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的認識 教案(精選4篇)
噸的認識 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上第一單元: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學生在生活經驗的提煉和重組中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生在認識噸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質量單位這一系統。學會區分質量單位,靈活運用質量單位,會進行單位換算。
3、學生在體驗感受和學習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加強數感訓練,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
1、學生在體驗感受活動中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生能獨立地進行質量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學生在體驗感受活動中建立“1噸”的觀念。
課前準備:課件、課前調查實踐卡、一袋25千克的大米、一桶礦泉水
一、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質量單位“噸”
1、開門見山,直接揭題: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學習了克和千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2、師:上課之前你們收集了許多與噸有關的信息,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3—4個)
(例:一頭大象的質量約重8噸)誰還想說?
聽到這里,你覺得什么時候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噸做單位)
師:對呀!很重很重的物品用噸做單位比較合適,小朋友再迅速地看一下收集的信息,是不是都這樣,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如果學生介紹中有介紹,)則順勢介紹大宗物體:(課件)在生活中,還有一些象一堆煤、一堆鋼材、一堆大米等很多物體聚在一起叫大宗物體,它們有很多也很重,通常也用噸做單位。
出示:計量較重或大宗物體的質量時,通常用噸做單位。
二、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看來小朋友都對噸有了初步的認識了,現在我們就進一步來研究它:
(一)、初步感受“1噸”。
1、了解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師:(點擊大米:局部放大10袋100千克的大米)這是一堆大米,重1噸(出示1噸)關于1噸你知道什么呢?是嗎?我們來看看。(分開)對嗎?你是怎樣知道的?(1袋100千克,10個100千克是1000千克)(1噸=1000千克)(板書)我們也可以說 1000千克=1噸(讓生齊讀一遍)
2、師:1噸大米究竟有多重呢?我們一起來試試:課前老師準備了1袋25千克重的大米,你們都拎過?(拎過了)那老師來了解一下。你是怎么拎的(一個人拎不動,2人拎)你感覺怎樣?(重,很重)那和他情況一樣的人有嗎?(有)舉手看看。哦!看來很多小朋友都是幾個一起才把他拎起來呢。那其他人呢?你們這些人的力氣真大啊!還有呢?那1袋25千克的大米,看來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2(3)個人一起才拎起來的。體驗:那我們就請兩個人來拎拎,感受一下這25千克的大米有多重。拎的過程中教師評價:1、25千克2比較重
那兩袋有多重呢?(50千克)(課件出示疊加上去)那需要這樣的幾個小朋友來拎呢?(4個)在請2個學生走上)這4個人一起合作才能拎得起50千克的大米。繼續看!(電腦出示:4袋)那現在有幾千克了?(學生邊數邊回答:100千克)(出示集合圈用箭頭與100千克1袋聯系起來)那要幾個人拎?(8個)(再請4個小朋友上來)哦!8個小朋友齊心協力才能拎得動(100千克)出示200千克?要幾個?(16個人)用口訣幫助計算(教師手勢圍8個)哦16個了。300千克?要幾個啊!(教師手勢圍8個)直到500千克,我們全班同學才拎得起500千克的大米,那1000千克就是1噸呢?要幾個人啊?(要80個)那我們需要請外援了,再來1個班,師:1、1噸大米有這樣40袋,需要我們兩個班80個小朋友一起努力才能拎起來啊! 3、調查天數:從自身出發:關于大米,課前我們做了一個小調查,來了解一下。(學生回答)我們一起來算一算。讓學生了解1噸米大約吃4年,引出食堂600人1噸要吃多少天。
師(過渡):我們再來感受1噸!
(二)、親身體驗感受,加深對1噸的印象。
1、親身體驗背一背,感受體重
師:詢問體重。
師:看來我們班小朋友的體重都是在25千克左右,那我們就假設每位同學的體重大約是25千克。
師:課前我們都玩過玩背一背的游戲了。師:誰來說說?(反饋的內容1、同桌有多重?2、自己的感受)師:25千克你們還是能承受得住的啊!
請4個小朋友上臺。(100千克)我想請1個小朋友把這四個小朋友同時背起來,請個力氣大的。可以嗎?(背不動)為什么啊?(很重)那有多重呢?(100千克)
師:大家看看,這四個同學的體重合起來是100千克。那這四個小朋友,(請四人小組起立)繼續請四人小組起立,生邊數。數到1000千克,就是1噸。
師再強調一下。讓學生感受:全班起立學生感知1噸。
2、體驗礦泉水
師:看來小朋友對1噸有了新的認識。我們繼續來研究吧。
這兒有1桶礦泉水,大家都試著拎過啊!(拎一拎)有什么想說的嗎?(很重,拎起來很困難)這桶礦泉水的質量是20千克
(出示:5桶礦泉水)幾桶?(5桶)有多重呢?(100千克)現在呢?(再出示5桶)(200千克)繼續出示讓學生邊出示邊數。得出50桶約重1噸。1噸的水有這樣的50桶。真(多)啊,那你猜猜這1噸水我們全班41個小朋友能喝幾天呢?(生猜)1桶水夠我們全班41個小朋友喝2天,那50桶有這樣的10個5桶,那1噸水夠我們喝(100天)呢!
(三)、在生活中說說1噸的物品,加深1噸觀念:
1、提供材料,用1噸說句話:
師:體驗了1噸的米、1噸的水,下面你們能根據生活中的信息用1噸說一句話嗎?
(課件出示:1頭牛約重500千克)
(2頭)繼續來哦!
2、瞧!一些信息多了,你能行嗎?
(課件出示:熊、熊貓、梅花鹿、豬)
請學生說一說:( )只( )的質量約是1噸。
( )和( )的質量約是1噸。
3、信息加油站:
師:看來1噸的物品真不少啊!來信息加油站瞧瞧吧!
欣賞1、20臺冰箱大約重1噸。2、一輛小轎車大約重1噸。
4、師:研究到這兒,關于1噸你能說幾句嗎?(1噸的東西很重,有多重呢)你能用具體的數據來表示嗎?(1噸的東西要我們80個小朋友才拎得動,我們全班人合起來約重1噸。1噸……)生活中1噸的物品還有很多,希望小朋友做個生活的有心人,課后去找一找。
5、快樂選擇
師:噸這個質量單位很(大),比千克、克都(大得多)。那你能根據不同的物體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嗎?(能)好,考考大家。
電腦出示圖片,請生將克、千克和噸這三個單位填入合適的單位。
師:大家干的不錯!
三、在解決問題的情景中進行單位化聚:
師: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噸,那就讓我們走進生活去看一看:(課件出示:運貨場、1輛車、1輛車限載5 噸)
1、你找到哪些與噸有關的信息?(限載1噸)你理解限載5噸的含義嗎?(就是最多只能裝5噸的貨物,超過5噸就超載了)如果超載了怎么樣啊?(1、容易發生交通事故;2、容易損傷車輛)
所以啊!司機叔叔想請你們來當小小安全員(出示小小安全員),幫助運輸隊的車輛裝貨物!
出示:(出示1號車限載5噸,一堆重5000千克的貨物)師:能裝嗎?(能)你是怎么想的?(5000千克等5噸)他從5000千克考慮的,你能從5噸考慮嗎?(因為1噸等于1000千克,所以5000千克等于5噸)是從貨物的角度考慮的,還可以怎么想啊?(因為1噸等于1000千克,所以5噸等于5000千克)
2、(出示2號車限載1噸,一堆重400千克的貨物)
師: 行嗎?(行)說說想法?(1噸等于1000千克,400千克小于1000千克,所以行)那這輛車最多還能裝多少貨物呢?(600千克)
3、(出示3號車限載7噸,一堆9000千克的貨物)師:行嗎?(不行)為什么呢?(9000千克是9噸,超過7噸了,不能裝)那怎么辦啊?(裝7噸的貨物)
四、綜合應用:
師:好,貨物裝好了,出發嘍!
(一)、(出示一座橋)遇到了(一座橋)。(出示載重量15t)你們認識嗎?(生認識生說,不認識師說)15t就是15噸,噸的單位符號是t。這個交通符號表示這座橋最多能讓重15噸的汽車通過。現在司機遇到了麻煩,小小安全員靠你們了!幫助這些車輛安全過橋。
1、師:這3輛貨車能一次過橋嗎?(能)則師說明卡車自身也有重量。(出示自重2噸)得出不能一次過橋?為什么呢?
在學生說明理由的時候師邊出示三輛卡車各自的總重。
2、要求:這次要靠我們一起努力了,四人小組合作設計幾個可行的過橋方案。(越多越好)
(二)、小組合作,師巡視幫忙。
(三)、交流匯報。
五、課堂小節:
在這節課中,你掌握了什么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噸的認識 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5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探究活動
游戲:張冠李戴
活動目的
通過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重量單位、長度單位的使用.
活動準備
一些空白紙條,三個紙箱
活動過程
1.教師將三個紙箱放在講臺上.
2.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人名(或物品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一個紙箱.
3.教師又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狀態(如身高、體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4.教師再次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數值及單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5.三次寫的應能連成一句有意義的話.
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張三”,第二張紙上寫“體重”,第三張紙上寫“36千克”,合起來就是“張三體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鉛筆”,第二張紙上寫“長”,第三張紙上寫“18厘米”,合起來就是“鉛筆長18厘米”.
6.教師搖動三個紙箱后,隨機地從三個紙箱依次取出一張紙條,連在一起念出來.如有“張三長36千克”這樣單位搭配出錯的,請學生說明錯誤的地方.
制作簡單天平
活動準備
兩只塑料杯子、粗線、硬紙板、直尺、氈頭筆、衣架、吸管、黏性膠帶
活動過程
1.在每個塑料杯上戳兩個孔——杯口邊各一個孔.將粗線系在兩個孔上,形成環狀.
2.用氈頭筆和直尺在紙板上畫上刻度,把中線畫得突出一些.
3.用膠帶將吸管貼在衣架的下邊,讓吸管指著下方.
4.在衣架的兩個臂上各掛一個塑料杯,并檢查一下,衣架掛在鉤子上的時候兩只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盤貼到衣架的后面,當杯子空著的時候讓中線對著吸管.
5.把不同的物體逐個放進杯子里,比較它們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東西才能使它們保持平衡.
坐電梯
活動目的
通過來源于生活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地鞏固噸的概念.
活動準備
一張電梯乘坐規定表(應注明限載人數、載重量)
活動過程
1.請學生觀察乘坐規定表.
2.教師進行提問:如果老師要帶你們去乘坐電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個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幾次呢?
3.學生根據自己對噸的認識及對信息的觀察,經過計算及討論,得到不同的解答.
噸的認識 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體驗、歸納推理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
2.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流程
(一)教學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節課采用雙主合作教學模式,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感悟,體驗,掌握新知,并且把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與語文學習聯系起來,讓數學與語文,與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體內容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觀看投影《恐龍》,談話:這是什么動物?你熟悉它們嗎?
你能跟大家簡單介紹一種你熟悉的恐龍嗎?再出示1只恐龍,問:這只恐龍的體重是多少?(1噸)然后問:對于1噸你想了解多少?
(由投影導入,創設了情境。再讓學生自己談想要了解的內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他們探索新知的欲望。)
2.感受體驗,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噸的形象,并且賦予噸生命,以噸的語氣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噸在生活中的應用,明確1噸=1000千克。
(借助直觀演示,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生活中的噸,調動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
(2)讓兩名學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并且提問:如果1噸大米得搬幾次?
(學生親自體驗,再次直觀演示,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
(3)讓學生出示課前調查,即金班同學的體重表。從中選一位體重接近25千克的學生為例,看看金班誰的體重接近25千克。問:有多少個這樣的同學約為一噸?(讓學生估一估,答出40)然后請40個同學出來,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噸的東西掉下來的聲音。
(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這一實踐中,不但學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情感體驗也得到了和諧發展。)
(4)學生自讀,小組交流對噸的認識。
(5)學生質疑,釋疑。
(6)小組合作,用各種方法找找噸和千克的關系。
(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人人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7)用“……是……千克,……為1噸”的形式造句。
(讓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挖掘生活中噸的問題,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開拓學生的思路。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
3.拓展認識,。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圖旁的括號里填上什么數,它的重量是 1噸。)
(2)電腦出示兩幅卡車圖,小卡車的載重量約是1000千克,大卡車的載重量約是5噸。
問:這兩句你能換個說法,使它意思不變嗎?
(3)出示兩幅動物圖,大象體重4噸,鯨魚的體重是大象的3倍。你能提個數學問題考考大家嗎?
(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因材施教,先基礎,后拓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都有獲得成功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的機會,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請看小馬虎日記。
5月30日 星期五 睛
明天是六一兒童節,媽媽給了我50元錢,讓我買一些好吃的。我來到超市,1噸重的巧克力,我買了兩塊,250噸l袋的薯片,我買了兩袋,500噸的飲料我買了兩瓶,我還買了1噸的桔子,2噸的香蕉。購物完畢,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
問:這個小馬虎的日記質量單位用得一塌糊涂,你們能幫他改正嗎?
質量王國因為來了噸,他們之間的關系糊涂了,你有辦法用形象的方法來整理一下學過的質量單位嗎?
要求學生能按一定的順序正確反映他們之間的關系。
學生整理,交流,實物投影展示。
(通過出示日記,讓學生知道正確使用質量單位的重要性.如果疏忽就會出錯,鬧出笑話,甚至會釀成大錯。又通過交流,整理,使學生既掌握了新知識,創造性地理解了新知識,又復習了舊知。還培養了學生自學和實踐能力,使他們體會到生活中有數學,語文中有數學,使數學、語文、生活有機地進行了整合。)
5.質量王國里的三兄妹要感謝我們三年級的小朋友,是你們把他們整理得這樣清晰。你們能夠走出課堂,在生活中找到他們的影子嗎?找到五處并記錄下來。
(注重課外延伸,把所學知識用于實踐,讓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
6.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三、教學手段
在本課教學中,為了揭示噸的概念,用實物投影儀、電腦演示,既直觀又形象。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認識噸,了解噸。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板書設計:噸的認識
1000千克是1噸
1噸=1000千克
點評
新《課程標準》強調讓“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我上的《噸的認識》一課,是按照教育部新課程標準進行的一次教學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聯系學生們的生活實際,善于用學生身邊的實際事實為背景,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興趣中學,學得有趣,學得高興。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通過直觀演示調動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本課中,首先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本課一開始就氣氛熱烈,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探求新知架起了橋梁。然后再通過電腦,以新穎的教學形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對新知有創造性的理解。
(2)為學生創設情感體驗的空間,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體驗中掌握。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上,我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最大限度給學生以自主實踐、體驗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自學、思考、討論、合作實踐、體驗交流等活動,發現噸與千克的關系,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理解新知。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并且使數學、語文、生活有機的進行整合。
(3)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發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勇于探索。
數學教學要重視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信心的培養,提倡“讓每個學生都學好數學”,“不同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數學”,“允許學生以不同速度學習數學”。為此,我有意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因材施教,先基礎,后拓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人人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這堂課深刻的揭示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與生活密切聯系,與語文密切聯系。在教學中,我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以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在一起,平等的參與到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噸的認識 教案 篇4
教學設想:本節課是學生學了克與千克后的又一個常見量的教學課,同時是一個大計量單位的教學課.一般說來,學生對大的計量單位噸比較陌生,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難點,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教學進行突破.
課前預習
要求孩子熟悉用噸做單位的數量,熟悉自己的體重.
突破難點
學生在上課之前,可能對噸這個質量單位并不陌生,但對"一噸"所表示的質量是模糊的,因此我采用了師生互動的形式,設計了許多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進行深刻的體驗,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噸的概念.本節課設計的活動有:抬一抬礦泉水桶,背背抱抱老師和同桌,并估計多少個這樣的人才是一噸,根據已有的信息進行小組合作說一說哪些物體是1噸,想象把一噸水裝入一個正方體中大約需要一個多少大的正方體.在一次次的感官與實踐的刺激中,讓學生產生震撼,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歷和感受.加深對一噸的感知.
自主學習
對于學生噸與千克之間的互化學生有一定的基礎,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嘗試計算.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是1000千克,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化聚;
2,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測,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涼爽的秋季到了,動物們要在森林體育館舉行運動會,熊老弟,牛大哥,馬大哥,鹿妹妹都準備參加.這天一大早,他們四個一起高興地向體育館走去,他們有說有笑地來到了小橋邊,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情呢 請同學們看圖.
二,探究交流,解決問題.
1.教學例6(出示課文主題圖)
(1)仔細觀察圖片,學生續說故事.
師:他們一同來到了小橋邊,看到一個牌子:"限重一噸."牛大哥問:"一噸有多重呢 " 鹿妹妹看看大伙也回答不上來.
(2)提出問題:"噸"表示什么 你知道有關噸的知識嗎
(3)小組討論交流.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可能會說出:①"噸"是表示重量的.②"噸"是表示很重的物體的重量的.
師:我們來聽一聽小精靈是怎么說的.
媒體展示:"噸"和"克,千克"都是質量單位,"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像大象,汽車(輪船),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都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4)揭示課題 噸的認識
2.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看課文的小精靈給我們提問:你知道1噸到底有多重嗎
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出:1噸=1000千克 (如不能說出,教師直接揭示,并在此基礎上,利用實物進一步使學生明確1噸和1000千克之間的關系.)
如: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繼續看圖,你從故事中還獲得了什么信息 (四人小組說一說)
(3)學生匯報: 熊重400千克
馬重300千克
牛重500千克
鹿重100千克
(4)解決問題
它們能同時過橋嗎 引導學生將動物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所以不能同時過橋.
他們可以怎樣過橋
小組匯報:
方案1:可以一個過去后,另一個再過.
方案2:可以分兩次過,每次過兩個.
方案3:熊,馬,鹿同時過.
方案4:馬,牛,鹿同時過.
方案5:熊,牛,鹿同時過.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它們終于安全地過了小橋.
3.生活中的數學
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同桌互相背一背,說一說自己的體重,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少 多少個同學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
三,拓展延伸
⑴ 媒體出示例7: 3噸= ( )千克 6000千克=( ) 噸
學生嘗試計算,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⑵ 學生獨立解決下列問題:
5噸=( )千克
9000千克=( )噸
1噸—300千克=( )千克
3噸100千克= ( )千克
四,鞏固練習
1,將學過的質量單位進行整理
板書 噸 千克 克
2,填合適的質量單位
1塊橡皮約重20( )
卡車載重4( )
小明體重35( )
在2004年希臘舉辦的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唐功紅以舉起305( )的成績奪得冠軍.
為國爭光.
一座橋的載重量是10( )(再請學生說說什么是"一座橋的載重量")
3,數學日記
4,拓展思維:游園會哪幾只動物可以一起過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