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二年級下冊:06課 海底世界
[分析]海底世界
一、教 材 分 析 海底世界
魚是兒童喜愛表現的對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藍色的海水里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魚類,同時還生長著各種門類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課海底世界以此為內容題材,分別通過剪刻、制作和繪畫的三種表現形式來實施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認識魚的形狀特征,色彩變化,從而了解海底世界對稱形和不對稱形之間的差異以及表現時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學習和操作的過程中加以區別,并在此基礎上促發兒童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想像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剪刻、制作、繪畫的學習活動,用自己的作品來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對海底世界美好未來的豐富的想像。 小學美術教案二年級下冊:06課 海底世界
本課海底世界通過動手制作、游戲活動、繪畫表現等三種不同的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表現魚的多種形態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剪紙魚是認識、了解、表現魚的形狀變化的形式;做手擺魚,是了解立體魚制作的基本方法,并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學習、感受魚兒在水中游動的各種動態變化,激發學習的興趣;繪畫表現魚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創作出自己心目中的魚以及海底世界的美好景象。
二、教 學 目 標
*認識、了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征,并能剪、做、畫各式各樣的魚。
*了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別,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操和保護生態的意識。
三、教 學 設 計
*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讓學生了解對稱形的特征,與不對稱形的區別以及魚的各種形狀和色彩的變化;并運用不同的彩色紙,通過剪刻造型的方法創造表現出對稱和不對稱魚的各種不同形態的形象。
*教師在學生了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征的基礎上,通過制作手擺魚,使其對立體紙工的概念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通過折、畫、剪、做等學習活動,掌握手擺魚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要求,并能制作出造型新穎、形狀各異的魚兒形態;同時通過游戲活動使學生從中感受魚兒水中游的各種動態變化和學習成功的快樂。制作手擺魚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剪出的魚兒形狀比學生本人的手要適當大一些,便于手能套進去。
*在繪畫創作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運用各種媒體形式,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和對海底世界的了解、認識,充分調動兒童的好奇心以及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表現出海底那個神奇美麗的世界和開發建設海底的美好設想和愿望。學習活動的展開可以用分組的形式進行,共同完成,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課堂教學的具體操作教師可視情況而定。在鼓勵學生畫好魚的基礎上,教師要提供給學生更多有關海底面貌的資料,如其他生物、植物等,便于他們的創作。
在教學過程的安排上,教師要注意教學實施中各個活動環節和層次的處理。可以通過觀察記憶——動手制作——游戲活動——創造表現——評價交流的教學活動來引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習興趣。
教學評價:采用相互交流討論的方式,欣賞別人的作品,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表現能力。
作業要求:能剪刻出幾種對稱和不對稱的魚形;制作出形態各異的手擺魚;發揮豐富的想像,畫出一幅表現海底景觀的作品。
四、教 學 建 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