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整千數和一萬(精選5篇)
認識整千數和一萬 篇1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二單元《認數》第一課時《認識整千數和一萬》,教材用一幅大約可坐一萬人的體育館引出“一萬”這個大數,然后讓學生一千一千地數,體會“10個一千是一萬”。接著用計數器來舉例整千數的讀寫。最后用數位順序表歸納了至今所學的數位。教材教學認識整千數用了極其簡單的“三步曲”,也給我留下了“簡單”的初步印象。教學展開之后,我才發覺小中見大,表粗內細的學問,于是有了以下的思索:
1.要善于銜接教材,填補空白。
片段一:
師:你們去過體育館嗎?去過哪里的體育館?
師:去過蘇州市體育中心體育館嗎?猜一猜,蘇州市體育中心體育館可以坐多少人?
生1:很多。生2:大約3萬人。生3:大約12萬人
師:告訴學生,江陰市體育館大約可以坐6000人。
師:圖上畫的是哪里?猜猜看,這個體育館里大約能坐多少人?學生猜一猜后,請白菜博士告訴大家:大約能坐一萬人。
學生雖然知道萬,但對于萬的概念卻是沒有的。對于江陰市體育館,每個同學都去過,但當問這個體育館能坐多少人時,學生就“3萬”、“12萬”的瞎猜,因此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幫助學生建立“萬”的概念還是有其意義的。從學生熟悉的江陰市體育館出發,感受可以坐4000人左右的實際大小,然后引出萬人體育館,實際感受10000的大小。
師:你想知道一萬有多大嗎?下面我們就來數數到一萬到底有多大。(出示小正方體)(1)表示1 (2)10個1是一十 (3)10個十是一百 (4)10個一百是一千(多媒體)
一千一千地數,下面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學生數:一千、二千、三千……九千、十千(一萬)。
這么多的小正方體是一萬個,那么幾個一千是一萬?生:10個一千是一萬。
在讓學生一千一千地數正方體,探究10個一千是一萬之時,我發現學生是很難數清教材上的一個大正方體是一千個小正方體的,如果學生抱著懷疑的思維去學習,我相信他們的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我及時修改了教案,補入了數小方塊的四幅圖畫,在學生數得小方塊的個數分別為1、10、100、1000后,讓他們互相探討兩兩之間的十進關系,由此類推,再讓學生一千一千數,認識一萬。學生在觀察、探討、類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萬”的由來。讓學生自己歸納10個一千是一萬,體驗比較深刻,
在情境導入時,其實學生頭腦中對“萬”的理解是很模糊的。通過一千一千地數正方體,探究出10個一千是一萬,從概念建立的角度說,學生已經建立了“萬”的概念,但學生還不能真正感受到“一萬”有多大,于是我安排生活實例:
(1)回憶做課間操和升國旗時的場面:今天早上我們升旗時操場上站滿了人,有多少呢?大約1400人左右,那么請你想象一下多少個這么的多就有一萬人呢?(7個)也就是說萬人體育館可以容納7個這么多的人。如果一萬人站在操場上會怎樣?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說明一萬是一個比較大的數。
(2)猜一猜:一本數學書這么厚,一萬本數學書摞起來大約有多少高?告訴學生大約有50米高,有十幾層樓那么高。
(3)從今天起,你每天吃一個蘋果,一年能吃多少個?(365個)一萬個蘋果要吃多久?(接近三十年)那個時候你們都怎樣了?長大了。老師呢?也早已經退休了,說不定連蘋果也啃不動了。如果把那10000個蘋果堆在一起會有多大一堆呀!讓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再次感知10000。
使學生再次感受10000的實際大小,讓學生加深對“萬”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
2.數學如何生活化?
片段二:
師:你能讀出下面橫線上的數嗎?(1)我們肉眼能看見的星星大約有3000顆。(2)月球上最高的山峰大約高9000米。
讓學生先讀出橫線上的數,再讀一讀圖中的句子,感受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以及用數來描述事物的必要性。
以前一直以為,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強調的是數學的應用意識,必須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在教學此課后,我更加理解了數學和生活緊密相聯。在大數教學時,如果能搜集生活中的事例,特別是離學生生活貼近的,那學生對大數的理解就不會那么抽象,那么遙遠。
3.簡單題型細要求。
片段三:
師:寫出你所聽到的數:五千、七千、一萬……學生在本子上寫數。 ……
師:出示 6000-4000 1000+9000 9000-7000
2000+3000 8000-2000 5000+4000
學生先獨立口算,集體校對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口算的。
整千數的讀寫是十分簡單的,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應作細致要求。寫對是主要的,但寫好、寫美也應重視,寫完更有必要讓學生作一下檢查,眼高手低的事我們大人也常有,別說小孩了,嘴上念得挺準,寫時忘寫或少寫一位的常有。再如,看似簡單的口算,學生心里是怎么想的,也要讓他們說說,如1000+9000怎么等于10000,是考察是否理解10000的關鍵。說得清,辨得明,也能讓理解速度慢的同學有個參考,多好!
4.加強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學生畢竟才只是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升入高年級,所以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多媒體的應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課件本身有聲有色,圖文并茂,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注意力相對比較集中;在學習了整千數和一萬的讀、寫方法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孩子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對數的感悟更進一步了,而且非常輕松、快樂。
5.本課的不足。
我覺得在某些問題得處理上還要給學生充分探討交流的時間和機會,比如在教學整千數加、減整千數的口算方法時,教師不必很快說出自己的意見,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然后讓他們各抒己見,把他們看成學習的主人,學習自信心才更容易建立,同學之間也才會慢慢學會合作、學會分享。
其次是計數器的使用這一塊處理比較薄弱,應該讓學生人人準備一個計數器,當我問學生一萬怎么撥的時候,有學生回答在千位上撥10顆珠子,這時候如果有計數器就可以讓學生一起撥,然后再次體會滿十進一的思想,也就是對于教學中的意外生成可以靈動地處理,另外還可以增設一個環節,你想撥出哪個數就撥出哪個數。讓學生自己操作,可能學生會撥出整千和一萬,也可能撥出幾千幾十幾百的數,雖然這是下節課的內容,但是在本節課作為知識的拓展也未嘗不可,這樣設計感覺處理活,還顯得生動點比較多,更能鍛煉教師自身的教學機智。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永遠值得探究的學問。
認識整千數和一萬 篇2
一、教學內容
《認識整千數和一萬》是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認數》第一課時。它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100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之上的,是學生對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伸和擴展,同時它也是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理解、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我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感受“10個一千是一萬”,了解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認識整千數和一萬,能正確地進行讀寫,并結合具體情境感受較大數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會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數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計數單位“萬”,學會讀寫整千數和一萬。
教學難點:感受一萬的實際大小。
三、教學程序:
為了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順利地突破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下面幾個教學程序:
(一).關注生活,激趣導入
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最容易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因此,在課的開始,我說了一句話含有很多數字,讓學生也學著我說說從而感受到數的無處不在,由此引出今天要學更大的數 ,再通過猜測體育館人數來引出今天的課題。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經歷數小方塊的過程,直觀感知整千數和一萬的含義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小方塊過程,
從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
十個十個地數,10個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再 遷移到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來完成對“萬”的認識。
2、構建數位順序,在這里我將書本原來的教學順序進行了修改將構建數位順序放到前面教學,為了后面更好地教學數的讀寫。
(1)看著計數器一起回憶學過的數位。
(2)一千一千地數發現現有的數位不夠了,從而增加了萬位。
(3)教師依次從右往左板書出,并且引發思考表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4)同桌對照數位順序表互相說一說:從右邊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分別是什么數位?
(5)師生搶答:從右邊起,第幾位是千位?第幾位是百位?萬位是第幾位?十位呢?萬位在第幾位?
3、借助計數器,探索整千數和一萬的讀寫
通過在計數器上撥數、讀書、寫數,來探索完成整千數和一萬的讀寫
(1)在計數器上撥一位數、兩位數、三位數,并讀寫,(喚起原有的認識經驗;尋找新知的生長點)
(2)讓學生試撥3000在千位上撥3,表示幾個幾?(3個千,教學3000的寫法)為什么3后面有三個0?千位在數位順序表中從右邊數是第幾位?(第3位)
再在千位上撥上2個千是幾個千?(5個千,學生自己寫5000)
再撥上4個千呢?(9個千,也就是9000)再加上1個千是多少?(一萬)
(3)你還能撥出幾千?小組撥整千數,讀、寫;
4、介紹在數軸上表示數以及有序地數數
(三)回歸生活,學以致用
本環節我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從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運用數學的意識。
1、結合情景讀出橫線上的數,讀圖中的句子,寫出你所聽到的數,感受數與世界的密切聯系。
2、游戲 找朋友 溝通讀法和寫法
3、自學整千數的加減法(已經預設到學生有足夠的能力來解決不必要教師重復講解。
4、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拓展知識,提升認識
數學的知識是系統的、前后有聯系的,為此我在教學的最后沒有采用傳統的總結感受的方式,而是以游戲結尾,讓學生在讀數中發現還有佷多自己未知的知識等待自己去學習去探索,同時也為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孩子創造了表現自己的舞臺。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結合新課標理念,遵循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營造出生動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積極動手、開動腦筋、充分體驗,希望整個教學過程會成為孩子們探索數學的發展過程。讓他們在知識、能力、心理品質等方面都能得到和諧發展。
四、教學反思
9月19日經過上課之后的自我反思和在吳老師的提點之下發現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比如:
1、在游戲與計算之間的過渡與上需要更加仔細推敲如何更好地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在教學讀與寫的過程中還要加強練習力求做到整千數脫口而出,一寫就準。
3、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再多給孩子思考的時間 ,力求讓孩子們自己說出第二種方法。
盡管以上說的有些地方不會影響到整個課堂的結構和效果,但是我想如何讓課堂做到精致化、精細化這些細節恰恰是至關重要的,在此也感謝吳梅香老師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聽課并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想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努力,不斷學習力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認識整千數和一萬 篇3
【案例】
一、談話,初步感知一萬
師:(教室坐100多人,學生感到擁擠,自然提問)誰能估計今天教室里有多少人?
生:73人。
生:包括聽課老師90多人。
生:包括聽課老師100多人。
師:今天教室里大約100人。誰能估計我們學校共有多少學生?
生:三千多人。
生:五千多人。
生:六千多人。
生:八千多人。
評析:學生已有整千數的生活經驗,學習新課之前并不是一無所知。
師:我們學校每個年級大約有一千人,共有6個年級,因此大約六千個學生。(板書:六千)用阿拉伯數字怎么寫?
生:6后面3個0。(師板書: 6000)
評析:再次印證學生學習之前并不是一張白紙。
師:我們學校西邊的鄰居是——二中,你們知道二中大約有多少學生嗎?
生:二千多人。
生:一千多人。
生:一萬多人。
師:看來大家對那里不夠了解,我告訴大家,二中大約有四千名學生。誰來用阿拉伯數字寫出來?(生板書:4000)
評析:教學也需要告訴,只是教師要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以參與者的角色告訴學生。
師:兩校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學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揭題,板書課題)
評析:問而不答,明確目標,統領全課。
二、經歷數整千數的過程,直觀感受“lo個一千是一萬”
1.師:(出示一個小正方體)它是什么形狀?
生:正方體。
師:(出示十個正方體)有多少正方體?
生:(數正方體)10個。
師:(板書:10個一是十。出示一百個正方體)有多少正方體?
生:(數正方體,一排10個,有 10排)100個。
師:(板書:10個一十是一百。出示一千個正方體)有多少正方體?
生:(數正方體,一層100個,有 10層)1000個。
師:(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順勢問)十個一千是多少?
生:十個一千是一萬。
評析:根據“10個一是十,10個一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學生遷移知識,進行合情推理。
師:(用紅筆板書:10個一千是一萬)把書翻到16頁。每個大正方體由1000個小正方體組成,一千一千地數,看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
生: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萬。
師:看來10個一千是一萬。(生齊讀:10個一千是一萬。)
認識整千數和一萬 篇4
【案例】
一、談話,初步感知一萬
師:(教室坐100多人,學生感到擁擠,自然提問)誰能估計今天教室里有多少人?
生:73人。
生:包括聽課老師90多人。
生:包括聽課老師100多人。
師:今天教室里大約100人。誰能估計我們學校共有多少學生?
生:三千多人。
生:五千多人。
生:六千多人。
生:八千多人。
評析:學生已有整千數的生活經驗,學習新課之前并不是一無所知。
師:我們學校每個年級大約有一千人,共有6個年級,因此大約六千個學生。(板書:六千)用阿拉伯數字怎么寫?
生:6后面3個0。(師板書: 6000)
評析:再次印證學生學習之前并不是一張白紙。
師:我們學校西邊的鄰居是——二中,你們知道二中大約有多少學生嗎?
生:二千多人。
生:一千多人。
生:一萬多人。
師:看來大家對那里不夠了解,我告訴大家,二中大約有四千名學生。誰來用阿拉伯數字寫出來?(生板書:4000)
評析:教學也需要告訴,只是教師要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以參與者的角色告訴學生。
師:兩校合起來一共有多少學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揭題,板書課題)
評析:問而不答,明確目標,統領全課。
二、經歷數整千數的過程,直觀感受“lo個一千是一萬”
1.師:(出示一個小正方體)它是什么形狀?
生:正方體。
師:(出示十個正方體)有多少正方體?
生:(數正方體)10個。
師:(板書:10個一是十。出示一百個正方體)有多少正方體?
生:(數正方體,一排10個,有 10排)100個。
師:(板書:10個一十是一百。出示一千個正方體)有多少正方體?
生:(數正方體,一層100個,有 10層)1000個。
師:(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順勢問)十個一千是多少?
生:十個一千是一萬。
評析:根據“10個一是十,10個一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學生遷移知識,進行合情推理。
師:(用紅筆板書:10個一千是一萬)把書翻到16頁。每個大正方體由1000個小正方體組成,一千一千地數,看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
生: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萬。
師:看來10個一千是一萬。(生齊讀:10個一千是一萬。)
評析:學生通過數正方體,直觀感受“10個一千是一萬”,并且驗證剛才的合情推理。
2.師:二中和我校共一萬名學生(“一萬”由學生說出),你有什么感想?
生:學生太多了。
生:每天上學、放學,十分擁擠,一不小心就被車撞上。
師:是呀!放學時我們一定要排著整齊的隊走出校門,并且告訴家長不要到校門前接送學生。
生:還要讓車輛放學、上學時禁止通行。
師:對,你這個建議非常好!學校已經向交警叔叔們提出來了。
評析:人滿為患。放學、上學時秩序混亂,一直困擾著我校,隨即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很有必要。
師:假如一萬個小朋友手拉手,排成一排,有多長?
(學生猜測,教師以學生所熟知的距離舉例,讓學生感受有多遠)
師:假如一萬個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圈,有多大?
生:可以把我們的學校包圍起來。
生:能把西面的操場圍一圈。
師:一萬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把我們的整個縣城圍起來。東到東環島,西到檢查站,南到南門中學,北到新縣政府,全圍起來。
(學生驚訝)
整體評析
1.學習是應學生需要,自然產生的活動
由于教室里人多,學生感到擁擠,才有“今天教室里有多少人?”的發問;由于學校學生數多,再加上鄰居二中的學生,“個、十、百”不夠用,便有了“千”和“萬”的認識。學生學習自然產生,一點兒不生硬,正所謂“教育無痕”。
2.教學活動要涂上校本的底色
本節課內容是“認識整千數和一萬”,讓學生建立數感。數感的建立要滲透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點滴之中。如果學生沒有感到坐在班級里擁擠,就體會不出100人有多少;如果平時沒有察覺校園的偌大,就體會不到六千名學生的宏大;如果沒有上學放學的擁擠不堪,就體會不了一萬人的規模。立足本校實際,教師就是要喚醒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學生檢索出其中的數學問題,進而發展自己的數學,建構自己的數學。教學“一萬個小朋友手拉手,排成一排,有多長?圍成一圈,有多大?”結合學生的居住環境,使其產生切身感受。讓數學教學打上校本的底色,具有本校、本地的情境,學生興趣會更濃,對知識的理解就會更深刻,也更容易接受。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實驗小學)
認識整千數和一萬 篇5
一、教學內容
《認識整千數和一萬》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認數》第一課時。它是建立在學生學習過1000以內數的認識基礎之上的,是學生對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伸和擴展。同時它也是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的基礎。
二、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它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理解、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初步認識計數單位“萬”,感受“10個一千是一萬”,了解萬以內的數位順序。
2、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認識整千數和一萬,能正確地進行讀寫,并結合具體情境感受較大數的意義。
3、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數感。
同時把認識計數單位“萬”,學會讀寫整千數和一萬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把感受一萬的實際大小作為教學難點。
四、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原有的認識基礎和認知規律,并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我在本課的設計中,力求突出以下三點:
1、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2、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3、充分利用原有的認知經驗,在遷移中學。
五、教學準備:
為了有效組織學生的探索和發現等學習活動,課前我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計數器,并準備了一套多媒體教學課件。
六、教學程序:
為了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順利地突破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下面幾個教學程序:
(一).關注生活,激趣導入
(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最容易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
因此,在課的開始, 我就從北京舉辦奧運會談起,用課件呈現上海萬體館的場景來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通過讓學生根據學過的數,大膽地猜測一萬的大小來引入本節課的學習活動。(教學也需要告訴,只是教師要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以參與者的角色告訴學生。)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當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和欲望后,老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從中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感知的形成依賴于學生的親身體驗。這里我由具體到抽象分三個層次安排活動:
1、經歷數小方塊的過程,直觀感知整千數和一萬的含義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小方塊過程,
從一個一個地數,( )個一是十;
十個十個地數,( )個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數,( )個一百是一千。
遷移到一千一千地數,( )個一千是一萬,來完成對“萬”的認識。
接著追問:“一萬就是幾個千?”更好幫助學生認識萬和千的十進制關系。
再通過:萬人體育館大約能容納多少個像我們這樣的學校的學生?萬米長跑相當于繞學校操場多少周?一萬本書摞起來會有多高》?一萬元錢能買些什么?等的類來感受一萬的實際意義,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數感。
2、借助計數器,探索整千數和一萬的讀寫
本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通過在計數器上撥數、讀書、寫數,來探索完成整千數和一萬的讀寫及加減法的口算。
此環節由扶到放按四個步驟進行:
(1)指名在計數器上撥一位數、兩位數、三位數,并讀寫,(喚起原有的認識經驗;尋找新知的生長點)
(2)讓學生試撥3000
(3)在千位上撥5,讀出、寫出;
(4)你還能撥出幾千?小組撥整千數,讀、寫;并結合整千數加減法的口算。
結合學生匯報時的九千, 通過提問、操作:“九千加上一千是多少?一萬在計數器上怎么撥?萬位上的一個珠子表示幾個幾?是多少?再次突破一萬的認識。
3.構建數位順序,熟練讀寫
(1)回憶學過的數位。
(2)填數位順序表。
(3)引發思考表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4)同桌對照數位順序表互相說一說:從右邊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分別是什么數位?
(5)搶答:從右邊起,第幾位是千位?第幾位是百位?萬位是第幾位?十位呢?
(四)回歸生活,學以致用
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知識來認識世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數學只有和生活攜手時,才會顯示出它的勃勃生機。
本環節里教材為學生呈現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從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運用數學的意識。為體現練習的層次性,我對想想練練的習題進行了簡單的調整,并增加設計了找朋友這一基本訓練。
1、 找朋友(溝通讀法和寫法),
2、(2)結合情景讀出橫線上的數,(3)讀圖中的句子,寫出你所聽到的數,感受數與世界的密切聯系,以及用數描述世界的必要性。
4、(1)在數軸上整理(初步感知數的大小),
4、(5、6)開放問題的討論解決(培養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學生將體驗到數學創造的無窮樂趣,真正獲得充滿生命力第二數學知識。
(五).交流收獲,提升認識
課的最后通過“學習了本節課你有哪些感受與收獲?” 來引發學生的交流。
學生通過一節課的探索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會全方位的得到發展。這時愉快地交流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和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經驗變為大家的共同財富,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形成一個自我的反饋機制。同時,也讓他們學會在交流中認識自我,評價他人
六、教學效果的預測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結合新課標理念,遵循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兒童的認知規律,利用多媒體營造出生動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積極動手、開動腦筋、充分體驗,希望整個教學過程會成為孩子們探索數學的發展過程。讓他們在知識、能力、心理品質等方面都能得到和諧發展。
當然這節課的設計一定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