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孔子拜師
6.演讀這一段,師將對話分行出示:
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穿著長袍,頭發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
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見這位風塵仆仆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7.同桌之間試著來講這個故事。
(一)品讀第三、四自然段
師:學無止境,這就是孔子對學習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師學習的一個根本原因。我們繼續看孔子拜師后是怎么做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1.“左右”在這里指(身邊)。“隨時請教”又體會到了什么?(板書:堅持不懈)“毫無保留”(一點兒也不保留。)
2.感情讀好這兩句。
3.孔子和老子到底給人們留下了怎樣的品行呢?請你任選一個,以“我眼中的孔子(老子)”為題寫一段人物評價。
拓展、積累
孔子一生為我們后人留下了無數的精神財富。單單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記錄下來,變成了一部書叫《論語》,對后世影響很大。我們一起來積累一下他的名句。
1.積累孔子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
2.運用。(師說大概意思,生背對應句子。)
3.從《孔子拜師》這個小故事,我們看到了一個謙虛、好學、不怕辛苦、永不滿足的孔子,也從孔子身上學習到很多。課后的“資料袋”還有關于孔子的不少介紹,我們可以再去讀讀,我們會了解更多,學到更多。
4.總結:孔子文化在我們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中也不過是一個點,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希望今天我為大家打開的是一扇門,透過教材這扇門你們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化。
作業
1.完成課堂作業本相關作業。2.回家跟父母講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17《孔子拜師》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溫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