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案例與反思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語文》三級級上冊內容。這篇課文是圍繞著“美麗”這個中心詞,按總——分——總的順序來寫,作者在分寫的過程中又是按四季的順序,寫出春、夏、秋、冬的四季的美景,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全文結構鮮明,語言優美,抓住景物的特點,濃筆重彩地描繪了小興安嶺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案例
一、借助地圖,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在我國的東北有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那里有數不清的紅松、白樺、櫟樹……幾百里連成一片,就像綠色的海洋。你們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
生:小興安嶺
師(出示課件):對,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學習——
生(補充):美麗的小興安嶺。
師(出示中國地圖掛圖):誰能找出小興安嶺在地圖上的位置?
(學生興趣昂然,積極看地圖找小興安嶺所在的位置)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與文本對話的強烈愿望。在導入中,我引導學生在中國的地圖上找出小興安嶺所在的位置,激發大家對小興安嶺的向往之情。
二、復習引入,談話探究
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誰能說說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生:美麗。
生:樹多。
生:物產豐富。
……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讓學生總體感知課文內容,小興安嶺給他們留下的什么印象,沒想到這個問題打開了孩子們的話匣子,把他們知道的都爭先恐后地說了出來。
三、以讀助教,激發情感
師:小興安嶺的樹特別多,課文的哪個自然段說了小興安嶺的樹多?
生:第一自然段。
師:誰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生都舉起了小手)
師:(指生讀,其他的學生邊聽邊把體現樹多的詞語畫出來。)
師:你讀得真好!這一段體現樹多的詞語有哪些?
生:幾百里連成一片。
生:綠色的海洋。
師:在這里用了個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
生:把樹比作綠色的海洋。
師:對,綠色的海洋你們覺得怎么樣?
生:美麗
師:所以小興安嶺給我們留下總的印象是——美麗!
【設計意圖】這里我以學生的范讀為主,引導他們從課文中找出小興安嶺樹多的段落,由“美麗”一詞引入到對全文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四、深入學習,突破重點
師:小興安嶺的樹多,一年四季都是美的,誘人的。那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的小興安嶺呢?
生:春天。
生:秋天
生:冬天。
生:夏天。
師:為什么呀?
生:(各抒己見)
師:(從喜歡人數最多的季節切入教學,教學春天的小興安嶺為例。)
師: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寫了春天的小興安嶺?
生:第二自然段。
師:請喜歡這段的同學齊讀這段。
(生齊讀)
師:找出春天的小興安嶺描寫了哪些景色
師:(生讀后,指生說,教師板書:樹木、積雪、小溪、小鹿)
師:找出相應的句子讀讀。
師:你覺得那些句子或者詞用得好?
生:抽出、欣賞、融化……
師:誰能說說“抽出”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長出的意思。
師:不錯。為什么在這里要用“抽出”,而不用“長出”呢?
生:“抽出”體現了春天生機勃勃。
生:柳樹在春風地吹拂下生長得特別快。
生:“抽出”更形象,更準確。
師:你說的真好!靶蕾p”為什么用好?
生:用了擬人的寫法 。
生:體現了小鹿的可愛!
師:誰來學學小鹿的動作?
生:(都躍躍欲試。)
師:(指生演。)
師:齊讀段話,(要讀出春天的生機勃勃,小鹿的可愛。)