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美術第十冊全冊教學設計2
(3)小結:這些作品中的亭子造型美觀、色彩鮮艷、線條流暢,畫面具有表現力。
2.交流暢想。
(1)提問:如果你是小小設計師,應考慮把哪些設施、功能設計進去,使亭子更美,更吸引人?
(2)學生交流各自設想。
3.欣賞交流。
(1)欣賞世界著名亭子設計。(主要體會設計師的意圖)
(2)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記錄亭子的設計草圖。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設計師的創意。
4.亭子創作。
(1)創作建議:用自己喜歡的工具材料與同學合作完成;設計構思盡量做到與眾不同。
(2)小組協作開展創作活動。
(3)教師巡視指導。
5.展覽評議。
(1)各小組展示設計作品。
(2)學生參觀其他小組的設計作品,給自己喜歡的作品貼上五角星。
(3)請獲五角星最多的小組介紹設計思路。
(4)評出“最佳設計師”,頒發獎狀。
6.課堂延伸。
(1)提供有關建筑工程的網址,有興趣的同學點擊學習。
(2)如果讓你為公園設計一座有標志性的亭子,你將如何去構思?
第七課 夸張的臉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人物頭像特征,進行夸張的表現手法;并嘗試泥塑,進行頭像立體造型。
2.啟發學生觀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語言,夸張塑造,大膽趣味地表現人物頭像,提高學生對人物特征的觀察及立體造型表現力。
3.體驗泥塑夸張表現人物頭像造型的樂趣,培養對漫塑人物的審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文學家高爾基指出:“夸張是創作的基本原則。”通過這種手法能更鮮明地強調或揭示事物的實質,加強作品的藝術效果。夸張是一般中求新奇變化,是突出特性最好的手法,通過把對象的特點和個性中美的方面進行夸大,鮮明地強調或揭示對象的實質,造成一種新奇變幻的情趣。按其表現的特征,夸張可以分為形態夸張和神情夸張兩種類型,通過夸張手法的運用,為藝術美注入了濃郁的感情色彩?鋸埡妥冃问且粚\生的兄弟,是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夸張的過程同時也是變形的過程,它們處在同一時空的變化過程之中。是根據畫家的主觀心理需要,將自然形態中的物象進行有意識的重新整合.使其符合畫家的心理與視覺需要的藝術。一般說,夸張是從凸現客觀物象的某種外部特征去表現和揭示客觀物象的;變形強調的是如何改變客觀物象的面貌,有意識地改變自然形態中客觀物象的形態和結構: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作品的表現力。人物以極度夸張和變形的手法來表現,可使他們的特征更突出,使人物特征個性鮮明、突出、動人、趣味。一幅成功地把人物最有特點的地方夸張表現出來的作品,會給觀者留下強烈的印象。
課本上《說唱俑》、《燕山阿福》、《醉歌》、《社火面具》等雕塑造型,都利用夸張的造型手法,產生強烈的藝術特征,都有漫塑的特點。雕塑的分類有多種,按照材質分,可分為泥塑、木雕、石雕、銅雕等;按照作品題材內容的性質和用途來劃分,可分為紀念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和漫塑等等。其中漫塑結合了漫畫和雕塑兩種藝術表現手法。漫塑的歷史非常久遠,人類最原始的巖洞雕刻都在某種程度上作了漫畫形式的變形,漫塑在漢代的民間大量涌現,最典型的擊鼓說唱俑,蹺足擊鼓,笑容可掬,形態生動傳神,令人過目不忘。漫塑藝術是以物質實體創造出的詼諧幽默的形體,借以反映當下生活狀態、時代精神,它以漫傳神,以神定形,以神取勝,神形合一,表達創作主體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漫塑是漫畫和雕塑兩種藝術表現手法的結合,人們又常常稱它為發笑的藝術,因此風趣性、幽默性是其最強烈的審美特征,F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緊張,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越來越少,漫塑藝術的這一獨特審美特性正好適合用來緩解人們日益激烈競爭所帶來的緊張精神負荷,它通過風趣幽默的外型給忙忙碌碌的現代社會注入一分輕松幽默的精神享受,很多人稱它是讓人發笑的藝術,這正是漫塑藝術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