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第四單元加和減第3課時)
課后反思:
對于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來說,不同的解法帶來過程的不同,學生在比較兩種解答時,能比較清晰地知道它們各自的計算過程,也能用合適的語言進行表述。因此,從學生掌握新知的程度看,還是不錯的。然后通過一定量的練習進行鞏固,從完成的情況來看,學生在此過程中,實際上對兩步計算應用題有了非常清楚的認識,尤其是對于它的特點,認識比較到位,能清楚地把握這種題型的要求,準確的進行補充。當然,兩種方法解答實際問題只要通過直觀的線段圖來分析的話,一目了然。但學生畫線段圖的本領有所欠缺,還需加強認識它的重要性。另外,學生根據線段圖來解決問題時,出現看不懂線段圖的意思,雖然上課時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已知什么,求什么,但還是出現了因不明白圖意而不會做的現象。經指導后,有進步,但還需加強練習。
課后反思:
今天教學的兩步計算的問題,其中含括了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表格的形式,把尋找到的數據填入表內,整理材料,尋找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行解題,這是學生在之前已經接觸過的,所以問題不大;第二種是運用線段圖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解決與倍有關的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這是學生新接觸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接受并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這種方法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對這種方法的優點也比較明確;但到了真正的作業中,自己制作線段圖獨立分析數量關系時,有同學就不會了,好象這種本來是幫助學生解題的方法阻礙他們正常的計算。學生還沒能很好的掌握這種方法,還不能適應這種解題的方法。今后要多加指導并多練習。
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通過直觀的線段圖來解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用畫線段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現,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畫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系的。但是整堂課學生較被動,偏重了教師的教。從教學的效果來看,學生看圖列式,掌握得較好,但是自己畫線段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比較混淆,特別是關于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