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同東兄弟》)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南宋(葉紹翁)
孤單
動客情
快樂
第二課時(學習《九月九日憶同東兄弟》
教學目標 :
1、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5、通過學習,逐步感受祖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學重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一、導入新課,提出學習目標(3分鐘)
1、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師:誰知道王維?誰會背王維的詩。(學生交流上網查找的資料、從課外書知道的內容。)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回憶上節課的學習方法。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了解詩人、理解詩題、明白詩意、體悟詩情、吟誦詩文。并用自己話說說每一步具體做法及要求。)(預設)
生1:讀。把古詩讀準,讀流暢。
生2:說。利用注釋說說古詩的意思。
生3:想。詩人想表達一個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4:讀。帶著感情再讀古詩。
生5:誦。背誦古詩。
……
師小結:利用注釋學習古文,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看看注釋,想想每一句詩的意思,看看能不能說明白;能感受、體驗詩的思想感情,領會詩的表達方法;能主動記誦積累。同時要注意在書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批批劃劃,并在旁邊做上讀書筆記,然后結合對課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3、今天,我們就按同樣的方法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展示學習成果(約30分鐘)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初讀全詩整體感知)(教師及時到學生之中指導展示)
1、學生自讀。(讀準通,說意思,想感情,感情讀,能背誦。)
2、小組內展示。(預設)
生1:“九月九日”是農歷重陽節。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生2:古人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習慣。
生3:“山東”并不是現在山東省,而是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蒲州。
生:憶的意思是想念,思念。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里懷念家鄉的兄弟。
生:不對,應當是在重陽佳節里懷念家鄉的親人,而不單單是思念兄弟。
生:“為”詩應讀“wéi”)
生:茱萸(zhū yú)
生: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思念家鄉兄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