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六年級下冊:06課 我來玩電腦
[分析] 我來玩電腦 一、教材分析 [教案]賀佳妮老師的教案 課目 第6課我來玩電腦(活動一) 年級 6年級下冊 執教 賀佳妮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欣賞導人 1.課件,出示一張風景圖片,然后展示通過 photoshop處理過后的其他四種效果圖片(色調變化、紋理變化、水彩變化、塑料化變化),請學生通過點擊放大欣賞。 2.問:這和原來的風景畫有什么不同?想知道它們是怎么變化的嗎? 3.其實運用我們手中的電腦和合適的軟件,就可以輕松地達到這樣的效果。 4.教師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當場示范怎么達到這樣的效果。(一、打開photosh叩,二、打開圖片,三、在色彩平衡中改變色調。) 5.小結:四個步驟,1分鐘不到的時間,我們就可以把一張圖片改變成我們所需要的色調和效果。這就是電腦美術的優勢。想不想一起來試試呢? 6.那我們就一起來玩電腦吧!出示課題——《我來玩電腦》。 教學課件:圖片展示。 多媒體展示系統:教師演示photoshop軟件功能. 了解基本工具 1.學習打開、保存、退出的基本方法。 2.介紹下拉菜單中“圖像調整”和“濾鏡”兩個部分。 3.學習撤銷操作的方法。撤銷一步可以用快捷鍵ctrl+z,撤銷幾步可以打開右邊工具控制面板中的“歷史記錄”。把“歷史記錄”向上移動就可以了。“歷史記錄”可以清除鞠步記錄。 多媒體展示系統:教師演示photoshop軟件功能. 嘗試制作 1.選擇一張圖片,練習改成你喜歡的樣子,并給新圖片取一個名字。 2.展示給全班同學看看,說說自己通過什么方法改變的。 教學課件:可供選擇的風景或靜物圖片。 多媒體展示系統。 游戲 1.找一找書上的兩個機器人,它們哪些地方不一樣?一共有ll處,你能用鉛筆把它們標注出來嗎? 2.請最快的同學上臺來標記給大家看。 教材。 學習制作方法 1.小結:后圖是經過了photosh叩修改變成的。通過修改,我們也可以把一些圖片改變得不一樣。 2.學生討論嘗試方法:選取工具欄中的仿制圖章工具.按住all鍵,點選圖中需要復制的地方,然后放到另外的區域,按住鼠標移動進行復制. 3.學生嘗試一個小圖形,進行練習。 學生作業 1.教師出示一些圖片,供學生選擇進行修改制作。 2.將自己修改過的畫面和原畫面一起上傳到教師電腦中的共享文件夾中。 教學課件:圖片. 游戲、評價 1.進行游戲:互相找找同學修改后的圖片的區別。 2.說說你找到了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誰修改得最精細。 課目 第6課我來玩電腦(活動二) 年級 6年級下冊 執教 賀佳妮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游戲導入 1.古代神話中,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拔一把身上的毛,吹一口氣就能變出很多很多小猴子來。這個神話在我們的電腦里面變成了現實。老師這里也有一只小猴子,你能在電腦中變出很多很多小猴子來嗎?(用軟件powerpoint制作)。 2.請一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可以用電腦里面最常用的什么功能?(復制,粘貼) 3.請一位學生上臺來演示制作方法。(先選中小猴子,選擇“編輯”一“復制”,然后選擇“粘貼”。不斷粘貼,可以復制出許多小猴子。) 多媒體展示系統。 探索方法 1.怎樣讓小猴子變高變瘦一點,或者變矮變胖一點呢? 2.學生回答并上臺在教師電腦上嘗試(選擇圖片以后,拉動圖片周圍的小方塊就可以自由變幻了)。 3.教師演示,我們還可以對小猴子旋轉、翻轉,做出更多的不同樣子的小猴子。 多媒體展示系統。 嘗試制作 老師這里有很多可愛的小卡通人物,你們也來試試,用復制、粘貼、翻轉等方法做出有趣的畫面。 提出問題 1.提問:你在制作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嗎? 2.小結問題:有底色的卡通形象,復制以后,底 色也復制出來了,不好看。怎么辦呢? 解決問題 1.學生小組內討論解決方法。 2.小結歸納:有兩種辦法。 (1)如果背景的顏色單一,點擊“視圖”一“工具欄”一“圖片”。打開圖片工具,選擇設置透明色,可以把單純的背景色去掉。 (2)如果背景的顏色復雜,選用魔術棒橡皮擦工具,可以擦掉一塊塊相似的顏色,再用橡皮擦擦掉多余的部分。然后保存成.jpg文檔,插入powerpoint就可以了。 多媒體展示系統。 比較、欣賞 1.比較三張圖片,一張使用了背景,一張沒有使用背景,一張背景比較花、亂。你更喜歡哪張呢?小結:有背景的圖片更漂亮,但背景應該襯托主體圖片,不能太花、太亂。 2.欣賞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和別的同學的作業。 教學課件:圖片。 設計制作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播放音樂和優秀圖像畫面。 欣賞評價 介紹自己設計的圖像,大家共同推選出最有趣的圖片、最有創意的圖片、最精美的圖片。 多媒體展示系統。
在人類信息社會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來玩電腦電腦逐漸走入了少年兒童的學習和生活,電腦已經是大家喜愛的伙伴與幫手了。我來玩電腦美術與電腦之間存在諸多聯系,在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是美術創作和美術學習的重要工具。本課我來玩電腦將一些適合用電腦表現的美術內容編寫成少年兒童喜愛的學習形式。在我來玩電腦的幫助下,學生的美術學習顯得更輕松和得心應手,容易實現預想的效果,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我來玩電腦
本課我來玩電腦屬于“設計·應用”領域,有三個學習內容,是基于美術應用軟件.photoshop、powerpoint等而設計的。一是利用photoshop修改畫面,使畫面產生色調上的變化以及其他方面紋理、風格等的變化。二是學生通過找錯游戲學習修改畫面的方法,將一張圖片改成兩張相似但不相同的圖畫,再給別的同學辨認。三是讓學生將喜歡的圖案去底,再用復制和粘貼的方法,創造新的畫面效果。
“活動一”:photoshop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圖形處理軟件,“活動一”的范例中僅用了其中的幾項功能,但從這幾項功能中,可以舉一反三學習到很多其他知識。
以photoshop7.0.1為例,圖片一,是一張風景畫,選用濾鏡效果一紋理一紋理化一砂巖(設置值約為5),處理以后,風景呈現出一種砂畫的效果。然后,選用圖像一調整一色彩平衡,在色階中輸入數值,如r為100,則畫面呈紅色調。
圖片二呈現的兩個機器人看似一樣,其實經過了修改處理。方法是用photoshop中的橡皮圖章工具,按住alt鍵選擇要復制的區域,然后移動鼠標到新的區域不停拖動。原區域的畫面就選項可以定為l~4,因為修改的是比較精細的地方,所以畫筆的像素點定義就復制到新區域來了。在修改過程中,可以用放大鏡工具,將畫面放大后更方便修改。運用這種方法修改畫面,就能使新畫面在細節上與原畫面不一樣。
“活動二”:這里主要學習的是powerpoint中的復制、粘貼方法以及photoshop中的去底取圖的方法。去底的方法是選用左邊工具中的橡皮擦,選魔術棒橡皮擦工具點選主體物周圍的背景(最好選擇背景與主體物對比度比較大的圖片),魔術棒橡皮擦的容差可根據情況選擇為15—30,點選以后該區域相似的顏色自動清除,但物體周圍的區域可能還殘留一些背景,可再選用橡皮工具將剩余背景一一擦除。
背景清除以后的圖形,我們可以將其保存為jpg文件:然后在軟件power·point中插入該圖片,進行復制、粘貼以及變換大小。變換好以后,拖動圖片到合適的位置。如果圖片呈現白色(或其他純色)底色,則可以選用圖片工具中的透明化工具,點選白色(或其他純色)進行清除。
“學習屋”中有一個連環畫的小故事,是用:photoshop和powerpoint結合做出來的。對電腦美術感興趣和家庭中有電腦的同學可以回家試做。
二、教學目標
◆了解電腦繪畫是美術創作的一種形式,學習基本的電腦美術實用技巧,掌握繪圖軟件的基本用法,嘗試運用不同的軟件來表現獨特的畫面效果。
◆培養學生動手制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在自己動手制作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樂趣。
◆養成有序地制作的習慣。
三、教學思路
教師在設計教學程序時,一定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先讓學生感受軟件處理圖片又漂亮又快捷,在游戲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再進行學習。
“活動一”可以設置如下程序:觀察欣賞——分析方法——嘗試制作——游戲激趣——嘗試體驗——評價與游戲。
觀察欣賞:欣賞教材上的,或者老師處理過的圖片,例如教材上的砂巖效果的圖片。還可以出示其他圖片,如:經過處理的模糊化風格的照片。讓學生猜猜,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分析方法:教師解密,演示制作方法,再讓學生嘗試濾鏡中的各種效果。
嘗試制作:在剛才試過的各種方法中,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對自己選擇的圖片進行處理。
游戲激趣:出示兩張圖片(機器人),讓學生找一找圖片的區別,可以用鉛筆標記有哪11處不一樣。看誰找得最快。(見圖)
學習方法:學習橡皮圖章工具的使用方法。
制作體驗:學生嘗試體驗制作。
游戲評價:向同學們展示自己處理的圖片,然后讓對方來找找圖片中不一樣的地方在哪里,看誰又快又好。
“活動二”主要是讓學生學習電腦軟件中自由復制、粘貼以及拉伸的特殊功能,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自主發現問題,并討論解決問題。
可以設置如下程序:游戲導入——自主探索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制作體驗——欣賞評價。
游戲導入: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法進行電腦游戲,讓學生了解復制和粘貼、拉伸和縮小等功能可以制作出良好的畫面效果,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自主探索方法:學生在信息課中應該已經學到了一些復制和粘貼的方法。這些方法,在很多軟件中都是一樣的。因此,可以讓學生自主嘗試和探索這些方法,也可以通過討論得出結論。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問題,比如:圖片底色不能去掉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討論,互動,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制作體驗:學生制作一幅有創意的圖案,在制作之前,教師可以出示這方面的圖片給學生欣賞,用以拓寬眼界。
欣賞評價: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學們看,說一說,誰的具有創意,誰的具有美感。
四、教學選擇
1.可提供一些合適的圖片給學生選擇處理。找差異的圖片最好是細節比較豐富的。而圖形去底的圖片最好是圖案與背景區別比較大的,這樣,學生用橡皮擦工具去掉背景更容易一些。
2.課前應保證學生具有基本的電腦操作知識。課堂上最好每個學生有一臺可以操作的計算機。部分條件欠缺的學校,學生如果不能一人一機,教師應當以欣賞課的形式,讓學生對電腦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并初步了解電腦美術作品應用軟件的用途。
3.可以根據學生接受程度的不同,而選擇兩課時或者三課時來完成學習任務。如果學生接觸電腦比較少,沒有用過相類似的圖形處理軟件,就可以將“活動一”分解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著重介紹工具的使用,并制作一個風格化的畫面。第二課時調整圖案,修改成兩張相似畫面進行游戲。
4.教材中修改過的機器人經過了翻轉,所以,學生不太容易一次就找出全部的不同之處。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將機器人翻轉到同一個方向再找區別,降低難度。
五、教學建議
1.教師在教學前應盡量熟悉軟件的操作。
2.photoshop等軟件的功能眾多,學生不可能在短短兩三節課內全學會,教師不要拘泥于工具技法的傳授,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于電腦美術的喜愛,讓學生通過學習輕松地創造出獨特的畫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