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練習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五冊p72—73頁的例題,試一試及想想做做.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同時滲透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2,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簡案)
談話: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只要我們多觀察,多思考就能發現許多關于數學的知識.不信,你瞧!(出示主題情境圖)
2,學生根據圖中信息提出問題,并列出式子.
3,組織全班集體交流.
學生情況預設
教師的應對
學生可能會提出下面幾個問題:
a:小華家離體育場有多遠
b:大生家離體育場有多遠
c:誰家離體育場近,近多少
d:他們兩家相隔多遠
……
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中有思維含量的問題,把合理的有價值的問題記錄下來,a和b為下面的新課探索筆算方法服務,c可以幫助學生滲透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有的問題,比如d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想法,指出這是我們今后要進一步學習的內容.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導入新課的學習,讓學生一下子產生親近感.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題的能力.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正是本節課要探索的計算方法,有的是本節課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可以留給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探索.
活動二,自主探究,建構新知 (簡案)
1,解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探究4×152的算法.
自己嘗試列出豎式,先獨立試做探索筆算方法.
小組交流各自的豎式和算法.(強調:一般把數位多的乘數寫在上面)
結合板書,集體交流,重點討論:"積的百位上為什么要寫6 "
聯系以前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想一想,比一比在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等方面有什么發現
2,解決提出第二個問題:探究4×248的算法.
學生獨立計算.
指名一人板演,教師巡視.
集體交流計算過程.
對比黑板上的兩道豎式,找一找不同點在哪里
以下為練習設計參評的一部分
3,解決學生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滲透估算意識,培養估算能力.
誰家離體育館近呢 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情況預設
教師的應對
a:根據計算結果就可以知道小華家離體育館近.
b:不用計算也可以知道的,小華是跑的,每分鐘只跑152米,大生是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48米,而他們用的時間都是4分鐘,那么肯定是小華家離體育館近.
c:估計時候根據剛才筆算的經驗,還看了十位,估計的結果跟結果比就更準確了.
……
對于a充分肯定學生的方法,同時通過教師引導:如果不計算有辦法知道嗎 引導學生進行估算.
對于b的想法的出現可以及時引導學生觀察式子中的乘數,一個是100多,一個是200多,都是乘4,也就是看百位上的數去跟乘數乘進行估計.
根據筆算的經驗,除了看百位還想十位,這樣估算可以更為準確.教師小結:在筆算的時候我們可以結合估算幫助自己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3,算法小結.
【設計意圖】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來教學新課,讓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新課的學習.通過獨立思考和嘗試——小組交流和分享 ——集體討論和反思——對比小結和內化的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建構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教材對估算的安排是在練習課中結合題目具體提出的,我認為在這里可以充分挖掘主題情境的潛在因素,結合實際問題有機滲透估算意識,我認為這樣安排比練習中教師規定學生先估計效果更好,因為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發現學生是為了估算去估算的,有了這樣的實際情境,真正讓學生感受到估算的價值,更能使學生主動運用估算,真正將估算,口算與筆算三算融為一體,使學生意識到通過估算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進行筆算,筆算又可以對估算,口算進行檢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