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噸的認識(精選17篇)

噸的認識

發布時間:2023-08-11

噸的認識(精選17篇)

噸的認識 篇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  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板書設計

  1噸=1000千克

  5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探究活動

  游戲:張冠李戴

  活動目的

  通過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重量單位、長度單位的使用.

  活動準備

  一些空白紙條,三個紙箱

  活動過程 

  1.教師將三個紙箱放在講臺上.

  2.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人名(或物品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一個紙箱.

  3.教師又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狀態(如身高、體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4.教師再次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數值及單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5.三次寫的應能連成一句有意義的話.

  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張三”,第二張紙上寫“體重”,第三張紙上寫“36千克”,合起來就是“張三體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鉛筆”,第二張紙上寫“長”,第三張紙上寫“18厘米”,合起來就是“鉛筆長18厘米”.

  6.教師搖動三個紙箱后,隨機地從三個紙箱依次取出一張紙條,連在一起念出來.如有“張三長36千克”這樣單位搭配出錯的,請學生說明錯誤的地方.

  制作簡單天平

  活動準備

  兩只塑料杯子、粗線、硬紙板、直尺、氈頭筆、衣架、吸管、黏性膠帶

  活動過程 

  1.在每個塑料杯上戳兩個孔——杯口邊各一個孔.將粗線系在兩個孔上,形成環狀.

  2.用氈頭筆和直尺在紙板上畫上刻度,把中線畫得突出一些.

  3.用膠帶將吸管貼在衣架的下邊,讓吸管指著下方.

  4.在衣架的兩個臂上各掛一個塑料杯,并檢查一下,衣架掛在鉤子上的時候兩只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盤貼到衣架的后面,當杯子空著的時候讓中線對著吸管.

  5.把不同的物體逐個放進杯子里,比較它們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東西才能使它們保持平衡.

  坐電梯

  活動目的

  通過來源于生活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地鞏固噸的概念.

  活動準備

  一張電梯乘坐規定表(應注明限載人數、載重量)

  活動過程 

  1.請學生觀察乘坐規定表.

  2.教師進行提問:如果老師要帶你們去乘坐電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個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幾次呢?

  3.學生根據自己對及對信息的觀察,經過計算及討論,得到不同的解答.

噸的認識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  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板書設計 

  1噸=1000千克

  5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探究活動

  游戲:張冠李戴

  活動目的

  通過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重量單位、長度單位的使用.

  活動準備

  一些空白紙條,三個紙箱

  活動過程 

  1.教師將三個紙箱放在講臺上.

  2.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人名(或物品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一個紙箱.

  3.教師又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狀態(如身高、體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4.教師再次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數值及單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5.三次寫的應能連成一句有意義的話.

  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張三”,第二張紙上寫“體重”,第三張紙上寫“36千克”,合起來就是“張三體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鉛筆”,第二張紙上寫“長”,第三張紙上寫“18厘米”,合起來就是“鉛筆長18厘米”.

  6.教師搖動三個紙箱后,隨機地從三個紙箱依次取出一張紙條,連在一起念出來.如有“張三長36千克”這樣單位搭配出錯的,請學生說明錯誤的地方.

  制作簡單天平

  活動準備

  兩只塑料杯子、粗線、硬紙板、直尺、氈頭筆、衣架、吸管、黏性膠帶

  活動過程 

  1.在每個塑料杯上戳兩個孔——杯口邊各一個孔.將粗線系在兩個孔上,形成環狀.

  2.用氈頭筆和直尺在紙板上畫上刻度,把中線畫得突出一些.

  3.用膠帶將吸管貼在衣架的下邊,讓吸管指著下方.

  4.在衣架的兩個臂上各掛一個塑料杯,并檢查一下,衣架掛在鉤子上的時候兩只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盤貼到衣架的后面,當杯子空著的時候讓中線對著吸管.

  5.把不同的物體逐個放進杯子里,比較它們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東西才能使它們保持平衡.

  坐電梯

  活動目的

  通過來源于生活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地鞏固噸的概念.

  活動準備

  一張電梯乘坐規定表(應注明限載人數、載重量)

  活動過程 

  1.請學生觀察乘坐規定表.

  2.教師進行提問:如果老師要帶你們去乘坐電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個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幾次呢?

  3.學生根據自己對及對信息的觀察,經過計算及討論,得到不同的解答.

噸的認識 篇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  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板書設計

  1噸=1000千克

  5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噸的認識 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  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板書設計 

  1噸=1000千克

  5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探究活動

  游戲:張冠李戴

  活動目的

  通過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重量單位、長度單位的使用.

  活動準備

  一些空白紙條,三個紙箱

  活動過程 

  1.教師將三個紙箱放在講臺上.

  2.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人名(或物品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一個紙箱.

  3.教師又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狀態(如身高、體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4.教師再次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數值及單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5.三次寫的應能連成一句有意義的話.

  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張三”,第二張紙上寫“體重”,第三張紙上寫“36千克”,合起來就是“張三體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鉛筆”,第二張紙上寫“長”,第三張紙上寫“18厘米”,合起來就是“鉛筆長18厘米”.

  6.教師搖動三個紙箱后,隨機地從三個紙箱依次取出一張紙條,連在一起念出來.如有“張三長36千克”這樣單位搭配出錯的,請學生說明錯誤的地方.

  制作簡單天平

  活動準備

  兩只塑料杯子、粗線、硬紙板、直尺、氈頭筆、衣架、吸管、黏性膠帶

  活動過程 

  1.在每個塑料杯上戳兩個孔——杯口邊各一個孔.將粗線系在兩個孔上,形成環狀.

  2.用氈頭筆和直尺在紙板上畫上刻度,把中線畫得突出一些.

  3.用膠帶將吸管貼在衣架的下邊,讓吸管指著下方.

  4.在衣架的兩個臂上各掛一個塑料杯,并檢查一下,衣架掛在鉤子上的時候兩只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盤貼到衣架的后面,當杯子空著的時候讓中線對著吸管.

  5.把不同的物體逐個放進杯子里,比較它們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東西才能使它們保持平衡.

  坐電梯

  活動目的

  通過來源于生活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地鞏固噸的概念.

  活動準備

  一張電梯乘坐規定表(應注明限載人數、載重量)

  活動過程 

  1.請學生觀察乘坐規定表.

  2.教師進行提問:如果老師要帶你們去乘坐電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個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幾次呢?

  3.學生根據自己對及對信息的觀察,經過計算及討論,得到不同的解答.

噸的認識 篇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  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品種水泥黃沙石子磚頭鋼材重量2500千克4噸6噸9噸2500千克 板書設計 1噸=1000千克5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噸的認識 篇6

  huajie

  教學內容: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冊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建立對,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過程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立志建設家鄉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     使學生建立對,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2.     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一套,CAI課件,學生自帶實物若干。

  學情分析:

  “噸”這個質量單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為了幫助學生對質量單位“噸”有具體感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踐進行學習;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同千米與米的換算推理過程相同,這部分知識主要由學生自己嘗試完成,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清凈,引入新課

  1.     展示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吧?(媒體出示曹沖稱象的照片)曹沖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卻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

  媒體播放曹沖的問題:同學們,我是曹沖,我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后,發現二年級學過的重量單位用起來很麻煩,你能幫幫我嗎?

  生討論應該使用什么來做單位。

  師:看來噸與我們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單位有所不同,它和我們以往學過的千克和克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噸。

  2.     出示課題:

  二、         通過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共同認識重量單位“噸”

  (一)              直觀感知,使學生初步認識“噸”

  師: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重量已知的物體,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交流)

  師:那有沒有同學帶來以“噸”做單位的物體呢?說明原因。

  師: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過可以用“噸”做單位的物體,能簡單的說一說嗎?學生舉例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物體與你所認識的物體,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學生討論后得出:以噸為單位的物體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

  多媒體出示:通常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噸”來做單位。

  師:初步認識了噸之后,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請你們為他們選擇一種合適的單位。

  多媒體出示:報紙、信封、河馬、鯨、白菜、蘋果等,學生進行判斷。

  (從學生熟悉的曹沖稱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課,并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體,初步感知:以噸為重量單位的物體都比較大,并且非常重。)

  (二)              創設情境,充分感知“噸”

  師:“噸”是我們新認識的重量單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師特意制作了一把電子秤。

  多媒體出示:一把電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稱一袋大米,同時,在電子秤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綠燈,右面的屏幕顯示100千克字樣,每稱一袋,相應遞加,直到第十袋時,左面的屏幕上顯示出紅燈,同時在右面的屏幕顯示出1噸的字樣。

  師:你看到了什么,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師:在你認識到1噸有1000千克后,你能告訴老師,現在你有辦法將1噸的物體帶進教室嗎?

  小組進行討論

  師:如果有一些體重為25千克的同學,要多少個同學才能達到1噸呢?

  生經過計算后得出結論

  師:現在每一位同學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體,如果也將它放在電子秤中,那么一噸中究竟有多少個你這樣的物體呢?

  學生利用學過的除法估算知識進行估算,同時進行交流反饋。

  (三)              以生活情境,加深對重量單位間關系的認識。

  師:用一些較輕的物體聚少成多,也能達到一噸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都對重量進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生舉例:大橋的載重量,卡車的載重量等。

  師:現在老師想找你幫個忙。這里有一輛卡車和一堆貨物,你能不能告訴老師,這堆貨物能不能全部裝上卡車。

  多媒體出示圖片,一輛卡車上標注限載重6噸,旁邊有一堆貨物,標注6000千克,學生進行討論,得出這堆貨物可以一次性的裝上卡車。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在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噸的基礎上,采用多媒體生動、直觀地顯示千克與噸的關系,并聯系學生自身的重量,讓學生估算,加深對。教師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              進行單名數與復名數互化的教學。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重量單位“噸”,老師還為大家帶來了一個特制的天平,這個天平可以稱十分重的物體。

  媒體出示:一架天平,六個標有重量的砝碼。

  生可根據自己的喜愛,任意選擇兩個砝碼放在天平的一端,天平便會向一方傾斜,例如,選擇3噸與30千克。

  師:要使這個天平平衡,應在天平的一端放上多重的物體呢?你是怎樣思考的?

  師:請你任選兩個重量,和你的同桌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好嗎?

  生討論并完成。

  師:現在在天平的右邊出現了2450千克這樣的重量,你認為在天平的左邊應該放上什么重量的砝碼呢?

  鼓勵學生進行搶答

  師:剛才老師并沒有教你們方法,為什么你們能很快地知道答案呢?

  鼓勵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歸納總結,進行交流。

  三、         練習

  (一)              判斷題

  1.     粉筆長13克。                        (   )

  2.     一瓶牛奶重250千克。                 (   )

  3.     一個皮球重2噸。                     (   )

  4.     1噸鐵比1噸棉花重。                 (   )

  (二)              拓展題

  出示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照片,激勵學生只要能解答出和電梯有關的問題,就可以登上塔頂欣賞到美麗的景色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注限重量1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1.     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幾人?

  2.     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

  問題解答完之后,出示上海的風景、建筑物的圖片,激發學生把我們的家鄉也建設的這樣美。

  (數學學習必須有練習,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不但能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感官。特別是聯系了生活中乘電梯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充滿許多數學問題,而且是豐富多彩的。)

  四、         小結

  師:在這節課中,你掌握了什么知識,對你有什么幫助?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教學反思

  噸是較大的重量單位,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在授課中,我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和想象空間,并十分重視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逐步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之間的關系,掌握簡單的化聚。教師不但扮演了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還是積極的參與者,使得原本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噸的認識 篇7

  教學目的要求:

  1、認識質量單位“噸”,通過積極的探索活動建立“噸的概念”。

  2、理解噸與千克的關系,知道1噸=1000千克,會簡單的換算。

  3、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比較、猜測推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噸的概念的建立

  教學難點: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概念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每組一只計算機。

  課前準備:

  1、到學校食堂參觀整袋大米(每袋大米25千克),親自搬一搬,感受一袋大米的質量。

  2、稱量每個人的體重。

  3、課前調查:在什么情況下計量要用到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今天讓我們隨著鏡頭一起到常熟最大的水果交易市場去參觀。走進市場,到處只見一袋袋、一箱箱、一堆堆的水果。

  看:這個蘋果約200(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這箱蘋果10(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師:這些蘋果主要來自山東、浙江等地,是用一輛輛大卡車運過來的。這輛大卡車能裝多重的蘋果,有誰知道?(3t )

  師:一只蘋果用克作單位,一箱蘋果用千克作單位,車上能裝好多好多的蘋果,就用噸這個單位(板書“噸”)

  師:克、千克這些質量單位我們已經認識了,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噸”這位新朋友。小朋友,你們最想了解有關噸的什么知識?

  (出示研究目標)(1)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

  (2)在什么情況下計量要用噸作單位?

  (3)噸和千克、克之間有什么關系?

  二、綜合實踐,學習新知:

  (一)研究問題1:

  1、師: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呢?課前我們到食堂搬大米一起體驗了一下,老師搶拍了一個境頭,我們一起來欣賞!

  2、集體研究:

  (1)大米

  ①師:錄相中的主角是誰呢?大家看到了他在舉一袋大米,這袋大米是20千克,我們先請這位同學來說說當時的感受。

  ②師:假如舉兩袋大米呢?(仍問這個同學)你感覺怎么樣?兩袋大米重多少千克?(40千克)

  ③5袋大米還搬得起嗎?重多少千克?(100千克)

  ④50袋大米有多少千克?你是怎樣想的?(1000千克)

  師:50袋20千克的大米的質量是1000千克,也就是一噸。(師板書貼出)

  (2)小朋友的體重

  ①師:小朋友你們知道自己的體重嗎?(指名回答)哪位小朋友的體重是25千克?請到前面來,我請另一位小朋友來背一背他,2個這樣的小朋友是多少千克,4個這樣的小朋友是多少千克?

  ②師:多少個這樣的小朋友是1000千克?你是怎樣想的?

  師:40個25千克的小朋友的質量是一噸。(師板書貼出)

  ③屏幕顯示:小蘭小朋友48千克,多少個他約是1000千克?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同桌討論)(估算,用計算器)

  師小結貼出:20個48千克的小朋友的質量約是一噸。

  3.小組合作探究:

  發學生練習紙,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以下填空。

  一箱蘋果質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質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質量是25千克,一袋水泥的質量是50千克,一頭牛的質量是500千克。請小組合作研究,把研究的結果填在以下空格中。

  (      )的質量是1噸。

  例如:(100箱蘋果)的質量是1噸。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現在你明白了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了嗎?請閉眼回想一下。

  (二)解決問題2:

  1、師:請小朋友們想想,在什么情況下質量要用到噸?

  ①許多物體的質量總和用噸。

  像剛才的50袋大米總和、40個小朋友總和……

  ②很重的物體質量。

  請舉舉例子看?(火車、衛星)

  ③交通工具的載重。

  就像剛才那輛卡車就可以裝3噸的貨。

  2.師:請小朋友們舉出幾個用噸作單位的實際例子。

  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在平時觀察得最仔細。

  (三)解決問題3

  1.單位換算

  (1)師:學了知識要會整理,請小組合作,把學過的質量單位整理在方框中。

  要求:①按一定順序。②反映出這些單位之間的聯系。

  (2)運用小朋友們整理的知識,我們可以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了。

  請看題:3噸=( )千克

  5000千克=( )噸

  你是怎樣想的?

  (3)做p77:做一做1、2

  三.鞏固練習,小結全課:

  (1)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①卡車載重5( )

  ②小明體重35( )

  ③一塊橡皮的質量是8( )

  ④一頭大象的體重是6( )

  ⑤常熟港碼頭停泊的這艘貨輪能載貨1( )

  (2)聯系今天學得知識,請你出題來考大家。

  (3)誰能給今天的課起個課題:(“我”認識了噸。)

  四.拓展應用,設計方案:

  師:學習知識,應該要靈活運用。

  剛好,小明的爸爸有150噸蘋果要運到水果交易市場,租一輛4噸貨車運費500元,租一輛1噸貨車運費200元,可以怎樣租車?小組合作,請為小明的爸爸出出點子,設計一下租車的方案。

噸的認識 篇8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是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2、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展示場景)水果貿易市場,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個蘋果重200 (  )     

  一箱蘋果重15 (  )      (分別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請學生估計這一車的蘋果的重量

  (如:3噸)

  2、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在實踐體驗中認識“噸”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請同學們找出教室中有沒有可以用“噸”作單位的物體?

  (如:桌、椅、電視機、書本等用什么作單位比較合適?)

  (2)那么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

  (請同學舉例)

  (3)媒體展示:大象、汽車(輪船)的載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2、認識噸

  (1)讓學生說說的重量,請出4個同學站在一起。

  a、4個三年級學生的重量大約是100千克?

  b、8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c、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2)為了簡便計量1000千克規定為1噸

  聯系班中40個同學,想象一噸的重量。

  (3)媒體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的重量是1噸?

  b、100塊磚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塊的重量約是1噸?

  (4)想一想,填一填(小組合作)

  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個(    )的重量是1噸。

  (5)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哪些地方要用到“噸作單位

  (6)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a:卡車載重4(     )

  b:小明體重35(  )

  c:一塊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舉重運動員占旭剛,在二xx屆奧運會上以挺舉207.5(  )

  的成績再一次獲得冠軍,為國爭光。

  一座橋的載重量是10(  )(再請學生說說什么是“一座橋的載重量”)

  三:噸和千克的化聚。                    

  1、請同學試一試例3。

  (1)5噸=(  )千克

  (2)2450千克=( )噸( )千克

  填好后分別指明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2、試一試

  8000千克=(  )噸  6噸20千克=(  )千克

  四、課堂小結                       

  學過的重量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五、練習                         

  1、填空

  4000千克=(      )噸    3噸=(      )千克

  2噸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噸(        )千克

  7噸38千克=(    )千克

  2、①一頭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噸?

  ②一輛卡車能裝4噸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個鴕鳥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3、一頭獅子約重250千克,一頭藍鯨舌頭的重量是獅子的8倍。藍鯨舌頭重多少噸?

  4、擴展題:

  出示一幅電梯照片,上標注限重量1kg(噸),十三個成人,出示問題:

  a、如果是孩子,每次可以乘坐幾個?

  b、如果全班同學都要乘電梯,至少要坐幾次?

噸的認識 篇9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上冊p11噸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學生:感受1千克物體的質量;了解自己的體重;了解在什么地方見過噸.

  教師:5袋每袋10千克的大米;多媒體課件等.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的選擇

  (一),目標確定

  "噸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單位"千克","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物體的質量已經有一定的體驗與感受,然而"噸"是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遠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怎樣將抽象的"1噸"以具體的,可感知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概念.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根據以上的分析本課時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2)知道1噸 = 1000千克,并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3)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數學興趣.

  (二),教學策略選擇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獲得一些體驗."為了讓學生感受和體驗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質量單位"噸",通過讓學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概念.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應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小動物過橋","貨車,電梯的載重量"等生活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中創設"小動物過橋"的情境,在"搬一搬 ","抱一抱"等活動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 學 流 程

  設 計 意 圖

  一,引人

  1,創設情境(課件)

  教師創設一個生活情境:一天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要去森林公園玩.路上有座橋,上面寫著:限重1噸.(根據教師的描述逐步出示課件).從而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噸"是什么 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 小動物們能過橋嗎 ……

  2,了解學習起點

  師:關于"噸"的知識,同學們已經有哪些了解

  (根據幾個班的教學實踐,每班都有少數學生知道: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在貨車的車門上,有的電梯上看到"噸";還知道1噸等于1000千克.……)

  3,談話揭題

  師:同學們對"噸"的知識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 噸與千克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噸的認識"

  二,展開

  (一),親身體驗,建立"1噸"的概念

  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師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學生介紹.

  (2)每組發給1袋10千克的大米,從前往后傳一輪,并說說感受.

  (有的學生說輕,有的說重)

  (3)讓學生選出一名"大力士"來搬大米.

  (學生站著,教師一袋一袋的遞加,直到搬不動.要求其他學生喊"加油",并認真觀察"大力士"的表現.搬后請"大力士"說說感受.)

  (4)想象推算.

  (讓學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覺如何 引導推算100袋共重

  1000千克也就是1噸. 板書: 1噸=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體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個人,3個人有什么感覺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計算,小組4個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師,老師,那我們全班同學加在一起有沒有1噸重啊 "一位高個的男生喊道.這時我抓住時機,先引導推算出40位同學約1噸重,再請全班同學起立(全班只36人),還請一位聽課的英語老師加上我自己(共約1噸),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噸物體落地的感覺)

  3,小組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約1噸呢 介紹用字母"t"

  來表示.

  4,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要用"噸"作單位 為什么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噸做單位呢

  (1)很多物體重量的總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2)很重的物體的重量;(如大象的體重,鯨的體重;坊門街的銅像,斗潭公園的石頭等)

  (3)交通工具的載重量;

  師:猜一猜,什么叫載重量 (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電梯的載重量大約是1噸;(大約20個大人)一輛卡車的載重量大約是10噸.如果超過這個重量,就是超載,極有可能出危險.汽車超載不僅毀壞地面,還威脅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殺

  手".因此我們平時坐車是要千萬小心,不要擠車或電梯,萬一超載 很危險

  5,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

  (1)卡車載重5( ) (2)小明體重35( )

  (3)一塊橡皮的重量是8( )

  (4)我國舉重運動員丁美媛,在奧運會上三破世界記錄以300( )的總成績獲得冠軍.

  (5)溫州港碼頭停泊的一艘貨輪能載重30( )

  (二),噸的單位換算

  1,噸和千克的關系: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1噸=1000千克 ,你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嗎 (課件出示)

  (1)一只河馬約重那2噸,想一想:2噸=( )千克 5噸呢

  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約6000千克=( )噸 你怎么想

  2,(課件出示)出示一幅有各種大型的動物,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引導先估計體重再進行"噸"與"千克"換算.

  四,應用

  1,把合適的體重與對應的動物連起來.(課件圖出示)

  大象 小狗 熊貓 鯨魚

  50噸 80千克 4噸 6千克

  2,解決導入時主題畫的問題

  (出示畫面并出示每只動物的體重)它們能同時過橋嗎 為什么 你有什么方法讓他們過橋嗎

  3,課后延伸(數學日記)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 跟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節水的方法 請寫一篇數學日記.

  五,總結

  師:學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新的收獲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去森林公園玩的生活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來確定教學的側重點,做到有的放失.

  "噸"對孩子們來說是抽象的,通過讓學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實踐活動.讓學生推算,估計,想象.并通過"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學加老師跳一跳"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學的體重"等具體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起"噸"的概念表象.

  在體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推理和想象幫助學生建立"噸"的概念,同時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

  利用"噸"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單位的換算不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因在學習"千克","克"時學生已掌握換算的方法,在此只讓學生在估計動物質量的活動的過程中滲透"噸"的單位換算.

  通過解決"過橋"的問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如何過橋是一個開放的問題,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數學日記"能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滲透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

  五,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體驗"1噸"的重量(抱一抱,跳一跳)

  師:誰能說說自己的體重

  生1:我的體重26千克

  生2:我的體重35千克(一個胖胖的小男生)

  "哇"(齊喊)

  生3:我的體重24千克(一個小女生)

  師:同桌交流自己的體重,然后互相抱一抱.

  師:請說說剛才抱同桌的感受.

  生1:他比較沉,抱他有點累.

  生2:她很輕(是個小女孩),一下子就抱起來了.

  生3:他太重了,抱他連氣都透不過來,人都發熱.

  師: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要你一起抱2個同學呢

  生:有的說沒關系,有的說太重了.

  師:如果要你一起抱4個同學有什么感覺

  生:"哇"(齊聲喊)

  生1:會被壓扁的.

  生2:太重了,根本抱不起來.

  師:如按每位同學重25千克來計算,請算一算每小組4個人共重多少千克

  生:"老師,老師,那我們全班同學加在一起有沒有1噸重啊 "一位高個的男生喊道.

  這時我抓住時機,先引導推算出40位同學約1噸重,再請全班同學起立(全班只36人),還請一位聽課的英語老師加上我自己(共約1噸),我們來做個游戲,請大家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噸物體落地的感覺)

  六,教學反思

  "噸的認識"是第五冊的教學內容,教學的對象是第一學段的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然而"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何將"噸"這個抽象的概念,以具體,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如何讓學生"體驗1噸"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1,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 "噸"的概念比較抽象,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比較遠,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獲得充分的體驗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的建立數學概念,要盡量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過程中建立表象.雖然學生已學習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對質量單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許見到過"噸",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只憑觀察得到,再說像"噸"這么大的質量單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更談不上有什么體驗.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1噸"到底有多重,我先讓每位學生輪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說說感覺,再選一位班中的"大力士"來抱一抱一次能抱幾袋大米,然后推算100袋這樣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1噸";再讓學生做游戲,同桌互相抱一抱,說說感受,如抱兩,三位同學又有什么感覺呢 按三年級學生每人25千克計算,全班36位同學在加上兩位老師約重1噸,并讓全班同學和兩位老師起立,一起跳一跳,體驗1噸物體落地的感覺;然后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重約1噸重 (如2頭牛,10頭豬,200只鴨,電梯的載重量等).讓學生在充分的體驗中,借助100袋大米,全班同學總重量,2頭牛等具體的實物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表象.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學習.

  2,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體驗.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好的數學教學內容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使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變得有趣,生動,容易感受.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用所學"噸"的知識解決小動物的"過橋問題","貨車,電梯的載重量","多少物體的重量約1噸","哪些物體的質量要用噸作單位","估計一些大動物的質量"等,使學生體驗到"噸"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學習"噸"的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實際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困惑:

  (1)三年級的學生的計算能力還較差,讓學生推算多少個物體重約1噸比較難算.

  (2)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體能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表現.

  (3)雖讓學生進行較充分的體驗,但畢竟是三年級的學生,"噸"離他們的生活實際太遠,

  有的學生對"千克","克"的質量的表象還不清晰,對以"噸"為單位的物體質量的估計就有些離譜.有一位學生說"一幢教學樓"的重約1噸.教學時要讓學生在估計時與"1噸"重的表象,如"2頭牛,40位同學"進行比較.

  總之本節課,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系生活,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體驗,分析,推理,估計,想象,在探索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以具體的實物建立"1噸"的表象,讓學生確實感受到"1噸"是很重,很大,很多的.讓噸的單位換算融在"動物體重"的估計與轉換之中.能使學生在主動獲取新知的過程中,思維得到鍛煉,情感得到體驗,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執教:陳守信

  設計:陳守信 指導:雷子東 歐景升

噸的認識 篇10

  《噸的認識》重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噸的觀念.力圖體現"猜測,驗證,操作,感受"等以學生"體驗"為主的總體思路.根據課堂實況具體反思如下:

  一,以"動態生成"為魂,發現知識的生長點.

  1,猜測中生成的懸念:

  一開課,讓孩子們猜測老師的體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于大擔猜測的,老師預以表揚……正在猜測的熱烈氛圍中,教師告訴大家一個秘密,20個這樣的老師的體重合在一起有1噸多重,使孩子們引起對噸的懸念……

  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

  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礦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噸.50桶20千克的礦泉水是1噸,探究體驗的過程中,逐步建立了噸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

  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計體重的游戲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學平均每人的體重看作是25千克,40個這樣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會有1噸.而在班級內有52個小朋友,此時此刻想說些什么 有小朋友從安全的角度分析,這么多同學去乘同一輛公共汽車會超重,產生不安全的隱患,滲透了人文精神;又有些小朋友說到:25*52=1300千克,1300千克就有1噸300千克了,超過1噸了,依次得出了"噸"與"千克"化聚的方法,這樣感受中生成了新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

  整堂課在知識呈現的方式中,激活了孩子們的思維,相互激烈地碰撞,真正地在動態生成中產生知識的生長點.

  二,對于兩次教學的感受

  去年也是教學三年級,表面上看這是同一個教材,好多次我都是拿著去年的書去上課的.但在有一次讓學生把題目讀一讀中發現這兩冊書還是有不同的地方的.在這個噸教學好的做一做中,第一次也就是去年那本書中題是這樣的: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今年的題是: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3臺重6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雖然學生的答案應該都是沒有超載,但是我們從計算過程去看,卻是不一樣的.

  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改成3臺重600千克的機器后者對于學生在理解題目的基礎是更好得計算,對于一些成績不是最好的同學來說,也就是要用加法來計算的同學來說.去年的書要是你要用加法就要這樣:300+300+300+300+300+300=1800但是今年只要600+600+600=1800就好了.兩者一比我們能更好的發現今年這樣一改對于學生來說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因為去年好多學生列好了加法橫式可是在計算過程中還是錯了,這就對于他們的成功感有很大的傷害,因為實際上學生不會做的,只是因為模式中數據太多了.而今年數據一少就在算錯的方面學生大有進步.當然對于用300*6和600*3的同學來說影響不大,可是我們要知道在上這個內容的時候學生還沒有學過這樣的乘法.所以教材這樣一改數據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是一個能更好獲得成功的機會.

噸的認識 篇1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二)會進行“噸”與“千克”的換算。

  (三)培養學生對物體重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程序:

  一、                            故事引入

  《曹沖稱象》的故事引入今天的學習課題。

  問:你們知道大象的重量是多少嗎?

  二、                            猜想噸的重量

  猜想:你們舉的起嗎?

  老師舉的起嗎?

  世界冠軍舉的起嗎?

  三、                          體驗一噸的重量

  每人背一下自己的同桌,時間1分鐘。

  計算1噸的重量。

  如果1個三年級同學重25千克,那么4個同學重多少千克?40個同學重多少千克?

  四、                           估算

  想一想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多少個你大約是1噸。

  五、                          鞏固練習

  填一填

  (1) 小明 的體重是25(          )

  (2)碼頭停泊的一艘輪船能載貨10(         )

  (3) 2000年,我國舉重運動員丁美媛,在奧運會上三破世界記錄,以300(            )的總成績獲得冠軍

  (4) 卡車載重4(         )

  算一算

  5噸=(         )千克

  2000千克=(          )噸

  6噸20千克=(          )千克

  2450千克=(        )噸(        )千克

  小馬虎的數學日記

  明天,我就要學習。我找到一些以下一些資料。

  1、                                  葉老師的車重1千克

  2、門的高度約有2千克

  3、一桶水的重量為5噸。

  4、3噸鐵比3噸棉花要重。

噸的認識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建立噸的概念,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重量單位克、千克、噸之間的化聚。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利用遷移和對比來掌握新知的學習方法,并在實際生活中解決相應問題。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估算意識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感受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觀念

  課前參與

  學生: 1.稱自己的體重。

  2.觀察在哪些地方見到過計量單位“噸”。

  教師:收集教學用的數據,實用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1.出示乒乓球、書包讓生估計重量引出“克”,“千克”,說說這兩個單位間的關系。

  板書:1千克=1000克

  2.出示火車圖、貨車圖估計他們能載的重量。

  師:在日常生活中,計量較輕的物品的重量,我們常用“克”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我們常用“千克”作單位,計量“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我們常用“噸”作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重量家族中的新成員“噸”。

  二、聯系生活,探究新知

  1.感受10袋面粉的重量

  學校食堂每過一段時間都會運進面粉,1袋100千克,2袋重多少千克?3袋呢?4……6袋呢?(屏幕顯示圖片)

  指出:為了便于計量,當物體的重量滿了或者超過了1000千克時,我們就改用噸作單位,并統一規定1000千克就是1噸, 1噸=1000千克(板書)

  2.感受學生體重

  讓學生同桌相互做背一背的游戲,了解對方有多重。

  匯報你背的是誰?有多重?

  我們按每個同學25千克計算,4個同學有( )千克,40個同學有(  )千克。也就是1噸。

  讓40個學生站立,相互觀望,感受40名學生的群體。

  3.感受1噸水的重量。

  推選一名力氣大的同學上臺搬一桶,說說感受。

  生分小組討論:1桶水重20千克,10桶重多少千克?多少桶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4.大掃除時同學們用小水桶提水。每桶水約重5千克,1噸水要提多少桶?你是怎么想的?

  5.我們已經知道1噸的重量,那么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建筑材料:鋼筋、水泥、沙子、磚,煤)

  小結:剛才同學們說的這些物體都是數量比較多的物體,所以用“噸”作單位。

  .應用新知單位化聚

  1.出示教師課前收集到的數據,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單位化聚

  A 常見的拖拉機載重2噸,也就是(  )千克。

  B 鐘店路口有一個限載重標志5T,你知道他的意思嗎?

  T是“噸”的國際單位制符號。那么這段路最多能讓載重(   )千克的車通過。

  C 當年曹沖稱的大象是6000千克,也就是(  )噸。

  2. 由于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現在可以用地磅、車輛衡直接稱出一些很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再也不用向曹沖當年那么麻煩了。(出示地磅、車輛衡圖片)

  3.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4.單位化聚練習:

  5噸=( )千克 5噸680千克=(  )千克

  3噸=(   )千克         6噸20千克=(   )千克

  2000千克=(   )噸      2450千克=(  )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4010千克=(  )噸(  )千克

  (由學生自由選擇題目,并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三.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修改數學日記。

  這是一個三年級的學生在學完了“克、千克、噸”這幾個重量單位后寫的。                       

  我的早晨         2004年11月2日  晴

  今天早上6:30,我就起了床,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臉,然后吃了一個70千克的雞蛋,喝了一杯大約250克的牛奶,就背起2克重的書包匆匆忙忙上學去,走著走著,突然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我一看,發現原來是我們班體重只有20噸的瘦個子李林。于是我和他邊走邊聊,正準備過公時,不巧一輛載滿6千克水泥的大貨車開過來了,我們只好收住腳步,讓車先行。等我們跑到教室,其他同學早就在讀書了。

  2.動物過橋

  出示多種動物圖片,以及木橋圖片,問:這些動物能一次性過橋嗎?怎樣做他們就能順利過橋了?

  3.請你當交警指揮交通,讓符合要求的車子通行。

  A 限重5T

  ²       一輛5噸500千克的車子

  ²       一輛載80袋水泥的(每袋50千克)的車子

  ²       一輛3噸和一輛2500千克的車能不能同時通過

  B 路面有三道關口,分別限重5t、8t、3t,一輛載重4噸500千克的車子能否將貨物順利運到目的地。

  4. 屏幕顯示食堂統計的數據

  據食堂統計,我們學校每天要倒掉20飯菜飯,10天要倒掉(       )千克,50倒掉(        )千克,也就是(         )噸。”

  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

  .課堂作業 

  書本p90.3.4.4

  《作》p54

噸的認識 篇1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 )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 ) 小蘭體重約25( )

  一個雞蛋約重50( ) 一輛大卡車能裝貨約8( )

  最后一題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  新課.

  師說:卡車的載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幾個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 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 (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 3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① 3噸=千克     5000千克=噸

  ② 一只大象體重6噸,是千克.

  訂正時說出想的過程.

  四、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2.討論:“每兩個重量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00”這句話對嗎?

  明確:“每相鄰兩個重量單位”與“每兩個重量單位”的不同.使學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單位間的基本進率關系式有兩個,即: l噸=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擴展出的關系式有一個,即:1噸=1000000克.

  五、鞏固與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噸 9000克=( )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第(1)題,日常生活中用噸做重量單位的東西有很多,寫出或說出幾個主要的就行.

  第(2)題,讓學生自己做.訂正時,讓差生說一說推理過程.

  第(3)題,讓學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輛載重6噸的卡車運輸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運輸次數最少,該怎樣運?小組同學合作,看哪一個小組的同學設計的方案最好.

  品種

  水泥

  黃沙

  石子

  磚頭

  鋼材

  重量

  2500千克

  4噸

  6噸

  9噸

  2500千克

  板書設計 

  1噸=1000千克

  5噸=( )千克 8000千克=( )噸

  探究活動

  游戲:張冠李戴

  活動目的

  通過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重量單位、長度單位的使用.

  活動準備

  一些空白紙條,三個紙箱

  活動過程 

  1.教師將三個紙箱放在講臺上.

  2.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人名(或物品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一個紙箱.

  3.教師又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狀態(如身高、體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4.教師再次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空白紙條.要求學生在紙條上寫上數值及單位.學生寫完后投入第二個紙箱.

  5.三次寫的應能連成一句有意義的話.

  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張三”,第二張紙上寫“體重”,第三張紙上寫“36千克”,合起來就是“張三體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張紙上寫“鉛筆”,第二張紙上寫“長”,第三張紙上寫“18厘米”,合起來就是“鉛筆長18厘米”.

  6.教師搖動三個紙箱后,隨機地從三個紙箱依次取出一張紙條,連在一起念出來.如有“張三長36千克”這樣單位搭配出錯的,請學生說明錯誤的地方.

  制作簡單天平

  活動準備

  兩只塑料杯子、粗線、硬紙板、直尺、氈頭筆、衣架、吸管、黏性膠帶

  活動過程 

  1.在每個塑料杯上戳兩個孔——杯口邊各一個孔.將粗線系在兩個孔上,形成環狀.

  2.用氈頭筆和直尺在紙板上畫上刻度,把中線畫得突出一些.

  3.用膠帶將吸管貼在衣架的下邊,讓吸管指著下方.

  4.在衣架的兩個臂上各掛一個塑料杯,并檢查一下,衣架掛在鉤子上的時候兩只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盤貼到衣架的后面,當杯子空著的時候讓中線對著吸管.

  5.把不同的物體逐個放進杯子里,比較它們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東西才能使它們保持平衡.

  坐電梯

  活動目的

  通過來源于生活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地鞏固噸的概念.

  活動準備

  一張電梯乘坐規定表(應注明限載人數、載重量)

  活動過程 

  1.請學生觀察乘坐規定表.

  2.教師進行提問:如果老師要帶你們去乘坐電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個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幾次呢?

  3.學生根據自己對及對信息的觀察,經過計算及討論,得到不同的解答.

噸的認識 篇1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張(或用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質量單位 它們的國際單位符號分別是什么

  板書: 千克 克

  kg g

  2.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

  3.情景導入

  (1)以故事引入,出示情境圖:"熊老弟,牛大哥等一同來到了一座小橋邊……",要求學生看著情境圖,教師說:"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是圖中描寫的."讓學生看圖說故事.

  (2)在學生說故事的時候,注意從"限重1噸1噸有多重 "的討論中,引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1噸=1000千克".

  (3)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 "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4)接著建議教師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 "可以一個過去后,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5)教師或師生一起將故事收尾.

  (6)幫助學生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共同說說生活中1噸重的物品,書中提供了幾例,可以說"如果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也可以說"兩頭牛大約重1噸."還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更應該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實例.

  4.單位換算: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說理,說方法.

  出示: 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想:1噸=1000千克,3噸就是3個1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 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 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練習與鞏固

  1. 第12頁"做一做".

  是配合例6和例7的兩道習題,一題是學了質量單位"噸"以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另一題是在解決問題中,運用噸與千克的換算知識.

  2.練習三中的習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第3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2000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由于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

  第4題,是運用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通過學生對自己家中每月用水的了解以及從哪些方面考慮能節約1噸的用水量,增強學生的節水意識.可以采用課前調查了解,課內合作解決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課下同學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

  3.關于"生活中的數學".

  教材在本單元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學",可以作為對本單元內容的整理.應該組織學生說一說測量在生活中的運用,不僅說書上的例子,還應該再舉出一些其他的例子.

  總結質疑

  1.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對于噸你了解了什么

  板書設計

  噸的認識

  1噸=1000千克

  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噸的認識 篇15

  “噸的認識”是第五冊的教學內容,教學的對象是第一學段的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然而“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如何將“噸”這個抽象的概念,以具體、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從而拉近1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是我進行教學設計時主要思考的問題,也是這節課的重難點。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新課標下的數學非常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因此數學教學內容應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除法,使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變得有趣、生動、容易感受,從這一要求出發,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故事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圍繞能否同時過橋順利引出課題—噸的認識。在學生掌握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后再讓學生去解決如何過橋的問題,鼓勵同學們盡量把方法都想出來,滲透一題多解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的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讓同學們背一背25千克重的同學,這一實際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為下面建立1噸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鋪墊,讓同學們有了這樣的親身體驗后,再引導學生去思考多少個25千克重的同學的重量才是1噸?在這學生對于40個25千克是1噸的推導困難比較大,因此在講解中要放慢速度,也不能一帶而過,盡量一步步引導學生得出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我就沒有預想到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障礙,在講解過程中跳步了,導致有部分同學似懂非懂,這是教學中的一個不足,以后要加強,在備課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并用學生的思維去想問題,也就是要備學生。

  為了加強學生對1噸的概念的認識,接下來設計了兩個練習題。緊接著就是體驗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先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用到噸作質量單位的,然后在出示一些生活上用到噸的事物的圖片,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在讓學生形象觀察了圖片之后,讓學生總結一下以噸為單位的物體的特點,提高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

  在黃老師的指導下,我在運用新知的環節中加入了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小明的數學日記改錯,讓學生在快樂中運用新知,也滲透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最后布置同學們回去調查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庭用水,并教育學生要節約用水。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有效地組織了教學,并合理分配各個環節的時間,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標,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的體驗,并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學習環境下獲取新知識。在教學中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效率更高;并在教學過程中有育人的意識,讓學生懂得尊重別人(在背同學這一環節中,由于很多學生想體驗,但是由于時間關系不可能讓所有同學都體驗,因此只能讓同學們下課在自己體驗,但強調一定要征得同學的同意才行)。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整節課的語言太平淡了,沒有抑揚頓挫,講故事講得不夠生動;講解重點的時候沒有放慢速度并把重點工整板書出來,有些地方講得太快了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板書設計不夠規范;作業沒有分層布置,不能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等等。既然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以后就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去努力,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吸取教訓,不斷地學習,我會做的越來越好的。

噸的認識 篇16

  設計理念

  本節課應該怎樣體現新課程理念?是不是在教學量的意義時都應該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感受和體驗呢?教師在教學以前應認真思考:哪些內容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讓學生直接去體驗?哪些內容只能讓學生借助推理和想象進行間接體驗。在教學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實際含義時,可以讓學生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獲得直接體驗,但1噸有多重就不可能讓學生直接去體驗,只能借助間接體驗和想象去理解。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11-12頁例6、例7,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三中的第1—3題。

  學情與教材分析

  “噸的認識”是一節常見量的概念教學課,同時又是一個大計量單位的教學。一般來說,學生對于大計量單位接觸較少,觀念的建立是比較困難的,是計量單位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1.親歷體驗較缺乏。因為計量單位太大,教師常采用觀看圖片、看書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學生的親身體驗,結果學生往往很難建立起“噸”的觀念。2.教學難點不突出。課中有建立“噸”的觀念和進率的化聚兩個教學內容。由于建立“噸”的觀念比較困難,很難操作,因此許多教師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學時間放在進率的化聚上,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覺得很枯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通過觀察、比較和猜想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測意識和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2、難點:建立質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主題圖、多媒體課件,課前讓學生測量自己的體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體重。

  教師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體重,猜完后教師提問:剛才同學們在猜老師的體重時都用了同一個質量單位——千克,你們為什么不用“克”作單位?

  2、 師:你們知道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是什么嗎?它的體重大約是多少?(課件出示藍鯨及有關資料的介紹。)

  師:藍鯨的質量要用“噸”來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這個新的質量單位(板書:噸的認識)。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用噸作單位的物體嗎?

  3. 教師課件出示一些以“噸”為單位的物體及其相應質量。

  教師提問:以噸為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教師指出:噸是比千克大的質量單位。計量比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符號“t”表示。

  [設計意圖:從猜老師的體重和藍鯨這一世界上體重最大的動物導入,讓學生初步感知噸是一個大計量單位,并通過讓學生舉例、教師圖片展示等途徑,初步建立噸的觀念。]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認識噸。

  (1)教師用課件出示第11頁的主題圖。

  師:你們看誰來了?這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小熊、小馬、小牛和小鹿相約到河邊去玩。它們走到一座小橋邊,小馬提議:“這里有橋,咱們一起過吧。”小熊說:“等等,這里有個牌子,上面寫著‘限重1噸’呢!”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限重1噸是什么意思?1噸有多重呢?“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師:誰知道1噸等于多少千克?

  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說出:1噸=1000千克。

  師:那4個小動物能同時過橋嗎?

  [學情預設:因為學生知道了1噸=1000千克,很可能會想到把幾個數加起來試一試的方法。接著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它們可以怎樣過橋?啟發學生思考:它們可以一個過去后,另一個再過;也可以一次過兩個,還可以……通過學生相互間的交流、補充,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圍繞小精靈的“能同時過橋嗎?”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動物們的體重加起來,與1噸作比較。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噸重,從而得出結論。

  2、充分感受噸。

  (1)學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氣小的同學也可以兩個人抬一抬。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噸?(40袋)

  教師借助多媒體演示:每次呈現4袋大米(因為4袋為100千克),學生一邊看一邊數: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當40袋大米占滿整個屏幕時,學生會感嘆:哇!1噸有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噸。

  師:課前你們都自己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互相說一說你的體重多少千克?再互相背一背,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最后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個同桌這樣體重的小朋友質量才是1噸。

  3、舉例: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什么東西大約重1噸。

  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中的例子,可以說“如果每個學生的體重是25千克,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也可以說“兩頭牛大約重1噸。”還可以說“兩匹馬與1只熊合起來大約重1噸。”……更應該讓學生說出生活中的實例。(如:一般電梯的載重量是1噸)

  4. 感受1噸水的質量。

  (1)學生匯報自己家上個月或幾個月用水數量(由學生課前去了解)。

  (2)師:1噸水到底有多少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噸水裝在一個正方體的水箱里,這個正方體該有多大?

  (3)出示一個邊長是1米的正方體:在這個正方體里裝滿水,水的質量就是1噸。

  (4)師:想一想,如果要把這個正方體水箱注滿,大約需要多少時間(課件出示流水速度)。

  【設計意圖: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這些教學環節的安排可以讓學生始終處于較好的學習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建立起1噸的觀念。同時一些環節的設計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又將數學知識的教學蘊涵其中,較好地整合了數學的三維目標。】

  5、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師出示例7:3噸=( )千克 6000千克=( )噸

  這部分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讓學生組內交流,班內集體說理、說方法。

  【設計意圖:進率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比較簡單,采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反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第12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1) 用噸作單位的物品有哪些?

  (2) 在一輛載重2噸的貨車上,裝6臺重300千克的機器,超載了嗎?

  [設計意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有利于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學生在教科書中獨立完成練習三中的第1、2題。

  第1題,是一組連線題,通過此題的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質量單位噸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獨立連線,再交流的方法進行。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集體反重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練習三第3題。

  此題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輛車裝的機器不超過2000千克也就是2噸就可以。由于學生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裝車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讓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

  3、改錯(小明的數學日記)。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兩個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

  市場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我和媽媽轉了一大圈,一共買了1克香菜,2噸西紅柿,3千克雞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媽媽拎著這些東西累得滿頭大汗。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拓展作業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噸。如果每月少用1噸水,你認為能做到嗎?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節水方法?

  設計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嘗試活動,使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發現,在嘗試中成功。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注意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條件。

  “噸的認識”這節課的目的在于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借助學生熟悉的物體的質量使學生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同時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與關鍵是讓學生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通過“猜體重”激發好勝心,復習舊知,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與能力,利用主題畫創設問題情境。圍繞“能否同時過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讓學生迫切想知道1噸有多重。利用學生熟悉的體重,通過背一背、算一算讓學生體驗、感悟1噸的重量,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并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力求展現學生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作者簡介

  錢守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數學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級骨干教師,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他教學基本功扎實,課堂教學有特色,教研成果豐碩。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穩中求活,活中求實,實中求新,和諧自然"的教學風格。近年來,足跡遍布全國各地,他精彩的示范課和報告深受老師們歡迎,被老師們親切地稱為“有水平沒架子的特級教師”。出版個人專著《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為其錄制了個人教學專輯。

噸的認識 篇17

  教學內容:課本P59—61

  教學目的:1.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具體質量。

  2.掌握噸與千克、千克與可之間的進率,能進行不同質量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具體質量。

  教學難點 :掌握不同質量單位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導入  

  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它們的國際單位符號分別是什么?

  板書: 千克 克

  kg g

  2.千克和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

  3.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很重的東西,比如用大輪船運大批的貨物,這時候用kg來作單位就很不方便,所以人們就規定了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噸”。(板書)

  二、 探求新知

  1.噸的國際單位符號是“t”。

  2.如果1袋大米的質量是100千克,那么2袋、3袋、4袋重多少千克?10袋呢?板書:100×10=1000(千克)

  10袋100千克的大米重1000千克,這么多大米就重1噸。

  如果1袋水泥重5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20袋呢?

  板書:50×20=1000(千克)

  20袋50千克的水泥重1000千克,這么多水泥的質量也是1噸。

  現在你知道噸和千克有什么關系了嗎?

  板書:1噸=1000千克,即1t=1000kg

  說說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東西的質量用噸作單位的?

  3.小結:

  (1) 我們學了哪些質量單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板書: 噸 千克 克

  t kg g

  (2) 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進率為1000)

  4.單位換算:討論5噸是多少千克?

  想:1噸=1000千克,5噸就是5個1000千克,所以

  5噸=5000千克。

  三、 練習與鞏固

  1.在( )里填數:

  6t=( )kg 4000kg=( )t

  9t=( )kg 7000kg=( )t

  2.選擇合適的質量填在圖下的( )里。

  火車裝貨( ) 60t 600kg 6000g

  鴨重( ) 2t 200kg 2kg

  小明體重( ) 4t 30kg 8000g

  每個蘋果重( ) 2g 1kg 150g

  3. 思考下面的質量與1噸各相差多少千克?

  3000千克 800千克 650千克 720千克

  1噸和這些數量能直接比較嗎?

  怎樣就能比較了?

  1噸是多少千克?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口答,集體點評。

  四、 總結質疑

  1.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噸”,對于噸你了解了什么?

  2.質疑。

  作業 設計:

  課堂——《課堂練習》

  回家——《基本訓練》

噸的認識(精選17篇) 相關內容:
  • 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一)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二)會進行“噸”與“千克”的換算。 (三)培養學生對物體重量的估計能力。教學程序:一、 故事引入《曹沖稱象》的故事引入今天的學習課題。...

  • 噸的認識

    huajie教學內容:九年制人教版第五冊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通過不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建立對,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到進行簡單的化聚的計算。...

  • 噸的認識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建立噸的概念,認識噸與其他重量單位間的關系,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重量單位克、千克、噸之間的化聚。...

  • 噸的認識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

  • 噸的認識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

  • 噸的認識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

  • 噸的認識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

  • 噸的認識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

  • 噸的認識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重量單...

  •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5篇)

    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恰恰是本節課的重點。于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系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 《噸的認識》說課稿(精選2篇)

    一、說教材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且學生已經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些都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

  • 三年級噸的認識教案設計(精選2篇)

    教學目標:⒈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⒉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⒊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

  • 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3篇)

    噸的認識是第五冊的教學內容,教學的對象是第一學段的三年級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然而噸這個非常大的質量單位,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

  • 《噸的認識》教案(通用15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上第一單元:噸的認識。教學目標:1、學生在生活經驗的提煉和重組中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 《噸的認識》教學片段及反思(精選3篇)

    教育本來是人的教育,但是現在我們卻看到它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育“人”的責任,人文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識的教育、專業的教育被極端化了。而教育一旦離開了人,離開了人的靈魂或人的精神,嚴格說來就不成其教育。...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粉嫩高潮一区二区 | 麻豆乱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的优势 | 免费黄色一级大片 |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亚洲自拍 | 国产麻豆精品a在线观看 | 99热精这里只有精品 | chinese中年熟妇free | 久久久大| 一级欧美日韩 | 日本成人综合 | 色久综合网 | 国产精品永久入口久久久 | 欧洲成在人线视频免费 | 永久91嫩草亚洲精品人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狼友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 精东粉嫩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两个人日本WWW免费版 | 国产口语对白老妇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a | 抖音奶片无罩子52秒回放 | 96精品成人无码A片观看金桔 |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 天天插天天操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 日韩欧美h |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 | 一级做受毛片免费大片 | 亚欧美日韩香蕉在线播放视频 | 亚洲久av|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无码麻豆 | 美女一级黄色大片 | 777米奇影院狠狠色 日本高清123 | 国产妇女野外牲一级毛片 | 激情偷乱人伦在线视频 | 日日操天天射 | 欧美乱妇无码毛片 | 欧美国产日韩精品 | 蜜臀影音| 一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