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的小鳥》教學設計
學 科:美 術 課題:樹上的小鳥年 級:三 年 級
課 型:造型·表現
教學內容:美術(冀教版美術教案)樹上的小鳥第六冊第五課《鏤印圖案》
美術(冀教版美術教案)第八冊第十課《樹上的小鳥》
教材分析:
《樹上的小鳥》整合了冀教版美術教案的《美術》教材第六冊第五課《鏤印圖案》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術》教材第八冊第十課《樹上的小鳥》兩課的教學內容,屬于造型·表現的類型。其教學目的是通過制作小鳥,掌握鏤印版畫的制作方法。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繪畫小鳥的姿態并不是一件難事兒,教學的關鍵在于通過這個載體使學生掌握鏤印版畫的制作方法。在教學中應盡量選用比較直觀的教學方法,以利于簡便、快捷的傳達知識信息。樹上的小鳥
學生分析:
通過將近三年時間的系統學習,學生已經能夠熟練描繪一些物體的形象,已經掌握了兒童畫的基本創作方法,具有了一定的駕馭創作方法的能力,并且初步接觸了顏色及顏料。這節課的學習給學生今后的創作活動提供了新的方法——鏤印。《樹上的小鳥》
設計思路:
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在探究活動中不斷生成問題并解決問題。主要的教學環節:引入主題——探索技法——嘗試練習——自主創作——欣賞展評——總結拓展。從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的剪“小鳥”活動中引出鏤版,并進一步引發學生對鏤版的使用方法的探究,然后嘗試運用探究結果進行練習、創作,最后在欣賞自己的創作成果和鏤印這種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中結束本課學習。
教學目標:
情感領域: 養成在創作中生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認知領域: 感受正負形的差異,并了解負形的一些用法。
能力領域: 掌握鏤印版畫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用具:鳥鳴的聲音文件、多媒體教學課件、示范教具、水粉紙、調色盤、水粉色、海綿、雙面膠等。
學生用具:展示模型,水粉紙、剪刀、膠棒、透明膠、調色盤、水粉色、海綿等。
教學流程:
一、引入主題
1、播放多媒體課件,欣賞鳥的聲音和姿態。
(用鳥鳴的聲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播放多媒體課件直接導入主題)
2、剛才,我們看到了各種姿態的鳥,你能剪一只嗎?
學生拿出畫紙畫一個鳥的輪廓,然后剪下來。
(用學生熟悉的創作活動點燃創作的激情)
二、探索技法
1、舉起你剪的鳥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嗎?
學生舉起自己的鳥。
你的桌子上還有一只鳥呢!你找到它了嗎?
學生尋找。
(帶有“包袱”的設計增加學習的趣味,也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認識形。)
2、出示鏤版,介紹:平時我們都是用剪下來的鳥做作品,今天我們讓那只鳥休息休息。咱們試著用這個來創作作品,這個叫做鏤版。
剛才有的同學把鏤版剪壞了,你能想個補救的辦法嗎?
(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活動掃清障礙),冀教版美術教案
3、 我們能利用鏤版來干什么呢?
學生研討鏤版的使用方法,匯報討論結果。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解決在學習中生成的新問題)
三、嘗試練習
1、剛才大家研究出來的方法叫鏤印,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進行相關示范——鏤印一只小鳥,出示課題:樹上的小鳥。
(肯定學生的探究成果,通過直觀示范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2、嘗試鏤印自己的小鳥,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你的小鳥正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