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說課稿 > 小學說課稿 > 小學說課稿范文 > 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范文(精選6篇)

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范文

發布時間:2023-07-20

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范文(精選6篇)

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范文 篇1

  教材與學情分析

  《測量力的大小》是全國小學科學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第四課時的內容。本課處于單元的中間階段,在此之前,教材安排學生感受幾種生活中常見的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而本課是讓學生學習測量力的大小,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準備,由此對力和運動展開深入的研究,在本單元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三個部分:一、制作橡皮筋測力計,像科學家一樣經歷制作過程,初步認識測力計的原理。二、認識彈簧測力計,這是使用測力計的前提。三、在認識的基礎上學會使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學生需要通過實際操作掌握測量技能。教材設計是把“制作橡皮筋測力計”放在課后拓展部分,而本課設計時把這部分提至第一部分,是為了讓學生先知道原理,后學會使用,而且學生在使用過橡皮筋測力計后會發現,這樣的測力計存在很多缺陷,我們需要更精確的測量工具,此時再引出彈簧測力計將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生獲得的體驗也是不同的。

  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力有大有小,并且可以使用工具來測量。彈簧測力計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測量工具,學生在使用前是感到新奇的,雖然學生具備閱讀圖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圖片的示意及溫馨提示進行實驗,但對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還是偏向于更直觀的指導。五年級的學生經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已經具備比較強的合作意識,但組內仍然存在部分“不敢說”“怕說錯”的學生,這些學生會依賴于老師或優生的指導,如何引導這些學生勇敢積極地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的過程,是本課設計需要關注的點。另外,學生在選擇合適的量程測量不同的物體時會存在困難,因此本課對這個難點的教學要有所涉及。

  目標與重難點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單位是“牛”。

  過程與方法:制作簡易的橡皮筋測力計,通過對比與彈簧測力計的不同來認識彈簧測力計并學會使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像科學家一樣經歷探究和制作測力計的過程,得到成就感,發展持續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制作測力計并測量物體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

  不同量程的彈簧測力計若干,被測量的物體,拉力器,橡皮筋,刻度紙板,鉤碼若干。

  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建立初步概念

  分別請兩位學生上臺演示拉力器的使用

  提問:

  1、剛剛兩位同學誰的力氣更大一點?你是憑什么來判斷的?

  2、如果想把彈簧撐的更長,要怎么做?——用更大的力。

  3、如果我想知道使用的力有多大,有什么辦法?

  引導學生說出做標記、刻度,思考能否用被拉長的距離來表示力的大小。

  板書:受力大,伸長長。

  二、體驗制作——提供探究的載體

  1、展示材料:橡皮筋,刻度紙,回形針,鉤碼

  提問:你能否用這些材料來制作一個測力計,用來測量力的大小?

  2、小組研討兩分鐘,教師指定由組內2號位置同學匯報小組討論結果,其他組員補充。

  預設:在橡皮筋上一個一個掛上鉤碼,用尺子量出刻度,并標記在刻度板上。

  活動一:制作橡皮筋測力計和使用

  用所給材料完成刻度標記,并用自己制作的橡皮筋測力計測量小車,記錄下小車重力的大小。

  3、匯報交流,根據數據進行分析。

  (1)為什么大家測得的數據不太一樣,甚至有很大偏差?

  預設:刻度不夠精確;橡皮筋松緊程度不同;人為操作誤差……

  (2)科學家為了測量更精確,設計了彈簧測力計,也叫彈簧秤,用來測量力的大小。

  三、實踐運用——發展核心概念

  活動二:觀察彈簧測力計

  1、這個測力計與我們自制的測力計有什么不同?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什么?

  2、重點引導研討以下問題:

  (1)測力計的單位是什么?

  (2)測力計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3)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多少?

  3、出示微視頻,講解如何使用測力計

  活動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每個小組分別有1牛、2。5牛、5牛的測力計,請選擇合適的測力計測量物品力的大小。

  展示幾個小組的數據,集體研討。

  預設:

  (1)原珠筆會出現0牛的現象,追問這是怎么回事?

  (2)3種測力計都可以測量電池盒的重力,哪一種最合適?

  四、課后拓展——概念的延伸

  1、檢驗自制測力計的準確性,并嘗試改進。

  2、如果換成兩根橡皮筋,刻度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

  用拉力器引出本課主題,用直觀的現象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概念。

  先讓學生體驗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過程,對學生理解本課核心概念,突破教學重難點大有裨益,這也是本課對教材的優化處理。

  指定人員匯報能促進學生參與組內研討,平時不敢說和不會說的學生會主動尋求他人幫助,一人匯報完再由組員補充,實現小組合作。

  學生在經歷了制作橡皮筋測力計的過程后,會明白這樣測量的方法存在較大誤差,我們需要更精確的測量工具,由此引出彈簧測力計則水到渠成,學生的認知過程也是一步步發展的過程,這樣的設計也是立足于教學目標的。

  用微視頻講解測力計的使用方法,簡潔明了,解決學生使用上的困難。

  學生對于選擇合適的測力計測量物品存在困難,該記錄單的設計旨在希望學生能關注到不同的量程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以往學生拿到新的測量工具,往往忽略估測,直接使用,而這樣的記錄單能讓學生做到按順序先估測再選擇最后測量,不會盲目地使用。

  課外是學生探究的大天地,不要讓學生的探究活動局限于課內。

  作業設計

  1、檢驗自制測力計的準確性,并嘗試改進。

  2、如果換成兩根橡皮筋,刻度有什么不同?

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單位是“牛”。

  過程與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制作簡易的橡皮筋測力計。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細致、有步驟工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彈簧測力計、鉤碼、橡皮筋、回形針、長條形硬紙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出示一個螺帽),老師這里有一個螺帽,掂一掂有多重?

  我們可以準確地測出它有多重嗎?

  2、揭示課題:測量力的大小

  (略講:重量—一般指該物對懸持或水平支承物所施的力;重力—通常指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一般情況下,它們兩者在數值上是相等的。今天,我們測的是物體的重力。)

  二、認識彈簧測力計

  過渡:要測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種非常重要的測量力的工具——彈簧測力計。

  1、師:(出示彈簧測力計)仔細觀察:彈簧測力計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學生觀察活動。

  3、匯報、整理:彈簧測力計的構造:提環、指針、刻度板、掛鉤

  再看看刻度板,力的單位是什么? 1(牛) = 100(克力)

  看一看:每一大格表示幾牛?每一小格表示幾牛?最大能測量多大的力?

  4、用力慢慢拉彈簧測力計,觀察彈簧的形狀有什么變化?

  思考:彈簧測力計為什么能測量力的大小?

  (彈簧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從而產生彈力。)

  三、使用彈簧測力計

  1、教師出示彈簧測力計

  2、課件——強調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的注意事項:

  (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在“0”位置。

  (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

  (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因此要先估計重力大小。

  3、學生嘗試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一個鉤碼的重力大小。

  4、用彈簧測力計測量身邊物體的重力,并記錄在78頁表格。

  5、交流匯報

  6、用彈簧測力計測量螺母的重力。

  思考:5牛的彈簧測力計為什么測不出螺母的重力?我們可以怎么辦?

  7、用彈簧測力計測量螺母的水平拉力。

  四、制作彈簧測力計

  1、討論制作方法

  2、如何畫出測力計的刻度

  五、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原理,以及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

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范文 篇3

  所謂說課,就是教師備課之后講課之前(或者在講課之后)把教材、教法、學法、授課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及其依據面對面地對同行(同學科教師)或其他聽眾作全面講述的一項教研活動或交流活動。下面是一篇關于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范文,供大家參考。

  各位評委老師:

  我說課的題目是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我將從以下幾點開始說起。

  一、說教材

  <<測量力的大小>>是浙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章<<運動和力>>的教學內容。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了解到,力有大有小,并且,本課也是研究摩擦力的基礎。因此,此時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是很必要的。

  二、課程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地位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就是學會正確使用彈簧秤。

  而要很好地突破這個重點,基礎準備很關鍵。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認識測量力的大小的必要性;第二、知道使用的工具是彈簧秤以及力的單位,最后是認識彈簧秤的結構和制作原理。

  其實,彈簧秤的正確使用方法比較簡單,但是,如果僅僅是靠教師的解說會顯得很乏味無趣。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達成教學任務,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種手段:

  第一、利用圖片和實物的刺激來引出課題。

  先讓學生自己來介紹牛頓和蘋果的故事,幫助他們回憶重力,另外,通過實物帶來的視覺沖擊和重重問題的追加,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測量重力大小的必要性,又可水到渠成地引出課題。

  第二、讓學生自己觀察或是動手摸索。

  來發現問題,認識彈簧秤的結構和制作原理。彈簧秤結構很分明,學生也很容易觀察到,而各部分的作用,對于具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他們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另外,對于彈簧的“受力大,伸長長”的制作原理,學生也是跳一跳就能夠到的。因此大可放手讓學生自己來發現。

  第三、把鉤碼的重力到底是多少拋給學生。

  為了引出正確使用彈簧秤的方法,我現實安排教師的錯誤操作,由學社會那個來發現該過程中的問題,從而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測量的過程中不能犯同樣的錯誤。在測量重力的時候,除了正確地操作,科學讀數也是很關鍵的。于是,通過一個讀數接龍來讓學生練習讀數,在無形之中注意讀數應該注意的問題。當彈簧秤達到最大值時,教師繼續拉伸彈簧秤,并提問:“這樣可以測量物體的重力嗎?為什么?”從而,通過學生的互評和交流,教師引導總結出正確使用彈簧秤的方法。在這里,測量前的估計很重要,所以,在進行一系列小物品的重力測量的活動中,記錄表中設計了估計的一欄,要求學生在測量前先進行估計重力的大小。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明確不能超出量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應該結合實際情況。

  最后,通過比賽的形式來開展測量小重物的活動,他們可以測量自己想測量的物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測量重力的活動中來,每個人都學習和練習正確使用彈簧秤。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使學生建立時間和提高效率的觀念。活動結尾的手再提問如果拉動文具袋,那么測量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讓學生意識到彈簧秤不僅可以測量重力,還可以測量其他的力,并且,通過實驗,學生再次發現新的問題,產生疑惑,這也為下節課的學習設下懸念,埋下伏筆。

  總的來說,本節課圍繞的總思想是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體驗中學習。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范文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四課《測量力的大小》。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說課,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分析和學生情分析:

  《測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四課。教材從研究小車的運動開始,轉到力的概念認識、;然后進入本課的學習。本課的知識是學習第五課“運動與摩擦力”的基礎。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與初中的力學單元聯系緊密,為初中學生學習力學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課的探究活動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認識彈簧測力計。第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第三、制作簡易測力計。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科學、用科學能力的要求及本課特點,本人確定的本課教學目標是: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單位是“牛”。

  過程與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制作簡易的橡皮筋測力計。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細致、有步驟工作的態度。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本課的難點; 制作簡易測力計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讓學生通過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猜想、設計實驗,通過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同時充分利用各小組的相互合作,使學生之間有更好交流,讓教學更容易突破重難點,再輔以課件教學,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學法:與教法相適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分組實驗,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時間給學生實驗,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教師只作適當點撥,真正做到“以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

  五、說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鉤碼、橡皮筋、回形針、長條形硬紙板、小塑料袋(裝稱量物體用)、文具盒等各種待測物體、實驗記錄單、相關課件及視頻資料等。

  六、說教學流程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不僅能激起學習注意力,更能拉住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教學一開始,通過談話:“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就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所以說力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樣來測量力的大小呢?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新的一課《測量力的大小》。”

  導入新課強調指出“力是有大小的”。通過這一引入教學,為學生理解“怎樣測量力的大小作好鋪墊。

  2、認識彈簧測力計

  (1)提問:彈簧測力計你見過嗎?讓我們一起來見見它。

  (2)出示彈簧測力計。引導:請你仔細觀察,你能從彈簧測力計上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觀察各小組的彈簧測力計:提環、指針、彈簧、刻度板、掛鉤

  (3)力的單位:牛頓、千克、克 1牛≈100克力

  課件出示彈簧秤的幾種刻度,學生認讀,并感受1N、2N的力有多大。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

  (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在“0”位置。

  (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

  (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因此要先估計重力大小。

  3、設計實驗、推測猜想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身邊物體的重力,并做好記錄

  學生交流匯報 并進行實驗。

  再次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拉動文具袋的力。

  這樣,通過學生親身實踐來體會怎樣 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

  4、自制橡皮筋測力計

  學生們能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后,引導學生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

  學生活動:用不同的力拉伸一個彈簧,觀察彈簧受拉伸的長度感受所用力的大小。

  提問:你能用橡皮筋制作一個測力計嗎?學生討論交流實驗方案并制作,用自制的測力計測量身邊物體的力的大小。

  5、課堂小結:學生交流談收獲,教師總結。

  6、布置作業:自制橡皮筋測力計,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

  四、說板書設計: 4、測量力的大小

  認識彈簧測力計:提環、指針、刻度板、掛鉤、彈簧等。

  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N) 1N≈100克力

  使用方法:1、2、3

  本課板書具有簡潔明了,概括性強的特點。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范文 篇5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測量力的大小》,希望各位同仁能與我交流,提出寶貴建議,謝謝!

  今天的說課我將打破常規,僅就本節課的教學談一下如何上好技能課,如何體現小學科學的模塊教學思想。

  剛才為大家呈現的《測量力的大小》屬于小學科學教學多種課型中的“技能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以形成技能為目標,即彈簧測力計如何使用的問題。像這樣的技能課,在3—6年級小學科學教學中還有很多,比如:三年級上冊《植物》單元中放大鏡的使用;三年級下冊《測量水的溫度》一課中溫度計的使用;四年級上冊《分離食鹽與水的方法》中酒精燈的使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中天平的使用;六年級下冊《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中顯微鏡的使用等等,幾乎涵蓋每冊科學教材。

  那么,什么是科學技能課:科學的核心是探究,技能的核心是形成技能并學會應用。小學科學技能課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學生在觀察、認識某類工具或材料的基礎上經過規范性的再認識或指導最終形成使用技能和操作技能為目標的教學活動。

  縱觀科學技能課這一課型,總的來講它的結構可以概括為:觀察結構、了解特點——規范使用、避免出錯——反復操作、形成技能。本課教學就是在學生認識、觀察彈簧測力計、了解其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教師再引領規范其使用中注意的事項,經過反復操作、反復強化最終達到熟練的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的一節技能課。

  整個教學過程同時又遵循了模塊教學的思想,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都著力突出了模塊教學的思想。

  李主任在《三談模塊教學思想》中再次提出模塊教學的五個具體模塊。根據小學科學學科特點,我將小學科學的教學過程確定為四個模塊:

  提出問題,聚焦問題;

  問題引領,分布落實;

  整體收獲,收獲整體;

  拓展鏈接,遷移應用。

  其中,“問題引領,分布落實”模塊中可穿插“自主學習、解決問題、交流表達、匯報收獲”的過程。“整體收獲,收獲整體”模塊也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和“拓展鏈接,遷移應用”模塊調換位置。

  總的來講,小學科學的四大模塊教學是在李主任提出的模塊教學思想的基礎上的靈活應用,其思想與模塊教學所倡導的思想完全一致,屬于我區大力倡導的模塊教學的一部分。

  下面我僅就今天我教學的《測量力的大小》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是如何用模塊教學思想體現技能課的教學特點的。

  一、提出問題,聚焦問題。

  科學探究始于問題。問題的提出與聚焦不僅能激起學習注意力,更能拉住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教學一開始,通過談話:“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就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除此之外,關于運動和力你還有哪些問題想要進一步探究和了解?”在回顧舊知的同時引出要探究和聚焦的問題:“能讓物體運動的力有多大?如何(知道)測量力的大小?”從而實現問題的聚焦,也引出了課題——《測量力的大小》。問題來源于學生,探究才有動力。

  二、問題引領,分步落實。

  (一)、認識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學生經歷了自主觀察彈簧秤、在認識彈簧的過程中感知其工作原理的這樣一個過程。這部分是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第一步,也是形成技能的基礎。

  (二)、規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的注意事項。

  1、教師演示如何正確測量物體重力的方法,提示如何提拉提環,如何讀出數據。

  2、以小組為單位測一個鉤碼的重力是多少。

  在測量這一塊,我事先準備好兩組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沒有指在0的位置。這樣讓學生去測量,最后得出測量同一物體數值不一樣的結果,出現疑問,并讓學生帶著疑問觀察,課堂上學生積極思考并能說出使用彈簧測力計應該注意的事項。而對于學生自己得出來的結論總比老師直接灌輸給他們效果會來得好。這也是一個小的“交流表達、匯報收獲”的過程。

  (三)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并匯報測量數據。此部分是最終的“交流表達、匯報收獲”的過程。

  三、整體收獲、收獲整體。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既可以是知識方面的,也可以是技能方面的,還可以是情感態度方面的。

  四、拓展鏈接,遷移應用。

  親手制作簡易的橡皮筋彈簧測力計,學生對此充滿了興趣。

  用此部分作為本節課的拓展,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拓展,起到了遷移應用的良好效果。

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范文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四課《測量力的大小》。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等方面進行說課,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分析和學生情分析:

  《測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四單元“運動和力”的第四課。教材從研究小車的運動開始,轉到力的概念認識、;然后進入本課的學習。本課的知識是學習第五課“運動與摩擦力”的基礎。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與初中的力學單元聯系緊密,為初中學生學習力學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課的探究活動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認識彈簧測力計。第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第三、制作簡易測力計。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科學、用科學能力的要求及本課特點,本人確定的本課教學目標是: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單位是“牛”。

  過程與方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制作簡易的橡皮筋測力計。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細致、有步驟工作的態度。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本課的難點;制作簡易測力計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在教學中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讓學生通過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猜想、設計實驗,通過實驗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同時充分利用各小組的相互合作,使學生之間有更好交流,讓教學更容易突破重難點,再輔以課件教學,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學法:與教法相適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分組實驗,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時間給學生實驗,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教師只作適當點撥,真正做到“以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

  五、說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鉤碼、橡皮筋、回形針、長條形硬紙板、小塑料袋(裝稱量物體用)、文具盒等各種待測物體、實驗記錄單、相關課件及視頻資料等。

  六、說教學流程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不僅能激起學習注意力,更能拉住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教學一開始,通過談話:“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就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所以說力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樣來測量力的大小呢?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新的一課《測量力的大小》。”

  導入新課強調指出“力是有大小的”。通過這一引入教學,為學生理解“怎樣測量力的大小作好鋪墊。

  2、認識彈簧測力計

  (1)提問:彈簧測力計你見過嗎?讓我們一起來見見它。

  (2)出示彈簧測力計。引導:請你仔細觀察,你能從彈簧測力計上獲得哪些信息?學生觀察各小組的彈簧測力計:提環、指針、彈簧、刻度板、掛鉤。

  (3)力的單位:牛頓、千克、克1牛≈100克力。

  課件出示彈簧秤的幾種刻度,學生認讀,并感受1N、2N的力有多大。

  3、設計實驗、推測猜想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身邊物體的重力,并做好記錄。

  學生交流匯報并進行實驗。

  再次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拉動文具袋的力。

  這樣,通過學生親身實踐來體會怎樣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

  4、自制橡皮筋測力計

  學生們能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后,引導學生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

  學生活動:用不同的力拉伸一個彈簧,觀察彈簧受拉伸的長度感受所用力的大小。

  提問:你能用橡皮筋制作一個測力計嗎?學生討論交流實驗方案并制作,用自制的測力計測量身邊物體的力的大小。

  5、課堂小結:學生交流談收獲,教師總結。

  6、布置作業:自制橡皮筋測力計,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

五年級科學《測量力的大小》說課稿范文(精選6篇) 相關內容:
  • 五年級科學種子發芽實驗教案(通用2篇)

    種子發芽實驗(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過程與方法經歷種子發芽實驗的全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按要求制定自己的實驗計劃情感、態度、價值觀1、養成嚴謹準確的科學思維習慣。...

  • 五年級科學教學反思(通用4篇)

    今天,我上五年級自然課,講第六課風,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我故意饒了個大圈子,問:什么是自然?說出自己身邊的自然現象.同學們很踴躍.當提到風時,我就順話題問:誰知道風是怎樣形成的?有的說用扇子扇,電風扇,等等,我說用手扇,同學們開始演示,課...

  • 五年級科學動物的食物教學設計

    動物的食物表1 學習目標與任務 知識點學習目標類型教與學的活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動物的食性根據動物的食性運用集合的概念對動物進行分類。...

  • 五年級科學種子發芽實驗教案

    種子發芽實驗(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過程與方法經歷種子發芽實驗的全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按要求制定自己的實驗計劃情感、態度、價值觀1、養成嚴謹準確的科學思維習慣。...

  • 五年級科學地表的變化教學設計

    9、《地表的變化》教學設計課前準備1、教師、學生搜集自然力量和人為力量對地表影響的圖片、文字和視頻資料;2、每組準備一套:帶鐵圈的鐵架臺、酒精燈、燒杯、水、兩塊掰開的泡沫。...

  • 五年級科學我像誰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課教學設計《我像誰》4我像誰【教材】五年制――五年級下冊【教學目標】1.能用語言或其他方式描述所觀察到的事物的形態特征;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獲取有關遺傳和變異的信息資料。...

  • 五年級科學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教案

    五年級科學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教案第三單元 時間的測量1、時間在流逝【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時間有時指某一時刻,有時指時間間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和現象可以估計時間。...

  • 五年級科學《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

    《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教材簡析: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的第3課。課文大體由四個版塊內容組成:第一版塊引導學生討論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認識生活中的斜坡、發現斜坡可以省力;第二版塊引導學生探...

  • 五年級科學第一單元 白天和黑夜教案

    五年級科學第一單元 白天和黑夜教案白天和黑夜 單元概要分析本單元選取的研究對象為學生常見的影子、太陽、月亮,通過一系列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在初步認識太陽、月亮、運動的基礎上,將學生的視角逐漸引向晝夜交替變化對生物以及人類的影...

  • 五年級科學第二單元在陽光下教案

    第二單元 在陽光下第一課時 我們知道的太陽教學目標:1. 會運用查閱相關資料的方法了解關于太陽的知識;2. 能以自己的方式對搜集的材料進行合理的整理,與同學分享;3. 能根據自己搜集的關于太陽的資料,提出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研究主題;4...

  • 五年級科學第四單元 健康生活教案

    第四單元 健康生活第一課時 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教學目標:1. 引導學生通過實際體驗或查閱資料、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等方法,了解人體的消化器官及功能,培養學生通過間接的手段獲取有關人體內部器官知識的能力、查閱資料進行對照的能力;2...

  • 五年級科學《沉和浮》單元教案

    課 題第一單元 沉和浮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課 時1學 習目 標科學概念: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2、同種材料構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量和體積,沉浮狀態不改變。...

  • 五年級科學《小番茄在液體中的沉與浮》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使學生知道液體的性質改變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現象,這樣的液體有許多,但不是所有液體都可以,必須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 五年級科學光是怎樣傳播的教案

    光是怎樣傳播的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光是直線傳播的 過程與方法: 1、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4、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么會有影子 情感、態度...

  • 五年級科學腦與神經教學設計

    《腦與神經》教學內容分析:人類的信息傳遞與發達的大腦和神經有著密切的關系。大腦與神經之間的活動我們看不到,但是一些體驗與研究可以讓大家認識到腦與神經之間的聯系。...

  • 小學說課稿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 欧美大黄大色一级毛片 | 一起艹在线观看 | 性感美女久久久 | 中出在线观看 | 一级免费黄色毛片 | 日日夜夜精品 |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爱丫爱丫影院在线观看免费 | 高潮抽搐潮喷毛片在线播放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久久久 | 亚洲欧美乱日韩乱国产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播放 | 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夜色精品 | 欧美激情在线 | 国产网曝门亚洲综合在线 |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91九色丨porny丨老师 |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 丰满老熟妇好大BBBBB |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小说 |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 97色吧 | 成人av在线不卡 | 天天宗合|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人伦禁忌DVD放荡欲情 | 久久久国产欧美 | 国产精品俺来也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 | 日韩国产一区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79国产精品 | chinese45丰满成熟h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