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24時記時法》
我聽了彭惲老師的數學課《24時計時法》。它是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版第五冊第49~52頁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創設的現實情境,使學生了解24時記時法的記時方法,會用24時記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某一時刻;并體會其用處。
這節課主要以學生生活實例為導,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探索出24時的記時規律,并且以小組交流的形式主動構建知識此體系,使其逐步建立時間觀念。本節課思路清晰,層次緊湊,板書合理,有針對性。我覺得這節課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知識
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通過創設生活實例,讓學生在生活中自己去感悟,探索,學習24時記時法,讓枯燥的數學變得鮮活,使學生樂于學習。整節數學課讓人覺得很有活力。
2.對教材做了適當的重組
彭老師在反饋練習中還別具匠心地將教材上的內容進行了重組。創設了一個連續的故事情景,新年里小明的外婆給了他一些壓歲錢,懂事的他想把這筆錢存到銀行,于是他來到了車站……一系列發生的事情。那么,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在幫助小明的同時也逐步鞏固了24時記時法。使得整個的反饋過程很生動,有靈氣。反之,如果照題做題就會顯得單調枯燥。
3.教師教學語言親切,簡練
在整節課中,彭老師的教學語言精當簡煉,生動形象具有啟發性,而且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貼近學生。讓聽課者覺得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