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精選15篇)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1
過渡: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季羨林老先生的家,去看看夾竹桃還有哪些妙處呢?
1、請大家打開書,默讀第四自然段,找找描寫夾竹桃的句子,反復讀上幾遍,想想妙在哪里?并寫下你的感受。
2、出示第四自然段。
學生交流:
生:我從“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感受到了夾竹桃的妙處。
師:能說得具體些嗎?
生:我從“又……又…… ” 感受到夾竹桃妙在好像開不完的。
生:我感受到了夾竹桃的堅持不懈。
師:一朵花敗了,引讀——(又開出一朵……)一嘟;S了,引讀——(又長出一嘟嚕……)
生說話練習:一串花謝了,( );一團花落了,( );一簇花枯萎了,( )。
師:此時,你腦子里想到了那些詞呢?
生:我想到的是堅持不懈。
生:鍥而不舍。
生:不知疲倦。
生:生生不息。
生:我還從“悄悄地一聲不響”讀到了夾竹桃開花時默默的,一聲不響的
師:同學們,然而……卻…… 說明還有花開得不是“悄悄地”,不是“一聲不響”,哪些花呢?課文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了。(第三自然段)
師:自己大聲讀讀這一自然段,找找你從哪些詞語看出這些花不是“悄悄地”開的?
出示: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開出黃色的小花,報告春的消息。以后接著來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葉梅、丁香等等,院子里開得花團錦簇。到了夏天,更是滿院生輝。鳳仙花、石竹花、雞冠花、五色梅、江西臘等等,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夜來香的香氣熏透了整個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時候也不會忘記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帶來凄清的寒意,菊花則在秋風中怒放。
師:交流一下,哪些詞語?
生交流:報告、花團錦簇、滿院生輝、五彩繽紛、美不勝收、熏透、怒放
師:這些詞語看出這些花開得如何?
生:這些花開得很熱鬧、很熱烈。
師:是啊,百花開得是那么熱鬧、那么轟轟烈烈,來,我們來讀好它。
。R讀第三自然段)
師:院子里,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沒有間歇;情景雖美,變化亦多。唯獨夾竹桃,它——(生接:悄悄地一聲不響地,)有人欣賞,它開著。無人問津,它也開著,一朵花敗了,引讀——(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師:這樣一比,你又想到了哪些詞語呢?
生交流:默默無聞、毫不張揚
師:來,把你們的感受放進你們的朗讀中。
。ㄉR讀這句話)
師:你還從哪里讀到了夾竹桃的妙呢?
生:我從“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特別是“無日不迎風吐艷”可以看出妙在它是常開不敗,一直開著的。
師:“無日不迎風吐艷”這是一個什么句?
生:雙重否定句。
師:你能換個說法嗎?
生:日日迎風吐艷。
生:每日迎風吐艷。
師:比較讀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生:意思相同,句式不同,語氣更強烈。
。ㄖ笇ёx好這句話。)
生:我還從“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感受到了夾竹桃妙在不管是怎樣的情況,它一直在迎風吐艷。
師:昨日,夾竹桃迎風吐艷,今日——(夾竹桃迎風吐艷)明日天——(夾竹桃迎風吐艷)在和煦的春風里——(夾竹桃迎風吐艷)在盛夏的暴雨里——(夾竹桃迎風吐艷)在深秋的清冷里——(夾竹桃迎風吐艷)
師:此時,你又想到了哪些詞?
生:勇敢頑強。
生:堅韌不拔。
生:常開不敗。
生:一如既往、始終如一。
師:是啊,不管季節如何更替,環境如何變化,夾竹桃卻始終如一,無日不迎風吐艷。
師:我們一起讀這句話,讀出你的感受。
生:“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句話中的無不奉陪再次感受到夾竹桃的持之以恒。
師:“無不奉陪”這又是一個什么句?
生:又是雙重否定句。
師:換個說法來說說。
生:全都奉陪,永遠奉陪。
生:奉陪到底。
師:夾竹桃都在奉陪誰。
生:奉陪百花。
師:從哪里可以讀到?
生: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師:奉陪了多久?
生:奉陪了三季,從“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可以看出。
師:春花開時,夾竹桃奉陪著,春花落了,夏花開了,引說——(夾竹桃奉陪著)夏花落了,秋花開時,——(夾竹桃奉陪著),從不間斷。
。ㄔ俪鍪镜谒淖匀欢危
師:作者一連用了兩個雙重否定句,強調了語氣,是為了什么呢?
生:為了更好地突出夾竹桃的妙處。
生:為了更好地贊美夾竹桃。
師:剛才我們感受到了夾竹桃很多的妙處,用書上的一個詞語來概括,那就是……?(韌性)(板書:韌性)
。ㄔ俅纬鍪镜谌匀欢危
師:同學們,這第三自然段,作者用一大段的文字寫了14種花,唯獨沒有提到夾竹桃,這是否是多余的呢?
生:不是多余,更加寫出了夾竹桃的“妙”;
生:我覺得也不是多余,反襯出了夾竹桃的“韌性”。
師:這種方法,我們把它叫做對比。(板書“對比”)
難怪作者要發出這樣的贊嘆:
——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師:這是一個反問句,你能換個說法嗎?
生: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顯得非常可貴。
師:我們知道,反問句的語氣也要比一般的陳述句語氣要來的強烈。來,讀好它。
師小結: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夾竹桃的韌性顯得非常——(可貴)。(板書:可貴)
師:讓我們再次從語言文字中去感受夾竹桃這份可貴的韌性。
(師生配合讀三、四自然段)
師:正是因為夾竹桃可貴的韌性,使季羨林老先生——(愛上了夾竹桃)
出示:我愛上了夾竹桃
生齊讀這句話。
簡析: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韌性”對于孩子們來說,只是查了下字典,明白了它的意思,但對于它的內涵還沒有真正去理解。為了讓學生從字里行間去感受夾竹桃的“韌性可貴”,使“韌性”在孩子們腦海里變得豐富起來,就設計了以上的一個教學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先以“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季羨林老先生的家,去看看夾竹桃還有哪些妙處呢?”的一句話過渡到對夾竹桃韌性的感悟中來。然后現在老師的“扶”中,從第四自然段中劃出描寫夾竹桃的句子,如: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S了,又長出一嘟嚕。抓住關鍵的詞語“又……又……”、“悄悄地一聲不響”,想到詞語“堅持不懈、鍥而不舍、不知疲倦、生生不息、默默無聞、毫不張揚”讓學生明白這些是夾竹桃的妙處之一,是夾竹桃韌性內涵之一,最后通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師“放”,給學生時間與機會,運用剛才的方法學習其他的句子,從而感受到“勇敢頑強、堅韌不拔、常開不敗、不屈不撓、一如既往、始終如一”都是夾竹桃韌性可貴的表現。
在這其中,教師還不失時機地滲透作者的寫作技巧。如“雙重否定句的使用、反問句的使用都是為了加強語氣,突出夾竹桃的”妙”;“對比”手法的運用,反襯出夾竹桃的“可貴韌性”。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2
內 容 19.夾竹桃 課 時 第1課時 年 級 六下 主 備 趙靜 使用者 使用日期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聯系課文語言環境,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脈。 學習重、難點 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脈。 一、課前預習,課上反饋。 1、搜集有關夾竹桃資料,將搜集到的資料組內交流并填空:“夾”讀 ,意思是: ,因為 ,所以叫夾竹桃。 2、搜集作者季羨林相關資料,用50-100字在組內交流,組長選擇最佳資料課前抄在小黑板上。 3、正確流利地讀課文3遍。 4、讀準下列字音,記住字形。 榆葉梅 熏透 凄清 荇藻 夜蛾 微風乍起 參差 和煦 韌性 寫出你讀不準的字 二、自由讀課文,根據提示自學。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為什么要寫夾竹桃? 2、理清文章脈絡,給課文分段。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小組合作交流并在班級展示。 四、課堂目標檢測: 1、理解文中詞語,完成: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凄清( )參差( )和煦( ) 反義詞:凄清( )參差( )和煦( ) (2)寫出你還不理解的詞語 2、找出文中描寫花多花美的詞語,你能再寫幾個嗎?
學 案
內 容 19.夾竹桃 課 時 第2課時 年 級 六下 主 備 趙靜 使用者 使用日期 學習目標 1、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學習重、難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感悟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奇妙有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一、復習回顧。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 )、( )的花季里,夾竹桃( )、( )、( )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 )之情。 二、合作探究,感受夾竹桃的韌勁及由它引起的幻想。 1、默讀第2自然段,討論:這是什么景象?為什么覺得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自由讀第5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作者哪些幻想? 3、大聲讀第4自然段,畫出表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并做批注。 三、小組合作交流并在班級展示。 四、課堂目標檢測: 1、我想它是地圖,( )。( )是亞洲,( )是非洲,( )是大海。( ),( )是遠渡重洋的海輪。 2、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 )。( ),( )就是游魚。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 ),( )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4、“但是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這句話在文中是( )。夾竹桃妙處除了有韌性,還在于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 5、 將“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改為反問句。
學 案
內 容 19.夾竹桃 課 時 第3課時 年 級 六下 主 備 趙靜 使用者 使用日期 學習目標 在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夾竹桃。 學習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一、復習回顧: 1、用文中的幾個詞或句子形容你印象中的夾竹桃。 2、用一個詞說說讀了課文后的感受。 二、整體把握,引出話題: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強烈表達作者對夾竹桃情感的一句話。 2、自由讀第1自然段,聯系全文想想作者為什么會愛上夾竹桃? 3、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三、課堂目標檢測: 1、作者寫夾竹桃的韌性,條理清楚,層層深入。 (1)、寫它默默無聞地開放,“俏也不爭春”:( )一朵就( )一朵,( )一嘟嚕就( )一嘟嚕。 (2)、寫它一如既往地開放,寵辱不驚:花開時既無( ),也無( ),總是( )。 (3)、寫它一連三季地開放,堅持不懈:從( )季( )花開陪到( )季( )開放。第4自然段中兩次運用了雙重否定句式,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 )的贊美之情。 2、本文一共有( )個自然段,其中直接而具體地描寫了夾竹桃的是第( )這幾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作用是( )。第6自然段作用是( )。 四、遷移應用: 生活中哪些植物也有夾竹桃這樣的韌性?請仿照作者的句式贊美其中的一種。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3
作者:江蘇省泰州市海軍小學 陳冬安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54
《夾竹桃》詳細教學設計
江蘇省泰州市海軍小學 陳冬安
郵編:225325 聯系電話:289
教學過程:
一、引導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季羨林先生給我們帶來的一篇優美散文——《夾竹桃》。(板書:夾(jiā)竹桃)請注意這里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課題。
二、瀏覽課文,初知大意:
1、昨天,我們初讀了課文,現在請同學們瀏覽一遍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夾竹桃的自然段,在開頭畫上三角符號。然后讀讀這些自然段,請同學們自個兒先去感受感受。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3、讀好了嗎?文中哪幾個小節是直接寫夾竹桃的呢?
4、學生匯報:第2、4、5自然段。
5、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夾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賞、品味它……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讓我們一起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吧。ㄖ该麑W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大家看到了那兩盆夾竹桃了嗎,她是什么樣兒的呢?用“——”畫出直接描寫花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夾竹桃的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這是兩盆什么顏色的花?(板書:花色)(生答:紅色和白色的)
4、作者由這兩種花色分別聯想到什么呢?看課文,老師引讀,請大家跟讀。
5、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書:奇妙有趣)
你為什么覺得這樣的景象奇妙有趣呢?(火與雪是不相融的,卻能融洽地開在一起。)
6、你們真的覺得這景象奇妙而有趣嗎?請大家試著讀出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學生自由練讀;
通過練讀有了自己的體會嗎?怎樣才能把這段話讀好呢?(指名說,教師標出重音)你能為大家朗讀嗎?
讀得真不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好,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奇妙有趣的景象吧!(齊讀)
四、學習第3、4自然段:
過渡: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作了細致的描寫,為什么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段,想一想這段主要寫了什么。(夾竹桃花期很長。)(板書:花期)
2、請同學們再讀第四自然段,同桌之間合作學習,先畫出描寫夾竹桃花期很長的句子,再用著重號標出反映花期長的詞語,然后好好地品讀品讀。
3、學生合作,交流,探究,教師巡視。
4、學生匯報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能一邊讀一邊圈畫,這真是“不動筆墨不讀書”。那么,哪些句子寫出了夾竹桃的花期長?
生(1)讀第一句:(相機出示句子)
師:哪些詞語反映了它的花期長?(又開出、又長出)
師:這句話不但寫出了它的花期長,還寫出了它的品性“悄悄地一聲不響”,它是默默綻放,不張揚,常年不敗。
師:該怎樣讀好這句話呢?請大家自己讀。
指名讀;評價。(“悄悄地一聲不響”要讀得輕柔些,而“又開出、又長出”要讀得重些。)
齊讀。
生(2)讀第二句:(出示句子)
師: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它花期長的?
生2:看不出、也看不出、無日不
師: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吧。R讀)
師:
(1)標出“和煦的春風里”、“盛夏的暴雨里”、“深秋的清冷里”,從這里的三個“在……里”你體會到什么?(不管什么氣候,夾竹桃始終是迎風吐艷。)
。2)“無日不”可不可以換個說法?(每天都這樣)
這里為什么不用“每天都這樣”而用“無日不”呢?(它的語氣更加強烈,更能突出對夾竹桃的贊美之情)
應如何讀呢?(指名讀)
自由練讀;
齊讀;(大家讀得很投入,我也被感動了。)
生(3)讀第三句,從“無不”一詞反映了夾竹桃的花期長。
師:“無不”是什么意思?(是“都”的意思)
這里不用“都”而用“無不”一詞,大家懂了嗎?(起強調的作用,不管什么季節夾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長,表達了對夾竹桃的贊美)
師:誰來讀讀這句話。
師:真不錯,我們一起讀。
6、師:夾竹桃的花期真長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生(4)讀句子;(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這一點韌性,(板書:韌性)同院子里的哪些花?文中哪一小節寫了?(生:第三小節)
同學們有沒有注意第四自然段開頭的詞語“然而”,用“然而”過渡到夾竹桃,就說明第三自然段寫了其他花。
請同學們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寫了多少花,有沒有寫夾竹桃?
。ㄉ穑
一百幾十個字,寫了十四種花,卻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那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段內容呢?(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我們再回到剛才的句子上,“不是顯得非?少F嗎?”,請大家換個說法。(出示陳述句)
請同學們把這兩句話讀一讀,體會一下用哪一句好?
學生對比讀。
哪一句好呢?(生答:反問句好,強調了夾竹桃韌性的可貴)(師標出“不是……嗎?”)是啊,說得真好。我們一齊來讀讀這個反問句。
7、讓我們完整地欣賞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好地品味夾竹桃一年三季,花開不落的可貴韌性。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四自然段。
五、設置懸念:
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下節課再接著去領略她月下的撲朔迷離的花影吧!
板書設計:
17、夾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韌性可貴
花影—— ?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4
《夾竹桃》教學設計十
作者:無錫市雪浪中心小學 周旭芳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52
《夾竹桃》教學設計十
無錫市雪浪中心小學 周旭芳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和“無不”造句;
2、認識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欣賞夾竹桃的可貴韌性,體味作者的喜愛之情,培養審美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指題目,練讀)你聽說過夾竹桃嗎?(了解它不是名貴的花)
2、學生展示搜集的資料,并說說知道了什么。
3、師小結:(出示句子)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它對于國學大師季羨林來說,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出示后半句)
4、指名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知道了什么?
5、到底是什么使夾竹桃變成“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我們一起到文章中看看。
二、學文
1、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 要求:借助課文后面的生字新詞,特別注意一組多音字和后鼻音字。大聲朗讀課文,長句多讀幾遍,難讀的詞反復讀一讀,爭取讀通讀順。
。2) 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正音。(出示“參差”及它們其它的讀音)
2、再讀課文,整體把握
(1) 再次自由朗讀,思考:是什么使夾竹桃成了季羨林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根據課文其他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 指句回答
。3) 找出課文中回答這一問題的段落。(出示最后一段)
。4) 理清課文結構(總分總)
3、精讀課文,
。1) 看到“韌性”,你想到什么?(板書:生命力強、堅強、永恒……)
。2) “這樣的韌性”是指怎樣的韌性呢?課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寫了夾竹桃的韌性?
。3) 學習第四自然段(出示段落)
、 指名朗讀,教師范讀,其他學生思考從哪些具體地方感受到了它的韌性。
② 指名回答,扣住關鍵字詞理解內容,并引導讀好。
第一句: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S了,又長出一嘟嚕。
l 你來讀一讀。
l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 這樣的情景,我們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呢?(接連不斷 絡繹不絕 前赴后繼 接二連三等等)
l 這就是“韌性”,永遠不會凋謝的、永遠那么旺盛的“韌性”。誰來把這種韌性讀一讀?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第三句: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l 讀著第二句,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l 看得出你已經理解“無日不”了,這其實是個什么句式?仔細看看下一句,是否有類似之處?(理解“無日不”和“無不”的雙重否定的用法)
l 自由讀一讀這兩句,看看它用兩個雙重否定是為了強調什么?
l 不圖一時的輝煌,只求一世的美麗;雖然沒有驚艷的瞬間,但永存的是永恒的活力。這就是“韌性”,持久的美麗可能才是真正的“韌性”。
、 難怪作者用一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的反問句式,將他對夾竹桃的贊美表達得如此強烈。院子里的那些花又是怎樣的呢?作者難道不喜歡它們嗎?課文哪一自然段寫了院子里的花?
。4) 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 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帶著怎樣的感情來朗讀這一段?為什么?
、 為什么作者寫夾竹桃,卻要花整整一個自然段來寫其他的花,而且寫得那么優美?
③ 迎春、桃花、鳳仙花、菊花、夜來香,如果把它們看作人,那么,正當它們年少時,它們以其嬌美與濃香吸引了無數目光,但它們很快會被時光所湮沒。而夾竹桃卻以它的韌性,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讓我們看到了永恒的美麗,難道這不是比瞬間的輝煌更美、更可貴的嗎?難怪作者說: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讓我們再一次朗讀第四自然段,感受夾竹桃因韌性而帶來的別樣美麗。
。5) 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三、作業
1、 夾竹桃不僅以它的韌性吸引了作者,更給作者帶來了無限的幻想。今天,第一項作業,好好讀讀其它自然段,跟著作者感受平凡的夾竹桃給人的遐思。
2、 鋼筆字。
四、板書設計: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5
《夾竹桃》
前艾中心校 束建偉
學習目標
1、自讀自悟,感受夾竹桃的韌性和作者所產生的幻想。
2 、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能喜歡夾竹桃。
學習過程
一、質疑舊知——自定目標
同學們,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說:夾竹桃不是最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除了作者除了留戀花色的奇妙有趣之外,他還留戀什么呢?
請同學們翻開書,找出相關的句子。
出示:這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夾竹桃。
讀讀這句話,你有哪些問題?
預設:什么是韌性?是怎樣的韌性?有哪些幻想?
二、自讀自悟——感受“韌性”
1出示:“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少F嗎?” 提到“韌性”你想到了哪些詞語?(不屈不撓、頑強不屈、能屈能伸……)那么,夾竹桃的韌性表現在哪里呢?同學們,拿起你們的筆到書中去劃一劃吧!
學生自讀,劃相關句子
2劃出來后,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夾竹桃的韌性,老師不要你們說,要你們用朗讀把夾竹桃的韌性表現出來。
a生讀: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的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倌銈兟牫鰥A竹桃的韌性了嗎?
、谀懿荒芟虼蠹艺f說你是怎樣聽出來的?(抓。呵那牡,一聲不響,又,又。
、勰阏鏁牐牫隽藠A竹桃的韌性就是默默無聞的奉獻,它不張揚,默默綻放,常年不敗,正是它“柔”的一面,把你的感受讀一讀吧。
④你聽出了夾竹桃的韌性就是生命力頑強,正是它“結實”的一面,你也用朗讀來表現吧。
b生讀: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 你找的非常正確,可是夾竹桃的韌性表現還不夠,大家來幫幫他,怎樣讀就能表現夾竹桃的韌性了?(抓。 看不出,也看不出,無日不)
、凇盁o……不”換一種說法,比較一下哪一句話好?為什么?
指名讀這句話,讀出夾竹桃生命力強。用“無……不”造句。
你們都體會到了嗎?老師出個填空題考考大家。
夾竹桃不怕 ,不怕 ,也不怕 ,它無日不迎風吐艷,它的韌性就表現在它的 。
、 師:它不張揚,不倦怠,多么可貴的韌性啊!一起來體會體會夾竹桃的韌性吧!
c生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句話,無不奉陪。
、 你讀的真好,能否向大家介紹一下經驗。
② “無不奉陪”的意思是什么?生命力頑強,一年三季充滿生機,花期長。
、 它到底奉陪什么呢,請大家讀讀第三小節,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作者院子里的花。那院子里的花又怎樣呢?(相機理解“花團錦簇”、“美不勝收”)
④ 出示填空:春天,夾竹桃奉陪著 ,夏天,夾竹桃奉陪著 ,秋天,夾竹桃奉陪著 ,啊,夾竹桃我要贊美你,你 !
、 課文第三小節一百多字,十四種花,卻沒有一個字寫到夾竹桃,那么,能否把它省略呢?(反襯)
3同學們,夾竹桃悄悄的,一聲不響,從春天一指到秋天,目睹了百劃爭艷的繁華美景,又親見了百花無奈調令,它始終如一,它的堅強,它的默默無聞,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頑強生命力讓我們想到許多許多,你們想到什么呢?
4 、教師引讀: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雖萬紫千紅,卻又花開花落。唯有夾竹桃,一朵花敗了……
小結:不論天氣變化,還是季節更替,夾竹桃依舊迎風吐艷。春天的和風里,它在爛漫的花叢中笑;夏季的暴雨里,它仍然笑意盈盈;秋天的清冷里,它送走了謝幕的花兒們,這不正體現它難能可貴的韌性嗎?
齊讀第四自然段。
三、想象畫面——體會“幻想”
夾竹桃的韌性我們了解了,那么夾竹桃又令作者產生哪些幻想呢?
1、自主學習:(出示要求) ①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②讀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歡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讀。
2 、小組交流:
3 、匯報: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澳阏驹谒旅妗 葉影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花影迷離(模糊) ②請用朗讀將我們領入情境中去。 ③教師敘述:朦朧的月色下,夾竹桃花影迷離,葉影參差,濃濃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襲來,你頓時恍惚了,產生了許多的幻想。 ④齊讀?茨男┩瑢W已經進入了情境。
4 、讀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歡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讀。 ①(想象豐富、意境美、用詞準確、描寫生動有情趣。)指名讀。 ②自由練習朗讀,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 ③可以分享讀,邀請同學和你一塊朗讀,體會分享的快樂。 ④配樂齊讀。嘗試背誦,將美好的畫面記在腦海里。配樂背誦。夾竹桃既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作者深深地愛上了它,你愛上了它嗎?同學們,你們愛上了嗎?讓我們對著課題大聲說:“夾竹桃,我愛你!”
5 、這種由眼前景產生聯想的寫作方法我們常會用到,請看圖,欣賞日光下的夾竹桃,展開幻想,仿照句式寫話。先自己想,再分小組交流。匯報。 [ 方法引路,讀與寫結合,努力創設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情境。 ]閉上眼睛,聽老師范讀,你看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我們了解了夾竹桃的韌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產生許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會愛上夾竹桃,相信你也會和作者一樣愛上夾竹桃的,一起讀最后小節。
2、其實,不僅季先生喜歡夾竹桃,古時候,也有人以夾竹桃寫過詩,出示詩。學生讀,大致了解。
3、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肯定也喜歡夾竹桃了,談談你喜歡它的什么?
板書:可貴的韌性 愛 夾竹桃 產生許多聯想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6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伊始,我緊緊抓住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為主線,以最后一個自然段為突破口——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緊之后講讀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講的就是夾竹桃可貴的韌性。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以讀為主,力求透過個性閱讀,引導學生讀中學文,讀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兩個雙重否定句是最能體現夾竹桃的韌性的,我處理得并不好,我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朗讀、體會,而是急于讓他們用雙重否定詞來造句,結果學生說得并不理想,可見,學生對句子理解得并不深入,這就沖淡了對夾竹桃的韌性的理解和認識,也沖淡了兩個雙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對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比較襯托的作用。這一自然段無需過多講解,能夠透過比較朗讀的方式,將春、夏、秋三季的花與夾竹桃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就不難體會到夾竹桃默默無聞、可貴的韌性,也就不難體會第三自然段所起的比較襯托作用;仡櫸业恼n堂教學,學生雖也能產生以上認識,但印象必須不及比較朗讀的方式來得深刻。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回顧這一節課,給予學生閱讀、思考的時間還不夠充裕,沒有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
上完這節課,我一向在問自己:這節課上,我的智慧火花在哪里閃現?其實,這個問題是我需要每節課后、每一天問自己的。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從這節課,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7
《夾竹桃》是著名作家季羨林寫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對夾竹桃韌性的描述和贊美以及作者在月光下的幻想,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本堂課(第一課時)的設計始終以《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構成和發展。”“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钡然纠砟顬橐劳校诮虒W中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扎扎實實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使學生獲得充實的收獲,那就是在得到語言文化的熏陶同時,獲得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教完了這節課,我覺得有這樣幾點較為成功之處:
1、由整體入手,整體感知,明確學習重點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學生透過多種途徑進行感知、領悟和運用來完成的。文本的呈現本身具有完整性。但很多時候,有的老師為了直接進入主題,跳過文章的開頭;有的老師甚至為了出其不意,全然不顧課文內在的文路,把課文完全支解開來,從而破壞了文本的整體性。殊不知這樣一來,不僅僅不利于學生對于文本主旨的把握,而且對于學生的今后的寫作帶來了必須的隱患。
因此在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掃清閱讀障礙,讓學生說說夾竹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從而找出課文的第一、第六自然段,讀讀,說說產生了哪些疑問,學生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很快就發現,作者留戀、喜愛夾竹桃的原因主要有兩點:(1)夾竹桃具有可貴的韌性;(2)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作者無限的幻想。這樣,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結構、思路有了較清楚的認識。
2、以讀書為本,緊扣關鍵字,突破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庇纱丝梢,文本在整個閱讀教學中仍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課堂上,始終緊扣文本,讓學生緊扣文本中的關鍵字句進行自主研讀,并以此為突破口,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
如在教學夾竹桃“韌性”這一重點段時,首先緊扣“韌性”一詞,讓學生默讀,圈劃出有關詞句,還能夠在旁邊寫寫自己的體會。在引導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緊扣句中的兩個“又”、“悄悄地一聲不響”、“無……不…”、“無不”等關鍵詞展開思考,幫忙學生更好地體會夾竹桃的韌性。透過這種環環相扣,逐層推進的方法,再加上情感朗讀,進而理解作者為什么說“夾竹桃這一韌性”“顯得十分可貴”。
3、了解一種寫作手法,加深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币虼嗽谡n文的學習中,我們除了要感知課文資料,還需要了解作者的寫法,進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因此在講述第三段時,主要讓學生與第四段描述夾竹桃韌性的句子進行比較。讓學生了解中第三自然段中寫作者家中的花應有盡有,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只是對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起比較的作用,加深對“韌性”的認識。
4、獲得一次人文關懷,升華主題。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料,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因此學完“韌性”,讓學生聯系季羨林先生的一生來談,懂得“花似人生”,懂得季羨林先生也正像那堅韌的夾竹桃一樣,懂得我們也要具有這種“韌性”,讓這種“韌性”扎根在學生的心靈深處。
不足之處:
1、六年級學生的課堂有些冷,課堂上對學生的啟發、鼓勵還不夠。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還顯得比較稚嫩,不夠老練、自然。
2、在比較學完三、四自然段后,按教學預設,就應讓學生體會到作者采用比較、反襯的手法,襯托出夾竹桃的韌性,因此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盡管,然而。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沒能說到位(這在試講時是沒有發生的),我沒能及時引導學生再回顧課文,致使這個環節匆匆而過,訓練沒有扎實和到位,比較遺憾。
3、因為是公開課的原因,課堂上務必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所以在設計上沒能放開手腳,提出比較具有思考價值的大問題,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課堂上亦步亦趨,“牽”的痕跡比較重。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教無止境,學無止境,真正靜下心來研讀課文,真正實實在在走進課堂,真正以一個批判者的角度來進行教學反思,才會發現有許多精彩之處還在等著我們挖掘,才會發現還有很多遺憾留著我們在將來的課堂中去彌補。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8
在教學《夾竹桃》一課的教學中,我以“可貴的韌性”和夾竹桃引起的“美妙的聯想”為重點,引導學生課文所表達出的作者喜愛之性,找準了文本精髓所在,也把編者的意圖正確地融入了教學活動之中。
首先初步感知教材,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一、夾竹桃的韌性體現在哪里?二、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哪些幻想?然后再讓學生去文中找一找相關的語句,想象書中描寫的畫面,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接著,我又帶領學生由情入境,將美好的語言文字記在心里,就如同在心里刻記下動人的畫面。隨后,又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模仿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們帶來的幻想這種由眼前景產生聯想的寫作方法,欣賞日光下的.夾竹桃圖片,展開幻想,仿照句式說話。寫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能更好地學生促進對課文的閱讀、領悟和背誦,感受語文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這也體現了語文教學讀寫合一的原則,由讀向寫遷移,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寫作指導。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無不”和“無不”等詞語造句。
2.有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四、五自然段。
3.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4、學習文本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學習文本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回顧預習收獲。
同學們,我們昨晚已經預習了課文《夾竹桃》,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當代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一同走進他家的那方夾竹桃世界吧!——《夾竹桃》 (學生齊讀課題)。讓我們再來朗讀一遍課文,回顧一下預習收獲。(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二、檢查預習:
1、師:通過預習,你發現讀音、字形方面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那老師來考考大家!誰來領讀黑板上的詞語?邊讀邊糾正,然后齊讀一遍。(出示:榆葉梅、熏透、凄清、荇藻、飛蛾、乍起、參差、一嘟嚕、玉簪花)
3、師:字詞關過了,那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
三、品味語言,發現方法。
。ㄒ唬┨岢鰡栴},學生自學并組內交流。
師: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下面,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請同學根據自學提示進行學習。(出示)
1、默讀2——5段,用“( )”標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語句,抓住能體現夾竹桃特點的詞語,邊讀邊想象,讀出你的感情,讀出你的體會。
2、瀏覽3段,想一想,這段的內容與夾竹桃有什么關聯,能否刪去?
3、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4、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
。▽W生自學、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ǘ┘w匯報交流。
師: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自學得非常認真。下面我們按課文順序來交流我們的學習收獲。
l 品讀花色的“奇妙有趣”
1、紅色的花朵使我想到火……宛如雪上有火,或火上有雪。(板書:花色“奇妙有趣”)
2、師:是呀,火雪不容,但紅白花開,卻相映成趣。的確奇妙有趣!
3、誰能通過朗讀把這幅奇妙有趣的美景展示出來。ㄖ笇Ю首x)
l 感悟花期的“可貴韌性”
1、第一句:“然而,在一墻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里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S了,又長出一嘟嚕。”
①(生談體會:默默綻放,不張揚,不起眼,從不與百花爭艷,接連開放。)
②同學們體會的很好,怎樣讀才能讀出我們的感受呢?請同學們自己練讀,指名讀。
、壑笇Ю首x后齊讀。(“悄悄地一聲不響”要讀得輕柔些,而“又開出、又長出”要讀得重些。)
2、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伲ㄉ勼w會:生命力頑強,一年三季充滿生機,花期長。)
、 “無日不迎風吐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說“每天都迎風吐艷”?試著自己讀讀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雙重否定,語氣更加強烈,更能體現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鄄还茉鯓拥募竟,怎樣的環境,夾竹桃都始終如一,迎風吐艷。多么頑強的生命力!你能讀好它嗎?(要讀出不同季節不同環境的堅強)各自練讀,男女生分讀。
、軒熞龑Ш簖R讀(出示):在和煦的春風里,夾竹桃——(無日不迎風吐艷);在盛夏的暴雨里,夾竹桃——(無日不迎風吐艷);在深秋的清冷里,夾竹桃——(無日不迎風吐艷)。
3、第三句:“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從這句話里你又品出了什么?
、伲ㄉ勼w會:花期長)
② “無不奉陪”“無不”是什么意思? “無不奉陪”呢?(又一次用了雙重否定,強調了不管什么季節夾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性的花可以與之相比,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韌性的贊美。)
③指讀,齊讀。
④出示:讓我們也來練一練。練習用“無……不……”和“無不”分別說個句子。
、菪〗Y過渡:夾竹桃的花期真長呀,所以作者不禁感嘆道——齊讀本段最后一句。
4、第四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這一句運用了——反問。語氣比陳述句更——強烈,更能表達作者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來讀出反問的語氣,讀出其中的感情!
5、作者說,夾竹桃的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顯得非?少F。(板書:花期韌性可貴)院子里的花又是怎樣的花呢?生讀第三段。
6、真美,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院子里的花。(出示:展示十四種花)
7、小院的美景可用文中的哪些詞形容呢?(一百幾十個字,寫了十四種花,卻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
8、課文題目是夾竹桃,作者卻把小院里的花寫得這么美,是不是離題了?(這樣寫,其實是將其他的花跟夾竹桃作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9、細細品味,我們不得不佩服季老先生的獨具匠心:寫百花,只為一花。同學們,我們描寫一種事物,可以象第四段那樣直接描寫,也可以像第三段那樣進行對比襯托描寫,從而突出事物的特點。
10、讓我們再讀一讀這句反問句。
l想象花影迷人的“幻想”
1、夾竹桃的妙處還有什么呢?(板書:花影迷人的“幻想”)
2、月光下,一團模糊的花朵竟引起了作者這么多的幻想。讓我們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一下月光下的夾竹桃吧。(配樂讀)
3、奇妙的幻想,你記住了嗎?自己試著填一填。(出示:)
我幻想它是地圖,它( )。( )是亞洲,( )是非洲,( )是大海。碰巧有幾只( ),這就是遠渡重洋的(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現出( )。夜蛾飛過,( )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微風( ),( ),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
4、你幻想它是什么?
。ㄈ┛偨Y課文,升華感情。
1、于是,作者愛上了夾竹桃,齊讀最后一段。(板書:愛)
2、至此,我們也明白了作者開頭所寫,齊讀第一自然段。
3、這樣,首尾——照應,我們在寫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結構方法,使我們的習作結構嚴謹、完整,進一步突出主題。讓我們合作再來讀這兩段。
四、作業:
1、讀一讀季羨林的《夾竹桃的傳說》,看一看它與課文有什么不同。
2、背誦課文4、5自然段。
3、寫一寫:請你試著描寫一種植物,抓住它的特點運用對比襯托的方法寫具體。
五、板書:
奇妙有趣
夾竹桃 韌性可貴 愛
引發幻想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10
設計理念:
這節課集中體現了我的這一理念——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的學科。
很多時候,我們的語文課都停留在對課文內容的分析上,其實,教語文,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課文寫了什么,也要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么寫的。
可是,我們的語文課,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甚至都是一個教法,分析課文內容,二課標上卻明明白白寫著高年級的語文課,要讓學生領會課文的表達方式。
所以,這節課,在課文內容的理解上,我要達到的目標是:感受紅白相映,花色奇妙的情景,感受夾竹桃的韌性。在領會表達上,我要達到的目標是:習得作者的語言。
當然,人文性與工具性是無法分開的,只有知道作者寫什么了,才能明白作者是怎么寫的,理解語言才能習得語言。
所以,在學習第一小節時,我用比較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悟出作者語言的妙處,并滲透了“欲揚先抑”的寫法。
第二小節,采取“以讀代講”的方式,言有盡而意無窮,讓學生在讀中習得語言,并用一個問題,自然而又巧妙地滲透了語文的工具性
第四小節,在深入理解夾竹桃的韌性后,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是如何把它的韌性表達出來的。
工具與人文的結合,使得這節課樸實而扎實。
教學目標:
1、學會字詞,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充分感知課文,認識夾竹桃的外形特征與內在品性;
3、憑借語言文字感受紅白花開景象的奇妙,感受夾竹桃的韌性;
4、領悟表達,體會作者如何寫出紅白花開景象的奇妙及夾竹桃的韌性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齊讀課題
2、“夾”字音辨析
出示“夾”在字典中的字義,學生據以辨析,弄明白,這里是表示攙雜夾雜的意思,應讀第一聲。
3、夾竹桃,顧名思義,具有什么特別?(看圖)
4、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是告知,而是引導。譬如,此環節中,對于“夾”的讀音。教師讓學生自己辨析,從而得出結論。其中也隱含著一種學習方面,即多音字的讀音取決于這個字所在的語境及在這個語境中所表達的含義。)
二、整體感知
1、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讀。齊讀。
2、夾竹桃在季羨林心中占據著怎樣的地位,用書上短語來說。(交流)
3、出示第一小節,齊讀,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交流)
4、那么,我們可以這樣表達嗎?(夾竹桃對我說來,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5、交流后,引導認識“欲揚先抑”的手法,并板書。
6、指名讀課文,思考:為什么這花在作者心中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呢?
7、交流,板書:有韌性 引起幻想
8、分別是哪一小節介紹的?
9、除了這兩點,季老先生還寫了夾竹桃的什么特點?(交流)
。ㄔO計意圖:如果說一篇文章是一件衣服,那么抓住“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就如同抓住了一件衣服的領子,“提領頓衣,百毛皆順”。對整體感知課文很有幫助。閱讀雖不是作文的附庸,但絕不應該讓作文與閱讀分離。有時,閱讀課應該作為作文課的起步。所以在教學第一小節時,引導學生認識“欲揚先抑”的手法,注意,只是引導,不是灌輸。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是有必要的。)
三、學習第二小節
1、出示第二小節,默讀文字,思考這景象哪里奇妙、有趣?
2、指名說
3、自己練習有感情朗讀這段文字,讀出景象的奇妙有趣。如何才能讀出這份奇妙呢,老師教給你一個方法,要跟隨文字去想象,你只有想得奇妙,才能讀得入情入境。生自由練習。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配樂。
5、紅白花開乃人間常事,可是因著作者的什么,這景象就顯得奇妙,有趣了?
6、交流,板書(想象)
7、齊讀。
(設計意圖:有些話不說不明,有些話說了也不明。譬如這里的第二小節。看過很多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感受,這景象如何奇妙,可是學生說得再奇妙,也不如作者寫得奇妙,不如去讀。而讀,如何體會奇妙,教師也教給了方法,借助自己的想象,想得奇妙,才能讀得入情。但教學到這里,并不是結束。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奇妙,還要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它寫奇妙的。)
四、學習第四小節
1、理解“韌性”這個詞的意思。
2、默讀第四小節,你從哪句話哪些詞真正地讀出夾竹桃那份韌性的,圈畫并思考。
3、交流:
兩個“又”,你讀出了什么?
三個“在”,兩個“看不出”,你看出了什么?
“無日不迎風吐艷”什么意思?強調了什么?朗讀,讀出韌性
“無不奉陪”又是什么意思,強調了什么?朗讀,讀出韌性。
4、指名讀,讀出夾竹桃的韌性。
5、可是,作者是如何寫出夾竹桃的這份韌性的呢?這小節的語言很有特點,你讀讀,你有什么發現?
6、交流
7、指導:這小節作者用了許多內在的排比,事實上,作者在寫這小節時,反復用了許多相同的字詞,而這些字詞的反復使用,產生了一種節奏的美,同時也蘊含著一種氣勢。以詩行形式出現:
一朵花敗了
又開出一朵
一嘟嚕花黃了
又長出一嘟嚕
在和煦的春風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
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
無日不迎風吐艷
從春天一直到秋天
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無不奉陪。
朗讀,配樂。
8、夾竹桃奉陪了哪些花呢?第三小節,作者花200余字一口氣寫了14種花之多,卻只字未提夾竹桃,這是在浪費筆墨嗎?下節課再交流。
。ㄔO計意圖:王曉春先生曾打過一個精妙的比喻:人家談生意,我當然也就跟著想生意;人家談家常,我當然就跟著想家常,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語文課不允許這樣,語文課要求你聽人家談生意,想得是“他是如何談生意的”;聽人家談家常,研究的是“他為什么用這種方法談家常”。這就是語文課的獨當之任。所以在感受過夾竹桃的“韌性”后,更不能忽視的是,作者如何寫出它的韌性的,并通過此來感受季老那獨特的語言風格。)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11
一、課前交流,進入情境: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很多描寫花的古詩,來讀一讀。春天桃花爭艷-----,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夏天荷花怒放-----,
生: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秋天丹桂飄香-----,
生: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師:冬天梅花傲雪-----。
生: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師:一年四季,花開花落,他們裝點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二、導入新課,質疑激趣:
師:有一種花,它既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國學大師、文學泰斗季羨林先生來說,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它就是——夾竹桃。夾念第一聲,大聲讀出它的名字!
生:(齊讀課題)。
師:看,這就是夾竹桃(出示畫面)知道他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嗎?
生:夾竹桃葉片似竹、花朵似桃所以叫“夾竹桃”。
師:在季羨林的家鄉,夾竹桃是最常見的植物。
生:(再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生1:夾竹桃有哪些特點?
生2:作者為什么要寫夾竹桃?
生3:他是怎樣寫夾竹桃的?
師:俗話說“讀書貴有疑,疑能得教益”,帶著你的問題,邊讀邊思,你一定能有所收獲。
三、檢查預習,初讀感知:
師:課前課文讀了幾遍?
生1:兩遍。
生2:三遍。
師:匯報一下預習情況,誰來讀課文?
生1:(讀第一自然段)。
生2:(讀第二自然段)。
師:請接下去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想想,哪些字、詞值得關注。生1:凄清。
生2::熏透的“熏”字。
師:課前預習的時候,查過字典了嗎?“熏”是什么意思?
生:“熏”有三種解釋:1、氣味或煙氣接觸物體;2、一種做菜的方法;3、溫和。
師:“熏”是個會意字,看老師來寫“熏”字的小篆,對你理解“熏”字一定有幫助!上面的“徹”表示火煙冒出,中間是一扇窗戶,下面是兩個火,猜一猜熏的意思:火煙或氣味冒出,接觸物體的過程就是熏,后來引申為環境對人的習慣和品行的影響,比如熏陶;現在的熏字,書寫時注意筆順,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把書后的這個字描一描。
生:(學生書空并描紅)。
生:(繼續讀第四自然段)。
師:有沒有哪個詞讓你感覺特別難讀的?
生:一嘟嚕。
師:夾竹桃就喜歡一嘟嚕一嘟嚕地開放。
生:(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師:(出示“參差”)這兩個字都是多音字,讀,你是怎樣理解這個詞的?
生:長短、高低不齊。
師:這是課前預習的時候查的詞典,能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嗎?
生:夾竹桃的影子長的長、短的短,不一致。
師:“荇藻”這個詞很有意思,你發現什么了?
生:這兩個字都是草字頭。
師:再聯系課文想想它的意思。
生:水草。(描紅“藻”字)。
生:(讀最后一小節)。
師:這幾位同學讀得都很好,看來課前預習很充分。我們每個同學都要這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同桌一起讀、一起練。
生:(同桌互讀互評)。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初讀課文除了讀正確讀流利,還要善于把長文章讀短,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文中那幾段是直接描寫夾竹桃的?
生:2、4、5自然段直接寫了夾竹桃。
師:2、4、5自然段分別寫了夾竹桃的什么特點呢?請大家默讀課文并思考。
生:第二自然段寫夾竹桃開花的顏色——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相機板書:花色)。
師:誰來繼續匯報?
生:第四自然段寫夾竹桃的韌性。
師:這位同學不簡單,一下子就找到了關鍵的詞。(相機板書:韌性)
夾竹桃的韌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1: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
生2: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無日不迎風吐艷。
生3:從春天到秋天、從迎春花到玉簪花,無不奉陪。
師:把第四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
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師:第五自然段寫夾竹桃的什么特點呢?
生:月光下,夾竹桃的影子引起了我許多幻想。(相機板書:花影)師:你喜歡哪一次幻想?讀一讀。
生:(指名學生朗讀)。
師:現在讓你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會了吧?看著板書就一目了然了。
生1:課文主要寫了夾竹桃的顏色、韌性和花影。
生2:課文主要寫夾竹桃的顏色奇妙有趣、花期很長、韌性可貴、月下花影可以引起許多幻想。
師:初讀課題的時候,有同學提出疑問:作者為什么要寫夾竹桃?其實答案就在文中。默讀課文找一找。
生1:這樣的韌性,又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我發現季羨林愛上了夾竹桃,所以寫夾竹桃的。
生2:夾竹桃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因為夾竹桃最值得留戀與回憶,所以作者才寫夾竹桃的。
師:(相機出示一、六自然段)因為愛,所以夾竹桃成為作者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故而寫下了這篇優美的狀物散文。
生:(再讀課題)。
師:這樣一首一尾、一呼一應。
生:我知道,這是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師:課文主要內容清楚了,脈絡層次也就清晰了。迅速瀏覽全文,看看課文先寫----再具體描寫什么----最后表達了作者----情感。
生1:課文先寫了夾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戀與回憶,再具體寫夾竹桃的顏色、韌性與花影,最后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愛。
生2:課文先寫夾竹桃是季羨林心中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接著具體寫夾竹桃的花色雪火相容、奇妙有趣;花開三季、韌性可貴;月下花影、引人幻想,最后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深深的愛。
師:這樣,我們就把長文章讀短了。大家發現沒有,有一段一直被我們忽略了?
生齊說:第3小節。
師:讀一讀,這小節寫的什么?
生:這小節寫了其他的花。
師:指名讀花的名字,其他同學數數這里寫了多少花?
生:14種花。
師:有什么問題嗎?
生1:文章是寫夾竹桃的,為什么要寫其他的花?多余嗎?
生2:我知道,這是對比襯托的寫作方法。
師:對,對比襯托的妙處,下節課我們再去細細品味!
六、課外延伸,作業拓展:
師:本課生字不多,(出示)看看,除了熏字外,還有哪些字在書寫的時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凄清的“凄”字,右邊的“豎”和下面的“女”要分開。
生2:“藻”三口要緊靠。
師:我們在練習行楷的時候要講究呼應和連貫!除了美觀還要講究速度!打開《習字冊》每個生字寫三遍,描一遍、仿影一遍、臨寫一遍。
生:(練習)。
師:同學們都能做到姿勢端正、書寫美觀大方且有一定的速度。
師:有人說“花如人、人如花”。其實,季羨林先生就像夾竹桃那樣樸實、堅韌地生活著!課后去讀一讀季羨林的故事,找找他和夾竹桃之間的共同之處,為下節課細讀課文做準備!
《夾竹桃》(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夾竹桃》是文學大師、學界泰斗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文質兼美的狀物散文,描繪了在萬紫千紅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品讀這篇美文,已是深深迷醉,能夠在建湖實驗小學執教這一課,鄙人更覺三生有幸!
回想“磨課”的過程中,著名特級教師、大豐市教研室陳永平主任對我的悉心指導,令我受益終身。“不要想著你是來參加比賽的,以一顆平常心,踏踏實實地引領孩子們傾聽、閱讀、思考、說話和書寫,讓孩子們真真切切學語文,就是你應該做的。”這是陳主任常常說的一句話,正是這番話,讓我那一顆浮躁的心沉靜下來,真正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思考自己的教學,F把本人對這節課的反思記錄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重視預習。預習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特別重要的學習習慣。但是如果教師沒有明確的預習要求,學生往往滿足于讀讀課文,從而使預習流于形式。針對這一實際,我對學生提出了“四字預習法”,即:讀(讀準字音)、查(查清詞意)、注(標注感受)、疑(提出疑問)。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指名學生讀書、提出自己的疑惑、說出自己的想法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把預習工作落到實處,為更好、更高效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以讀為本。“書不讀通不開講”,讀通課文是學習的起跑線,教學中,我實實在在地引領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找出難讀的詞句、難理解的地方以及難記的生字等等。通過多讀幾遍、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觀察提示和書寫實踐等方法,讓學生自主解決這些難點。既解決了學生學習中的障礙,又使學生懂得了自主學習的方法,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三、讀思并進。初讀課文,不僅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還要善于把長文章讀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在課文讀通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關注直接描寫夾竹桃的段落,通過默讀思考的方式,去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分別寫了夾竹桃的什么特點。學生通過“提煉法”和“找關鍵詞法”概括出夾竹桃的花色、韌性以及花影,學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水到渠成。
四、初識寫法!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課文的學習中,我們除了要感知課文內容,還需要了解作者的寫法,進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學生自己總結出課文主要內容之后,我引導學生就初讀課題時提出的疑問——“作者為什么要寫夾竹桃”這個問題深入思考,從而讀懂因為作者愛夾竹桃,所以夾竹桃最值得留戀與回憶,故而寫下《夾竹桃》這篇文章。這樣一首一尾、一呼一應,同學們很快就體會到了作者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自然而然的把握了全文的脈絡。
五、意在課外。把握課文的脈絡之后,引導學生關注一直被忽略的第三自然段,有學生提出疑問:這一自然段似乎與夾竹桃這一中心無關,作者有沒有走題?也有同學作出了回應——這是對比襯托手法的巧妙運用。此時教師在肯定學生的基礎上,適時打住,下節課再去體會對比襯托這種寫作手法的妙處,讓學生對下一節課充滿期待。再聯系本單元的《廣玉蘭》一課,讓學生找找廣玉蘭和夾竹桃的異同,從而更好地把握文本,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次建湖之行,讓我受益匪淺。陳小平所長的諄諄教誨堅定了我對語文教學的認識;各位選手的精彩呈現激勵我不斷提高自己;名師的課堂點評,使我找到了一面可以照到自身不足的鏡子!在此,請讓我說一聲感謝,感謝大豐市第三小學的領導同事們對我的關心與幫助;感謝大豐市教研室陳永平主任的指導與鼓勵;感謝鹽城市教科院為我們搭建的成長平臺!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1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夾竹桃》第二課時。下面我就按說教材、說學情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準備、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八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主題為“詠物抒懷”,共安排了3篇課文,《廣玉蘭》、《夾竹桃》、《古詩兩首》,寫了四種物,讓我們感受到了它們身上蘊藏的高貴品質。
新課標中指出:要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秺A竹桃》正符合這一特點,能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夾竹桃》是季羨林先生的作品。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語言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不經意間流露出這位“學界泰斗”的童真、童心、童趣。文章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
二、說學情分析
本課為蘇教版第12冊中的一篇美文,相對于高年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并對文質兼美的文章具有一定的鑒賞能力,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并非難事。然而雖然學生都見過夾竹桃,在他們的頭腦中夾竹桃只是一種極為普通的植物,通過語言文字了解夾竹桃的韌性以及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人帶來的幻想,從而更準確地感知美、表現美,則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將學生引入教學情境,真切地感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結合教材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訂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為什么喜愛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標提倡在讀中感悟,讀中體會,但感悟與體會不能泛泛而談,需要結合具體的詞句來談。而理解詞句,體會其表達效果又是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困難的,因此,本課的學習重、難點定為:讓學生從文本的字里行間去揣摩作者對夾竹桃的韌性的贊美以及感受作者構思的奇妙,想象的貼切、新奇,從而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四、說教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中,我結合本課特點,準備采取以讀代講的形式,通過朗讀、默讀、瀏覽、速讀等多種形式,再加上想象、課件、圖片的展示等手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自讀自悟,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及花影迷離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五、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我校“自主學習 因勢利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我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預習階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主動探究的習慣;在小組交流中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與探究,培養勇于創新的精神;在展示環節以朗讀為主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學。
六、說教學準備
1.布置預習: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喜愛夾竹桃,找出有關句子,畫一畫,作一作批注,有感情的讀一讀。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夾竹桃圖片等)
七、說教學流程
共由復習導入 溫故知新 ——明確任務 學有方向——交流展示 適時點撥——整合提升 拓展升華——質疑問難,學習寫法——品讀感悟 讀寫結合六個環節組成。
。ㄒ唬⿵土晫 溫故知新
第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朗讀,通過學習,對夾竹桃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讓他們溫故知新,為學習本節課做好鋪墊,所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也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并且自然過渡到明確任務環節。
(二)明確任務 學有方向
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便是學生課前預習的內容,F在重新提出來是讓學生更清楚的認識到本節課應該完成的具體目標,它是落實教學重點的主要途徑。
(三)交流展示 適時點撥
交流展示分三個環節進行:自我完善——小組交流——全班展示。自我完善要求學生重新完善自己的預習任務,做好在小組中交流的準備。隨后小組交流,(這一環節是因為我們的學生由于處在農村,膽子還是比較小,也不夠自信,小組交流可以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展示,通過小組中的合作,使自己的觀點更加完善,增強自信心,為全班展示打好基礎。同時,對于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可以在組長的帶領下通過集體探究進行解決。)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們進行全班展示,在全班展示的過程中,我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力求給更多的學生以展示的機會,并且隨機進行引導和點撥,落實教學重點。
我估計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會找出第二自然段兩盆夾竹桃開花時紅白相映,奇妙有趣的景象與第四自然段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和第五自然段引起作者的美妙幻想等內容。對于學生的每一個觀點,只要能從文中找出句子,談出理解,并有感情地讀下來,我都引導學生對他們進行肯定與贊揚。同時有機的進行整合并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感受夾竹桃的美妙景象、可貴的韌性,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落實教學重點。
如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孩子們會展示朗讀這一段話——:“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和“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我引導學生抓住“和煦的春風、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無日不、無不”這些詞語體會夾竹桃一年從春到秋,無論是氣候的變化,還是季節的更替,唯有夾竹桃花開不敗,體會它的花期之長,沒有任何一種季節性的花朵與之相比,從而體會夾竹桃的韌性可貴。
為了進一步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我還出示這樣一段話“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每日都迎風吐艷。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每個季節都奉陪。”引導學生通過把“每日都、每個季節都”與原文中的“無日不、無不”進行比較,從而體會作者運用雙重否定詞“無日不、無不”在這里的妙處,也進一步落實了課后題。
再如作者喜歡夾竹桃的花影迷離,孩子們可能會展示這樣一段話:“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一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在孩子們初談感受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中孩子們會有更新的感受,帶著這樣的感受再進行朗讀,同時輔助于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地圖的樣子、想象池塘中的葕藻、想象墨竹畫的樣子,想象花和葉子在月影下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在朗讀中、在想象中感悟文字的美妙,感受夾竹桃的魅力。
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幻想夾竹桃是什么?完成句式: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傾注于筆端,讀寫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
。ā∷模┱咸嵘 拓展升華
在班級展示完成以后,教學重、難點已經落實。我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行整合,因為夾竹桃的韌性可貴,又能引起我的許多幻想,所以作者愛上了夾竹桃。孩子們也通過文字與文學大師產生共鳴,以同樣的感情愛上了夾竹桃。
。ㄎ澹┵|疑問難 學習寫法
課文學完以后,有的孩子會發現,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寫了迎春花、桃花等14種花,而絲毫沒有提到夾竹桃。這也是這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我將把問題重新拋給學生,他們經過思考便會得到答案:“這是一種反襯的寫法,更能突出夾竹桃的美。”這樣的設計,不但理解了課文,而且還教會了學生立足全篇,學習領悟寫作方法。
。┢纷x賞析 積累詞句
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根據這一要求,結合本課的語言特點,我讓學生在自己的摘抄本上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表達的妙處,達到語言積累的目的。
八、說板書設計
夾竹桃
花色奇妙 韌性可貴 花影迷離
這一設計力求體現板書統領全課、簡潔、重點突出的特點,它貫穿全文,也是本課的重點所在。
以上就是我對《夾竹桃》這篇課文的理解與課堂設計,不到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1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以及月光下的花影引起的美妙幻想。
2、品味課文的語言,感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3、借助畫面,感受意境,指導誦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由題導入:夾竹桃既不是竹也不是桃,而是一種花?墒沁@種花,葉像竹花像桃,所以就有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夾竹桃。
2、當代著名語言學家、散文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鐘。在他的筆下夾竹桃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家園,解一解他與夾竹桃濃濃的情結。
二、合作探究
1、(出示第二小節):自由讀,指讀,說說夾竹桃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導朗讀:這小節抓住花的顏色來寫,寫出了夾竹桃的奇妙有趣。誰能讀出夾竹桃的奇妙有趣?
3、課文還有哪節寫夾竹桃花的?組織自讀第4小節:夾竹桃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
、……又開出……又長出
、……無日不迎風吐艷
③……無不奉陪
5、指導朗讀: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去欣賞她。
6、作者是愛花之人,院子里雖然沒有什么名貴的花,常見的花卻是應有盡有。同學們想走進季老先生的家園去一飽眼福嗎?請同學們細細品讀第3小節,待會兒老師要來考考你。
7、交流:
、倭信e了多少種花?
、谡n件出示14種花,讓學生認識。
③誰能用一些成語或詩句來贊美這美麗的景象?
、苷娌焕“學界泰斗”!聽著他如數家珍般的介紹,讓我們也愛上了他家的小花園。感情朗讀。
8、可是我們知道夾竹桃才是他的最愛。第3小節極寫三季的花景,卻沒有一個字提到“夾竹桃”,你是怎么理解的?
9、帶著敬佩之情再次感情朗讀第4小節(女生讀,男生欣賞)
10作者愛夾竹桃,愛它奇妙有趣的花色,愛它可貴的韌性,更愛月光下的夾竹桃。月光下的夾竹桃妙不可言。那妙在何處呢?指讀第5小節
11、交流:
①妙在何處?
、诶蠋熍錁防首x,學生身臨其境,說說會產生怎樣的幻想?
③再讀:是什么引起我的幻想?
12、現在你能不能幫老師解開作者與夾竹桃的情結(作者為什么對夾竹桃情有獨鐘?)
13、感情朗讀第6小節
三、拓展延伸
1、讀完了全文,你覺得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2、出示作家卡片,自讀
3、延伸:生活中愛花、養花的人很多,養花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情趣,而且他們在與花的交流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生活品位。在這里老師再向大家推薦一篇關于花的文章:老舍的《養花》。希望同學們通過讀這兩篇文章后也愛上花,愛上養花,讓花把你的生活點綴得更加燦爛!
板書:
花色 奇妙有趣
夾竹桃 花期 韌性可貴
花影 參差迷離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14
蘇州市吳中區橫涇中心小學 周建紅
課 題:夾竹桃
教材簡析:
《夾竹桃》是國標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以淳樸恬淡的語言,比襯的手法,描繪了在萬紫千紅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的有趣動人,全文流淌著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無……不……","無不"造句.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找出直接描寫夾竹桃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對比,映襯手法的運用是為了突出夾竹桃的特點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感悟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奇幻動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感悟夾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現出的可貴韌性和奇幻動人.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文本對比,映襯手法的作用,從中感悟夾竹桃可貴的韌性.
教學準備:
季羨林的相關資料,夾竹桃圖片和實物,以及相關語段的幻燈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必須注重引導學生抓住語言表現力強,抒發作者強烈感情的重點詞句,以此為切入點,引學生透過語言表象看語言本質,使受到情感感染,習得語文技能,實現"工具和人文的統一".本案正期待引導學生借語言文字技能習得與人文生活素材感悟的有機融合,來實踐"人文性的開掘是從對語言文字的品味中流淌出來,學生是自然而然地吮吸到的"這一新課標理念.
設計思路:
課文具明顯的中心句段,可以為文本突破口,構建有效閱讀話題,引學生穿過紛繁的語言現象,尋語言的本質所在.基于上述思路,本案擬從第一自然段入手,領學生充分接觸并整體把握文本,理清文脈;然后緊扣句子"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的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構建閱讀話題,引領學生感受夾竹桃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 "韌性可貴"的特點,啟發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夾竹桃葉影參差,花影迷離.最后感悟文本首尾呼應的寫法洋溢出的濃重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
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脈,并讀悟夾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初步感受夾竹桃的妙處所在 .
一,揭題解題,激起期待
1,組織觀察夾竹桃實物,結合對夾竹桃葉如竹,花像桃特點的觀察,揭題并指導讀準課題:(jiā)夾竹桃.
2,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實在是一種普普通通的花,但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老爺爺卻對它情有獨鐘,還專門寫了一篇關于夾竹桃的美文呢!
3,那么,季羨林老爺爺筆下的夾竹桃是什么樣子的 又有些什么獨到的妙處 課文《夾竹桃》為我們作了最好的解答.
【設計意圖:實物的展示既助學生了解夾竹桃名稱的由來和其正確讀音,也于課堂伊始在學生心中落下夾竹桃的確十分平常的初步印象.而基于這個印象,我們正可設置懸念,引發閱讀期待】
二,接觸文本,整體感知
1,結合題解和設疑,布置自學:帶著心中想弄清的問題,自讀課文,可在相應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將課文讀通讀順,讀準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
2,學生反饋初讀感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師相機要求說說文中直接寫夾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別都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并適時點撥學生理解"融洽,衰敗,韌性,參差,迷離,微風乍起"等詞.
3,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再次組織學生熟讀課文,并梳理文脈:
第一部分:(1)總寫夾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戀和回憶的花.
第二部分:(2)寫作者家中夾竹桃開花時紅白相融,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3~5)描寫夾竹桃的可貴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部分:(6)點示了作者愛上夾竹桃的原因.
【設計意圖:使學生帶著心中急于知道的東西展開自讀,是重在提高初讀感知的導向性;而自讀反饋過程中"鑲嵌"對重點詞語理解,段落大意概括等的關注,則是意在語境中夯實基本的東西,老老實實地展開語文教學活動】
4,指導學生讀悟夾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夾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現在哪些地方
(2)組織交流.在學生充分表達自讀收獲的過程中,適時作如下點撥:
引導學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夾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紅,白花色彼此間更是相互映襯的融和之美,和諧之美——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處.
(3)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體會夾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設計意圖:實踐表明,學生在理解花色的奇妙有趣時,多為關注紅,白花色也能"水火相容".殊不知,這不僅是彼此容得下,更是彼此都融入了對方,呈現相互的輝映之趣.而扣"容","融"二字,則可得"奇妙有趣"之內蘊】
5,要求學生再次整體關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夾竹桃還有哪些妙處,并完成生字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無……不……","無不"造句.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夾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戀和回憶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文本提供的具體語言材料,感悟夾竹桃花期之長的韌性可貴,啟發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夾竹桃葉影參差,花影迷離.
一,復習導入,再次關注
板書課題后,組織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并用一個詞說說自己讀了這篇課文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初學課文后,其內心往往會有一些原始的觸動.我們讓學生用一個詞來述說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形式簡潔,最大限度地尊重了文本帶給學生的獨特體驗;同時,亦喚起學生對文本的再次關注】
二,總覽全文,引出話題
1,要求學生在總覽全文的基礎上,找出文中強烈表達作者對夾竹桃情感的一句話——"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的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
2,出示并組織讀該句.
3,在上述基礎上構建閱讀話題:用心讀課文,想想課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夾竹桃的韌性和能給人許多的幻想.劃出相應的句子,在最讓你的內心很不平靜的語句旁,寫上一兩句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課文末段中"這樣的韌性,……"一句,形象地點明了中心,我們扣這一句構建閱讀話題,一定能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引領學生透過紛繁的語言表象,悟到文本語言內在的東西】
三,抓住重點,感悟妙處
組織交流時,先給學生充分說的機會.當學生交流到相關內容的時候,適時點撥讀悟.
(一)對比"萬紫千紅,花開花落",感悟"花期之長,韌性可貴".
1,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圈劃出表現夾竹桃可貴韌性的詞句,對所找句子作小組交流.
2,要求學生結合所找句子,仔細讀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夾竹桃與這一段中所描寫的十四種花有什么不同 點撥學生結合自讀收獲交流所感受到的夾竹桃的可貴韌性:
(1)抓住"悄悄的","一聲不響"等詞語,對比"花團錦簇","滿院生輝","怒放"等詞,感受夾竹桃不事張揚的謙遜;
(2)抓住"一嘟嚕","又一嘟嚕"等詞句體會夾竹桃頑強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無不","無……不……" 點撥學生體味這種雙重否定的表達方式,所傳達的正是作者對夾竹桃花期長,特別能堅持的由衷贊譽,并組織學生結合文本語言,對"無不","無……不……"這兩種表達方式進行訓練.
【設計意圖:"無不","無……不……"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本身就很特殊,我們在引導學生掌握這種語言表達方式的同時,更要讓學生體會這種表達方式背后所包含的強烈的情感因素,這樣的語言文字訓練才合"人文和工具的統一"】
3,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體會夾竹桃的可貴韌性.
4,小結夾竹桃的可貴韌性,點撥學生理解第三自然段雖不在直接寫夾竹桃,卻對襯了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并感受這種對比襯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設計意圖:課文第四自然段是緊承著第三自然段而來的,第三自然段中對萬紫千紅花季的描寫,只為了比襯夾竹桃謙遜,生命力強,花期長的可貴韌性.只有引導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并對這個參照物有一定的理解,我們才能更深刻地去領悟到夾竹桃具有多么可貴的韌性!】
(二)想象"葉影花影,神奇幻化", 感悟"參差迷離,充滿幻想".
1,學生自讀第五自然段,圈畫描寫月下夾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夾竹桃能引發怎樣的幻想.
2,要求學生結合所找句子,仔細讀讀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夾竹桃為什么能引起"我"許多的幻想
a,讀悟月下引發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參差","迷離"點撥學生感受月下夾竹桃花葉投影的錯落有致和撲簌迷離,感受這種特定情景彌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說"我最喜歡月下的夾竹桃"的原因.
【設計意圖:夾竹桃能引發幻想是依存于月下特定情景之中的,而感悟這種特定情景氤氳出撲簌迷離,幻化不定,是我們解讀夾竹桃能引發神奇幻想的關鍵】
b,解讀神奇幻想.
(1)點撥學生關注這段寫幻想的句子,其內容的展開都是啟動了豐富的合理想象,這是將事物寫具體的一個重要方法.
(2)指導學生感受這段話中排比的運用,以磅礴的語言氣勢,渲染了月下夾竹桃花葉影子撲簌迷離,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讀出這種幻化無窮的氣勢.
(3)仿照課文描寫幻想的句子,再寫一兩句話描述月下夾竹桃的花影迷離,充滿幻想.
3,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并嘗試背誦.
【設計意圖: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提倡關注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并在這個過程中掘得人文的涵養.因此,這一段關于月下幻想的教學,設計從關注排比句式和合理想象入手,點撥學生體會月下夾竹桃花葉影子的神奇.而照樣子寫話則從讀寫結合的層面上使學生對神奇月下幻想的理解得到縱深的發展】
四,回歸整體,感悟贊美
1,涵詠中心句,深化主題.
反復吟哦"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的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夾竹桃",領會這一句是如此鮮明地揭示了夾竹桃的可貴之處,從而自然體會到季老先生對夾竹桃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在此基礎上,上溯課文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說說此時再讀句子"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的感受,從而進一步提升夾竹桃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歸文題,升華情感.
引領學生關注文題,結合對文本的再次總覽,領會作者不僅僅在向我們介紹一種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夾竹桃的可貴妙處而在傳達自己的特定情感,從而使學生對夾竹桃的韌性和神奇有個心靈內化的過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華.
【設計意圖:季老先生寫夾竹桃,不僅是在述說夾竹桃的韌性和神奇,更在于從作者的內心深處,流露出了對夾竹桃這種特點的深深喜愛,比如說,夾竹桃的可貴韌性,不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嗎 這里設計對文題的回歸,正是期盼學生能對夾竹桃妙處的理解,和著作者的情感,能躍上一個新的高度】
五,課堂延伸,拓展閱讀
(一)在總結課文的基礎上,補充了解下列內容:
季羨林先生一生學貫中西,他的文章如《夾竹桃》,質樸而不失典雅,被人稱為"學界泰斗".季羨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羨林到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期間說:"我夢想,……我能讀一點書,讀點古代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這個夢."
【設計意圖:上述補充內容的出示,意在借季羨林先生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進一步提升其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從而提升文本《夾竹桃》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布置課外閱讀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蘭》.
【設計意圖:課外拓展閱讀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蘭》,可以讓學生在感受季老先生豐富,博大內心世界的同時,領略其散文的淳樸恬淡.】
六,板書設計.
花色 奇妙有趣
夾竹桃 花期 韌性可貴
花影 參差迷離
【設計意圖:板書緊偎中心,力求凸現夾竹桃獨到的妙處,簡約而醒目】
感受“妙處”,感悟“韌性”——《夾竹桃》教學案例 篇15
目的要求:
1、充分感知課文,認識夾竹桃的外形特征與內在品性;
2、學會字詞,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讓學生受到夾竹桃精神的感染,激發審美情感。
重點、難點:由“形——性”引導學生充分感悟夾竹桃的特點。
教學準備:相關課件圖片、文字內容、夾竹桃實物、課文朗讀錄音
教學程序和內容
一、出示圖片,初看夾竹桃的花、葉
引出課題: 夾竹桃
認讀課題
二、回顧欣賞,認識形貌。
1、再次觀察。
(1)葉 圖上的葉有什么特點?(細長、翠綠、如竹葉……)
板書 葉如竹
(2)花 用語言描述,或用詞語概括(艷麗、迷人、如桃花……)
板書 花如桃
2、指點:有了這樣的外形特征,人們就給它形象而好聽的名字:夾竹桃
3、出示明代翰林學士的詩,吟讀加深認識。
妾容如桃萼,郎心如竹枝。
桃花有時謝,竹枝無時衰。
4、出示夾竹桃實物,看一看,摸一摸,增強感性認識。
5、引入課文第二小節對花的描述。
6、小結概括: 夾竹桃真是一種________的花。
7、比較課文第1小節作者的看法。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說來,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質疑:究竟是什么最值得作者留戀與回憶呢?你們想更深入地了解夾竹桃嗎?
三、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生字讀音和易讀錯的字,并思考這樣的問題。
四、檢查初步感知。
1、與詞語“對話”(逐行出示)
融洽 花團錦簇 滿院生輝 五彩繽紛
熏透 美不勝收 一墻之隔 迎風吐艷
衰敗 無不奉陪 毫不含糊 葉影參差
一嘟嚕 微風乍起
(學生自讀、試讀、領讀結合)
2、是什么讓作者愛上夾竹桃?
出示最后一小節“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了夾竹桃”(齊讀)
五、把握重點,品悟韌性。
1、課文的哪一小節著重突出了夾竹桃的韌性?
2、出示第4小節內容。
(1)哪些語句你特別有體會,能感受到夾竹桃的韌性呢?(鼓勵,有發現就舉手)
(2)相機出示相關語句。
、佟霸诤挽愕拇猴L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認識 在逆境中頑強生長(板書:生命力強)
有感情地朗讀此句。
a 比較句子練習
春天、夏天、秋天,夾竹桃都開花。(比較原句體會表達)
b 體味“無……不……”“無不……”的作用。
練習改句子:
例:a 翁建平同學熱愛體育,注重鍛煉,每一次比賽都名列前茅。(無……不……)
b大家聽了好書記孔繁森的事跡報告后,沒有一個人不激動萬分。(無不……)
、凇皬拇禾煲恢钡角锾欤瑥挠夯ㄒ恢钡接耵⒒ê途栈,無不奉陪!
結合欣賞圖片,認識花期長、生命力旺盛。
體會讀這一句。
(讓學生再自由讀,關注課堂生成的契機,靈活把握)
(3)指點:這就是韌性,你覺得韌性就是指怎樣的精神呢?
(不屈服、敢于進取、頑強……)
(4)自由體會讀,表現出這樣的精神。
(5)指名讀 (師注意有新意地評價)
(6)師示范讀,互動評價。
(7)學生再體會讀。
(8)出示劃出重點詞的這段,學生齊讀,注意突出這些詞。
六、總結課文。
現在你愛上夾竹桃了嗎?愛它的什么?
七、布置課外作業。
1、將本課的所知所得,用“我喜愛的夾竹桃”為題,向他人介紹(還可查閱有關資料,以求全面了解)
2、背誦課文第4小節。
板書設計:
葉如竹
形 花如桃
夾竹桃
性 生命力強
[教案說明]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在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的可貴韌性和花影迷離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本案的設計有以下特點:
一、圖文結合,聲情并茂。
課件的有效運用,有助于學生多方位地、全面地認識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下,產生豐富的內心情感,學生的體驗空間,變得更加開闊,思維與審美的情感自由地碰撞、提升。
二、精心練習,突出感悟。
練習的設計,讓學生自然地融入與文本的對話中,層次分明地為完成由“形----性” 的過程認識而服務。學生的主體在課堂中得了到充分的發揮,與文本進行和諧的交流,在自悟中完成一次次認識的質的飛躍。
三、整體聯系,注重拓展。
教案的設計不局限于課本,引入“活水”是為了讓自身更加“清澈”, 為學生全面地、整體地認識事物而努力,跳出課本學課本,讓學生更多地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