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美術第十冊全冊教學設計2
《夸張的臉》是一次漫塑的體驗。漫塑藝術題材廣泛,藝術家往往根據觀眾比較感興趣的人物進行藝術創作。可以是喜愛的名人或以自己為原形,把人的獨特氣質和外型特點拿捏準確并給予類似于漫畫的夸張,神情駕馭于人物本身之上,給人一種似而非,非而是的獨特享受,這種游走于藝術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幸福感覺讓人在藝術的過渡中迷醉。課本讓學生嘗試創作《夸張的臉》,也在于讓學生在輕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賞漫塑藝術之美,學習夸張的藝術表現手法,完成泥塑的人物立體造型,提高立體造型能力。
2.重點、難點。
重點:用泥塑的形式表現夸張的人臉。
難點:抓住人物形、情特征進行夸張的泥塑立體造型表現。
三、教學設計課前準備
(學生)陶泥兩塊,大小根據條件任意,一塊做臉,一塊做五官頭發。盤一個,放少量水(沾土銜接之用)。泥刀一把,木板一塊(或報紙、布),以袖套圍裙一套。
(教師)陶泥若干,橢圓形紙板(表面打毛)兩塊,工作服,實物投影儀等多媒體,課件(漫畫、泥塑作品欣賞),阿福、社火等作品若干。
教學過程
1.玩泥游戲,導入新課。
(1)教師準備一盆偏濕些的小泥球,橢圓形的紙板。讓學生分組進行游戲比賽,看哪組能快速把小泥球壓成泥餅,以填滿橢圓形紙板為勝。
(2)請同學上臺,做快樂的表情,看誰的表情最強烈。導入新課。
2.觀察人物夸張表情的變化特征,探究學習抓住特征進行變形的夸張表現方法。
(1)觀察教師演示:微笑表情的人物簡筆畫,提問:怎樣讓開心的表情更顯開心?
(2)分小組討論,請代表發言:五官、發型怎樣變形就更開心?可請學生上臺修改眼或嘴的幾種變化,學會舉一反三。
(3)欣賞。簡筆漫畫人物頭像。進一步啟發學生,觀察漫畫家夸張的表現方法。得出夸張之藝術手法:變形法,如小的更小,圓的更圓,曲的更曲。
(4)欣賞。對比欣賞漫畫名人與真人頭像作品。討論: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的審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鮮明更風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3.感受夸張的臉,鼓勵學生夸張表現自己喜愛的臉。
(1)輕松一下,啟發學生嘗試做各種有趣夸張的表情,互相觀察臉部形的變化特征。
(2)課件出示:各種表情夸張的人臉。進一步開闊視野,選擇自己喜愛的夸張表情,進行創作。
4.學習泥塑立體造型方法。
(1)欣賞泥塑作品:中國古今雕塑家、民間藝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課本或實物)。重點欣賞夸張的五官造型特點。激發學生泥塑造型興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學習:對比漫塑人物和漫畫人物不同點:立體造型與平面造型的區分。提問討論: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總結:團、搓、壓、挖等等。
(3)教師演示:泥塑人物頭像步驟方法。教師根據簡筆畫開心的人,用學生制作的橢圓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頭發。
(4)討論:兩塊陶土用水銜接會更容易牢固。討論多種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條組合成眼睛。
(5)欣賞陶藝學生作品,啟發:用泥塑造夸張的五官,有更多的變化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表現。
5.學生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完成創作。
6.展示學生作品,給自己的作品取名,進行評價。
7.做一個輕松夸張的表情下課。
第八課 水墨人物畫
一、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水墨人物畫的基本知識及其藝術表現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