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與復習 教學設計(通用4篇)
整理與復習 教學設計 篇1
整理與復習(22)
教學目標:
1、對前一階段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熟練地計算一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2、培養和發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回顧與反思的能力。
3、先讓學生在交流匯報中將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回顧與整理,然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數學、怎樣學數學和用數學,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對一至四單元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
教學難點:對所學知識有條理地進行整理與復習。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些淘氣和笑笑以及他們的同學一起學習的圖片,大家想看嗎?
1、出示教學情境掛圖。
2、說一說圖上都有什么?
3、從開學到現在,我們都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呢?你能根據這幅圖給我們的提示說一說嗎?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分小組交流前一段時間學到了什么?
2、組織全班交流,對前一段時間所學的內容進行整理回顧。在整理回顧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言將前四個單元的內容進行分類板書,并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強調與說明。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第1題。(1)學生弄清題意后獨立完成;(2)抽取幾道算式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
2、第3題。
(1)同桌互相說一說從圖中了解到了哪些數字信息?
(2)獨立完成第(1)---(4)個問題。
(3)全班訂正。
3、第3題。教師可根據本班實際,適當規定時間(2~3分鐘),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查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今天我們對開學來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收獲,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你留下怎樣的成長足跡?我們來一起說一說吧。
1、引導學生根據教材提示,從什么是數學、怎樣學數學、怎么用數學等角度來尋找自己的成長足跡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成長足跡以寫“數學日記”的方式紀錄下來。
3、課外作業:第2題。
教學反思:
整理與復習 教學設計 篇2
整理與復習
教學目標:
1、能自己整理這一階段(三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
2、能對這一階段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合理的評價。
3、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解決與周長相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進一步鞏固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較熟練地進行計算,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解決與周長相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鞏固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較熟練地進行計算,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些淘氣和笑笑以及他們的同學一起學習的圖片,大家想看嗎?
1、出示教學情境掛圖。
2、說一說圖上都有什么?
3、從開學到現在,我們都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呢?你能根據這幅圖給我們的提示說一說嗎?
4、你能解決這兩個問題嗎?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分小組交流前一段時間學到了什么?
2、組織全班交流,對前一段時間所學的內容進行整理回顧。在整理回顧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言將前四個單元的內容進行分類板書,并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強調與說明。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第1題。(1)學生獨立完成;(2)后抽取幾道算式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
2、第2題。
(1)齊讀題目,提問:書上告訴我們什么知識?需要我們解決什么數學問題?
(2)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訂正。
3、第3題。
讀題后,獨立完成。
交流計算方法,并核對,訂正。
四、數學萬花筒
自行讀數學萬花筒。
說說,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師作適當指導。
五、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今天我們對開學來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收獲,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你留下怎樣的成長足跡?我們來一起說一說吧。
1、引導學生根據教材提示,從什么是數學、怎樣學數學、怎么用數學等角度來尋找自己的成長足跡并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成長足跡以寫“數學日記”的方式紀錄下來。
3、課外作業:第2題。
教學反思:
整理與復習 教學設計 篇3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小數的意義,會讀寫小數。2、知道小數的數位名稱及順序,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3、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會進行小數的化簡,能正確比較小數的大小。4、會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單元重難點:小數的意義和小數的性質單元綜合應用:小數的近似數。二、本節課教學目標:1.通過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等具體的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小數意義和性質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2.發展數學思考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習的自信心,激發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整理復習,理清知識網絡,完善認知結構,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難點: 進一步加深對小數意義和性質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發展數學思考和實踐能力。 教學過程:一、回顧交流,再現知識師:關于小數我們學會了哪些數學知識?生:回答【通過交流學生回顧認識小數單元所學習的知識,勾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同時為學生的自主整理提供了知識體系。】二、整理知識,形成體系1、學生利用“認識小數整理與練習”自主學習卡整理知識。
認識小數 內容 例題幾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 例1、例2 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 例3、例4 小數的性質 例5、例6 小數的大小比較 例7 小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 例8、例9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分版塊進行復習和提高 a:一:問題:師:舉例說說小數和分數的聯系。 生:答出示例題: 揭示:小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是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練習:讀出下面的小數并說出各表示幾分之幾?0.3 0.67 0.040b:板塊二:計數單位(數位)(1) 出示數位順序表(空表)。學生分別說出數位順序表中的計數單位和數位。數位順序表
整數部分 小數點 小數部分 數位 …… 個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 計數單位 …… 一(個)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
(2) 練一練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 )位,左邊第一位是( )位。個位和十分位之間的進率是( )。換句話說:1里面有( )個0.1 0.1里面有( )個0.01揭示:小數和整數一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3)練一練:80.808這個數的最高位上的“8”在( )位上,它表示8個( );小數部分第一位上的“8”在( )位上,它表示8個( );末尾的“8”在( )位上,它表示8個( )c:板塊三:小數的性質(1)學生說一說小數的性質是什么?(2)學生舉例:你能舉例說一說嗎?(3)你能找到和1.300相等的小數嗎?小結: 小數的性質應注意不管添上 “0”還是去掉“0”,都應在小數的末尾。在小數的末尾,不管添上或去掉一個“0”或幾個“0”,小數的大小都不變。d:板塊四:小數大小的比較(1) 學生說一說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2) 教師出示8.04和8.025說說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比較與小數位數無關,從高位比起。• 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的,再比較百分位上的數,以此類推。把下面的數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起來。51.23 50.83 52.68 50.98 52.42e:版塊五:改寫和求近似數• 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并且四舍五入到“萬”位。 95200 8710 970468000• 把970468000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再保留兩位小數。改寫和求近似數的區別?3、學生質疑、集體釋疑通過自主復習,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4、課堂小結:【利用自主學習卡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形成關于小數的知識體系,同時在相關知識的復習中教師分塊處理,并設置相關的基礎訓練,使學生對小數的認識更加深入、透徹。】問題:小數和整數有什么相同點?三、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分塊設置:根據學生的選擇自主答題a:火眼金睛觀察下面的每組數,找出與其他三個數大小不相等的數。(1)0.5 0.05 0.500 0.50(2)60.2 60.20 60.200 60.02(3)7.90 7.9 7.090 7.900b連連看下面這些數量中的“5”分別表示多少?連一連。0.45米 0.365米 7.5米 5分米 5厘米 5毫米c排排隊把下面的數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1.68 1.55 1.49 1.61 1.33 1.48①學生按從小到大或者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②爭論:如果這些是體育比賽的數據,你覺得誰的成績最好。③如果是立定跳遠?如果是400米跑步?d巧手貼用0、1、2、3、.這五張卡片組成下面各數。(每一小題中,每個數字都必須用上并且只能用一次)(1)組成最大的兩位小數是( )。(2)小于1的三位小數是( )。(3)不讀出0的小數有( )。【綜合練習中教師設置了5大板塊“火眼金睛、對號入座、連連看、排排隊、巧手貼” 根據學生的選擇隨機進行相關板塊的訓練,使枯燥的機械的能力訓練富有了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數學興趣。在不同板塊的練習設計中,訓練的內核不同、層次分明。】四、課堂總結五、課堂“認識小數整理與練習”當堂反饋1、0.60里面有( )0.01.2、2.034由( )個一、( )個百分之一和( )個千分之一組成的。462700=( )萬≈( )萬(保留一位小數)78800000=( )億≈( )億(精確到十分位)5.32>( ).4中( )里有幾種填法?交流:(1)集體批改 (2)統計全對人數(3)針對學生錯誤重點講解。
【整理與練習的目的在于讓不同的學生在復習中有所發展,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設置了有層次、形式多樣的自我檢測題,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課堂中自我檢測、自我評價,真正提高復習課的效率。】
整理與復習 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小數的認識,能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比較小數的大小,能正確讀、寫小數,并能用小數描述一些簡單的事物,會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重點: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教學難點:求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達標檢測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堂,揭示課題。
孔子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他的許多觀點成為了我們后人學習和借鑒的典范,如他的主張:溫故而知新。意思是說溫習已學的知識,并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強調了復習的重要性,指引我們學習的同時不要忘記及時的復習。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回顧我們學過的第三單元《認識小數》。(板書課題:認識小數的整理與復習)
二、交流預習。
1.打開課本p44,討論訂正“回顧與整理”的問題。
2.權力大派送:小組長選出你認為最優秀的預習卡。
三、反饋信息。
1.誰來說說本單元你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指名兩位同學說,評價后全班口述,老師板書。
2.下面請各小組長把最優秀的預習卡拿到上面來展示供大家學習和欣賞,讓其中的幾個同學說說為什么選這張。
3.總結。我們同學的預習卡不但做得精美而且內容豐富,把本單元的內容詳細地整理出來了。我建議回到教室把它們粘貼在黑板下方。下面我們深入一些來復習這些內容。
四、深入復習各個知識點。
(一)小數的意義、讀寫和性質。
1.誰來舉例說說什么是小數的意義?
2.小數怎么讀?比如……
3.小數的性質是什么?能舉個例子嗎?
4.打開書本p44—45,馬上做第1、3題,檢測一下自己。
(二)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
1.說到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老師想借用電腦和大家一起回憶,好嗎?
2.電腦隨機出示,全班齊回憶,老師提問:小數和整數的相同點是什么?
(三)比較小數的大小、改寫、求近似數。
1.下面還剩下3個知識點了,你想選哪個內容舉例說說?
2.隨機質疑。如:小數的改寫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嗎?求小數的近似數呢?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出示幻燈片)
五、質疑。
本單元中你認為哪個知識點最難?學生回答。經過今天的整理,這些問題是否還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呢?下面的補充題是老師給你們量身定做的,做完之后求小數近似數這問題就不難了。
六、鞏固練習,克服難點。
1.幻燈出示習題,學生做題。(不用抄題)
2.小組長做好了,幫老師批改組員的檢測。
3.老師收集各小組的情況,總結評講。
七、達標檢測。
剛才的練習還有些同學有點小錯,不要緊,練多會有進步的,小雛鷹也能搏擊長空,雛鷹們,你們是否愿意到更廣闊的天空去大展身手呢?下面有兩個階梯的題目,階梯一稍微容易些,階梯二難一點,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其中的一個階梯來做。
1.組長做好給老師批改。
2.組長幫組員批改。
八、總結學情。同學們,你覺得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怎樣?如果最多能獲五顆“☆”,你認為自己能獲幾顆?用手指來表示?今天同學們的表現讓老師非常滿意,大家積極思考,動作迅速,思維敏捷,構建了一個靈動的課堂。
九、布置部分學生的作業。
選做階梯一的同學回去嘗試做階梯二,不是很難,老師相信你們也能達標。
教后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覺得自己有幾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地方:讓學生提前預習做好預習卡,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自己整理知識,并且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還在課堂中安排了達標檢測。
學知因,教知不足。這節課也留下很多遺憾:
1.在展示優秀預習卡時,如果我也能把自己整理的預習卡拿出來與學生的比對一下,或讓小組長說說為什么選這張,學生評判更有標準。
2.在整理小數時,如果能加強一下它與整數的聯系,能達到新舊知識的融匯更好。
3.學生提出的難點(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師要更著重強調一下。
4.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教師應該多一些激勵的語言,不要怕耽誤進度而讓氣氛沉悶下去而不作為。
5.課前預見性不足。做課本練習沒想到花時太多,而做達標檢測時學生答題那樣迅速,是我忘記本班學
生特點而估計不足,否則有一些學生能當堂完成檢測就顯得課堂完整些。
6.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