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夜書所見》教學設計
②轉換角色,追憶童年。
師:深更半夜,秋風送來陣陣寒意,天真活潑的孩子卻顧不得天黑天冷,打著燈籠興致勃勃地捉蟋蟀。看到這動人的情景,詩人剎那間回到了童年。如果你是詩人,此時可能想起童年的那些趣事?
不拘一格猜想詩人童年趣事,老師在“小詩人”追憶童年生活時,特意詢問當時的心情可能是怎樣的,從而指導學生吟誦后兩句詩歌。
③悲喜交加,以歡襯悲:比較詩中兒童與詩人的心情,往事帶給詩人的都是快樂嗎?(詩中的兒童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滿心眼里裝著一個“樂”字,這樣的情景讓詩人回憶起童年的快樂,但是與眼下的處境相比,孤單寂寞的詩人只會更加思念家鄉、思念親朋好友)。
④配樂吟誦全詩(個人誦讀,小組賽讀,全班吟誦、背誦。)
四、拓展比較寫童趣的古詩
1.小結引出組詩兩首。
在《夜書所見》中我們看到詩人因秋風蕭瑟、落木蕭蕭而傷感,詩人見兒童生活得無憂無慮而懷念自己的孩提時代,悲時念喜悲更悲,古人筆下有不少寫兒童生活的詩,讓我們來看看童趣帶給他們什么?
課件出示配插圖的詩歌《桑茶坑道中》、《溪居即事》。
2.借助注釋,小組合作學習組詩。
3.交流讀詩體會,比較這兩首詩所描寫的情景,有何不同,說說這兩位詩人寫詩時的情感與《夜書所見》中詩人的情感有何區別。
4.選擇詩句填空,然后有感情地吟誦,在朗朗書聲中結束這節課。(見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