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美術第十冊全冊教學設計2
(教師)學生作業、教學課件、教學演示的工具與材料。
教學過程
1.作品分析,總結經驗。
出示若干張上節課的學生作業,簡要點評作品的優點,指出在這一節課中要注意的地方和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2.提出要求,激發興趣。
(1)教師明確本課學習的任務與要求:表現全身人像,構思與表現有主題的畫面。
(2)激發學生的興趣:出示幾幅學生創作的主題性人物畫與周昌谷的作品《兩只小羔羊》,肯定這些作品主題表現的意義。
3.分析畫面,研究作品的表現形式。
仔細觀察上面出示的幾幅作品:主體人物是怎樣安排的?畫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他們在表現上分別有什么不同?
展開交流與總結:如主題要突出,要考慮畫面的主體,落款與背景的關系等。
4.指導構思,確定表現主題。
(1)交流學生帶的人物資料:你想選擇哪個人物作為畫面的主體形象?可以構思一個怎樣的主題畫面?
引導展開充分的交流,幫助學生選擇與形成自己的表現主題與構思。
(2)交流與解決一些表現中學生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如“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現”、“背景資料的表現”等,教師可以出示一些常見背景資料的水墨樣本,供學生參考。
5.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6.作品展示與評價。
可以創設一個有趣的展示與評價活動,如“作品拍賣”、“藝術鑒賞會”等,引導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交流感受:如“你最喜歡誰的作品,為什么?”、“誰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韻味?”、“誰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具體說說”等。
進行學習主題小結:可以讓學生用一句話來概括學習的體會,或教師設計一些總結語作為學習的結束。
第九課 齊白石筆下的蔬果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齊白石的生平與藝術成就,欣賞齊白石筆下的蔬果作品,感受齊白石作品的藝術趣味與藝術特點。
2.通過研究與嘗試,以臨摹或創作的方式表現生活中的蔬果形象,初步掌握表現的基本技巧與步驟,提高水墨畫的表現能力。
3.通過欣賞與表現活動培養學生的藝術觀察能力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藝術審美素養。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齊白石是我國近代偉大的藝術家,他筆下的花、鳥、蟲、魚、蔬果等充滿生命的活力和藝術的美感。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與分析,開展感受與表現活動。教材給我們呈現了齊白石的肖像和幾幅蔬果作品,意在讓學生在了解齊白石生平及其作品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建立起對中國畫藝術的感受與理解。蔬菜與水果是生活中常見的題材,學生都有生動的感悟與理解,教學的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如何從藝術的角度去欣賞與進行水墨表現,提高藝術審美的能力與表現的水平。
在表現上,既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水墨表現方法,通過欣賞與臨摹,掌握表現的一些技法與步驟,同時又不要拘泥于畫家特有的藝術審美觀點下的技法與步驟,可以通過感受的加強引導學生探究與發現,進行創造性的臨摹,如變化構圖,自由選擇一些更多更好的表現題材等。同時,一些好的程式化的表現方法與步驟也要讓學生了解與學習,并啟發學生舉一反三。要注意的是學生在畫面的構圖上往往會十分散亂,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畫面的位置安排。
2.重點、難點。
重點:對齊白石及其作品的了解,學習用水墨畫的方式表現蔬果題材。
難點:畫面的構圖與用筆、用墨、用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