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記憶》說課
一, 說教材本課是"我的成長與家庭"這一單元中的一課.在了解家庭結構,體會家庭親情,分擔家務勞動的基礎上,讓兒童從縱向了解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展變化的關系,進行家庭傳統與家庭價值觀的教育.根據這一主題,教材分成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家庭大事記",第二部分是"聽爺爺奶奶講過去的故事",第三部分是"美文欣賞",第四部分是"創意大賽:家庭吉祥物".設置這么幾個部分,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但家庭并不是靜止不變的.家庭的變化對兒童的生活影響很大,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變化或事件,因為正是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兒童的個性,當然兒童可能對這些變化和影響缺乏清晰的意識,因此有必要促使兒童對自己的家庭變化進行反思和整理,對家庭有一種動態的認識,進一步強化對家庭的認同感,在更深層次上感受自己家庭特有的傳統和價值觀.也許兒童對以上要求操作起來較難,就利用設計家庭吉祥物這個有趣的活動來直接感受.
根據教材的意圖,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情感與態度:引導學生意識到我與家庭的關系,激發學生熱愛家庭,父母和祖輩的感情.
2, 行為有習慣:通過活動增進對長輩的了解對家庭的了解,養成關心家庭變化,關愛家人的習慣,逐漸樹立家庭責任感.
3, 知識與技能:知道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的發展變化的關系,學會如何搜集資料,了解情況.
本課的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家庭的發展變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感受家庭的傳統和價值,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展變化的關系.教學難點在于,學生對家庭的傳統和價值感受不深,較難體會自己的成長與家庭發展變化的關系.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下的思想品德課堂要讓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完整生命投入的過程,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僅要經受認知的挑戰,從中獲得理智上的滿足,更在情感,心靈的充盈上獲得情感的體驗,在回歸生活的過程中進一步得到正確的價值引領.對《家庭的回憶》一課的設計,我根據《課標》要求"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我設計了三個活動:家庭大事記,聽爺爺奶奶講過去的事情,設計家庭吉祥物.努力使教學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在這樣的實踐體驗中,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使教學的需求轉化為學生的需求.
二,說教法:為了完成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必須采用多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教材重點,體會教材所蘊涵的情感.在教學中我采用圖片展示,比較法,討論法,活動體驗法等教學方法面向學生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在教學中不斷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 學法主要以情感體驗,自主探究為主.
四,說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1,同學們,經過上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每個家庭就像是一棵親情樹,家庭中的成員就是親情樹上不可缺少的一枝.生活在這樣一棵親情樹上,你有什么感受嗎 (學生回答,暢談自己的感受.)
2,是的,家總能讓我們開心,快樂,溫馨,幸福.我們一起來唱唱自己的家,好嗎 媒體播放歌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3,教師過渡: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說過這樣一句話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想說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讓我們走進每個小朋友的家中,走進過去去重溫這些美好的記憶吧.板書課題:家庭的回憶.學生齊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