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說課設計
湖北省石首市實驗小學 王仁平
教材內容: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04—105頁,學習時間在12月中旬。
教材分析:
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預知,即確定現象;有些事件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無法事先預知,即隨機現象(不確定現象)。為了幫助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確定現象和隨機現象,《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新增了屬于概率知識范疇的內容《可能性》。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選取了“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通過主題圖及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設計思路:
1.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學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義,能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3.學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教學重難點: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元旦節快到了,東方超市為了吸引顧客,準備舉行一次摸獎活動。摸獎的規則是:在一個盒子里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購物滿50元的顧客,都有一次摸獎機會。摸到紅球有獎,摸到白球沒有獎。如果請你設計,你能想出幾種放球的方案?
板書學生的方案:全放紅球 全放白球 既放紅球又放白球
[設計意圖] 把教材中呈現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情境改變為更貼近學生、學生更熟悉、更現實的摸獎的情境,為更好的引導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作好心理上的準備。
二、第一次摸球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㈠學生小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提問:根據你們的方案,會出現什么結果呢?
小組合作,用老師提供的學習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個紅球、5個白球、試驗結果記錄單)依次進行摸球試驗,并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
小組合作要求:1.小組長組織,確定記錄人和匯報人;2.摸前攪和一下,摸時不能看,按一定順序來摸,次數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結果記錄下來;4.摸完后,觀察記錄單,能發現什么。
試驗結果記錄單:
⑴全放紅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⑶既放紅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顏色
㈡組織學生交流,認識“一定”、“不可能”、“可能”。
學生匯報試驗結論,并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試驗的。如,匯報全放紅球試驗時,說一說放了幾個紅球,摸了幾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嗎?為什么?
根據學生的匯報完成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