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6》教案(精選13篇)
《練習6》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熟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學以致用。
2、寫好鉛筆字
3、熟記4條成語
4、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掛圖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課時目標:
1、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學以致用。
2、寫好鉛筆字
3、熟記4條成語
二、 教具準備:
掛圖,字典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2、指導
a、 復習部首查字法
b、自瀆課本上的街頭牌匾,不認識的字,并在書上標好讀音。
c、 指名讀,齊讀
d、依次說說這些單位是干什么的
e、 交流學生在課前記錄的在街頭看到的牌匾或報紙上、書上看到的生字。
f、 依次認讀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2、指導
a、 出示生字卡,認讀
b、師范寫,教學寫字技巧。(左右結構的字,左邊部首應寫得小些、窄些,且頭部要與右邊基本齊平。“峰”山字旁略窄,右半部分的橫撇與捺要寫舒展些,下邊“豐”的一橫起筆在橫中線上;“坡”的提土旁寫得瘦長些,右邊“皮”的第二筆撇要寫得舒展,第三筆,豎與提土旁的豎齊平;“嚇”的口字旁寫在左半格,右邊的“下”的一橫要與口字旁的頭部齊平)
c、 學生描紅、臨寫,師巡視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2、指導
a、 認讀4條成語
b、看圖理解4條成語的意思,熟記4條成語
《練習6》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學用字詞句:讀一讀對話,繼續學習部首查字法;引導學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通過幫小猴查字的方式激發學生查字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繼續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對策:創設爭奪“最佳猴師獎”來激發學生查字典的興趣。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出示一首兒歌“工具槍”
其中有兩個字“靶”“兜”學生不認識。
2引導討論:兒歌很有趣,可里面有兩個生字沒學過,怎么辦?
3復習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
4比賽查字典,看誰先找到正確的部首,最快查到這個字,把兒歌念給大家聽一聽。
二、設疑激趣,解疑學法
1出示“豐”像這樣沒法拆開的字我們怎樣才能找到它的部首呢?
2引導學生角色互換,練讀對話,學習方法。(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老師當學生來提問,學生解答)
3交流:聽了小“老師”的解答,誰知道怎樣查“豐”字?
4動手查一查,驗證對不對。
5四人小組討論:遇到不能拆開的字,怎樣找到它的部首,迅速查到要查的字。
三、創設情境,練查字典
1出示小猴思考圖,小猴怎么啦?
2出示生字“世、義、電、書、我”。原來這幾個字的部首小猴實在找不到了,哪個小朋友愿意教教他?
引導開展“爭當小猴老師”的活動。
第一輪:誰最快找到“世”的部首,最快查到“世”就當老師教教小猴子。
四人小組競賽,練習查“義、電、書、我”。(商量如何分工才能在比賽中取得勝利)
集體交流。
對完成最快最準的組授予“最佳猴師組”。
小結:小猴子在你們的幫助下,也很快查到了這些字,并學會了方法:——
學生交流——如果一個字不能拆開,而且,這個字不能拆開,而且,這個字的第一筆是橫(或豎、撇、點、折)那么,它的第一筆就是它的部首。
四、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集體解決小朋友提出的問題,先討論,再動手查字典進行驗證。
第2教時
教學目的
1、寫好鉛筆字。
2、讀讀背背,積累四個描繪春天美好景象的成語。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指導學生寫好“巾、蓋、端“這幾個豎畫比較多的字,要寫端正、寫美觀。
難點:指導寫好“端”。
對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端”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通過描紅、仿影,再認真臨寫,讓學生在寫字實踐中把字寫好。
教學過程
一、指導寫字
出示生字卡片。
引導學生觀察字形,找出三個字的共同之處。(豎畫比較多)
學生說一說。
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提醒學生書寫注意點。
在書上描紅、仿影、臨寫。
注意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個別糾正。
二、讀讀背背
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學生看圖說話。
出示成語:
百花盛開 爭奇斗艷 五彩繽紛色色俱全
教師范讀。幫助學生大體了解成語的意思。
百花盛開:成百種花卉一齊開放,萬紫千紅,姿態各異,豐富多彩。
爭奇斗艷:形容百花盛開,競相逞美。
五彩繽紛:形容顏色繁多復雜,非常好看。
色色俱全:各式品種齊全。
學生自由練習讀一讀。
個別讀。
同桌互相讀一讀,聽一聽。
學生再讀。
學生看圖自由讀,個別讀。
集體讀。
小結。
收集或摘錄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或句子。
第3教時
教學目的 :
口語交際:講童話故事
通過舉辦“童話故事會”開展言語交際訓練。
教學重點
難點及對策 重點也是難點:
開“童話故事會”進行口語交際。
對策:寓游戲、激勵、教師示范于口語交際中。
課前準備: 人人準備好一個童話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師講童話故事(內容簡單并有趣)
二、開展童話故事會
1引導學生在小組里進行講故事。
2各組選出一名學生在班上講給全班的同學聽。
(以擊鼓傳花式來確定小組)
3根據該生講的情況,老師給該組學生頒獎。
4評選故事大王
課前思考:
口語交際:
一、創設情境,激勵實踐
(出示森林圖。)聽說森林里正在舉行一個“童話故事會”。(板貼課題)小朋友想不想去參加呀?(想)瞧,參加比賽的有孫悟空小組、藍貓小組、唐老鴨小組、神龍小組、威力虎小組和藍精靈小組。(老師逐一把小組標志放到小組桌上。)你想參加哪個小組,就到哪個小組去報到,并戴上頭飾。)
二、組織交流,充分實踐
1.比賽快要開始了,先請百靈鳥宣布比賽規則。請各參賽組員先在小組內交流童話故事,然后各小組推選出一名組員參加比賽,注意:所講的童話故事不要太長,要生動有趣!
2.小組交流,推選代表。
3.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評說。
讓學生當裁判,評價哪一組講得最好?為什么?
三、評價反饋,表揚總結
1.表揚優勝小組,頒發“故事大王”獎。
2.請“記者”去采訪優勝小組或個人。(請一位同學扮演“小記者”。)請獲得“故事大王”的小組或個人介紹經驗。
四、課外延伸,強化交際
請小朋友把自己所講的或聽人講的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并讓他們評一評。
口語交際:
一、創設情境,激勵實踐
(出示森林圖。)聽說森林里正在舉行一個“童話故事會”。(板貼課題)小朋友想不想去參加呀?(想)瞧,參加比賽的有孫悟空小組、藍貓小組、唐老鴨小組、神龍小組、威力虎小組和藍精靈小組。(老師逐一把小組標志放到小組桌上。)你想參加哪個小組,就到哪個小組去報到,并戴上頭飾。)
二、組織交流,充分實踐
1.比賽快要開始了,先請百靈鳥宣布比賽規則。請各參賽組員先在小組內交流童話故事,然后各小組推選出一名組員參加比賽,注意:所講的童話故事不要太長,要生動有趣!
2.小組交流,推選代表。
3.代表參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評說。
讓學生當裁判,評價哪一組講得最好?為什么?
三、評價反饋,表揚總結
1.表揚優勝小組,頒發“故事大王”獎。
2.請“記者”去采訪優勝小組或個人。(請一位同學扮演“小記者”。)請獲得“故事大王”的小組或個人介紹經驗。
四、課外延伸,強化交際
請小朋友把自己所講的或聽人講的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并讓他們評一評。
課前思考:(學查字典)
一、復習
1出示一首兒歌“工具槍”
其中有兩個字“靶”“兜”學生不認識。
2引導討論:兒歌很有趣,可里面有兩個生字沒學過,怎么辦?
3復習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
4比賽查字典,看誰先找到正確的部首,最快查到這個字,把兒歌念給大家聽一聽。
二、設疑激趣,解疑學法
1出示“豐”像這樣沒法拆開的字我們怎樣才能找到它的部首呢?
2引導學生角色互換,練讀對話,學習方法。(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老師當學生來提問,學生解答)
3交流:聽了小“老師”的解答,誰知道怎樣查“豐”字?
4動手查一查,驗證對不對。
5四人小組討論:遇到不能拆開的字,怎樣找到它的部首,迅速查到要查的字。
三、創設情境,練查字典
1出示小猴思考圖,小猴怎么啦?
2出示生字“世、義、電、書、我”。原來這幾個字的部首小猴實在找不到了,哪個小朋友愿意教教他?
引導開展“爭當小猴老師”的活動。
第一輪:誰最快找到“世”的部首,最快查到“世”就當老師教教小猴子。
四人小組競賽,練習查“義、電、書、我”。(商量如何分工才能在比賽中取得勝利)
集體交流。
對完成最快最準的組授予“最佳猴師組”。
小結:小猴子在你們的幫助下,也很快查到了這些字,并學會了方法:——
學生交流——如果一個字不能拆開,而且,這個字不能拆開,而且,這個字的第一筆是橫(或豎、撇、點、折)那么,它的第一筆就是它的部首。
四、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集體解決小朋友提出的問題,先討論,再動手查字典進行驗證
授后小記:
本課練習繼續學習部首查字法,學生們在原有的方法之上學習較快。但是在小組比賽查字時個個不知所措。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作為教師在教與學生知識的同時還需給與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們學會分工,學會交流,學會互相幫助
課后反思:
喜歡小動物,這是兒童的天性,讓學生戴上頭飾裝扮成小動物參加童話故事會,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生的情趣也會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學生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就會被激發出來,他們就會懷著濃厚的興趣,帶著飽滿的情感,走進“交際情境”,去作進一步的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做了一回評委。主體性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認知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創設發揮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不斷地創造新的自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機會,讓學生當一回評委,這樣既培養了他們聽的能力,同時又提高了說了能力。
課后反思:
一、教材整合顯魅力
吸取音序查字法的經驗,開學初在進行教材整合時,我將練習1~~練習4,四個練習中的部首查字法進行了整合教學,將原本要拉長近半個學期的教學練習進行綜合訓練,特別是練習1和練習2是講部首的提取方法,一個是合體字該如何提取部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內;當兩部分都是部首時,取上不取下,取左不曲右,取外不取內);另一個是獨體字該如何提取部首(如果一個字不能拆開,分不清屬于哪個部首,就可以按起筆的筆畫歸入)。將這兩個部分整合在一起教學,會一下子掃清學生在查字典時所遇到的“攔路虎”。
二、遺漏環節顯弊端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遺漏了兩個環節,在之后的閱讀教學的練習中顯現出一些弊端。
1、部首查字法與音序查字法的區別
部首查字法,可以是在閱讀課外讀物時來用,當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用部首查字法弄清讀音,幫助學生可以順利將文章讀下去。
音序查字法可以是在寫作時用,知道讀音卻不知道這個字該怎么寫或該用哪個字,這時就需要用到音序查字法。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刻意地強調到底何時采用何種查字法,以至于在后面的教學中,學生都是一味地運用部首查字法,忽略了音序查字法的作用,在寫作時遇到生字仍然只會舉手問:“老師這個字怎么寫?老師可不可以用拼音代替?……”
2、合體字、獨體字提取部首的方法講得還不夠細,特殊字例的區分不到位
例如:合體字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內,在教學時只是強調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取外不取內。可是當上、左、外都不是部首時,學生可能就有些茫然。此時,如果教師例舉一些比較特殊的、有代表性的進行對比教學,
可能學生的概念會比較清晰。
如:鄧 籃 超
部 雜 題
特別是“雜、題”這兩個字,學生往往習慣性認為部首是“九、是”,然而實際卻是“木”和“頁”。
再如:獨體字不能拆分,分不清屬于哪個部首,就可以按起筆的筆畫歸入,可是當遇到某些獨體字本身是部首時,有些學生的思維就混淆了,比如“爪、高、方”等,這些字本身就是部首,就應查自己,而像“黑、羽”這類字本身也是部首,也應查自己,而往往學生就有可能將這類字進行拆分。
所以,我認為在教學過程時,還是要將一些特例拿出來向學生做一說明或進行訓練。
《練習6》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通過口語交際,練習成語接龍。
2.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
通過口語交際,練習成語接龍。
教學難點:
通過口語交際,練習成語接龍。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本次說話的要求。
(2)教師進一步明確本次成語接龍的規則:
①先請一位同學做主持人,講一個成語故事;
②再請一位同學說一個成語;
③別的同學接說成語,接說成語的首字必須是上個成語的末字。(可同音不同字,音節相同而聲調不同的也可以)
2.練習。
(1)一位同學做主持人,上臺講一個成語故事。
(2)主持人請一位舉手的同學說個成語。
(3)其余同學以“開火車”或搶答的形式接說成語。(可同音不同字,音節相同而聲調不同的也可以)
(4)如接不下去了,可換一位主持人,按以上方法繼續。
二、教學第八題
“林”字的寫法:用左緊右松的方法處理這個字比較容易。兩邊同是“木”字,右邊比左邊大、高;左邊的“木”字最后一捺改為一點;右邊的撇插入這個點的下面,中間也顯得緊湊一些;右邊的捺就要寫得舒展一些,兩短橫不要寫在一條水平線上,要學會避讓;兩豎都是垂露豎,都要回鋒收筆,不能有鉤。
“顆”字的寫法:這是一個可以按里收外放的方法處理的字。左邊“果”寫得窄一些,中間一橫略向右傾,右邊留得比左邊短,最后一捺改為一點,都是為了與右邊避讓。右半邊的“頁”字下面的豎撇則插入左半邊的點下面,使得這個字中間更加緊湊。另外左邊的“果”中間一豎是垂露豎,要回鋒收筆。
板書設計:
練習5
成語接龍
教學反思:
《練習6》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拼拼讀讀,能夠正確區分多音字的讀音,能正確選擇義項;積累含有動物名稱的成語;學會不同句式間的相互轉換。
2、閱讀短文,理解內容,正確完成練習;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運用語言,表達情感的能力;積累二句名言,了解名言的意思。
3、按要求抄寫詞語或短句。
學生準備:
搜集聰明人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和義項。
1、交流正確的讀音(撒sā當dàng折zhé興xīng)讀詞
2、選擇正確的義項(撒①當①折①興②)
二、按要求寫詞語。
1、自己試試,把四個詞語填寫完整。
2、交流(兔死狐悲鶴立雞群虎背熊腰指鹿為馬)讀詞
3、說說這些成語的意思。
4、你還知道哪些帶有動物名的成語?(不一定要有兩種動物名。)
狼狽為奸雞飛狗跳龍飛鳳舞鼠目寸光
三、按要求改寫句子。
1、歸納陳述句和反問句互換的方法(1、標點符號2、反問詞的增刪3、句子意思不變)
2、完成練習,交流
3、補充練習:不耕耘怎么有收獲?不學習怎會有知識?
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
四、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1、自由讀短文,思考:短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寫了李斯特為了推薦肖邦,用“換人計”讓肖邦替他演奏,受到了觀眾的歡迎。)
3、再讀短文,思考:文中2次寫到觀眾的掌聲,分別是什么原因?
(第一次是因為肖邦精彩的演奏深深打動了在座的每一位聽眾。第二次是因為李斯特為了使肖邦成名,巧設“換人計”,觀眾們被他的所感動。)
4、交流,完成填空。
5、選擇題(答案都是②)
五、語言實踐活動。
1、智慧既可化險為夷,智慧又可反敗為勝。本單元,我們認識了一些有智慧的人:華佗、富蘭克林、哥倫布……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
2、交流
3、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些聰明人,相信你們一定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和借鑒。課前老師請大家搜集了他們的故事,現在我們就開一個小小故事會。
4、請3~4名學生上臺講述。
六、熟記名言。
1、自由讀句子。
2、指名讀評議齊讀。
3、指名說說句子的意思(勤學好問,做事有目標有毅力。)
4、師介紹作者:
夏衍——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翻譯,社會活動家。
鄒韜奮——新聞記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七、寫字
1、生照樣子抄寫,師巡視。
2、優秀作業展示。
教學效果反饋:
對“折斷”的“折”的理解有分歧。
少數學生對陳述句與反問句的轉換方法還是沒有掌握。
學生對交流聰明人的故事十分感興趣,但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都較差。
《練習6》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描紅練習鋼筆行楷字,學習行楷的.運筆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從字典中準確而快速地選擇義項。
3、區別三組近義詞,能正確運用。
4、認識排比句式特點及這樣寫的好處。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兩句富有哲理的話。
7、通過辯論訓練,增強學在陳述自己觀點、反駁對方觀點的過程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8、學寫毛筆字
二、教學重點: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從字典中準確而快速地選擇義項。區別三組近義詞,能正確運用。認識排比句式特點及這樣寫的好處。
三、教學難點:通過辯論訓練,增強學在陳述自己觀點、反駁對方觀點的過程中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課時安排:3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1、描紅練習鋼筆行楷字,學習行楷的運筆方法和技巧。
2、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從字典中準確而快速地選擇義項。
3、區別三組近義詞,能正確運用。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教學第一題
1、運用多媒體顯示教學內容。
問:你知道這一段話出自哪篇課文?
2、學生朗讀這一段后,討論欣賞:你覺得這段話的書寫美在哪兒?
3、學生再讀這一段,注意每個字的字形。
4、這段話中哪些字比較難寫?請提出來。
5、討論該怎么寫,可適當讓學生說說行楷運筆的特點和應注意的地方。教師示范。
6、學生描紅。要求:一邊描一邊記憶,要從字的整體上去觀察,不要看一筆描一筆,要一氣呵成,并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
7、反饋學生作業,評點優劣,進行強化練習。
二、自學第二、三題
第二、三題練習類型,我們以前已經遇見過,請同學們先看清題目的要求,試著做一做。
學生答題,教師巡視指導。
三、反饋第二題
1、審題,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映示本題訓練內容。
3、匯報交流
4、學生自行訂正。
5、小結:一個字往往不止一個義項,從字典的多種解釋中應取哪種解釋,要放在具體的詞語、句子中去考察,某個義項結合到詞句中去,解釋得通順,符合詞句的基本意思,才是合適的義項。
四、反饋第三題
1、映示本題訓練內容。
2、分辨這三組詞,每組的意思有何異同。
3、朗讀6個句子,體會每句話表達的意思,想想用哪個詞確切。
4、交流匯報。先相互討論討論,再指名回答括號里所填的詞,說說為什么這樣填。
5、朗讀填好的句子,進一步體會三組近義詞之間的意義區別。
五、作業
選擇適當的詞語填在括號里,再讀一讀。
格外更加漸漸常常居然果然
1、過了清明,天氣暖起來了。
2、久別重逢,大家親熱。
3、他說要下雪,下雪了。
4、公家的書,應該愛護。
5、他關心同學,樂于助人,受到表揚。
6、我真沒想到他會做出這種事來。
《練習6》教案 篇6
教學內容:2、5、3、的倍數的練習(P21題6~11)
教學目標:通過綜合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并能正確判斷所給的數是否是2、5、3的倍數,提高綜合應用的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2、5、3的倍數的求法。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2的倍數有什么特征?5的倍數有什么特征?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
2.在下列各數中,哪些數有因數3?
51
61
71
81
3.提問:在3的倍數中,哪些數是9的倍數?它們是根據什么特征來劃分的?
二、概念辨析
1.凡是偶數都是2的倍數
2.沒有因數二的自然數一定是奇數
3.自然數不是奇數就是歐式
4.個位是0的自然數一定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
5.個位是3、6、9的數一定含有因數3
6.30.6各位上的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所以這個數是3的倍數
三、指導練習
1.第6題:這副圖的條件是什么?要我們求什么?
原有22人,再來幾人才能正好安3人一組分完,說明再來的人數和原有的人數合并起來應該與3有什么關系?22+2=24
2.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講評時要他們說出根據來
3.第8題:要求學生懂得這道題問了幾個問題?(必須是3的倍數,又要是偶數)先考慮哪個問題呢?為什么?
4.第9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判斷,并說一說自己判斷的理由。
5.第10題:
(1)當填奇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個位數字是3或者5就可以了)
(2)當填偶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個位數字是0或者4就可以了)
(3)當填2的倍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2的倍數特征,個位數字是偶數就可以了)
(4)當填5的倍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考慮5的倍數,個位數字是0或者5就可以了)
(5)當填3的倍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3的倍數特征)
(6)當填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時,你是怎樣考慮的?(先考慮3的倍數特征,哪3個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只有4、3和5,再考慮2的特征,個位是偶數)
6.第11題:判斷奇數還是偶數,只要看個位上的數字就可以了。
四、課后:
五、作業:
《練習6》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助學生復習鞏固識字,加強對所學偏旁部首的印象,掌握生字的筆順。
2、進行課程表有關的字詞句的實際練習,在悄然無形中啟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通過看圖、感悟、體驗、誦讀,體會成語,幫助小學生積累成語。
教學重點:復習單元學過的生字,進行字、詞、句練習
教學難點:背誦古詩,增加語言積累,學生的字漸入楷書之體,先橫后豎。
教、學具:圖片、小黑板等
預習要求:借助拼音,了解各題的要求。
教學時間: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認清筆順”“寫好鉛筆字”
教學過程:
一、審題:
1、引導學生看清題目要求,聽老師范讀。
2、組織討論:這道提可以怎么完成?
3、教師小結:讀準每一個字,自學生字表,熟記生字筆順,按筆順寫字。
二、自學生字,師巡視,個別輔導。
按筆順寫字
1、 出示生字,認讀
布 芽 杏 谷 春 草 樹
梨 擊 遠 走 足 槍 泳
高 競 跳 川 什 石 竹
舟 畫 筆 黑 燕 千 行
筆 池 行 莊 馳 奔 塘
2、舉例說唱筆順
討論:哪幾個字的筆順你覺得很難記,需要多練習。相機出示生字。
強化記憶難記的生字的筆順。
3、練習
a、強調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
b、學生按筆順寫字一遍,教師個別輔導。
4、反饋:
展示寫得好的字,表揚。
三、寫好鉛筆字
投影出示16頁的字樣
1、 “干出擊”認識
2、 獨體字
3、 橫豎筆畫組成
4、 筆順相機板演
5、 重點提出先橫后豎的筆順規則
6、 示范寫“出”
7、 學生練習
8、 評講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用字詞句”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
1、 認讀詞語
(1)誰能夠告訴大家我們班有哪些課,一個星期內每一天都上些什么課?
(2)相機出示投影片
pǐn dé yǔ shēng huó yǔ wén
品德與生活語文
shù xué tǐ yù yīn yuè měi shù
數學體育音樂美術
yīng yǚ huó dòng xié zì bān huì
英語活動寫字班會
(3)借助漢語拼音讀準課程名稱
(4)描紅指導
這些字不容易,有些生字咱們還沒有學會。
怎樣才能記住它們呢?誰來動動小腦筋!誰來說說好方法?
師相機描紅指導,巡視
2、 總結
小朋友們很好學,想了那么多辦法記住了這些課程,而且還讀得準確,寫得漂亮,下節課我們將自己動手為自己做一張可愛的課程表。
二、 制作課程表
(1)出示樣表
(2)指導學生板演,填星期二課程
(3)學生動手制作發空表格
教師身臨指導
(4)展示作品給予表揚糾正
三、給句子加標點
(1)出示句子,弄清句意
(2)分角色練讀
(3)小朋友們非常能干,自己開動腦筋制作了這么精美的課程表,你打算怎么發揮它的作用呢?
四、整體回顧,教師總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讀讀背背”
教學過程:
一、讀背成語:
1、仔細觀察圖畫,畫的是什么地方?
小朋友們手里按拿著什么東西?臉上是什么樣子,想一想圖上還有什么?小朋友們在干什么?
2、人們在慶祝活動時是什么樣子的
二、情感感悟:
1、 借助漢語拼音把成語讀正確
2、想象六一兒童慶祝的場景
3、熟記成語試著運用
引導:
你們剛才聽到了什么?
人們的心情怎樣?等等
(教師相機提示)
二、背誦成語
出示圖畫:
(1)指名說說背誦記憶的方法。
(2)多種形式背誦成語。
三、背誦古詩《村居》
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描寫春天的詩歌,能背給大家聽嗎?
1、 出示掛圖(內容)
農歷二月,地面青草生長,空中鶯兒飛翔,堤岸上楊柳飄拂,陶醉在大好春光里。孩子們放學回來天還早,趕忙趁著東風放起風箏。
(1) 圖上畫了些什么?
(2) 圖上的孩子什么時候的人?
(3) 孩子們正在干什么?
(4) 風箏的形狀有哪些?
(5) 周圍還有哪些景物?這是什么季節?
借助生活經驗與圖片,引導學生弄懂詩的大概意思。
2、 出示古詩《村居》
指名讀,齊讀等
3、 背誦古詩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口語交際”
教學過程:
一、觀賞圖片揭示話題。
1、出示掛圖,引導觀察。
2、弄清圖意,板書話題:說說我的家。
二、教師示范說話,明確說話要求。
1、學生看圖聽老師說話。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環城花園2號樓305室,家里有爸爸、媽媽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媽媽是一位布廠的工人。我很喜歡自己的家。”
2、思考問題,明確說話要求。
a、提問:聽了王小明的介紹,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況?
b、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c、學生借助拼音讀讀本次說話的具體要求。
d、借助板書內容,教師提示書要求。
三、練習:
1、指名學生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練習說。
2、將四個問題連起來練習說,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3、提名說,對照要求評議。
4、學生分小組練習說,然后推薦同學向全班進行介紹。
《練習6》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練習第二題
教學目的:
1.學習部首查字法,掌握根據不同情況提取部首的方法。
2.培養學生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能通過查字典來解決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勤查字典、主動識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部首查字法,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教學難點:會從一個字的多個義項中選擇正確的義項。
教學具準備:字典。
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教師激qing介紹。
小朋友,你們認識他嗎?
他聰明又好學,可喜歡讀書了,因此大家又叫他博士猴
2、動畫導入。
小朋友,很高興認識你們。昨天,我借了一本童話書,里面遇到好幾個字不認識,(出示:腔 糧 酣 敲)字上面又沒注音,真是急死我了。你們能幫幫我的忙嗎?
3、揭示課題。
要想幫小猴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只有學會一種新的查字典方法——部首查字法。
二、學習新知
1、掌握提取部首的方法。
⑴學習對話。
師生分角色朗讀。
⑵領悟方法。
學生交流師生對話的主要內容——提取部首的兩個知識點。
①一個字中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個部首里去查。
②如果一個字的兩個部分都是部首,就按照取左不取右,取上不取下,取外不取內的方法來提取部首。
⑶反饋練習。
出示“葦、取、困”,讓學生找出它們的部首并說明理由。
2、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漢字。
卡通猴:我的難題就要解決了,我們快來找一找吧!
⑴教師示范。
重點指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時,在找到要找的部首項后,有的字典要數生字的總筆畫數,而我們用的《新華字典》是數除部首外幾畫,然后在相應的筆畫數中就可找到我們要查的字的頁碼了。
⑵學生練習,完成書上的表格。
⑶集體交流
3、學生選擇正確的義項。
卡通猴:字是認識了,可我還不懂得它們的意思,你們能給我講講嗎?
⑴教師講解示范。(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明白一個字往往有幾個義項,必須根據這個字所在的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從字典上找出正確的義項。)
⑵學生實踐練習。
⑶全班交流。
三、鞏固拓展
1、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紙
2、全班交流。
3、評出優勝小組。
四、課外延伸
卡通猴:小朋友真了不起!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一種新的本領。大家以后要勤查字典哦!這樣,我們可以學更多的知識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練習一、三、四題。
教學目的:
1.按筆順正確書寫漢字
2.寫好鉛筆字。
3.熟記4條成語。
教學重點:能按筆順正確地書寫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教學難點:理解四條成語的意思。
教學具準備:字卡。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認清筆順。
1.讀題,明確要求。認識這些漢字的筆畫,能按筆順寫好這些字。
2.指導。
(1)出示14個漢字,問:這些漢字你們認識嗎?指名讀一讀。
(2)說說這14個字各是什么結構的字?
(3)四人小組討論:在這14個漢字中,哪些漢字的筆畫容易寫錯?
(4)老師根據本班學生的情況,進行指導并書空。
二、寫好鉛筆字。
1、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2 、指導。
(1)說說寫字要求和描紅要求。
(2)出示“拜”,指導書寫。
a 說說“拜”是什么部首?什么結構?擺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b 老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拜”,提醒學生橫畫多的字,上下要寫得緊湊些才好看。“拜”的第二筆、第七筆寫在橫中線上就好看了
c 學生書空后,再在田字格里描紅。
d 老師示范仿影,臨寫生字。
e 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仿影,臨寫生字。
(3)按以上步驟和方法,指導學生書寫“瞄”和“鼻”兩個字。
三、教學第四題:讀讀背背。
1 、審題。
(1)指名讀題。
(2)老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讀四條成語。
(2)老師范讀正音。
(3)學生自由讀
(4)大體了解的四條成語的意思。
3、 練習。
(1)指名讀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互相背誦。
4、反饋
(1)集體齊背。
(3)指名背誦。
布置作業 :
1、背誦四條成語。
2、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仿影,臨寫生字。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第五題:口語交際——說話要注意姿勢。
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知道在交際中,既要注意口頭語言的表達,還要有良好體態語言的配合。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讓學生知道,在口語交際中,既要注意口頭語言的表達,還要有良好的體態語言的配合。
教學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教學第五題:口語交際——說話要注意姿勢。
一、指導看圖,引導討論。
1、指導看圖,思考:圖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說話?他們說話的姿勢正確嗎?為什么?
2、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3、學生任意選擇一幅圖進行口頭訓練,抓住重點說。
4、指名說,師生互評。
5、老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作簡要的小結。
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說話,應當注意恰當的姿勢,一般應做到大方,端正不隨便。這樣不僅會增加說話的表達效果還會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希望同學們平時說話時要注意自己的說話姿勢。
二、創設情境,學生演練并評議。
1、 引導學生再次看圖,想想:圖上的小朋友怎樣做才對?
2、鼓勵學生將正確的說話姿勢表演出來。
3、根據學生的表演及時評價。
三、擴展訓練
讓學生進一步進行口語交際的實踐。
1、分組思考討論: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不正確的姿勢?
2、交流發言:把平時不正確的說話姿勢說出來。
布置作業:
回家把口語交際的內容說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
說話要注意姿勢
《練習6》教案 篇9
練習1教學目標:1、認識輕聲這一注音方法,能區別同一詞語是否輕聲在詞義上的區別,會運用輕聲的注音方法。2、熟讀并背誦《愛我中華》,體會歌詞中的思想感情。3、描紅古詩《示兒》,注意行款整齊,字體工整。4、寫好毛筆字,學寫毛筆字“陪”“將”,注意字形左窄右寬。5、口語交際。根據資料了解一種以上少數民族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會用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的語言介紹一種少數民族,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教學重點:語文與生活 口語交際教學難點:會用語句通順、條理清晰的語言介紹一種少數民族。教具準備:小黑板 掛圖教學時間:3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教學第一部分:語文與生活(一)學習第一題。1、學生讀題,要求學生自讀這部分內容,了解詩歌所寫的內容 2、討論:古詩中“妻子”該怎么讀?3、教師小結:“妻子”一詞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應該讀作“qī zǐ”,“一個詞尾如果是‘子’、‘兒’、‘頭’,就應該讀輕聲”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二)學習第二題。1、出示題目學生自讀第二題。 2、學生比較,交流。弄清里面詞語的意思。老子:(lǎo zǐ )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老聃(dān)。(lǎo zi ) 是口語中的父親,或者是驕傲人的自稱。 地道:(dì dào ) 是指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 (dì dao )。1真正是有名產地出產的;2真正的;3指工作等夠標準,實在。照應:(zhào yìng )配合,呼應。 (zhào ying ) 照料。東西:(dōng xī )指“東”和“西”兩個方向。(dōng xi )有兩種理解:1指各種具體的或抽象的事物;2特指人或動物(多指厭惡或喜愛的感情)兄弟:(xiōng dì) “兄”和“弟”。(xiōng di )三種理解:1弟弟;2稱呼年紀比自己小的男子;3男子跟輩分相同的人或對眾人說話時的謙稱。對頭:(duì tóu )三種解釋:1正確,合適;2正常;3合得來。(duì tou )有兩種解釋:1仇敵,敵對方面;2對手。 3、學生再次齊讀這些詞語。4、教師小結(三)學習第三題。1、學生讀句子,想一想加點詞在句子中的意思,討論選擇。2、全班交流。(1)運氣讀“yùn qì”;(2)運氣讀“yùn qi”;(3)孫子讀“sūn zǐ”;(4)孫子讀“sūn zi”)3、學生再讀體味這些詞語的意思。二、教學第二部分:誦讀與欣賞 1、自由讀歌詞。 2、指名讀,正音。 3、討論理解。 4、欣賞歌曲(會唱的可以考慮教學生唱一唱這首歌)。 5、教師小結三 、總結,布置作業 唱會《愛我中華》。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一、復習把上節課的“語文與生活”中的句子復習一遍,指生讀。二、教學第三部分:寫好鋼筆字1、審題。(1)指名讀題。(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2、指導。(1)學生自由讀這段話。(2)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些鋼筆字的特點,揣摩運筆方法。(3)讓學生說說寫鋼筆行楷的注意點。(要從每個字的整體去觀察,不要看一筆描一筆,要一氣呵成)(4)以“死”,“州”等字為例指導學生體會運筆特點。(5)教師強調行款布局和整體章法。3、練習。(1)學生練習描紅。(2)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及時小結,在讓學生仿寫。4、反饋。(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根據情況進行糾正強化練習。(學生書寫時教師要注意巡視觀察,反饋時注意評點、糾正)三、教學第五部分:寫好毛筆字1、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兩個字“陪”“將”。①字形特點②筆畫特點2、教師示范書寫,講解要點3、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4、評講書寫作業5、學生再次練寫。四、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布置下一節課需要準備的東西。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資料,制成小卡片。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口語交際: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 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資料,寧多勿缺。 活動材料:一張中國地圖,mtv《愛我中華》 活動進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你能說出其中的一些民族嗎? 2、學生們暢所欲言。 過渡:各民族的文化生活真是別具一格,你們想走進他們嗎?二、創設情境,走進民族 1、出示四幅民族圖,說說分別講的是那些民族? 2、小組探究: 根據搜集來的資料,判斷圖上是哪幾個民族,說說你是從什么地方判斷的。 要求:小組長要讓組員都有發言的機會,要互相傾聽他人意見。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 小組選代表發言,必要的地方演一演 過渡: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真實豐富多采,你能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家庭成員向大家介紹嗎? 三、自組小組,自選介紹 1、出示各民族的照片,展示各民族的風采。 2、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組成小組,練習導演。 (學生根據自己愛好自由組成旅游團體,自導自演,展開研究,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度,讓學生主體實踐和親身體驗。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交往活動中,讓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教師更多的是提供幫助、指導,甚至協作研究,與學生一起討論。) 3暢所欲言的介紹會,師生共同評議。 4、談談這次旅游的感受。 四、發展思維,內化積累。 1、出示一些典型的民族照片,讓學生判斷是哪個民族,并說說這個民族的代表性節氣、風俗。 2、出示一張中國地圖,指導學生找出各民族的聚居地區。 3、觀看mtv《愛我中華》,你想對祖國說些什么?你打算怎樣為祖國貢獻力量? 拓展延伸: 全班共同努力,多種渠道搜集資料,把反映各民族的生活資料,整理成一本民族集錦。 板書設計: 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 要求: ①介紹一種你了解的少數民族的基本情況②語句通順,條理清楚 教學后記
《練習6》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 學用字詞句,能聯系自己的平時閱讀談談自己了解的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
2. 寫好鋼筆字,注意字要站得穩,上下中心必須相對。
3. 讀讀背背,積累帶有動物的成語,并學習一篇美麗的詩歌。
4. 口語交際,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學會正確的求救方式。
思維發展目標: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生活中學會運用。
教學重難點:
1、 區分“漂流”和“漂浮”
2、 說和寫植物種子的傳播。
3、 讀、背與動物有關的成語和小詩《晨牧》。
4、 口語交際:遇到意外情況如何自救和求救。
教學準備:課件、圖片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1、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積累運用。2、練習寫好鋼筆字。
一、 學用字詞句
1、 審題,指名讀題。
2、 指導1。
(1) 學生自由讀讀這些詞。
(2) 出示卡片,讓學生認讀“漂流”“漂浮”。
(3) 指名讀讀這些詞語,齊讀。
(4) 討論討論,并互相說說聯系自己的平時閱讀談談自己了解的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
(5) 指名說說自己熟悉聯系自己的平時閱讀談談自己了解的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
3、 練習連一連。
4、 反饋。
5、 指導2
(1) 選擇一種植物,讀一讀,想一想,并和同桌說一說。
(1) 指名說一說,有不完整的地方師生共同補充。
(2) 自己練習填一填。
6、 我的十分鐘
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為什么會這樣呢?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地談一談。把你熟悉的植物傳播種子的知識寫下來。
7、 指名讀一讀。
二、 寫好鋼筆字
1、 審題,指名讀題。
2、 指導。
(1) 出示:“素、晃、荒”。讀一讀
(2) 注意觀察:注意字要站得穩,上下中心必須相對。
(3) 集體交流,總結:寫這一類型的字注意注意字要站得穩,上下中心必須相對。
(4) 范寫。
(5) 學生描紅、臨寫。
(6) 反饋、點評。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能夠背誦“讀讀背背“中的8個成語和詩歌,結合插圖形象理解。學寫毛筆字。
一、 讀讀背背
1、審題,指名讀題。
2、我的十分鐘:學習第一部分
(1) 學生自由的讀,不認識的字可,要熟讀這些成語。
(2) 指名讀成語。
(3) 邊讀成語,邊看圖,要求能邊讀邊思考這些成語的大概意思。
(4) 同座的同學討論每條成語的大概意思。
(5) 學生練說這些成語的意思。同座的同學互相練讀,練背。
你還知道哪些帶有動物的詞語?說一說。齊讀這些詞語。
3、指導第二部分
自由讀讀這首詩歌。
指名讀讀。
討論這首詩歌的大概意思:早晨的時候,晨霧濃密,一個孩子干這鴨子往河沿里走,他吹著牧歌,鴨子刮刮的叫,構成了一幅非常優美動人的鄉村圖景。
同桌練習熟讀并背誦。
指名背誦、齊背。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師:板書“點”,它是漢字筆畫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筆畫,但可別小看它喲,它是非常重要而且變化最多的一個筆畫,傳說東晉王獻之小時侯練書法很勤奮,練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寫一個字忘記寫點了,父親王羲之見了就順手在上面補了一個點。后來王獻之的母親見了這個字后說:“吾兒寫完三缸水,只有一點像羲之。”
2、指導學生觀察“方”字中的點——露鋒點
(1)向右下直下起筆;(2)逐漸按筆;(3)提筆,筆鋒至中心處;(4)自右向左圓轉收筆。
3、教師執毛筆范寫點(這叫露鋒點)
4、學生臨帖描紅(提示正確的執筆姿勢)
5、指導觀察“小”中的第一點——藏鋒點:將點起筆處的筆鋒藏起來,不是直下起筆,而是逆鋒向左上起筆,然后提筆圓轉,再向右下逐漸按筆,其它步驟與露鋒點相同。
6、學生臨貼描紅。
7、學生自由練習寫兩種點,互相交流書寫心得,教師巡視指導。(程度高的學生還可以練習寫含有點畫的字。)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口語交際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應變的能力, 規范學生語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態度和語言習慣。
2、習得一種在“危難之中”能夠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領。
一、口語交際 學會求救
1、審題,指名讀題。
2、指導練習。
(1)教師指導學生觀看錄像。
(2)教師講述注意點:當發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時,我們應該學會求救,生活中會有哪些意外呢?如果遇到了,應該怎樣自救或者求救。
(3)教師示范火警求救。
(4)學生說火警求救。
3、我的十分鐘
(1)同學間自由交流不同的求救語言和發生不同意外時怎樣自救。
(2)以小組為單位,各選出一名選手參加大賽。
(3)請一同學當主持人,開始比賽。
(4)評選最佳救助天使。
教師小結本次比賽并給予熱情的鼓勵。
《練習6》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分辨前鼻音韻母和后鼻音韻母,能正確、流利地讀繞口令。
2、認識部首,了解部首的演變過程和意義,并練習寫幾個含有此部首的字
3、練習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詞語
4、練習將一般句式改寫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5、熟記成語
6、學習配音
7、學寫毛筆字
二、教學準備:小黑板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練習將一般句式改寫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難點:學習配音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分辨前鼻音韻母和后鼻音韻母,能正確、流利地讀繞口令。
2、認識部首,了解部首的演變過程和意義,并練習寫幾個含有此部首的字
3、練習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詞語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幫助學生復習鞏固韻母表中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注意發音。
(2)、要求學生初讀繞口令時,找出其中帶有前、后鼻韻母的字,(3)、讓學生再讀繞口令,找己覺得特別饒口的句子,練習
(4)、組織學生展開繞口令競賽。比一比,賽一賽。看卡誰能將繞
口令讀得準確又流利并將這些字反復朗讀,直到發音準確為止
3、練習
(1)、集體練讀韻母表中的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
(2)、學生反復大聲自由練讀繞口令中帶有鼻韻母的字、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以及整個繞口令,同座位互查。
4、反饋
(1)、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2)、學生評議,公布比賽結果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題目的要求
2、指導
(1)、引導學生從行到列的角度仔細觀察練習中12個方格里的內容
(2)、讓學生說說從觀察中發現了什么?
A、從列的角度來看:第一列都是實物圖;第二列都是古文字;第三列都是部首
B、從行的角度來看:每行的圖、古文字、部首的形狀極為相似,充分說明了部首的意義及其演變過程。
C、引導學生寫出幾個屬于這個部首的字,使學生了解漢字的構字規律。
3、練習
(1)、學生各自在書上寫幾個屬于這四個部首的字
(2)、將學生分成四個組,每一個小組著重圍繞一個部首寫出字。
(3)、每組派一生到黑板寫出該部首的字,其他的組員可以補充
4、反饋
(1)、讓學生對照黑板上正確的字對自己的答案進行修改或補充
(2)、同座位相互檢查練習情況
三、課堂作業
分別寫幾個帶有“皿”等四個部首的字
四、教學第三題目
1、審題
(1)、指名讀題
(2)、讓學生說說本題的要求
2、指導
(1)、指導學生學習例句
A、認識概念,陰道學生對字詞句段的概念有進一步的認識
B、明確概念之間的關系。
C、排列順序
(2)、教師歸納按一定順序排列詞語的步驟:一識概念二找關系
三排順序
3、練習
4、反饋
A、逐題討論詞語排列順序情況,確定正確的答案
B、學生自己修改錯誤之處,并簡單注明錯誤的原因
C、同座位檢查練習情況
《練習6》教案 篇12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指名讀題,弄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不認識的字可以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正音。
(3)學生自由讀,要求一邊讀一邊思考這些成語的大概意思。
(4)同桌討論每條成語的大概意思。
(5)學生練說這些成語的意思,教師重點講解以下幾條成語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見相合。
和衷共濟: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過江河。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休戚相關: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禍福相連。
眾志成城:大家一條心,就像堅固的城堡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一致,力量就無比強大。
集思廣益:集中眾人的智慧,廣泛吸取有益的意見。
急公好義:熱心公益,愛幫助別人。
3.練習。
(1)自由讀。
(2)同桌互相練背。
4.反饋。
(1)指名試背。
(2)集體背誦。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請學生說說本題練習的要求。
2.指導。
(1)讓學生小聲地、自由地練讀,要求讀通,讀順,讀懂。
(2)指名試讀,教師注意糾正字音。
(3)教師范讀后請學生齊讀。
(4)再次讓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要求聯系課文《學會合作》來說說這幾條諺語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處。
3.練習。
(1)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自由練讀。
(2)指名讀、齊讀。
(3)練習背誦。
(4)指名試背、全班背誦。
4.反饋。
(1)檢查朗讀。
(2)檢查背誦。
(指名背,表揚當堂能背誦出來的學生)
《練習6》教案 篇13
【教學要求】
1、懂得“煮書”的意思。
2、學習魯迅的幾則名句,積累關于讀書的名言。
3、通過誦讀,知道《今古賢文》的意思,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
4、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5、練習口語交際,鍛煉聽話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6、學寫毛筆字。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語文與生活
1、學習第一題。
(1)學生第一段文字,思考:為什么說問號像鉤子?
(2)師:這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們認識到在學習中山與體溫的重要性。
(3)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理解。
2、學習第二題。
(1)看圖,圖上畫有什么?你從圖上你思索到什么?
(2)學生讀文,思考:
a、書怎么可以“煮”呢?這里得“煮”是什么意思?
b、是不是所有的書都要“煮”?你覺得哪些書要“煮”,哪些書不要“煮”。
3、學習第三題,
(1)自由朗讀魯迅的幾則名言。
(2)討論,用自己的話談談你對句子的理解。
(3)小結: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讀書是要講究方法的,我們不但要學習別人的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善于在學習過程中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應該不厭其煩、用心地去琢磨書中的含義。勤于思考,積累書中的有益之處。
(4)抄寫魯迅的幾句名言。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題,。
1、學生自讀《古今賢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范讀,學生思考文章內容,了解其中的意思。
3、說說書里主要講的是什么意思?(文章主要闡述的是讀書的作用和方法。)用開火車的方式說出每一句話的意思。
4、將書本里的知識與實踐結合,不懂就要問。
5、學生談談讀后的感想。
6、正確、有感情、有節奏地自讀、背誦。
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1)讓學生讀這段話,指出選自哪里。
(2)引導學生讀字帖。通過觀察字帖,讓學生說出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行中的位置。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3)、反饋。展示寫得好的字,并請學生說說好在哪里,糾正寫得不夠好的字。
第三課時
一、口語交際
1、審題。
(1)指名讀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教師進一步明確要求。
①你最喜歡讀的一本書是什么?
②為什么喜歡?
① 這本書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導。
(1)學生思考問題,準備說話內容。
(2)學生根據自己選定的書籍做準備,教師巡視指導。
(3)分組練習各自的話題。
(4)班上交流,師生評議。
3、反饋
(1)喜歡這本書的理由是否充分。
(2)大家是否感興趣。
(3)評議小結。
(五)學寫毛筆字
1、審題。明確本次要寫的字。
2、指導。
(1)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結構。
(2)教師邊示范邊講解方法,提示重點筆畫的位置。“坐”字整體取斜勢,中豎正而挺,兩個橫畫一長一短,短橫略向上翹,長橫略向下狐。兩個“人”字程左低右高之勢。“器”字的四個“口”略有參差。撇頭穿插在兩個“口”之間,。寫字時注意勻稱,以達到美觀的效果。
(3)學生練習,教師及時指導。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一步糾正。
教學隨筆
如何處理教材設置的問題,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這些問題,是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體現,同時也是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例如,本次練習中的“語文與生活”主要讓學生了解“煮書”的含義及“煮書”的做法,進一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梳理自己讀書的方法,通過誦讀和抄寫有關讀書的名言,感悟魯迅對讀書的理解。在這里,教師就應緊扣教材中有關“煮書”的問題,引導學生悟出這樣的道理:只有反復誦讀品味,讀熟讀透,才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