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3
教學設計:
1、第1題。
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可以直接應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什么可以這樣算?而求梯形的周長卻不可以這樣算?
2、第2題
可以讓學生分別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第3題、第4題
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明確求花邊長就是求正方形周長。
4、第5題
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明確“沿著足球場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長方形的周長×2”。
5、第6題
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解答,也可以讓學生先剪一剪、折一折,以幫助理解題意,然后再求小正方形的周長。可以讓學生在小組或班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求小正方形周長。學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18+18=36(米) 18×2=36(米) 18÷2×4=36(米) 18×4÷2=36(米)
6、第7題
可以讓學生操作:“用48厘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體會到將周長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長度就是正方形的邊長。
7、第8題
用16根小棒擺長方形,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小組中的同學邊操作、邊記錄、邊討論,便于總結規律。共可以擺4種,即16÷2=7(長)+1(寬)=6+2=5+3=4+4。
8、數學故事
可以讓學生通過“拼一拼”的操作,再求出新拼成的長方形桌面的周長;組織小組內及組間的交流,肯定不同的方法,提倡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策略,逐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1)先求出正方形桌子邊長,再乘拼成的長方形中擁有的邊長數。(2)先求出正方形桌子的邊長,再算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最后根據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求出周長。(3)先將正方形的周長乘正方形桌子的張數,再根絕每兩張桌子拼一次就減少兩邊的規律,從積里減去減少的邊的長度。
9、第9題
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交流及班級集中發言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想法,用媒體直觀展示圖形之間的變化關系。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四幅圖的周長相等。
10、總結:在這節課中,我們解決了哪些問題?
11、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教學反思:
交通與數學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周長、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結合具體的情境,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
教學重點:能運用周長、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的情境,感受數學在交通中的應用,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的經驗。
教學用具:幻燈、掛圖、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交通工具?你們知道嗎,在實際生活中,交通與數學是緊密相連的,在交通問題中有許多的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
二、探索新知:
(一)
1、引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小東從家里走道學校的兩幅圖片。如可以問:“這兩幅圖有什么變化”以發現小東每分走65米,他從家里到學校用了10分。
2、學生獨立解答第(1)~(3)個問題,并組織小組交流。
3、第(4)個問題,根據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用畫示意圖的方法理解題意后再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