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鳥》教學設計(精選3篇)
《我喜歡的鳥》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編輯指導思想
本節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同時又融人了“欣賞·評述”及“設計·應用”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鳥種類繁多、顏色豐富、姿態各異,通過對鳥的回憶、觀察、分析、表現,可以使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通過對畫家藝術作品的欣賞,引導學生了解畫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畫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創作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圖例中選擇了白石老人的《和平鴿》,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畫家對自然的情感,了解中國畫借物抒情的特點。通過對畫中和平鴿的分析,幫助學生感悟畫家如何認真觀察生活,表現出栩栩如生的鳥。教材中還選人了一些不同種類、不同特點的鳥,可供學生觀察鳥的不同特點,分析其美感。學生作業中有不同的表現方法,包括線描、水粉、版畫、紙造型等,可供學生參考、選擇。學生活動的圖片,反映出本節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鳥的標本,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觀察、分析鳥的外形特點。
(三)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1)在回憶、觀察、分析與交流中,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
(3)在對畫家的藝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2)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鳥的美感及不同種鳥的外形特點。
難點:如何表現鳥的外形特點。
(五)學習材料
有關鳥的錄像、課件、圖片等,繪畫
工具或紙造型工具。
二、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探究式學
習活動
用語言組織教學。
播放鳥的錄像片,提觀察要求:
(1)你認識這些鳥嗎?你認為鳥哪兒美?
(2)鳥有什么共同特點和不同特點?
組織討論以上問題。
板書課題。
組織小組討論。
組織組際交流。
引導學生欣賞畫家的
作品。
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學生的作業。提問:你認為他們畫得怎樣?
課件演示如何畫出鳥的特點。
邊看錄像,邊說出鳥
的名稱,邊思考。
討論:
(1)鳥的外形美;身上羽毛的顏色美;姿態……
(2)鳥都有頭、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鶴腿長,鸚鵡……
各小組同學之間利用課前搜集的鳥的圖片,向大家介紹鳥的名稱、習性和外形特點,并選出特點突出的鳥,準備向全班介紹。
各組代表介紹特點突
出的鳥。
討論:
(1)這幅畫是誰畫的?
(2)荷花、花瓶、鴿子與“和平鴿”有什么關系?
(3)鴿子畫得怎樣?
討論:
鳥的特點比較突出,有的顏色鮮艷……
觀察思考。
穩定學生情緒。
與自然學科綜合。培養學生的觀察、審美能力,豐富鳥的知識。
了解鳥的共性、個性特
點。
學習畫家的創新精神,培養欣賞評述能力。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造型訓練活動
課后拓展
《我喜歡的鳥》教學設計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喜歡的鳥》。選自九年制義務教育人美版小學美術教材第4冊第19課。
一、說教材:
《我喜歡的鳥》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造型表現”領域是指學生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如果能找到適合并讓他們感興趣的課堂活動,他們就會非常樂意去做、去學。所以只有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體會趣味感、成功感”才能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
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經過小學一年級的繪畫學習,他們已有了用各種線條、形狀和色彩進行簡單的繪畫表現活動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本著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觀察,引導學生認識鳥的基本形態,并運用幾何圖形表現鳥。
2、運用拼貼、添畫的方法表現自己喜歡的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以增加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拼貼、添畫的方法認識表現不同形態的鳥。
難點:如何表現鳥的靜態和動態。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教學中我采用欣賞法、講授法、直觀演示法,運用美術要素引導學生分析、思考,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培養學生的想像與聯想能力,直觀演示法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更形象、更生動、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2、學法:
我選擇了觀察記憶法、參與體驗法、交流合作法。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讓學生觀察,抓住各種鳥的基本形的特點,引導學生說出鳥的基本形是由哪些幾何圖形組成的以及怎樣變化的?從認識鳥的基本組成及外形特征,到最終掌握表現鳥的動態,解決本課的難點。
五、說課前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范作、鳥的圖片、勾線筆、為學生準備橢圓形紙和圓形紙等。
2、學具:勾線筆、油畫棒、水彩筆、剪刀。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都能在聽、視、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ㄒ唬簞撛O情境、導入新課:(本環節用時1分鐘)
在課一開始,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利用課件讓學生先聽鳥的叫聲,隨即播放大量鳥的圖片,讓學生欣賞不同種類,不同特點的鳥,把學生帶到了鳥的世界中。出示課題《我喜歡的鳥》(板書一)
(二):新授知識、探索啟發
我運用游戲通過尋找、觀察分析鳥,初步讓學生了解鳥的基本組成和外形。(本環節用時6分鐘)
1、找鳥:這時我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間隨意在一學生課桌底下找出了一張鳥的圖片(課前在每位學生的桌底下放一只剪好外形的鳥的圖片,后面標好名稱),學生們跟著各自找出了鳥。這一舉動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學生會感覺很親切、新鮮、感興趣。通過輕松、積極的談話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看鳥:讓學生觀察、分析鳥的基本組成部分,并且概括出它們大致的形狀,頭為圓形、身子為橢圓形、翅膀為三角形、尾巴為梯形為后面表現鳥做好鋪墊。(板書二)
3、賞鳥:并不是所有的鳥的模樣都長得一樣,我讓每一組學生把鳥放在一起相互觀察比較,找出各種鳥外形的不同點,顏色不一樣,還有外形不一樣,如有的嘴大,有的脖子長、有的身子小等。
。ㄈ⒆灾魈骄、感知體驗(本環節用時10分鐘)
本課的難點是表現鳥的靜態和動態。在對鳥的基本結構和外形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下一個環節就是解決怎樣表現鳥的外形和動態。
在這時我創設了個情境,春天來了,虞山公園里有一棵大樹,大樹的下面百花齊放,吸引了很多小鳥的到來!景遒N:大樹】【大樹的出現就會讓人產生更多的聯想】
老師出示一只畫的鳥,這是飛來的第一只鳥也是老師喜歡的鳥。接著老師示范并講解老師是怎樣表現這只鳥的:
1、明確步驟:
、佟⒂妙A先剪好的橢圓形白紙和圓形白紙讓學生說一說可以作為鳥的哪幾個部分?身子和頭;
②、用勾線筆(師示范)勾畫出鳥的脖子;
、、再添畫眼睛、翅膀、尾巴和腳,并讓學生用手指模畫,一只小鳥外形完成了。
【這一過程剛好復習了課開始分析的鳥的基本組成和每部分的形狀,解決了表現鳥的外形的難點!浚ò鍟
2、從靜態到動態 剛才表現的是站著的鳥,鳥都會飛,我請一位學生在剛才靜止的鳥上演示,用剪好的三角形作為鳥的翅膀,原來只要把翅膀倒過來貼就行了,后面的翅膀先貼,再貼前面的,如果是畫的話可以前面的先畫,再畫后面的。除了翅膀有變化外,腳應該斜著畫了,一只飛行的鳥完成了。
只要掌握頭、翅膀、尾巴和腳的方向,我們可以表現出鳥的不同形態,站立的鳥、飛的鳥、覓食的鳥等等!景遒N同一種鳥不同姿勢的圖片】
3、色彩 鳥的外形解決了,鳥的羽毛還有漂亮的顏色和花紋,我讓學生欣賞了學生的作品,還有書本上小朋友的作品,可以用點、線、面來裝飾,并涂上喜歡的顏色讓鳥變漂亮。
【這一過程學生們由淺入深地初步掌握了制作方法,并且心中已經有了一定的設想!
(四)、體驗實踐、大膽表現:(本環節用時20分鐘)
激發學生創作的樂趣很重要,并且要積極促進學生共同探究學習方法。
老師把剛才出示的兩只范作鳥板貼到了大樹上,鼓勵學生表現出自己喜歡的鳥來并沿輪廓線剪下,貼到大樹上變成一個百鳥園。
學生進行創作,首先讓學生找到老師為其準備的作業紙、橢圓形紙和圓形紙,根據剛才老師的講解示范,自己確定鳥的頭和身子的位置,再通過添畫的方法畫出完整的鳥,可以是靜態的鳥,也可以是飛翔的鳥,并添畫上漂亮的花紋。在作業的過程中課件循環播放之前畫面上欣賞各種鳥的圖片學生作品,給學生作為參考。
(五)、展示評價,擴展延伸:(本環節用時3分鐘)
在學生完成作品后,我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貼上展板。讓學生在互相欣賞和互相鼓勵下展評自己的創作作品。
最后通過對畫家藝術作品的欣賞,引導學生了解畫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畫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創造力。通過本課的學習加強學生的愛鳥護鳥的意識,以增加他們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都喜歡它。它能幫助人類保護莊稼,能供人們觀察、欣賞,能吃小蟲子,保護樹木,能裝點大自然等,所以愛護鳥類、保護鳥類是我們共同的職責。
七、精彩點擊:
1、采用教師直觀演示及學生參與體驗法,更好更清晰地解決了本課的難點。
2、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直接表現鳥的形態和動態確實比較難,本課采用總結歸納鳥的基本組成及其形狀、并用添畫的形式完成整只鳥,學生更容易接受,并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我喜歡的鳥》教學設計 篇3
一、設計意圖
自然界中的鳥類繁多,顏色豐富,姿態各異。通過對鳥的觀察、分析,使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把握鳥的外形特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審美能力。為了開展學生如何有完成觀察和操作這一主題選入一些不同種類的鳥,可供學生觀察鳥的不同特點,有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觀察分析鳥的外形特點。
二、教學目的
1、在回憶、觀察、分析交流中,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鳥的美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2、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鳥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
3、在合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鳥的美感及不同種鳥的外形特點
四、教學難點
如何表現鳥的外形特點
五、教學用具
有關鳥的圖片
六、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用語言組織教學
。ǘ 導入新課
首先穩定學生情緒,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播放鳥的叫聲,提問:是什么叫聲?你喜歡鳥嗎?
。ㄈ 講授新課
1、鳥的美感
為了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同時解決教學難點我首先出示鳥的圖片,提出問題:小組討論看這些鳥兒哪些是你喜歡的,為什么?結論:顏色美、外形美、動態美
2、鳥的特點
觀看圖片
小組討論:鳥有什么共同特點和不同特點?
共同特點:鳥都有頭、頸、嘴、身、腿、足
不同特點:羽毛的顏色、嘴的長短、脖子、鳥的頭等
3、欣賞作品
觀察圖片:
(1)這些鳥用了哪些材料、及表現方式?
。2)說一說自己想用哪些材料什么方式表現喜歡的鳥?
七、學生創作
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造型能力,根據鳥的特點及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鳥,這里也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這個環節我重點指導能力較差的學生。
八、作品展示
1、首先 在評價中學生能否大膽發表自己對自然界中的鳥和藝術作品中的鳥的感受,見解,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否感受到學習活動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2、介紹自己的作品談談自己的感受。
總之,在教學中加強指導學生觀察、及對鳥認識和想象,利用鳥的特征來指導學生實踐操作,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種鳥,鳥對人類有什么作用,利用自己學的知識創作更多的鳥,真正的體驗美術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