軋棉花機”的發明者而著稱,這種機器被認為是工業革命時期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在美國南方種植園中廣泛使用,維基百科稱這項發明“鞏固了美國南方的奴隸制”。而他自己則在后半生時間里不遺余力地推銷“零件互換工藝”。但是由他的工廠生產的槍支,質量很差,造假奇高,可以互換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還要靠手工制造,以至于美國軍方決定再也不和他簽訂合同了。他的歷史意義在于,啟發了當時的政治家和其他工業家,在機械生產和技術革命中逐步實踐和完善了“標準化”。
這篇文章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就主題先行,人為地改編歷史,并且遍布錯訛之處,不是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