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說課設計
1、開火車復習詞語。老師關注點:1、生詞中讀音難點,孩子是否讀準,不正確,采用老師示范、小老師引領的方式及時糾正,然后請讀錯的孩子自行糾正,體會進步的喜悅;2、后進生參與學習,和參與學習的質量。鼓勵后進生的點滴進步。
2、選詞介紹孔子、老子。用“遠近聞名”“學問淵博”等詞介紹孔子、老子這一教學環節,其一,提升學生對孔子、老子的認識(第一課時學生利用查資料介紹過孔子、老子,同學們對孔子、老子的認識停留在紙上、書上,還沒有進入自己的腦海。);其二,鞏固并運用第一課時所學詞語“遠近聞名”“學問淵博”。讓詞語的理解運用這一語言訓練點得到落實。
第二板塊:“學貴有疑”——提煉問題
我的第二個板塊是直奔中心,提煉問題。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中心點,然后確定一條主線,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后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質得到人們的敬重?在學習完二、三兩自然段,學生通過品讀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讓學生讀這一句中心句,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讓課堂教學簡約、清晰、高效。
第三板塊:“學而不思則罔”——品讀感悟
我的第三個教學環節是圍繞中心、品讀感悟。
1、充分自讀,勾畫出讓你感受最深的語言。(3分鐘左右)充分地靜思默讀,是學生進入文本,深入思考的前提。給學生足夠長的時間獨自思考,課堂就遠離了浮躁與膚淺,寧靜的心態自然會造就精心,智慧的閱讀品質。
在引領學生靜靜地閱讀過程中,我耐心地等待和積極的巡視,發現學情,及時校正相關的教學策略。其實,學生醞釀的過程也是老師進行下一步教學準備的過程。真正智慧的課堂必定出在老師敏銳的觀察與深刻的思考中。
2、詞語為關鍵,品讀你感受最深的語句。
“創設情境想象”解詞“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孔子拜師艱辛的詞語,再通過讀一讀這些詞語,播放風雨雷電聲讓學生感受孔子拜師路上遇到的惡劣天氣,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小練筆:
一天, 狂風大作,電閃雷鳴,……
一天, 烈日炎炎,酷暑難耐,……。
二天, 一天,……
結合學生拓展想象中語言,呈現出孔子拜師途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堅持不懈”等具體的一幅幅生活場景。此時,老師水到渠成地引導:孔子這樣在風中隨便吃些東西,在露天住宿、休息,就叫——“風餐露宿”;“這樣不分白天黑夜地加倍趕路就叫——“日夜兼程”。這不僅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2)“聯系生活實際”解詞“學無止境”:在教學“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聯系生活中熟悉的人來理解就變得容易多了,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進一步感悟孔子的學習態度,這樣,既符合重視句子訓練的要求,又通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
(3)“圖文結合,對話中感悟”文中對話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