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參考書第三冊
本課以“神氣的小廚師”為名,突出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和探索性,對怎樣的廚師才算“神氣”,主要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各地方的美食特點、了解我國多元的美食文化,掌握欣賞、美食的方法和綜合運用材料、技能設計制作各種美食,來達到突出“神氣的小廚師”這一目的。
第十七課:漂亮的建筑
教材分析:低年級美術的造型與表現,主要是引導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紙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這是一節動手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制作能力,通過對舊畫報、海報、舊掛歷、電光紙進行粘貼、剪刻等方法進行制作,也可用廢棄的紙盒結合彩紙裝飾多種多樣的建筑。
學生剪貼畫時,思維活動貫穿整個取材、撕、擺、組合、貼的全過程,如果積木游戲一樣,是一種手、腦、眼的綜合訓練。
教學內容與目標:a.顯性內容與目標:嘗試使用不同紙材,體驗造型快樂。b.隱性內容與目標:創新精神、集體合作精神,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在美術游戲中嘗試以不同紙材組織畫面。難點: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紙材賦予作品的不同感受。
第十八課:媽媽和孩子
教材分析:媽媽是每個一年級的小朋友最熟悉的人,小朋友在兒歌、童謠中常常唱到的:最愛自己的媽媽。因此本課主題《媽媽和孩子》是小朋友熟知的,易于接受的內容。而媽媽究竟給了孩子什么樣的愛?媽媽是怎樣愛孩子的?媽媽的愛表現在哪些地方?這些問題恐怕一年級小朋友從來沒有注意觀察、體會過。本課就引用了不同表現形式以媽媽和孩子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來展現媽媽與孩子的親情。從而讓一年級的小朋友,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中的母子之情,認識多樣的表現形式,學習觀察藝術作品,體會媽媽對孩子的愛。本課可采用自主學習方式,使學習者在學習中有情感的投入,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內容與目標:a.顯性內容與目標:應知:接觸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感受美術的多樣性。通過欣賞認識藝術作品表達的主題思想。應會:學習觀察藝術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質、表現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結合作品展開聯想,發表對作品的看法。b.隱性內容與目標:通過欣賞媽媽和孩子為主題的藝術作品,感受世間母愛的偉大。認識到人與動物都生活在愛中,被媽媽愛是無比的溫暖,小朋友同樣要珍惜這份愛,要愛自己的媽媽,用愛心對待家里的人、同學、老師、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