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金《我不能失信》教學片段案例
認識到這點,我馬上說:“對不起,昨天張平平同學后來確實表現很好,老師忘記買棒棒糖兌現自己的承諾,是老師沒有守信。下課后,我一定補來。謝謝張平平的提醒,今后啊,陳老師一定和同學們一塊努力,爭做誠實守信的公民。”
課后,我以最快的速度沖出校門,買了一個精美的棒棒糖,一邊跑,我的腦海里一邊浮現著張平平拿到棒棒糖那幸福的樣兒。這不是一支普普通通的棒棒糖,它為師生同時筑起一座誠信的豐碑。
【教學反思】:
帶有說教性質的內容,學生一般是不太感興趣的,特別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由于枯燥,不講,不能達成教學目標,講得過多,又成了思想品德課。針對這種現狀,在這節課,我主要是抓住“去”與“留”這對矛盾,通過體會關鍵詞語、分角色朗讀、表演
來讓學生感受到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從而內化為自己的品質。而最為精彩的則是課后的拓展,首先進行角色互換:如果你是宋慶齡,你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接著請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為,學生肯定會說生活中別人放自己鴿子的事情。沒想到站起來的三位同學都是說自己“失信”的事情,并且有兩位當堂和對方表示歉意。這讓我很是意外,深深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童貞。小孩子就是這么可愛,在平時的生活中往往會推卸責任,指責別人的不是。而一旦經受教育,他們就完全不同了,會找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并真誠地向對方道歉。其實,平時我們的教育也可以多一點故事,引導學生自審,這樣可能比一味的批評指責有效。整個這個拓展的環節,學生發言踴躍,他們在思維火花不斷的碰撞中感悟體會到了誠實守信的可貴之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節課最后出現的一個小插曲,雖然使課堂有短時的混亂,使老師有片刻的尷尬,但是卻生成了最好的教育素材,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隨時做到誠信對人,哪怕面對的是一群不諳世事的小學生,哪怕對話的是一個在常人眼中頑劣的孩子,誠信依然不可棄。因為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你的誠信可能會引領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