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教學片段及評析
師:(出示圖畫)你從圖中了解到哪些信息?生:小華從家到體育場用4分鐘,大生從家到體育場用4分鐘。
生:小華每分鐘跑152米,大生每分鐘行248米。
師: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分鐘跑152米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分鐘跑152米,第二分鐘也跑152米,第三分鐘也是152米……
師:將有關聯的兩個信息組合起來,你能解決什么問題?
生:根據小華每分鐘跑152米,大生每分鐘行248米,可以出大生每分鐘比小華每分鐘快多少米?
師:快多少?怎樣想?
生:248-152=96米
生:根據小華每分鐘跑152米,跑了4分鐘,可以求出小華家到體育場一共有多少米?
師:怎樣想呢?
生:152×4
生:根據大生每分鐘行248米,行了4分鐘,可以求出大生家到體育場一共有多少米?
師:怎樣解答?
生:248×4
師:不計算,你能知道誰家離體育場遠些嗎?
生:大生家離體育場遠。
師:你是怎樣想的?
生:大生每分鐘比小華每分鐘跑的多,那么大家都跑4分鐘,肯定是大生跑的多。
生:152×4大約是600,248×4大約是1000。
師:你是怎樣估計的?
生:152看作150,150乘4是600。248接近250,250乘4是1000。
師:剛才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判斷出是大生家離體育場遠,那么你能計算出他們離體育場各是多少米嗎?
學生動筆嘗試計算。
……
評析:
1、注重信息的收集整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這部分內容是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教材通過一幅情景圖引出數學問題,從而解決筆算這一新知。教師在處理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沒有簡單的直接出示問題,而是放手讓學生去找信息,引導學生去找相關聯的信息,啟發學生提出數學問題,這樣處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在這樣的教學訓練中,學生看圖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也得以有效的提高。
2、注重三算結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這部分內容雖然是筆算,但教師將筆算、口算和估算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得出兩個乘法算式后,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在解釋估算的過程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估算的方法。讓學生再次深入地理解了數量之間的關系,體會估算的方法和口算的應用,感受到口算、筆算和估算三算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