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計算 教學設計(通用4篇)
時間的計算 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時間的計算 教科書p62 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單位的轉換及經過時間的計算。
2、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求經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幻燈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師用時鐘模型撥時間,師提問:
1)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
2)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3)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又是多少呢?
2、1時=( )分 1分=( )秒
3、教師演示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
4、引出課題:時間的計算”。
二、探究新知。
1、時、分之間的單位換算。
教學例1:2時=( )分
1) 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 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學生匯報:
①60+60=120分
②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師板書小結:
2時=( 120 )分
60×2
5)鞏固練習:
5時=( )分 120分=( )時
2、分、秒之間的單位換算。
1分=( )秒 3分=( )秒
1)學生嘗試練習。
2)學生討論:你是怎么做3分=( )秒的?
3)學生匯報。
4)教師小結。
3、讓學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題目1和補充題。
3時=( )分 4分=( )秒
180秒=( )分 60秒=( )分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4、教學例2。
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說圖意:
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1)師撥7時30分到7時45分之間的時間,讓學生觀察時間的變化。
2)提問: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①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②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略)
5、生生互動:
學生分組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其他的學生幫忙算一算這位同學從家到學校需要多少時間。
三、鞏固新知
1、填空:
1)50分比1時少( )分 ,1時比45分多( )分。
2)一節課是( )分,課間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時。
2、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題,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8時40分再加上( )就是9時。
3、競賽: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
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4、下面是小明周末下午的時間安排表。
2:30—2:50做作業 2:50—3:30 看電視 3:30—5:30 畫 畫 5:30—6:00 吃晚飯
看表回答問題:1)做作業用了多長時間?
2)畫畫用了多長時間?
3)小明吃晚飯后還可以玩2小時才睡覺,他應該什么時候睡覺?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
五、板書設計:
時間的計算
2時=( 120 )分 5時=( 300 )分
120分=( 2 )時 3分=( 180 )秒
45-30=15,是15分鐘
時間的計算 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師演示鐘面,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
4、導入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
二、探究體驗
1、教學例1:2時=( )分
(1)教師:1時等于……? (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然后匯報交流:2時=(120)分
(3)師生小結。
2、教學例2。
(1)出示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
(2)提出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3、請1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實踐應用
1、完成第62頁“做一做”中的第1、2題。
2、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3、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25分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多長時間?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2、師總結: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時間的計算 練習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你了解了哪些有關時間的信息?與同學說一說。
2、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1)小明刷牙需要2( )。
(2)小紅系紅領巾用了16( )。
(3)課間休息10( )。
(4)爸爸每天工作8( )。
3、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學生獨立完成p63頁第2題。
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
2、完成p63-64頁第4、5題。
(1)學生獨立計算經過的時間。
(2)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3、完成p64頁第6題。(1)學生先估計,填空。
(2)回家后和家長一起進行驗證,再填上實際需要的時間。
4、完成p66頁第9題。(1)多名同學說一說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
(2)在課本上完成66頁表格。
三、實踐應用
1、在書上完成p65第8題。
(1)出示光明小學作息時間表,讀時間表。
(2)分小組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然后進行匯報交流。
(3)在課本上獨立完成提出的問題。
2、完成p64第7題。
(1)說一說你感興趣的電視節目有哪些?
(2)回家后想辦法把它們的開始和結束時刻都記錄下來。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時間的計算 教學設計 篇3
時間的計算 學習設計共4課時 總第30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過程:一、猜謎游戲引入1、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2、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3、師演示鐘面,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4、導入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二、探究體驗1、教學例1:2時=( )分(1)教師:1時等于……? (學生答)那2時呢?(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然后匯報交流:2時=(120)分(3)師生小結。2、教學例2。(1)出示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2)提出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3、請1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三、實踐應用1、完成第62頁“做一做”中的第1、2題。2、競賽:教師口頭報時,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3、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25分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多長時間?四、全課總結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2、師總結: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時間的計算 練習設計共4課時 總第31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你了解了哪些有關時間的信息?與同學說一說。2、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1)小明刷牙需要2( )。(2)小紅系紅領巾用了16( )。(3)課間休息10( )。(4)爸爸每天工作8( )。3、談話導入,板書課題。二、探究體驗1、學生獨立完成p63頁第2題。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2、完成p63-64頁第4、5題。(1)學生獨立計算經過的時間。(2)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3、完成p64頁第6題。(1)學生先估計,填空。(2)回家后和家長一起進行驗證,再填上實際需要的時間。4、完成p66頁第9題。(1)多名同學說一說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2)在課本上完成66頁表格。三、實踐應用1、在書上完成p65第8題。(1)出示光明小學作息時間表,讀時間表。(2)分小組討論解決提出的問題,然后進行匯報交流。(3)在課本上獨立完成提出的問題。2、完成p64第7題。(1)說一說你感興趣的電視節目有哪些?(2)回家后想辦法把它們的開始和結束時刻都記錄下來。四、全課總結1、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2、師總結。
時間的計算 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在已學的1時=60分,1分=60秒的基礎上計算,生活中對經過時間的感受,探索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2、在運用不同方法計算時間的過程中,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進一步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過星期天嗎?誰愿意給大家說說每個星期天你都是怎么安排的?(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指名回答)
教師板書記錄。
我們的星期天都過得很快樂!明明也和大家一樣有一個愉快的星期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嗎?
多媒體顯示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
3、看了剛才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什么?
①我知道了明明吃早飯用了半個小時;因為從8:00-8:30經過了30分鐘,就是半個小時
②我還想知道明明做什么事情用的時間最長?……
二、自主探究,尋找方法
1、談話: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時間。每個小組從中選出2-3件事情計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時間。
(1) 分組學習,集體交流。
(2) 學生匯報
2、根據學生的提問順序學習時間的計算。
從整時到整時經過時間的計算。
誰來說說7:00-8:00 早鍛煉所用的時間。
(1) 交流計算方法:8時-7時=1小時,
(2) “時”和小時“的區別。
① 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答案是1小時,不寫1時?)
②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因為幾時表示的是某個時刻,(如:教師說出現在時間是幾時幾十分)而幾小時表示的是段時間(如:從幾時到幾時所經過的一段時間)8:00-7:00中的8時、7時分別表示某個時刻,而8時-7時表示的是經過的一段時間,所以要用1小時表示。
師:如果你每天都堅持鍛煉1小時或者幾時分鐘,那你的身體一定會棒棒的。
③請大家算算到少兒圖書館借書用了多長時間?
9:10-9:40到少兒圖書館借書
(分鐘部分相減,小時部分相減)。
師:小明看完書準備吃午飯,他看到了這樣的牌子
營業時間:上午6:00-9:00
中午10:00-12:00
下午 5:30 -9:30
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什么問題?
小明也想了一個問題?(每天經營多長時間)
學生說說怎么算小結:
經過時間是幾十分鐘的時間計算。(難點)
(1) 那明明吃飯用了多長的時間呢?
學生說
(從11:50到12:30)進行線段圖類似,講述11:50-12:30、在11:00-12:00中間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鐘,兩個線段下邊的箭頭分別指看吃飯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線段圖涂色部分表示吃飯所用的時間。
談話:從圖上看一看,從11時50分到12時經過了多少分鐘?(10分)從12時到12時30分又經過了多少時間?所以一共經過了多少分鐘。(10+30=40分)小朋友們,如果你每天都堅持鍛煉幾十分鐘,那你的身體一定會棒棒的。
(3) 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計算出明明吃飯所用的時間嗎?(學生口答)
11:50到12:50用了1個小時,60-20=40分
(4) 練習:
算算明明做作業和看電視用了多長時間?
8:40-9:10 做作業
17:30-18:00 看電視
(3) 分組討論,集體交流。
(4)顯示學生所說的各種可能計算方法:
學生反饋。
(4) 小結歸納時間計算的一般方法。
請小朋友說說
師: 小明星期天過得真充實,既玩了又學習了,星期一的早上6:30起床了,請你算算他睡了幾個小時?
四、知識延伸,課外實踐。
1、師:通過對一些經過時間計算的學習,你想對大家說些什么嗎?
2、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
這節課我們通過說一說、想一想、看一看、找一找、算一算的方法學習了簡單的時間計算(教師板書中課題),學會了運用了不同方法計算不同的經過的時間,明白了時間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5、布置作業。
(1)收集有關時間的知識。
教學教反思:
雖然說是簡單的時間計算,但是卻是孩子們最容易錯的地方,因為時間的60進制和平時所學的十進制百進制不同,有些孩子記不牢他們之間的進率,所以計算起來比較難,如果在鐘面上比較形象的數大格來計算所經過的分鐘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即使這樣,有些孩子對鐘面所表示的幾時幾分都不熟悉所以做起來比較困難。而抽象的計算就更難了。總的一點,上的時候覺得不難,還比較容易了理解,但是學生獨立思考和計算則比較困難,是要解決的非常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