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美術上冊全冊教案(2021版蘇少版)
采用不同的手法表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體,并添加細節組成有趣的畫面進一步來美化生活。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三角形生活用品或圖片、三角形的作業紙、繩子。
學生準備:準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1.導入
a.教師提問:你們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樣的嗎?
b.出示三角形的紙片,教師補充三角形的特征。
c.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找一找生活中有趣的三角形物體,并且把它們表現出來。
2.新授
啟發學生了解、尋找、觀察三角形:
a.教師出示不同三角形形態的圖片,讓他們進一步了解三角形。
和大師一起畫三角形:米羅、畢加索。他們兩個都是大畫家。
b.為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教師帶領他們來到操場開展活動:請學生們用身體的某個部位或和其他同學合作表現出不同形態的三角形,由此感受不同三角形給人產生的不同感覺。
c.在學校中、教室中尋找有趣的三角形:紅領巾、三角尺…
d.欣賞課本中古今中外典型的三角形物體:建筑、玩具、設施等。讓學生們更進一步地發現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及作用,從而產生表現三角形物體的欲望。
猜猜看:滑梯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
引導學生觀察三角形物體,嘗試用多種手法來表現有趣的三角形物體。
a.出示三角形物體,嘗試用多種手法來表現有趣的三角形物體。
b.教師示范:在實物投影儀上畫三角形。討論:你們還有什么手法來表現三角形的物體呢?激發學生表現的興趣。
c.出示圖片:用多種手法表現的有趣的三角形物體:色彩畫、剪貼畫、線條畫等。
d.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想用什么方法來表現什么有趣的三角形物體。
學生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們在三角形的作業紙上制作:剪貼或繪畫等。
3.小結
小組合作,把三角形的作業“串”在繩上作彩旗,既展示作業又裝飾教室。
第8課 拼拼搭搭
教材分析
在圓、方、三角形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不同的形進行組合,創作出有趣的、多變的世界。了解形的組合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組合圖形的獨特美感,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點、線、面組合的基本規律。能采用多種表現方法來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形的組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2.認知目標: 掌握形的組合規律。
3.技能目標:嘗試用多種材料、多種表現方法創作。
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欣賞及創作,發現和體會形的組合的美感。
能合理運用各種形進行組合,處理好點、線、面的關系。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
教師準備:收集大師的作品:如米羅的作品。
學生準備:準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a.導入
分小組活動:利用教師分發的基本形拼一拼,再“添畫”幾筆成為一個有趣的形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用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形自由發揮想像力,展開聯想翅膀,想像創意。
揭示課題:拼拼搭搭。用這種方法還能做出什么有趣的圖案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
b.新授
a.請學生們欣賞大師(米羅易寶)作品,感受用不同的形“拼搭”的奇妙世界。
b.學生討論交流生活中各種形的組合運用,感受它們帶來的美。
c.欣賞圖片(課本中的學生作品),再次感受拼拼搭搭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