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了什么》教學反思
《他發明了什么》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性文章,教學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于現在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教學中,我將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從而深刻感受到標準化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后的資料和自己在刻下查找的資料,自己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這節課基本上以學生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自學、交流,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課文的內容不難,學生容易理解,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毛瑟槍制作的艱難,為后面理解課文打好基礎,使學習水到渠成。
把課堂歸還學生
因為有感于五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由于過于理性而漸趨沉默。我試著把課堂交給我的學生。
一開始,我在課堂上把課文《他發明了什么》進行拍賣:“誰想來講一講這篇課文?”很多學生狐疑地望著我,不知道老師的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沉默,頃刻張凌晗第一個舉起了手,林子涵第二個舉起了手,“好!第一個抓住機會的是張凌晗。你來講《他發明了什么》,林子涵你來講《寓言兩則》。”望著他們兩個有些激動又自豪的小臉,我心里也心潮澎湃。
經過一番精心的準備,下午第二節課的鈴聲打響了,“張老師”站到了講臺上,有幾分稚嫩有幾分緊張有幾分自豪有幾分激動,開始了她的課前談話:“同學們,首先說點題外話,(有點玄)我非常感謝那些幫助我的同學。為了幫助我講這節課,很多同學都給了我幫助,(激動得有點語無倫次了)有的同學預祝我成功,有的同學主動借給我資料。我非常感謝大家……”可愛的“老師”竟然無語凝噎,摘下眼鏡擦了擦眼睛,教室里就響起了掌聲。
課堂進行得很順利,坐在學生的座位上,突然間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假如能再做一次學生多好!我認真地聽著“老師”的講解,“同學”的發言,偶爾也會參與課堂發言。感覺學生的朗讀似乎也流利了很多,學生的回答也精彩了很多,學生的紀律也安靜了很多,偶爾還會禁不住回頭看一眼我這個“同學”……
不知不覺中,一陣清脆悅耳的下課鈴聲打響了,大家都有點意猶未盡。課間休息中,很多學生都圍住我,要求報名講下一篇課文。最幸福的是張凌晗,她張開雙臂,仿佛要擁抱這美好的世界,“噢——”她微笑著像個天使:“我又一次感覺世界上的一切是那么美好!”
告訴大家,我也有同感!
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教學
昨天結束了“方法”這個主題單元的開篇課文《他發明了什么》一課的教學。這篇故事性的說明文很有意思,它讓學生知道了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注意到教參上的要點提示中有這么一條:可以將標準化做法與鐵匠師傅一件件自己打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對比,來感受標準化的意義。教參上還有一個示范表格。在對比中學習的確實個好方法,我當時也沒多想就決定選擇這種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前面的學習孩子們積極性高,教學推進順利,但當我把對比的表格一出示,活躍的課堂變得沉寂下來,孩子們對于幾個分欄并不十分清晰,對要點的歸納也比較困難。幸好此時救命的下課鈴響了,我回到辦公室,急速思考更改后的教學設計。短短的10分鐘后當我重新站在講臺上時,我將對比表格刪去,指著教室里的電風扇說:“這風扇的一個螺絲釘壞了,不轉了,女同學們都是標準化發明之前的技術工人,你們會怎樣做?男同學運用標準化方法又會怎樣做?”課堂立刻活躍起來,很多做法甚至非常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