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8-21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64~65頁。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能用分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能通過實際操作表示相應的分數。

  2. 在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經歷與他人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過程

  一、 喚醒經驗,引入新課

  1. 回想已經認識的數。

  提問:同學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數?

  再問:你對分數有哪些了解?你能舉例說明已經認識的分數嗎?

  2. 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知道:把一個物體(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幾分之幾。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會用到分數呢?從今天起,我們就來繼續認識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二、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 教學例題。

  課件出示第64頁的例題。

  提問:看到這幅圖,你知道了什么?

  再問:把4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你會分嗎?分得的結果怎樣?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把4個桃圈起來,用虛線把4個桃平均分成4份。

  討論:你認為可以怎樣用數來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呢?和小組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學生討論后,組織交流,并引導學生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

  提問:這里的1/4是怎樣得到的?它表示什么意思?(課件再次演示:把4個桃先圈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突出其中的1份)

  通過交流明確:把4個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個桃,這1個桃是4個桃的1/4。

  小結:把4個桃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板書:4個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1/4)

  2. 教學“想一想”。

  談話:如果把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如果有困難,可以用學具擺一擺,并將結果填在答題紙上。

  全班交流,匯報結果。(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

  小結:把4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2個桃)是這個整體(4個桃)的1/2。

  (板書:4個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

  3. 總結:我們把4個桃看作一個整體,如果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1/4;如果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1/2。也就是說,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三、 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1題。

  課件出示:分步出示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問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的?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了幾份,怎樣表示其中的一份?再填一填。

  2. “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弄清題目后,獨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

  3. “想想做做”第3題。

  先讓學生根據分數的含義分一分,然后把每份涂上顏色,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4. “想想做做”第4題。

  (1) 電腦出示12根小棒。

  談話:這堆小棒一共有12根,你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嗎?自己先用12根小棒拿一拿,再想一想有不同的拿法嗎?

  反饋:怎樣分別拿出12根小棒的1/2和1/3?(學生演示并交流拿小棒的過程)

  再問: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

  5. 談話:你能用幾分之一這樣的分數來描述我們班級學生的人數嗎?如:把我們班的同學平均分成8組,每個小組的人數就是全班人數的1/8。

  提問:你能再說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嗎?

  四、 談話總結,溝通聯系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幾分之一。(板書:幾分之一)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總結:我們以前認識的分數,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今天認識的幾分之一,是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2

  故知新,引入新課:

  引入新課時,我通過設計兩道應用題:1、學生把4個小籃球平均分給五年級2個班,每個班分幾個?2、把一個餅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應分多少個餅?這們不僅加深學生對整數的理解,又運用遷移的方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問題情景,讓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半個餅該用什么數表示?

  二、           觀察實踐,探求新知:

  幾分之一是分數的基礎,分數和整數又有很大差異,于是,教學新課時,我主要采取直觀演示和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如:分餅、折紙等,既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和“幾分之一”的聯系,明白幾分之一的含義,又發展了學生的基本素質。

  1、教學例1時,先用實物演示,強調平均分,使學生清楚看到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塊,兩塊是同樣大的,每塊是整個餅的二分之一;然后結合實際分,強調二分之一的讀寫法;最后再出示兩圖形讓學生鞏固二分之一的含義。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江蘇版課本例題,完成試一試及想想做做中的習題

  教學目標:

  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是,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幾分之一的分數表示。

  培養學生在活動中用數學眼光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要勤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只有把一個物體平均分的情況下,其中的一份才能用分數來表示。

  教學難點:把誰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誰的幾分之一。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學具準備:2張長方形的紙片和一張圓形紙片,水彩筆和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師:在這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季節里,同學們想不想早點去春游呢?

  師:好!讓我們看一段錄相,一起感受一下春游那熱鬧的場面吧!(播放春游錄相)

  師:在同學們喜歡的春游活動中,其實還蘊涵著許多數學知識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認識二分之一

  1.分蛋糕,認識二分之一

  (電腦出示兩個小朋友和4個蘋果、2瓶礦泉水、1個蛋糕的主題圖。)

  師:小明和小麗帶了哪些好吃的?

  師:(電腦突出4個蘋果并出示后面的問題)把4個蘋果分給小明和小麗2人,怎么分?(還可以怎么分?)(每人分的同樣多,這種分法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誰來解釋:為什么要平均分?)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得2個。(板書:2)

  師:(電腦突出2瓶礦泉水并出示后面的問題)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得幾瓶?(板書:1)

  師:(電腦突出1個蛋糕并出示后面的問題)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得多少個?(出示分蛋糕的過程)(半個)半個也就是二分之一個。(板書:1/2 )

  師:誰能結合分蛋糕的過程說說你怎樣理解1/2?(幾名學生說完整后,電腦出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教師邊說邊板書:寫作:1/2,讀作:二分之一。)(電腦閃動另一份)那么,這一份也是這個蛋糕的1/2。

  2.試一試

  師: 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一個蛋糕,找到了它的1/2,下面我們通過平均分一張長方形紙,找到它1/2。(電腦出示:試一試:拿一張長方形紙,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顏色,再在小組里交流。)

  小組活動。

  師:誰來說說看,這個長方形紙的1/2指的是什么?(學生演示,電腦交互出示三種情況。)

  師: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

  (二)小組合作,認識其他分數。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2,你能折一折,表示出一張紙的幾分之一嗎?并標出分數。(電腦出示情境和問題)

  小組活動。

  (學生匯報,教師根據電腦交互出示分數1/3、1/4、1/5。說完分數的意義后,讓學生上黑板板書寫法和讀法。)

  (在學生說到1/4時,讓生判斷)下面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是1/4,在( )里畫“   ”(書96頁,第2題)

  師:還能不能表示出其他的分數?

  (電腦出示例4線段圖)

  師:這條線段上的每一份都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電腦出示意義,并板書:1/10,十分之一)

  (三)小結分數和各部分的名稱。

  師:(指到板書說)像1/2、1/3、1/5、1/10這樣的數,都是分數。(板書課題:幾分之一)

  師:認識并板書1/2各部分的名稱。

  師:你能說出黑板上其他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分別是什么嗎?

  (四)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

  師:請剛才在長方形紙上找幾分之一的同學坐到左邊兩組,在圓形紙上找幾分之一的同學坐到右邊兩組。

  1.重點比較一組分數。

  師:請剛才在長方形紙上找幾分之一的同學,把長方形紙舉起來。老師發給你們的是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教師任選兩個不同的分數,并貼在黑板上板書如:1/2○1/3)比一比,為什么?

  2.比較用長方形紙表示出的分數和用圓形紙表示出的分數。

  師:請每個同學在你所在的大組中找一個同學,一起比較你們表示出的分數。(請幾組好朋友匯報。)

  小組活動后,請幾組同學上臺匯報怎么比的。

  3.不同紙上的幾分之一不好比較。

  師:(選長方形紙表示的1/2和圓形紙表示的1/2)這兩個1/2好不好比較?為什么?

  師:所以比較分數也要在同一標準下進行。

  三、練習

  書上習題4、5。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八冊第95—96頁例1——例5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對實物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讓學生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并能借助圖形認識比較幾分之一分數的大小。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會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

  一、聯系生活導入  ,揭示課題。

  1、老師今天上午遇到了一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著解決,愿不愿意?(老師談起生活中分餅遇到的問題。)

  2、“半塊”不夠一塊,不能用整數1來表示,那可以用什么數來表示?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探索幾分之一所表示的含義,你還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說)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自主探索,體驗分數。

  1、體會二分之一的含義。

  ①根據圖形,體會一塊餅的二分之一的含義。

  ②動手折一折,找到長方形紙的二分之一。

  ③根據圖形判斷,加深體會二分之一的含義。

  2、自主體會三分之一的含義。

  根據課件演示,學生試著說一說圓的三分之一所表示的含義。

  3、動手操作,探索四分之一。

  ①   學生動手探索,找到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

  ②小組交流,匯報折法,體會四分之一的含義。

  ③根據圖形判斷,正確體會四分之一的含義。

  4、自主探索,認識、。

  根據線段圖,學生自己說出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含義。

  5、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體會分數的讀寫。

  ①   像我們剛剛學過的、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②   體會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③   練習分數寫法。

  ④   分數讀法的練習。

  6、結合圖形,比較分數的大小。

  根據圖形,學生直觀比較,體會發現并進行練習。

  三、鞏固運用,拓展思維。(課件演示)

  四、課堂總結。

  金壇市朝陽小學 湯麗華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5

  課題名稱: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內容:本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第91-92頁內容,第93也“做一做”的第1題。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于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解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

  本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繼續學習分數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幾分之一。主要讓學生初步認識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數的各部份表示的具體含義、掌握分數的讀、寫法。

  二、學生分析

  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和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作為剛從二年級升上來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主要有兩個困難:其一是理解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其二是要口頭表達。所以在教學時我提供了豐富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數的含義。

  三、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

  (2)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即把誰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覺學習的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多媒體課件出示分蘋果的故事

  1、把這4個蘋果分給兩只小兔,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只小兔分幾個?

  學生說出想法后,教師板書:平均分。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幾個?

  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幾個?板書:一半

  提問:一半蘋果還有別的表示方法嗎?

  引出并板書課題:分數。

  【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多媒體課件展示這個故事,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獨立學習。】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分東西”切入,加深學生理解 “平均分”的概念,為學習和理解“分數的意義”作準備。】

  【活動的時間:大約5分鐘】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

  1、認識 ——

  2

  (1)、教師演示分蘋果。指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導學生讀寫二分之一

  (3)、學生活動:用長方形紙片折出它的 1/2,并寫上1/2 。

  (4)、實物投影出示判斷題。

  (5)、說出生活中的1/2

  【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學生合作學習,教師組織交流;教學資源有多媒體課件和學具長方形紙】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二分之一,用分蘋果的直觀圖來感受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第二層次是讓學生動手折一折,表示長方形紙的二分之一,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方法表示二分之一,進一步認識二分之一,豐富二分之一的表象,在學生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分數的含義,只要是把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為后面繼續認識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活動的時間:大約8分鐘】

  1  

  2、自主認識 —。

  3 

  1              

  (1)教師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

  1                             3

  (2)指導學生理解——

  3

  【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學生獨立學習,教師開展提問,多媒體課件顯示】

  【設計意圖:在經歷了二分之一的學習后,由扶到放,通過再次的實踐活動創造其他的分數、理解知識,學會舉一反三,并有所創新.】

  【活動的時間:大約2分鐘】

  3、感知1/4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正方形紙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感知1/4。

  (2)教師演示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四塊,每塊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結:像1/2、1/3、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學生合作學習,教師組織交流;教學資源有多媒體課件和學具正方形紙】

  【設計意圖:在認識1/2、1/3基礎上,由感性經驗作背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放手讓學生借助學具自己去創造分數、研究分數。在學生利用學具認識分數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各自學習成果,及時提升學生認識水平。當學生提到“正方形的1/4”時,抓住契機,順勢展開對—本質意義的探索,組織討論:為什么陰影部分折法不同,形狀不同,都可用1/4表示?由此,讓學生理解分數與平均分的份數有關,從而把握分數的本質屬性,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活動的時間:大約6分鐘】

  (三)認識其他分數

  1、你們還想認識其他的分數(幾分之一)嗎?

  (1)組織學生認識其他的分數。

  (2)全班集中匯報,說一說各自的分數。

  【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學生獨立學習,教師開展提問。】

  【設計意圖:在前面“引”的基礎上“放”,有利于學法遷移,初步感知幾分之一除了1/2、1/3、1/4外,還可以表示很多。】

  【活動的時間:大約1分鐘】

  (四)鞏固練習 學以致用

  完成教科書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學生獨立學習,教師開展提問,多媒體課件顯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滲透極限思想和辯證思想,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人人都能從中有各自的收獲,盡顯他們的潛力和能力。】

  【活動的時間:大約5分鐘】

  (五)課外閱讀課后延伸

  課件出示:中國分數發展史

  【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教師講授,多媒體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這樣在數學課堂中適當安排一些與本節課相關的數學發展史,可以更好地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關心,更好的領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精神,也更好地樹立人文精神。】

  【活動的時間:大約3分鐘】

  五、習題設計

  完成教科書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滲透極限思想和辯證思想,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人人都能從中有各自的收獲,盡顯他們的潛力和能力。】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p64-65教材簡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一個物體(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基礎上學習的,又是認識一些物體的幾分之幾的直接基礎。學生掌握這部分內容,可以對分數的產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教學目的: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分數的含義。2、使學生體會到分數的產生是現實生活的需要,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教學重點、難點:如何使學生自主探索知道把一些物體看做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正方形若干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請你們來分水果,我們來看看要分哪些水果。(多媒體出示:一個西瓜、一盤桃子、一串香蕉)2、師:請你們把這些水果分給4只猴子,你覺得怎樣分比較公平? 生:平均分 板書:平均分3、那你們來平均分一下,和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樣分的?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呢? 板書:一個西瓜、一盤桃子、一串香蕉、每只猴子分到二、主動探索,內化新知1、師:誰來交流一下你是怎樣分的? 指名回答。2、師:你想分什么?(學生分水果的順序是隨機的、不定的,因此老師的課件也必須是隨機的) 生:我分西瓜,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這個西瓜的1/4。 板書:4份,這個西瓜的1/4 師:那為什么要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呢?(多媒體出示: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 生:因為有4只猴子,所以要平均分成4份。 師:同樣地,一盤桃子、一串香蕉也要平均分成4份。(師邊指著黑板上一盤桃子、一串香蕉的板書,邊重新板書:4份) 師:接下來誰來分? 生:把一盤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1個桃子。 板書:1個桃子 師:那香蕉呢? 生:把一串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2只香蕉。 板書:2只香蕉3、師:同學們剛剛把一盤桃子平均分成4份,得到每只猴子分到一個桃子,那現在老師請你們來看,如果老師把這一盤桃子看成一個整體,(多媒體出示:把4個桃子圈起來)把它平均分成4份,(多媒體出示:用虛線來表示平均分)每只猴子分到了這樣的一份,也就是我們剛才說的一個桃子外,還可以怎么說?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指名回答。生:還可以說每只猴子分到了這盤桃子的1/4。板書:這盤桃子的1/4。師:你是怎樣想的?生:我把一盤桃子看成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一份,就是這盤桃子的1/4。板書:把一盤桃子圈出來師:誰還想來交流你的想法?指名幾生交流。師: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師:同樣地,把一串香蕉平均分成4份,除了可以說每只猴子分到2只香蕉以外,你還可以怎么說?(多媒體出示:一串香蕉)師: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師:誰想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小朋友們聽?指名說。生:把一串香蕉看成一個整體,(多媒體出示:把一串香蕉圈出來)把它平均分成4份,(多媒體出示:用虛線表示平均分)每只猴子分到一份,就是這串香蕉的1/4。板書:這串香蕉的1/4師:誰還想來說說?指名幾生說一說。師板書:把一串香蕉圈出來4、 師:剛才同學們分別把這些水果平均分成了4份,知道了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師邊說邊多媒體出示:三種水果圖)那為什么同樣平均分成4份,西瓜的一份、桃子的一份和香蕉的一份個數不一樣呢?師: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指名匯報。師:可見,這一份有可能比1小,有可能正好是1,還有可能比1大,而到底有多少,我們就得看總數有多少才能確定。5、 師:那為什么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來表示?生:因為都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它們的1/4。師:不管總數有多少,只要根據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是它們的1/4。三、鞏固練習,綜合運用。師:認識了1/4,你還認識其它的分數嗎?(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第一行的兩幅圖)請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填完和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每個球是這一盒的幾分之幾?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多媒體出示) 每個蘑菇是這一盤的幾分之幾?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多媒體出示)提問:同樣是一個球,一個蘑菇,為什么一個是這一盒的1/6,而另一個卻是這一盤的1/5)因為分母不一樣表示平均分的份數不同。(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第二行左邊一幅圖)師:請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指名交流你是怎樣想的?要分什么?把6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虛線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如果是2/6的話該怎么分?(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第二行右邊一幅圖)生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把多少個什么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2、師:認識了不同的幾分之一,你還能來找找不同的幾分之一嗎?讓學生拿出12個小正方形,4人小組活動,找不同的幾分之一,找到一個就在你的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小組交流:你通過12個小正方形,找到了哪些分數?比較一下你們找的這些分數,你發現了什么?生邊說師邊板書,寫出學生找到的分數。交流:你們組發現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數不同,用來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數也不同。)3、你能表示下面的分數嗎? 你有什么好方法?先平均分一分,看每份是幾,再在圖中適當的部分圖上顏色。4、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7

  本節課我充分扮演了引導者的角色,由折紙游戲引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帶著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會遇到平均分的情況,自然的切入了這節課的主題——分數。即促使學生發現問題,并誘發學生產生主動想解決問題的心理。關鍵是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在課程導入時,從孩子熟悉的舊知識引入,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后具體到把四個圓平均分成2分,每分是2個圓,把2個平均分成2分,每分是一個圓,那么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后,每一份的個數不可以用整數表示。于是我就抓住機會由此引入新課。但由于我的準備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原因,在掌握平均分這一概念的時候,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夠及時接受新知,導致在后半段的學習中不能夠很好的把話說完整。從上課的情形來看這方面做的是比較成功的,通過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寫一寫的活動使得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動手折紙,不只是對分數認識的簡單了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分數的含義。因此,教學中我不但要求學生折紙,還要求學生用彩色筆畫出陰影來表示出這個分數。由于學生對二分之一已經理解,所以延伸到這部分知識很輕松。在辨認和應用方面,學生也能抓住分數的意義的實質來說明和辨認。因此課堂的氣氛很好,對整堂課的教學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有部分學生面對這么多的聽課老師有點緊張,不是很愿意在課堂上發言,使得整個課堂好像有一點拘謹。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8

  1、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通過操作、比較、推理等活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的認識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主動學習的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正確讀寫幾分之一。難點是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2、說教學過程

  我在教學時,充分利用主題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主題圖以“游樂園”的形式呈現詥學生,主要呈現了四個場景圖:分西瓜、分月餅、折紙和喂鴿子。這些場景都是學生很熟悉的。出示主題圖后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并完整的把圖意說一說“你看到什么?你觀察到了什么?他們是怎么分的、折的?這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一開始,我就從學生熟悉的場景分月餅的過程來引入分數。平均分是學生學過的知識,通過學過的知識引出新知。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分就是半個月餅,半個月餅就用分數來表示。分數會是怎樣的一種數呢?這樣就引入了新知。即注重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又提高了學生渴望學習新知的興趣。

  作為分數學習的開始,1/2的開始,1/2的認識是一個起點,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從這里開始,怎樣突破這一難點,我是從這五個方面教學的。

  一是初步建立理解1/2的意義:通過分月餅,月餅的一半就是整個月餅的1/2,用分數1/2來表示。也就是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倆份,每份就是他的1/2,然后讓學生試著說一說1/2表示的意義,這樣就初步認識了1/2。

  二是通過教學分數1/2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認識1/2。1/2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兩份,“1”叫分子,表示每人分得一份,中間的橫行叫做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再讓學生說一說各部分的名稱。

  三是通過教學分數1/2的讀寫法來進一步認識1/2,寫的時候,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再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數;最后寫分子,表示每人分得一份。讀的時候也是先讀分母,再讀分子。然后教師讀幾個分數讓學生寫一寫,讀一讀,練一練。加深了學生對1/2的認識。

  四是通過學生舉出生活中能用1/2表示的例子,再動手折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紙片的1/2,能更進一步認識了1/2。

  五是拓展部分:哪些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這部分內容分為有的是平均分的圖形,有的不是平均分的圖形;有陰影占1/2、 2/4、4/8的,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梯形。學生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判斷、學習后,對1/2有了全新的認識,正確的理解。為后面教學1/4的認識做好了鋪墊。

  1/4的認識已經有1/2的認識打好了基礎,我在教學時讓學生動手折一折、涂一涂、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很容易地就建立了1/4的概論,理解了1/4的意義。最后完整地建立了分數的概念。像1/2、1/3、1/4、1/6、1/8等待這樣的數就是分數。

  3、說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用了講授法、討論法來進行教學的。師生關系和諧,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式學習和探索式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

  4、說練習安排

  練習我是這樣安排的,在教學1/2的認識之后,我安排了一組圖形。(哪些圖形的陰影部分能用1/2來表示,這部分內容有平均分的,有不是平均分的,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梯形,有陰影占1/2、2/4、4/8的。在認識1/4后,我也安排了一個陰影部分占4/16的正方形,讓學生判斷能用1/4表示嗎?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然后教師再進行講解。通過這部分的練習,學生對1/2、1/4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體現了教授知識的深光度和延展性。

  5、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我采用了圖文并茂的板書形式,使整個教學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突出了本課的重難點。整個板書設計簡潔明了,一目了然,把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全部呈現詥了學生。體現了板書設計的合理性、完整性和科學性。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9

  一、說教材分析:

  “認識幾分之一”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一次質的跳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課時只是認識分數的第一課時,也是本單元教材的“核心”,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

  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概括、自主探究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2、教學重點和難點 :

  我認為“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和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3、教具學具:

  長方形、圓形等紙片。

  二、說教法學法

  分層遞進,操作探究,合作交流是我設計這節課基本理念。

  三、說教學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從四個環節進行本課的教學。

  (一)實物引入,設疑激趣

  (二)操作探究,自主構建

  (三)分層練習,寓學于樂

  (四)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一)實物引入、設疑激趣

  教學一開始,教師問:“把4個蘋果、2瓶水分別分給兩個小朋友,可以怎樣分?”讓學生說出自己想到的分法,接著問:“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公平呢?”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礎上,然后問:“剛才的每一份都可以用你學過的數來表示,現在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黑板演示), 這每一份能用你學過的數來表示嗎?怎樣表示呢?”教師在總結學生表示的各種方法后,介紹更簡單更科學的表示方法,從而引入新課。

  (二)操作探究,自主構建

  第一步:自主學習,初步認識

  教師再次演示平均分一個餅,使學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初步感知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另一份也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接著問: “你想進一步了解分數這位新朋友嗎?” 讓學生獨立看書,初步認識分數的讀寫及其各部分的名稱。

  第二步: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讓學生小組活動,拿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片,通過折一折的方法,分別得出這幾種圖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比較交流,說一說:你拿的是什么圖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紙的形狀不同、折法不同,但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兩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二分之一。

  第三步:情感引路,巧妙遷移

  剛才我們把一個餅平均分給了兩個小朋友,他們每人分得了這個餅的二分之一,現在老師也想加入,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能分得這個餅的幾分之一呢?引導學生理解三分之一的意義。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八分之一。

  第四步:直觀演示,突破難點

  讓學生拿出大小一樣的圓形紙片,任意折出一張圓形紙片的幾分之一,涂上顏色,并寫出這個分數。讓學生把折好的圓形紙片貼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在黑板上找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進行比較,哪個大?如果把八分之一放進去,應排在哪?十分之一呢?(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數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三)分層練習,寓學于樂

  本環節,我將更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率,把練習設計在猜謎語的游戲中,練習設計如下:

  (四)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先讓學生自己評價:認為自己這節課表現好的請舉手。然后讓學生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類似的分數說一句話,這樣做,再次讓學生感悟到分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到生活。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10

  一、說教材分析:

  “認識幾分之一”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一次質的跳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課時只是認識分數的第一課時,也是本單元教材的“核心”,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

  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概括、自主探究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認為“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和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3、教具學具:

  長方形、圓形等紙片。

  二、說教法學法

  分層遞進,操作探究,合作交流是我設計這節課基本理念。

  三、說教學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從四個環節進行本課的教學。

  (一)實物引入、設疑激趣

  教學一開始,教師問:“把4個蘋果、2瓶水分別分給兩個小朋友,可以怎樣分?”讓學生說出自己想到的分法,接著問:“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公平呢?”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礎上,然后問:“剛才的每一份都可以用你學過的數來表示,現在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黑板演示),這每一份能用你學過的數來表示嗎?怎樣表示呢?”教師在總結學生表示的各種方法后,介紹更簡單更科學的表示方法,從而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發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原動力。)

  (二)操作探究,自主構建

  第一步:自主學習,初步認識

  教師再次演示平均分一個餅,使學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初步感知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另一份也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接著問:“你想進一步了解分數這位新朋友嗎?”讓學生獨立看書,初步認識分數的讀寫及其各部分的名稱。

  第二步: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讓學生小組活動,拿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片,通過折一折的方法,分別得出這幾種圖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比較交流,說一說:你拿的是什么圖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紙的形狀不同、折法不同,但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兩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二分之一。

  (設計意圖:通過折一折、說一說的辦法,能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為以后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奠定基礎。)

  第三步:情感引路,巧妙遷移

  剛才我們把一個餅平均分給了兩個小朋友,他們每人分得了這個餅的二分之一,現在老師也想加入,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能分得這個餅的幾分之一呢?引導學生理解三分之一的意義。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八分之一。

  第四步:直觀演示,突破難點

  讓學生拿出大小一樣的圓形紙片,任意折出一張圓形紙片的幾分之一,涂上顏色,并寫出這個分數。讓學生把折好的圓形紙片貼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在黑板上找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進行比較,哪個大?如果把八分之一放進去,應排在哪?十分之一呢?(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數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老師更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更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如讓學生折自己喜歡的分數,讓學生涂自己喜歡的顏色等。)

  (三)分層練習,寓學于樂

  本環節,我將更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率,把練習設計在猜謎語的游戲中,練習設計如下:

  (第1、2、3題主要是加深鞏固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和理解;第4、5題的目的是鞏固分數大小的比較;第6題的設計是引導學生把課堂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先讓學生自我評價:認為自己這節課表現好的請舉手。然后讓學生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類似的分數說一句話,這樣做,再次讓學生感悟到分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到生活。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11

  一、 教材分析

  《認識幾分之一》是蘇教版數學上冊第十單元認識分數第一課時的內容。在對平均分概念理解的基礎上,從整數過渡到分數,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擴展了知識面,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分數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制定三個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它們互相依存,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1、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一;

  2、使學生初步學會聯系分數的含義,并借助直觀的手段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使學生在認識分數的活動中,進一步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觀察、操作、思考和表達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在平均分的活動中,體會幾分之一的意義。

  2、會正確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四、教學具準備:

  每人一張長方形紙和兩張圓紙片,水彩筆,小黑板。

  五、教法學法

  1、圍繞教材內容,要求準備好必要的教學具,根據知識點呈現的特點,采取直觀教學。

  2、以活動為主線,以動促思。

  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教學中讓學生分一分,折一折,看一看,涂一涂,說一說,使學生多方位參與活動,努力做到一切活動都圍繞學生展開,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3、鼓勵學生多做,多想,多說,發展學生合作意識和創造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結合教材的場景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為出發點,讓學生經歷分一分等活動,在理解平均分的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拓展到分數概念。

  (二)學習新知

  1、學生在經歷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等活動,初步感知了二分之一。教學分數各部分名稱,我沒有直接告知,我以填空的形式展現,激發了學生求知欲望。

  2、學生在認識二分之一后,進一步探究如何認識幾分之一的知識,強化了寫法和讀法。明確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更加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3、比較分數的大小。

  我用活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直觀教學,讓學生發現,明確幾分之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三)課題練習

  以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為原則,突出題目難度的層次性,促進每個學生都能得應有的發展。題型展示靈活多變,使每個學生都會想學樂學。

  (1)搶答,激活學生思維。

  (2)利用分數說一句話,突出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3)知識拓展,通過不平均分,轉化等圖形,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

  (四)總結提高

  結合板書進行質疑,明確本節課的應知應會,并補寫課題,進一步點明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材分析:

  1、本課知識在教材中的前后聯系及作用。

  《認識幾分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和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簡單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2、本課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教學大綱對知識、能力、思想教育的大目標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地讀、寫幾分之一,能記住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培養動手實踐、自主學習、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數學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數學探索與創造的喜悅。

  3、學生狀況分析: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學習整數概念基礎上,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分數,但在生活中有所體驗。

  4、課前準備:長方形、圓形紙片若干。

  二、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含輔助教學手段)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自主學習、猜測探究、發現創造,彰顯學生個性,體現“探究數學”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多次的動手實踐、操作,促使他們主動內化重點,體現動手“做”數學的理念;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舉生活實例,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等方式,體現“生活數學”的理念。通過大量的實物、圖形,并借助多媒體形象、生動的優勢,豐富學生的表象,運用比賽等方式調動學習積極性,體現“快樂數學”的理念;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路,討論入題。

  談話:秋天到了,田野里一派豐收的景象,學校組織一資助郊外野餐活動,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情境圖:誰來說說他們準備了哪些食品?

  學生說,師貼圖:4個蘋果,2瓶礦泉水,一個蛋糕。

  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樣分才能讓兩個人都滿意?(板書:平均分)

  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

  演示: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2個。

  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1瓶。

  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一半)

  “一半”用數怎么表示?

  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的數,就是分數。(板書課題)

  (二)認識分數,操作深化。

  1、我們一起分一分。

  我們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個,也就是二分之一。(板書:二分之一)

  學生表達。

  二分之一怎么寫呢?

  指導書寫,

  你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

  打開書本,自己找一找,讀一讀。(板書:各部分的名稱)

  2、指導讀:剛才老師已經讀出了這個分數,你們會讀嗎?誰來讀一讀?

  提問:先讀什么,再讀什么,最后讀什么?大家一起再讀一次。

  3、怎么寫,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4、這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另外半個蛋糕是這塊蛋糕的。

  5、認識了,現在請同學們拿一張長方形紙,先折一折,把它的涂上顏色。

  學生折紙、涂色,完成之后在小組里交流。

  全班交流。(選擇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6、認識了,想一想,分數王國里除了,還有哪些分數?(板書)

  7、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書本第99頁“想想做做”第1、2、3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分數,你對分數有哪些認識?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13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認識幾分之一,是蘇教版20xx秋季版三年級上冊第87—88頁例1、例2。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分數的教學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是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二次才是系統的學習分數知識。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學生的后續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以后學習分數、小數等知識以及分數應用題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力發展點:親歷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3.情感滲透點: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及自主學習的精神。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4.創新開發點:通過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創造幾分之一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的思維品質。

  二、說教法

  1.轉變角色放手促學

  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存在著主體性的巨大潛能,他們完全有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為的主人”。因此,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我努力創設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親力探究新知的全過程。體會到探究的快樂,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悅。

  2.聯系生活引探創新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數學課堂”。因此,本節課我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認識幾分之一,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鼓勵學生創造出幾分之一,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3.創設情境升華認識

  小學生思維活躍,但只有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他們的聰明智慧才能充分施展發揮,他們的真情實感才能毫無忌諱的流露。針對這一點,我以學生喜歡的野餐為主線,創設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大大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積極地意義建構。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策略

  在本課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材料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自己創造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和幾分之一,通過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自主探究,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2.合作學習策略

  建構主義特別提倡合作學習,認為“合作”是建構主義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通過折紙探究幾分之一的含義時,我鼓勵學生充分地合作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增長見識,真正實現“1+1〉2”。與此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比較能力,辨析能力,傾聽的習慣等,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合作意識不斷增強,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鋪墊孕伏

  通過創設野餐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分食物的過程中,體會怎樣分才能使兩位同學美譽意見,這邊學生會講到每人分“兩個”這樣就比較公平,公平的分我們也叫做“平均分”,為本節課認識幾分之一奠定了一個基礎。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研

  就本節課而言,感悟分數的含義和理解“是誰的”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所在。為此,我設計了有梯度的三層探究活動。

  1.認識二分之一

  當結合學生的敘述和課件演示,使學生明確: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塊蛋糕的一半后,激疑:半個蛋糕用我們學過的1、2、3這樣的整數還能表示嗎?引出二分之一這個分數,同時教學二分之一的讀寫法。并引導學生理解: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十一。讓學生借助生活經驗,初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緊接著,教師讓學生分小組任選一個圖形材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組內交流,進一步深化對二分之一的理解。也為后面對四分之一的理解做好了應有的知識準備。

  2.認識四分之一

  由于有對二分之一的理解作為基礎,在對四分之一教學的處理時,我主要采用遷移的策略,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出: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兩份和四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鼓勵學生創造出多種方法折出一張正方形紙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折法不同卻都能表示這張正方形紙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使學生認識到:不論一個圖形形狀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3.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回到分食物的情境中,通過剛才的學習,讓學再說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四份、八份,每份是它幾分之幾,通過分同一個物體比較每份的大小,我們可以得到:當物體相同時,分的分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找到規律后緊接著進行練習,加深認識。

  (三)應用辨析深化認識

  通過尋找身邊的分數和幫助張大伯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我們的生活運用于生活,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課的最后,讓學生自己談感受和收獲,引導學生自覺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梳理,并利用課外拓展題,再次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一步加深對分數的理解。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14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64——65頁的內容:認識幾分之一。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對分數已有所接觸,認識了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初步知道了分數的含義: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幾份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學習分數的意義,不同處是:把一個物體擴展為一些物體,即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認識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這點是學生對分數認識上的一個飛躍,也是本單元教學分數的核心與難點。學好本單元知識,對學生今后解決分數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知識技能目標: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認識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2、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創設情境,自主探索,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教學難點:能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找出其中的幾分之一。

  二、說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用小猴子分水果這個情景貫穿新課,使學生在強烈的興趣中,激發探索的欲望,從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

  2、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上,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探索并建構新的數學模型。因此在教學新知前,我先通過小猴分西瓜復習一個物體的1/4。

  3、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喚起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小猴子分桃探索一個整體的1/4。這樣設計,可以促使學生進行分數意義的正遷移:幾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幾份之一。

  4、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通過讓學生經歷把4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些桃的1/4,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探索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方法,從而在后面的學習中能夠主動探索。

  5、“對比”教學是本課的一大特色。在新授中進行了兩次對比:一次突出了單位“1”的不同,第2次突出了分數的意義。練習中也設計了兩次對比:第一次再次突出了分數的意義;第二次讓學生體會到分數相同,由于整體數量不同而每份數量也不同。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復習一個物體的1/4

  猴媽媽把一個西瓜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強調:4份中的一份就是1/4。

  2、教學一個整體的1/4

  猴媽媽把4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1個桃),這1個桃是這些桃的幾分之幾?為什么是1/4?

  強調:4份中的1份就是1/4。

  3、對比,突出單位“1”不同

  兩個1/4有什么不同?有相同的地方嗎?(意圖:在突出被分對象數量不同的同時,體會意義上的相同,只要是被分物體4份中的1份,就是1/4)

  4、遷移到一個整體的1/2

  如果把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得到這些桃的幾分之幾?為什么?

  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意圖:在前面“引”的基礎上“放”,有利于學法遷移)

  5、對比,突出分數的意義

  為什么同樣是4個桃,上面每只小猴得到的是這些桃的1/4,而下面每只小猴卻得到這些桃的1/2?

  小結:把一些桃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二)鞏固練習,深化拓展

  1、想想做做1

  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

  對比:下面兩幅圖,為什么一個是6個蘋果的1/3,而另一個卻是6個蘋果的1/2?(意圖:再次提煉分數的意義。)

  2、想想做做2

  把正方體個數設為9個

  12個

  對比:為什么同樣是1/3,每份所表示的個數卻不同?(意圖:滲透總體數量不同,那么同樣的1/3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不同。)

  3、想想做做3

  4、拓展練習:拿小棒游戲。

  (1)拿出12根棒的幾分之一

  a、拿出12根小棒的1/2、1/3

  b、你還會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

  (2)根據幾分之一是幾根,推算整體有幾根小棒

  a、師出示2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這堆小棒有幾根?

  b、師出示3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共有幾根?

  (三)總結回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意圖:幫助學生回顧、梳理本課所學的知識及方法)

  總之,本課設計通過創設情境,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課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練習設計有層次,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既鞏固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篇15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公開課《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數學網說課稿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76-78頁的教學內容。

  【教材簡析】

  學生認識分數,是從三年級(上冊)開始的,已經認識了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課是系統研究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學好本課知識,有利于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和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為下面學習幾分之幾,解決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個物體的實際問題奠定了基礎。教材首先創設小猴分桃的現實情境,根據2只小猴平均分6個桃,提出每只小猴分得這些桃是幾分之一的問題。讓學生從分數的角度來研究和認識每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學生通過具體情境的感知,可以利用已有的經驗,理解把6個桃看做一個整體,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1/2”來表示。“想一想”把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在集合圖的幫助下,讓學生說出每只猴分得“這盤桃”的1/2。通過例題和“想一想”的教學,學生初步體會到把一些物體作為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想想做做著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剛才學習的幾分之一的認識,進一步體會、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

  【教學目標 】

  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進一步認識分數。

  2、能力目標: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和認識用分數表示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體悟和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和發現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的思想方法,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表示出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理解幾分之一表示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

  二、說教法

  小學數學教學法指出,教學法的選擇和運用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這樣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本課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教學我主要采用了直觀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引導歸納法等進行教學。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制作課件進行教學,通過形象生動的演示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的過程。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直觀形象體會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加深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意義,突破重點,化解難點,以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利用多媒體資源中的圖片創設小猴分桃的情境貫穿整個新課的教學,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有趣,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

  三、說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真正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的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通過上網查閱,瀏覽網上資源,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的案例資源吸收別人好的教學方法,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整合出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的教學案例

  第一環節: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情境:猴媽媽帶小猴到桃園摘桃子,摘了一個桃子,要分給2個小猴,怎樣分才公平呢?(平均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并適時復習分數各部份的名稱及各部份表示的意義。

  小結: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數。(揭示課題)

  (復習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使學生對已學過的分數勾起回憶,感知平均分在分數中的意義,為下面學習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埋下伏筆,使新舊知識自然銜接。)

  第二環節: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的教學就是要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為新知的學習找到相關的理論基礎。讓學生學會遷移。我主要創設三個情境,分三步進行教學:

  1、初步體會(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情境:猴媽媽覺得一個桃子不夠吃的,又繼續摘桃,她摘了一盤桃子,要分給2只小猴,你知道每只小猴應分得一盤桃子的幾分之幾嗎?

  學生先討論,再用課件演示:把這盤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是要把這盤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1/2.

  小結:把一盤桃看成是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分,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

  2、接著趁熱打鐵:

  你會表示下面圖中每盤桃的1/2嗎?

  讓學生完整的說出分法的過程。

  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把4個桃子看成是一個整體,平均分成2份,涂其中的一份。

  3、加深體會:

  上面每份的個數不同,為什么都用1/2來表示呢?

  讓學生先討論,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學生嘗試起來說說。

  小結:每盤桃的個數的多少無關緊要,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盤桃的1/2。

  4、深入學習:(課件出示情境圖)

  提問:如果把6個桃平均分給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些桃的幾分之幾?

  (學生交流,指名回答,教師演示)

  5、比較:

  為什么都是把6個桃子平均分,分得的結果卻用不同的分數表示呢?

  學生討論總結。

  小結:把6個桃子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其中幾分之一。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利用課件生動形象的演示:把一盤桃平均分成若干份,不管每份多少個都占整體的整體的幾分之一。“無論每份是多少個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對學生來說,是一個知識點上的跨越,為了讓學生順利地實現這個跨越,我為學生提供合理的臺階,讓他們通過觀察演示,動手操作,討論交流來獲得具體的感性認識,并且通過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從而抽象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無論每份是多少個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幾分之一的意義。)

  第三環節:看書質疑,解答疑問

  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中提出來的每個問題,如此來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疑點并及時給予解答,使學生在課堂上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試一試:

  學生嘗試練習,并和同學交流。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的知識,我設計了以下幾組練習:

  1、基礎練習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完成填空,然后說說自己的想法。

  2、比較練習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自己觀察填寫,填完后再交流,指名回答。

  3、操作練習

  (1)涂色練習: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圖

  教師指導學生先根據分數的含義確定平均分成幾份,說說是怎么知道的。再把其中的一份涂色,涂好后看看這一份有幾個,然后課件演示訂正。

  4、小棒游戲

  拿出18根小棒的1/2和1/3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嗎?

  學生之間分一分,拿一拿,猜一猜,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猜一猜的活動,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可以培養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5、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呢?

  發散學生的思維。

  第五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呢?

  總結: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了分數,知道不僅是一個物體,一些物體也能看作一個整體,只要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能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2、拓展延伸:你還能用分數來說說我們身邊的一些生活現象嗎?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五、說板書設計

  以下是我的板書:

  這樣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便于學生歸納小結,突出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通用15篇) 相關內容:
  •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八冊第95—96頁例1——例5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對實物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讓學生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 《筆算乘法》教案(通用13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46頁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教學目標:1、借助點子圖,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算理與方法。...

  • 《筆算乘法一》教案(精選4篇)

    設計說明本節課教學的是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學生將首次在豎式計算時遇到進位的情況。因此,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正確的書寫格式是本節課應重視的問題,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案設計做到了以下幾點:...

  • 筆算乘法練習課(通用2篇)

    課題課型 練習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方法。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形成計算的技能。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鞏固筆算乘法計算的全過程,進一步鞏固算理和計算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培養學生認真計...

  • 教案筆算乘法(通用13篇)

    第1課時教學內容:63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五1、2題。教學目標:讓同學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學會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的乘法。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 《連續進位的加法》教案(精選2篇)

    三亞市崖城鎮南山小學 王明玉 獲市級二等獎一、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8頁例2。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學過加法計算,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

  • 《銳角和鈍角》教學設計(通用16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37~39頁。教學目標:1.讓學生能在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 《銳角和鈍角》教案(精選14篇)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辨認直角,并在判斷直角中滲透了比較大小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所用方法與上學期的一致,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比較的。...

  • 筆算乘法教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學生經歷發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比較各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幫助學生體會優化的策略和思想。...

  • 《小數的意義》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教學內容:教材32頁內容。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小數的意義。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教學重、難點:理解小數的意義。...

  • 《小數的意義》教案(通用15篇)

    一、設疑激趣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跟哪種數有關?你從哪里發現的信息?生:小數,從大屏幕上。師:小數的意義就是小數表示什么?那你知道嗎?生:不知道。...

  • 《買礦泉水》教學設計(精選12篇)

    買 礦 泉 水教學目標:1、理解并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復習》教案(精選2篇)

    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三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后安排的一節復習課。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長的計算。...

  • 《周長是多少》教案(精選2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6~67頁的內容。[教學目標]1、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2、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 《認識東南西北》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教學過程:一、課前游戲,激發學生興趣活動一:分清左右今天姚老師非常高興來和小朋友一起上課,讓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看看誰的反應快。聽口令: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女生請高高舉起你的右手,男生舉起左手。...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区高清|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 | 特级黄色毛片在放 | 亚洲成人一级毛片 | 久久久99999|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首页 | 亚洲精选在线 | sihu在线观看| 粉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动漫 |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人妻 | 亚洲同性同志一二三专区 | 国产91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欧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无人区二卡三卡四卡不见星空 | 亚洲avav在线天堂 |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 999国产在线视频 | 自拍性旺盛老熟女 | 免费看黄色一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综合欧美视频 | 黄色真人毛片 | 欧美高清69 | 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中国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日本成a人片在线播放 | heyzo朝桐光一区二区 | 日本大人吃奶视频xxxx |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视频在线观看 |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 男啪女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 91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 | 亚洲毛片一区二区 | 后进式无遮挡啪啪摇乳动态图 | 亚洲成AV人片香蕉片 |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草草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五月婷 | 特黄做受又粗又长又大又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