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美術第十冊全冊教學設計2
這幅圖的有些畫面沒有畫出墻壁、門窗、屋頂,也沒有畫出燈燭,但通過人物的活動,卻能讓觀眾感到宴樂是在室內的夜晚進行,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簡練手法。猶如中國舊戲劇,不用布景,只用手勢、眼神等動作讓觀眾感到周圍景物歷歷在目。
《韓熙載夜宴圖》在用筆著色等方面達到了很高水平。全畫工整精細,線條細潤而圓勁,人物衣服紋飾的刻畫嚴整又簡練,對器物的描寫真實感強,設色既濃麗又穩重,比例透視有法度可尋,是一幅有重要歷史文物價值和杰出藝術成就的古代人物畫精品。
第六課 亭子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各類亭子的造型特點和建筑特色,并認識中國的名亭。
2.能用寫生的方法畫出家鄉的亭子,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
3.在畫亭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傳統建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亭子,或小巧玲瓏,或古樸壯觀,千姿百態,翼然卓立。它不僅以自身獨特的建筑造型點綴在嫵媚多姿的園林風光中,還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觀景的好地方。在亭子里,或倚欄凝視,或站立眺望,遠近的景致盡收眼底,誠如元人有詩云:“江山無限景,都取一亭中。”在日常生活中,亭子也是孩子們最常見的園林建筑,他們或在亭中嬉戲玩耍,或陪伴老人下棋聊天,早已感受到亭子帶來的美與樂趣。畫畫亭子,了解亭子做為教學內容,學生想必也很有興趣。
教材在提供亭子圖片及相關知識的同時,通過提問學生了解有名的亭子及特點,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及學習興趣。并讓學生觀察、概括不同亭子的造型特點,明確創作要點,再提供學生作業,拉近了學生的創作距離,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重點、難點。
重點:用寫生的方法畫出熟悉的亭子。
難點:設計出新穎的亭子來。
三、教學設計
●方案一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參觀家鄉的亭子,準備繪畫工具材料等。
(教師)課件、五星卡片(教師自己設計的獎勵卡片,上面有五星)、范畫等。
教學過程
1.比賽導入。
(1)速寫比賽(要求:同學們把課前參觀的亭子用速寫的形式畫下來)。
(2)師生評畫,對于作品優秀的同學用卡片獎勵。(注意:學生的速寫不必要求太嚴,只要構圖飽滿、線條流暢、色彩和諧,并有自己的想法即可)
(3)師生交流本地亭子的特點和作用。
(4)教師小結,板書課題。
小結:亭子是人們休息的地方,亭子常設于山間、水際、路旁、林中,大多四周敞開,與自然融為一體,也是傳統園林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欣賞名亭。
(1)課件欣賞:中國的名亭;教師重點介紹一兩個,請學生說說還有其他什么名亭,以及各自不同造型特點。
(2)小結:亭子的種類和特征。
3.研究結構。
(1)教師出示范畫:園林建筑中各種亭子的平面示意圖,主要針對亭子的結構進行研究。
(2)學生范畫中各種亭子的結構特點。
4.學生作業。
(1)提示:用繪畫寫生的形式畫一畫家鄉的亭子;注意表現亭子的造型特點;添畫漂亮的風景來映襯亭子。
(2)教師巡視指導。
5.小結延伸。
(1)表揚作業優秀的同學,并用五星卡片獎勵。
(2)小結并布置下節課設計亭子的學習課題。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繪畫工具材料。
(教師)課件。
教學過程
1.評畫小結。
(1)在學習園地上展出各組的優秀作業。
(2)師生共同探討優缺點,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