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參考書第三冊
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不同種鐘表的特點及其設計制作方法。(2)難點: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對表盤的設計。
第四課:會變的小手套
教材分析:本課作為一節“設計 應用”課程,目的是激發學生運用身邊常見的材料進行有趣的創造,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本課以人們冬季常戴的手套作為藝術再創造的原材料,使學生在對手套形象感受聯想的基礎上,通過思維的發散性獲得新的形象。
教學內容與目標:(1)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初步感受適形造物的藝術表現手法。應會:能大膽地創作,通過對手套進行簡單的添加創作出某種新形象。(2)隱性內容與目標: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動手能力和創造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適形造物的方法,發散學生思維,創作出較生動的形象。(2)難點: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形象。
第五課:小花飾
教材分析:本課教材就是以“小花飾”為課業,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懂得小花飾這種裝飾形式的多種用途,自己能夠嘗試做有用途的小花飾,并能夠說出各種小花飾的特點。在這個過程種,學習制作小花飾的方法,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審美感受能力。
教學內容與目標:(1)顯性內容與目標:a.通過對小花飾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學習,了解小花飾的裝飾功能,掌握小花飾最簡單的制作方法。b.在展示小花飾、討論其特點的過程種,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從中體驗到造型活動的樂趣。(2)隱性內容與目標:a.在說小花飾用途、學做小花飾、分析小花飾特點的活動種,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用語言表達自己設計意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小花飾的制作方法。(2)難點:了解小花飾的用途,感受小花飾的審美特征。
第六課:百變團花
教材分析:剪紙作為一種民間手工藝,有著工具簡單、制作簡便和便于少兒接受的特點,對啟發少兒的想象力、鍛煉心靈手巧和膽大心細的品格,有著得天獨厚的作用。本課所講授的內容為剪紙團花,是由折紙和剪紙相結合的藝術,裝飾性和藝術性都很強。通過巧妙的構思和不同的折疊方法,便可剪出不同圖案,給欣賞者以美的感受。
教學內容與目標:(1)顯性內容與目標:a.了解團花的基本特點。b.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制作團花的過程種,有意識的培養學生感知、思考、探索和發散思維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動手的能力。(2)隱性內容與目標:通過欣賞與學習制作團花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團花的特點及設計制作方法。(2)難點:紋樣的設計及鏤空的面積大小。
第七課:五彩路
教材分析:與第六課的指導思想相同,課本以立交橋和中間種植花草的道路圖片與同齡兒童制作的“五彩路”作品做對比,導入課本。在學生作品中,包括了天上、地下、水中的“五彩路”,其目的在于引發學生的聯想,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大膽進行創造的動機。
教學內容與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體會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創造性制作活動加以提煉。初步嘗試應用拼貼畫的基本方法進行創作。學習應用適當的工具、運用造型創作和色彩搭配進行創作,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和大膽創造的精神。如將本課作為一次集體創作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和鍛煉學生相互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還可以將學生的集體創作懸掛展示,作為美化裝飾環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