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魚兒游游》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等方法,發現所表現魚的特點,分析魚的外形和顏色,指導學生運用自己較為熟悉的美術表現技法,進行大膽夸張的表現水中游動的魚。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不必拘于自然與現實的色彩及形狀,要大膽、富于想象,裝飾豐富多彩,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引導學生對魚兒形象的大膽夸張、提煉、概括,拓展學生對魚兒的表現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長學生知識,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學生友善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分析魚的外形和顏色,引導學生大膽夸張表現各種各樣的魚,鍛煉學生用線、用色表現魚。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魚的美,拓展學生對魚的表現能力,引導學生對美的追求,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魚兒之美。
三、教學策略
本課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征,初步欣賞魚,感受海底魚的快樂,從而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欣賞教師和學生的作品,激發出學生強烈的表現魚兒的欲望,啟發他們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和材料創作美麗的魚兒。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大膽創新、富于想象,作品豐富多彩,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美術課在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價值觀的同時要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個性是新課標的基本特征。教學中我以情境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竭力創設一個民主、愉快的課堂氛圍,充分利用謎語、動畫角色、范畫欣賞等方式增強學生的感受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鼓勵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大膽地用美術形式表達魚的形象。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樂于探究,積極評價,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的形成,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謎語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猜猜看好嗎?
身體像樹葉,尾巴像折扇。
沒腳也沒手,能在水中游。
師:你們猜猜它是誰。
生:小魚。
師:同學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對了,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魚呀!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它們,和魚交個朋友吧。
(板書:魚兒游游)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征,以謎語的形式,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
講授新課
師:不光是同學們喜歡魚,大人們也很喜歡他們,還專門拍攝了一部關于小魚的動畫,你們想不想看看呀。課件:《海底總動員》)
師:這是《海底總動員》里的一個小片斷,誰能說說你剛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從關于魚的小知識、魚的組成兩個方面交流。
生:魚頭、魚尾、魚鰭、魚鱗、眼睛、嘴等等。
師:(出示圖片)分別指出哪兒是魚鰭,哪是魚尾。魚的鰭和尾就像我們人的手和腳一樣,大家一定要記住鰭和尾對魚兒的重要。
師:這個動畫片不但故事情節非常有趣,里面的景色也十分的迷人。
師:其實,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大一部分是藍色的海洋,在這廣闊的海洋里生活著各種五彩繽紛、形狀各異的魚,我們在一起來看真實的又是什么樣子的。(課件:生活中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