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鐘》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
夜來香在晚上八點( )。
四、運用寫法,拓展練筆
原來表達同一個意思,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剛學會的本領來試著寫一寫。
引導練筆(選擇1—2句寫一寫):
春天,萬物蘇醒,我也可以用不同的說法來表達。
小草
桃花
柳枝
燕子
溪水
青蛙
(1)學生練筆。
(2)交流反饋。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同的花,它們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課后反思:
《 花鐘》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對于三年級上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根據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我確定了這篇課文在發展學生語文素養方面應發揮的具體作用。根據教材的特點及本課生字較多,我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利用隨文識字,來學習1、3自然段的生字詞。正確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現”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自主讀書,了解“什么是花鐘?花鐘里有哪些花,分別在什么時候開放?”感悟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仿照課文表達方法,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其中,難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